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62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80分)1. (2分)为了解低温对玉米生长快慢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研究:从甲乙、丙三个品种中挑选长势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三组,每组取等量的幼苗分别放在5、10和25 的环境中培养4天(其他各种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1)该实验通过比较叶绿素的相对含量来反映玉米的生长快慢,因为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能吸收_,它的多少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弱。(2)通过对柱形图的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2. (3分)18 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如下实验,在足够的光照下,向两个相同的密闭容器内各放一支燃着的蜡烛,并在其中一个容器中放入一盆绿色植物,如图 1,(1)描述图一中他观察到的现象并用你所学知识解释原因。瑞士科学家森尼别在探究上述现象的差 异的原因时发现,将一些植物浸泡在水中,受到阳光照射后,有气泡产生,如图 2,森尼别通过实验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收集、分析验证后,得出结论,该气体是氧气,终于揭开了蜡烛 燃烧现象不同的之谜(2)请选择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图 2 所示的实验基础上,写出完成森尼别收集、验证该气体的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3. (4分)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木块,如图所示 如果往烧杯中中入少量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大,加入固体物质可能是_(写化学式),理由是_4. (4分)(2017台州)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请阅读有关甲烷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今年5月18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在南海成功完成了“可燃冰”试验开采工作。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甲烷作燃料是因为它具有_性。(2)一定条件下氢气与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和水,这一化学反应被称作“产甲烷作用”。请写出“产甲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_装置(填字母)。A B C D E 6. (2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A中的试管口为什么应略向下倾斜?(2)写出选用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3)若采用C (气体由a口进入)收集到一种气体,请简述验证该气体的实验方法7. (3分)氧气、水、二氧化碳是我们身边重要的物质 (1)如图A、B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A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B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_ A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CO2变废为宝,循环使用8. (2分)如图所示A、B、C、D为某同学设计的一个验证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的实验步骤。请仔细阅读后回答:(1)这四个步骤的顺序是_。 (2)图中,滴管加入的应该是_,目的是检验1、2号试管中是否存在淀粉。这一步依据的原理是_。 (3)图C是将1、2号试管进行水浴加热,加热的温度应是_,理由是_。 (4)图D中1号试管加上与2号试管加同样多的清水的目的是_。 9. (4分)以下是兴趣小组研究的课题“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1)其他条件相同,同种金属与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取质量相等的铝片,分别放入 5%、20%的足量稀盐酸中。实验表明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下图 I、II、 是三位同学记录的实验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其中正确的是_。 (2)其他条件相同,不同金属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反应的快慢不同。取质量相等的镁片、锌片、铁片中的两种金属, 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右图所示。则曲线 A 对应的金属是_。 (3)请再提出一个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快慢的合理因素_。 10. (4分)过氧化氢常用于消毒、漂白等。在盛有少量MnO2的容器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实验室可用此方法制取氧气。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填字母,下同)装置。如果要用E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端通入。 (2)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相比较,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_(写出一种即可)。 (3)取一支试管,注入30%的过氧化氢,无明显现象;在注入30%的过氧化氢的试管内放入少量切成细条的新鲜土豆丝,发现试管中迅速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取出土豆丝,发现土豆丝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变。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4)实验室要制取32克的氧气,需要分解多少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1. (7分)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按图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1)写出步骤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_。(2)实验中,小明用_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3)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_。12. (3分)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 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 . 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D . 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2)小明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小明操作正确,但是测得的数据小于用红磷测得的数据,其原因是木炭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可能生成_。(3)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_。13. (3分)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 和 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写化学式)(3)请写出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写出一个即可).14. (4分)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 2Na2S4 + O2 + 2H2O = 8S + 4NaOH 【实验资料】受热时,四硫化钠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水溶液呈酸性)。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实验过程】取碳酸钠、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甲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 , 反应为4Na2CO3 + 12S + O2 2Na2S4 + 2Na2S2O3 + 4CO2 , 蘸有浓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乙所示)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丙所求),拔下橡胶塞,观察到水进入试管内,进入水的体积约为试管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按照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次第2次第3次h1 /cm11.211.411.6h2 /cm8.99.19.2【解释与结论】 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结果精确到0.1%)【反思与评价】若实验过程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有同学认为会偏小,请阐述理由_。15. (4分)根据所学的知识并结合图1仪器,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_;(2)实验室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这个实验除选用A、D、E、F、I外,还需增加的仪器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组装一套气体发生装置所需的仪器是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通过查阅资料获知:镁在加热条件下与O2、N2、CO2、H2O均能发生反应;氮化镁(Mg3N2)能与水反应;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小强欲在实验室里以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图2所示导管口之间的连接顺序是:a_、_、_、_h通气后,应先点燃装置_(填“B”或“C”)的酒精灯,装置E的作用是_16. (6分)某校的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目前市面上买的“发热贴”进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发热贴是否真的只能与氧气反应发热,在缺氧的环境下(只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不能放热上网查找的资料:“发热贴”主要成分为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合成的聚合物,“发热贴”可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进行如下设计:(1)制取气体:用图2装置分别制取两瓶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其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_,说明气密性良好收集两瓶干燥的气体的方法是_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写出用装置A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室用装置A 制氧气时,下列的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_A先往长颈漏斗里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在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B实验时,若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可观察到液体回流到长颈漏斗中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D实验完毕,把瓶中废液和MnO2直接倒掉,清洗装置(2)对比实验,探究发热贴在两种气体的放热情况:取两包新买的发热贴,分别放入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中,然后放入_(填一种仪器名称),观察瓶中的温度变化,并进行并记录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发热贴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并发热,在缺氧的环境中则不能发热17. (4分)(2017嘉兴)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注射器、打孔器、下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实验步骤】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3溶液(不考虑溶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_。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_。【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单位:秒)组别NaHCO3 相对浓度50100150低光强组968801720中光强组883632498高光强组767476355【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强。【评价反思】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_。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18. (8分)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老师告诉同学们该溶液可能是Ca(OH)2溶液、NaCl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和同学们一起来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1)【实验探究】(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原溶液不可能是_溶液;(2)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_(填实验现象),则该溶液为Na2CO3溶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思维拓展】某白色固体由NH4Cl、Ba(NO3)2、K2SO4、Na2CO3中的三种组成,取样后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_(填序号)NH4Cl、Ba(NO3)2、K2SO4HN4Cl、Ba(NO3)2、Na2CO3NH4Cl、K2SO4、Na2CO3Ba(NO3)2、K2SO4、Na2CO3 19. (2分)(2015绍兴)因为“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1升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常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_(选填“毛”或“光”)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有同学质疑:因为发生反应时排出气体的速度很快,二氧化碳与水接触的时间很短,溶解的量可能不大,于是他们决定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他们查阅资料得到:排水集气法收集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损失很小;排空气集气法与排水集气法的二氧化碳纯度比较如表所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_。收集的方法二氧化碳的纯度排空气集气法71%排水集气法87.5%20. (5分)(2015杭州)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的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帖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断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萝卜、甲盐的晶体。(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实验探究题 (共20题;共80分)1-1、1-2、2-1、3-1、4-1、4-2、4-3、5-1、5-2、5-3、6-1、6-2、7-1、7-2、7-3、7-4、8-1、8-2、8-3、9-1、9-2、9-3、9-4、10-1、10-2、10-3、11-1、11-2、11-3、12-1、12-2、12-3、13-1、14-1、14-2、14-3、14-4、15-1、15-2、16-1、17-1、17-2、18-1、1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