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月考试卷D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075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月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月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月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9月月考试卷D卷一、 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共16题;共48分)1. (3分)科学实验必须按规范进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规范的是( ) A . 取少量氯化钠B . 闻药品气味C . 滴加液体D . 稀释浓硫酸2. (3分)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则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葡萄糖是由碳、氢气和氧气组成B . 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C . 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D . 葡萄糖分子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3. (3分)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做法正确的是( )A . 用小苏打焙制糕点B .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C . 用“地沟油”烹调食物D . 用霉变的花生榨食用油4. (3分)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月饼、蛋糕等食品包装袋内常放有一小包食品抗氧化剂,下列物质可以用作食品抗氧化剂的是( ) A . 碳粉B . 铁粉C . 氯化钙D . 生石灰5. (3分)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既能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又能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能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既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又能说明二氧化碳是一种酸A . B . C . D . 6. (3分)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不能生成氯化铁的是( ) 氧化铁和盐酸;氢氧化铁和盐酸;铁粉和盐酸;硫酸铁和氯化钡;氯化钾和氢氧化铁;硝酸铁和氯化铜;氢氧化铁和氯化镁。A . B . C . D . 7. (3分)无论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还是科学研究中,都需要注意安全,下列关于氢氧化钠使用正确的是( ) A . 去除胃酸过多用氢氧化钠B . 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C . 中和酸性土壤用氢氧化钠D . 精炼石油时,用氢氧化钠去除过多的硫酸8. (3分)往含有少量 H2SO4的 MgSO4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最终得到 BaSO4和 Mg(OH)2两种沉淀,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Ba(OH)2溶液质量的关系图像为( ) ABCDA . AB . BC . CD . D9. (3分)向氢氧化钠溶液不断滴入盐酸(每点反应都很充分),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a 点时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B . a 点到 b 点溶液中盐酸的量不断增大C . b 点时,HCl 与 NaOH 恰好完全反应D . b 点到 c 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量不再增加10. (3分)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 NaNO3 HCl Na2SO4B . NaNO3 NaCl CuSO4C . NaCl Na2SO4 Na2CO3D . NaOH BaCl2 Na2SO411. (3分)一款变色眼镜的各部分物质组成如图所示,其中玻璃镜片中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光线较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固定镜腿的铜螺丝属于金属氧化物B . 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两种单质C . 在强光照射下,玻璃镜片中的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D . 光线较暗时,氧化铜在生成溴化银的反应中作催化剂12. (3分)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A . KOHB . Ca3 (PO4)2 C . KNO3D . CO(NH2)213. (3分)下列化学方程式客观存在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是( ) A . CO+CuO CO2+CuB . Fe+ H2SO4=FeSO4+H2C . KCl+NaNO3=KNO3+NaClD . CaCO3+2HCl= CaCl2 +CO2+H2O14. (3分)无色液体X是下列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石蕊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是下列选项( ) 加入的物质石蕊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现象试液变红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无明显现象A . 稀盐酸B . 稀硫酸C . NaOH溶液D . Na2CO3溶液15. (3分)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依合金制成,科学家发现其质量有极微小变化。2019年5月20日,服役129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量来定义千克,以提高千克定义的精确性。下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铂依原子不做热运动,不具有内能B . 用铂依合金制作的原因之一是其耐磨损C . 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有助于防氧化、防腐蚀D . 质量变化过程中,所含铂依合金的多少发生变化16. (3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B . 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C . 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 .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氧化物二、 填空题(本题有 7 小题 16 空格,每空格 2 分,共 3 (共7题;共32分)17. (6分)红矾钠(NaCr2O72H2O)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应用十分广泛。工业制备红矾钠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煅烧铬铁矿发生反应:4Fe(CrO2)2+8Na2CO3+7O2=2Fe2O3+8NaCr2O4+8CO2在常温下该反应速度极慢,下列措施中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 . 升高温度B . 将原料粉碎C . 增加纯碱的用量(2)溶液甲中加入H2SO4时,可以观察到溶液由黄色。(含CrO42-)变为橙色(含Cr2O72-),并放出无色气体,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NaCr2O7生产KCr2O7 , 的化学方程式为:NaCr2O7+2KCl=KCr2O7+2NaCl。右表是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表。该反应在溶液中能发生的理由是_(文字说明)。 物质溶解度/(g/100g水)04080KCl2840.151.3NaCl35.736.438KCr2O74.726.373NaCr2O716321537618. (6分)如图是同学们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部分装置图。向烧杯中加人适量水,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白磷被引燃。(1)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生石灰和水反应是一个_(选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2)实验中涉及到的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反应。 19. (4分)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Cu2 (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 为探究铜绿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小明同学从某种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充分干燥后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发现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1)取A装置中少量黑色固体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变成蓝色溶液。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有_。(2)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明据此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红认为这还不能做出确切的推断。若要推断铜绿产物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_。 20. (2分)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温度最高。 21. (6分)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22. (4分)煤燃烧时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可能会导致降雨的酸性增强。我们把pH_5.6(填“”“”或“”)的降雨称为酸雨。一家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2x,则x的化学式为_23. (4分)向稀盐酸中滴加一定量的Ca(OH)2溶液如图甲;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已知: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回答问题:(1)由图乙可以推知: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填化学式)。(2)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3)欲将甲反应后的溶液调节至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物质是_(填序号)。A . CaOB . Ca(OH)2C . CaCO3三、 实验探究(共 5 小题,共 35 分) (共5题;共35分)24. (7.0分)兴趣小组实验中,将NaOH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结果溶液中生成了浅绿色的固体。于是,他们对该浅绿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查阅资料】NaOH与CuSO4反应会生成Cu(OH)2,也会生成Cu4(OH)6SO4(碱式硫酸铜)。Cu(OH)2在80会分解生成CuOCu4(OH)6SO4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分解温度需300【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浅绿色固体为Cu(OH)2;猜想二:浅绿色固体为Cu4(OH)6SO4猜想三:浅绿色固体为Cu(OH)2和Cu4(OH)6SO4【获取事实与证据】(1)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热至100,观察到黑色固体物质,说明浅绿色固体中存在_(2)另取少量浅绿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_(填化学式) (3)【结论】整个实验证明猜想_是正确的。 25. (7分)在老师指导下,小科做了如下实验:点燃燃烧匙上的钠,迅速伸入盛有 CO2 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片,钠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发现:集气瓶内壁附着黑色小颗粒,燃烧匙上粘附着灰白色固体。小科获知灰白色固体中的黑色固体成分是碳,但不清楚其中的白色固体成分是什么,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建立假设】假设一: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 假设二:白色固体的成分是碳酸钠;假设三: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进行实验】步骤 1:取燃烧匙上灰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步骤 2: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2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结论: 白色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钠。有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步骤 3: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结论是_。步骤 4:取少量步骤 1 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然后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则假设_成立。26. (7.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OH- , 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3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1)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 (2)实验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实验还观察到了_现象由实验、得出结论: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小组同学在与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Na2CO3中CO32-在溶液中能发生水解生成OH-,水解方程式为CO32-+H2O=HCO3-+OH-”你认为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_27. (7.0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实验分析】(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_; (2)【反思评价】 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_;(3)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_。 【实验结果】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28. (7.0分)还原性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m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2)某同学欲通过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的最佳试剂是_(填序号) 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浓溶液 稀盐酸 水(3)上述实验过程。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热后,防止A中生成物被氧化,B中的溶液倒吸入A中:_。 (4)完全反应后,甲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B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 四、 解答题(共 7 小题,共 45 分,计算若除不尽,请保留一位 (共7题;共45分)29. (4分)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1)判断处化学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 (3)若CO2捕捉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100千克,求理论上可捕捉CO2的质量(要求列式计算)。 30. (6分)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1)剩余的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克(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克(3)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31. (6分)一包白色粉末,由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1)取实验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 (2)假设原白色粉末是由三种物质组成,请写出一种可能的组合_。 (3)为进一步探究原白色粉末的组成,取实验得到的的滤液,向其中通入CO2 , 产生白色沉淀则原白色粉末中一定还含有_。 32. (4分)实验室用足量的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CO2。为了分析反应后滤液的成分,取100g反应后的滤液,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质量Na2CO3溶液,测得滴加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从开始加入碳酸钠溶液至10g时,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 (2)计算原滤液中氯化钙的质量。 (3)通过计算求出图中m的大小。 (4)随着滴加NaCO3溶液质量的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像判断:bc段烧杯中溶液pH如何变化? 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3. (6分)用你所学的科学知识回答问题。(1)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饮用刚刚打开的汽水时,常常会打嗝。请依顺序分别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2)某同学在探究中和反应实验时设计如下方案:将适量稀盐酸倒入锥形瓶中,滴入酚酞溶液后,慢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通过溶液刚刚变红来判断中和反应恰好完成,请分析上述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34. (9分)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_。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 (3)若反应分离室中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100千克。求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生成CaCO3的质量(要求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35. (10.0分)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15.5克装入大试管加热,完全反应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10.7克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第 21 页 共 2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共16题;共4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二、 填空题(本题有 7 小题 16 空格,每空格 2 分,共 3 (共7题;共32分)17-1、17-2、17-3、18-1、18-2、19-1、19-2、20-1、21-1、21-2、21-3、22-1、23-1、23-2、23-3、三、 实验探究(共 5 小题,共 35 分) (共5题;共35分)24-1、24-2、24-3、25-1、26-1、26-2、26-3、27-1、27-2、27-3、28-1、28-2、28-3、28-4、四、 解答题(共 7 小题,共 45 分,计算若除不尽,请保留一位 (共7题;共45分)29-1、29-2、29-3、30-1、30-2、30-3、31-1、31-2、31-3、32-1、32-2、32-3、32-4、33-1、33-2、34-1、34-2、34-3、35-1、3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