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适应性测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320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适应性测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适应性测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适应性测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适应性测试试卷B卷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 (共15题;共45分)1. (3分)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 Na2CO3 NaCl KNO3 NH4ClB . NaCl Cu(NO3)2 H2SO4 KNO3C . BaCl2 NaNO3 MgCl2 KOHD . ZnSO4 Mg(NO3)2 NaNO3 KCl2. (3分)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且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 碳酸钠 纯碱 Na2CO3B . 氯化钠 食盐 Na2ClC . 硫酸铜晶体 蓝矾 CuSO4D . 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3. (3分)如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其中装置Y为氢氧燃料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 . 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C . 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 . 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4. (3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 用盐酸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石灰石B . 实验后生剩余的药品都放回原试剂瓶C .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 . 用燃烧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5. (3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 B . C . D . 6. (3分)在台球比赛中,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发生运动后碰撞其它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它做了功B . 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C . 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D . 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在对白球做功7. (3分)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 pH=7,则( ) A . 所用氢氧化钠溶夜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 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C . 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D . 混合前后PH不变8. (3分)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该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 ) A . Ag+和CO32B . Ag+或SO42C . SO42D . Ag+9. (3分)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沿同一水平木板滑动,如图所示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一样大B . 木块第一次受到的拉力较大C . 木块两次具有的动能一样大D . 两次拉力无法比较大小10. (3分)2018年2月13日,刘佳宇在平昌冬奥会单板滑雪女子U形场地赛首获该项目奥运奖牌。场地为半圆形轨道,她以一定的速度从A点向下俯冲,经轨道达到最高点E,图中“”代表刘佳宇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不计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则( )。 A . A点的机械能小于E点的机械能B . B点的动能等于D点的动能C . A点到C点重力做功,动能增加D . C点到E点机械能都转化为内能11. (3分)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同一个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斜面AB粗糙,长度为SAB , 水平面CD光滑,长度为SCD , 运动时间分别为tAB、tCD , 运动速度分别为vAB、vCD。则( ) A . 若SAB=SCD , 则拉力在AB段做功较多B . 若SABSCD且tAB=tCD , 则拉力在AB段做功较快C . 若SAB=SCD且tABtCD , 则拉力在AB段做功较快D . 若vAB=vCD , 则拉力在AB段和CD段做功一样多12. (3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 向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D . 向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和铝 13. (3分)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氯离子减少B . 钠离子增加C . 酸性减弱D . 温度升高15. (3分)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K+、Cl、Mg2+、Ba2+、CO32、SO42离子中的几种,现取200克溶液等分成两份,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第二份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后,得到沉淀6.27克,经足量的硝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克根据上述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该溶液一定含有ClB . 该溶液一定不含Ba2+ , 可能存在Mg2+C . 该溶液一定存在K+ , 且每份溶液中K+的质量不小于2.34克D . 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SO42 , 且每份溶液中CO32的质量为3.94克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共10题;共40分)16. (4分)用元素符号表示_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各种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物质的组成,然后得出来的。一种物质只_化学式表示。有些化学式不仅能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同时也能表示这种物质的分子的组成,这种化学式也叫_。17. (4分)我国首架大型客机运20即将正式下线,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新突破。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材料中,含有金属元素_(用元素符号表示,写出一种即可); (2)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_(填“强”或“弱”)。 18. (4分)钓鱼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活动,如图是钓鱼示意图。 (1)钓鱼时,若其它条件不变,鱼竿长度越长,手提鱼竿的力越_(2)钓鱼者将一条重为5牛的鱼从水面提高2米,再沿水平方向移动1米。在这一过程中,钓鱼者克服鱼的重力做功为_焦。 19. (4分)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汁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由图可知该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的。图中_(填字母)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20. (4分)如图所示,用10 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 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B受到的摩擦力为_N,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_W。 21. (4分)铜、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性。 (2)“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_。(3)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別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 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B . 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C . 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D . 三份盐酸均反应完22. (4分)某pH13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Na、 、 、 等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检验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进行如下实验并分析: (1)该溶液pH13,证明不存在的离子是_。 (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写出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_。 (3)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 23. (4分)一重为20N的物体,它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的比值为_ , 当它的质量增大两倍时,它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_。24. (4分)小敏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为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那么hk段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在k点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 25. (4分)已知A、B、C、D、E、F为常见物质,其中A、B含有相同的元素,B、E为氧化物,C、D、F都为单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去)。 (已知氢气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会发生反应,生成金属铜单质和水)(1)X在反应中起_作用。 (2)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_;C_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35分) (共5题;共35分)26. (5.0分)小勇同学想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实心小铁球和装满松软细沙子的木箱进行了如图实验,调节铁夹的高度,让小铁球从铁夹处静止下落,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1)小勇通过观察_来判断小铁球重力势能大小;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写出一条); (3)同桌的小丽认为细沙下陷的深度还受到铁球体积的影响,她的改进方法是_。 27. (6分)某混合气体由CO、CO2、SO2三种气体组成,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查阅资料】SO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 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并能使其褪色;SO2 能使氢氧化钡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研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都存在。(1)装置 A 的作用是_;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 CO2的现象是_; (3)【反思与评价】 若装置按CDABE的顺序连接,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_;(4)有同学提出上述原装置中省略D装置也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该同学的设计有无道理并说明理由_。 28. (8分)过氧化钠(Na2O2)可用于纺织和造纸工业的漂白剂。其化学性质活泼,能与H2O、CO2反应(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小乐对实验室一瓶长期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Na2O2、NaOH、Na2CO3;猜想:NaOH、Na2CO3;猜想:_(只含1种物质)。【实验验证】取少量待测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直至完全溶解;观察到_(填写实验现象),证明猜想不成立;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_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Na2CO3在;取少量的溶液于试管中,_(填写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证明有NaOH存在。【实验结论】结合以上实验现象,证明猜想成立。29. (8分)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杏仁对昆虫的毒害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取三个相同的透明容器标为A、B、C,在A中加入少量的水和一定量的碎杏仁;在B中加入与A等量的碎杏仁;在C中加入与A等量的水。拧紧瓶盖,静置2小时。然后打开瓶盖,在各容器铁丝网上分别放蚱蜢10只,再拧紧瓶盖(如图),观察并记录蚱蜢状态如下表。(1)请列举蚱蜢的哪些特征属于昆虫的?。 (2)本实验能否只选3只蚱蜢分别放入A、B、C容器中?并说明理由:_。(3)设置C组的目的是_。 (4)根据下表实验结果,试推测A组蚱蜢大部分死亡的原因。 时间蚱蜢状态组别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实验组A活跃活跃不活跃大部分死亡对照组B活跃活跃活跃活跃对照组C活跃活跃活跃活跃30. (8分)风车是利用风力做功的装置。小明制作了一架小风车,他想粗略测定风车在一定风速下做功的功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观察实验装置,小明是通过测量_来测定风车做功的功率。 (2)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还必需的测量工具有:天平、_和秒表。 (3)实验时,逐渐增加挂在细线下的回形针数量,直到细线恰好缓慢匀速提升回形针为止。若测得回形针匀速上升的高度h、所用的时间t、回形针的总质量m,则风车做功的功率表达式为_。 (4)如果选用较粗重的线做实验,则与选用较细的线相比,测得风车的功率值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四、 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共5题;共40分)31. (8分)欲测定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混合溶液100g于锥形瓶中,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如图一),并不断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pH。反应过程中所得溶液的pH与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其中,当锥形瓶中溶液的质量增加至147.8g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50g。(忽略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1)b点的溶质是_。 (2)ab段PH值升高的原因是_。 (3)请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计算过程)。 32. (8.0分)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的名称是_。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用图(二)装置可用于干燥氧气:应在烧瓶内装入_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_端通入。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中装有碱石灰(生石灰与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其作用是_。 (4)为验证图(三)中装置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与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 ) A . NaOH溶液B . 澄清石灰水C . 浓硫酸(5)称取5.0g二氧化锰样品进行实验,图(三)中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1.1g,请计算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33. (8分)建筑工人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将质量为100kg的沙袋沿竖直方向从地面匀速提到3m高的二楼楼面,用时30s。已知动滑轮的质量为8kg,不计绳子重力和摩擦。 求:(1)拉力的大小 (2)这段时间内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 34. (8.0分)自从歼一20去年首次试飞被曝光以来,中国的新一代战机便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人们首先发现,不仅歼一20炫酷的外形让人眼前一亮,而且其机身一改以往颜色,变成了灰黑色。这灰黑色就是其能隐形的关键,它能吸收雷达发出的雷达波,主要成分是有机物M(分子式:C6H4S4M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6H4S4+11O26CO2+4SO2+2H2O)。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其组成元素,并探究其分子结构进行了下列实验。 将少量样品放入A的燃烧管中,通入足量O2 , 用电炉加热使其充分燃烧,并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余下装置。(夹持仪器的装置已略去)说明:A中CuO的作用是将有机物中的C元素全部氧化成CO2品红溶液用于检验SO2会褪色,KMnO4溶液用于吸收SO2并且不与CO2反应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装置B的目的是验证有机物中含氢元素,则B中装的试剂可能为_。 (2)D中盛放的试剂是_(填序号)。 aNaOH溶液b品红溶液cKMnO4溶液d饱和石灰水(3)能证明有机物含碳元素的现象是_。 (4)装置、不能互换的理由是_。 (5)装置F的错误之处是_。 35. (8分)如图所示是某小区的公益广告,请从能量的角度解释高空落下的物体能砸伤人的原因。 第 19 页 共 19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 (共15题;共45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20空格,每空格2分,共40分) (共10题;共40分)15-1、16-1、16-2、17-1、17-2、18-1、19-1、20-1、20-2、20-3、21-1、21-2、21-3、22-1、23-1、24-1、24-2、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35分) (共5题;共35分)25-1、25-2、25-3、26-1、26-2、26-3、26-4、27-1、28-1、28-2、28-3、28-4、29-1、29-2、29-3、29-4、四、 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共5题;共40分)30-1、30-2、30-3、31-1、31-2、31-3、31-4、31-5、32-1、32-2、33-1、33-2、33-3、33-4、33-5、3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