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D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023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阶段统练试卷D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下列事物的变迁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的是( )A . 唐诗宋词元曲B . 电话寻呼机手机C . 留声机随身听MP3D . 煤炉燃气灶电磁炉2. (2分)一粒种子经过萌发、生长成为一株高大的植物,体现了生物的( ) A . 新陈代谢B . 繁殖能力C . 应激性D . 生长现象3. (2分)下列实验项目与所选仪器对应错误的是( ) A . 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B . 量取液体体积托盘天平C . 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试管D .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4. (2分)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 38的体温计的玻璃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测量其温度,待其示数稳定后,测得的结果是( ) A . 体温计示数降到刻度线以下,无法读数B . 体温计示数为 0C . 体温计示数降到 35D . 体温计示数仍为 385. (2分)在下列单位换算中,推导过程和结果都正确的是( ) A . 1.5m=1.5cm100=150cmB . 1.5m=1.5m100cm=150cmC . 1.5m=1.5m100=150cmD . 1.5m=1.5100cm =150cm6. (2分)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设想: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 A . 提出问题B . 收集信息C . 作出假设D . 分析实验现象7. (2分)陕西某地一村民采到一不明物体,手感柔软,生长迅速。科学家通过活体培养、细胞观察等研究后认为,它是我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珍稀生物,俗称“太岁”。下列证据中,与判断该不明物体为生物无关的是( ) A . 具有细胞结构B . 能进行新陈代谢C . 能快速生长D . 手感比较柔软8. (2分)某同学进行长度测量时,记录的数据忘了写上单位。下列数据中,记录结果后面的单位是厘米的是( ) A . 一支笔的长度是 0.1B .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是 1C . 课桌的高度是 100D . 一位同学的身高是 15.39. (2分)在实验室里,同组的小菁不慎将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亮晶晶的水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实验桌上,若此时你在实验室,你应该( ) A . 坚持把实验继续做下去,不要受到这些水银的干扰B . 帮助小菁赶紧用手把这些水银捡起来交给老师C . 立即报告老师,请老师及时处理D . 用纸盖上这些水银,下课再处理10. (2分)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 A . 甲最长,丙最短B . 甲最短,丙最长C . 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D . 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11. (2分)在显微镜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A . 调节粗准焦螺旋镜筒较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B . 目镜选用5,物镜选用10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50倍C .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视野变暗D .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左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12. (2分)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丙稍大一些,甲和乙相同,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 A . 甲最长B . 乙最长C . 丙最长D . 一样长13. (2分)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为4,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96。用此温度计测某杯液体的温度是22.4,则这杯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 . 16B . 18C . 20D . 2414. (2分)某校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与测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 A .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越小越好B . 体温计因其特殊的结构,可以离开人体读数C . 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可能完全消除测量误差D .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迅速读数15. (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氧气的验满 B . 过滤 C . 给液体加热 D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6. (2分)小蓝参加实验考查时,抽中了“观察血细胞”的实验,其显微镜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放置血涂片 观察 安装目镜和物镜 对光A . B . C . D . 17. (2分)如图是一些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细胞,这些细胞( ) A . 都来自于同种生物B . 都能分裂、生长形成器官C . 都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D . 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属于同一组织18. (2分)某同学从科学资料中得知:“植株上的幼叶能合成生长素,防止叶柄脱落。”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该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中所需要的步骤是( ) 选取同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株3株,分别编号甲株、乙株、丙株 将3株全部保留顶芽 将3株全部去掉顶芽 将去掉顶芽的甲、乙两株叶柄横断面均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将甲、乙去掉叶片,保留叶柄,并在甲株的叶柄横断面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丙株保留幼叶 观察3株植株叶柄脱落情况A . B . C . D . 19. (2分)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0. (2分)某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 ) A . 它的体温一定是37.5 B . 它的体温更接近39.5C . 它的体温在37.539.5D . 它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二、 简答题(共8题,每空1分,共25分) (共9题;共25分)21. (4分)请你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某人身高170_;今天的气温是20_。22. (3分)实验室中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用作少量物质反应并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_,用来量取液体体积并且刻度不均匀的仪器是_。 23. (4.0分)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是利用了液体的_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读作_。 24. (1分)测量时,为使得结果更精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_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_ 25. (1分)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C.算出细铜丝的直径为d=LnD.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1)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 (2)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 . 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B . 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 . 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D .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26. (5.0分)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 早在300多年前,一位名叫胡克(Robert Hooke)的英国科学家,用自已精心改良的显微镜观察瓶塞的软木,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这些小室称之为“细胞”,这就是人类了解植物基本构造的开端。事实上,胡克当时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外壳_,而对细胞里面的细微结构却一无所知。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_。27. (4.0分)图1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 28. (2分)下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有关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图甲中滴加的是 0.9%的生理盐水而不是蒸馏水的原因是 。 A . 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B . 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C . 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D . 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2)图乙、丙、丁分别表示使用显微镜的三个步骤。则“对光” 这一步骤应是图_。 (3)戊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请指出图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_。 29. (1分)如图所示: (1)甲温度计的读数是_(2)乙温度计的读数是_三、 实验探究题(共4题;每空2分;共30分) (共4题;共30分)30. (8分)某位同学在实验室制作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结构。 (1)在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她作了如下记录:拿一块清洁的载玻片,在其中滴一滴清水,用凉开水把口漱净,取一根消过毒的牙签,在口腔内壁上刮几下,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上涂一下,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她的观察过程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仔细阅读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_;_。(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过程中,她遇到了两个问题: 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观察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写出造成此现象的一种可能原因_。解决上述问题后,她先用 4物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的清晰物像,之后转动物镜转换器,用 10物镜观察,发现视野中无光斑。此时她应该_(填字母编号)。A.调节反光镜 B.继续转动物镜转换器C.移动载玻片 D.转动遮光器调整光圈大小31. (6分)我市某校“我与化学”活动小组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我国超市每年消耗约40万吨塑料袋。假定这些使用后的废塑料袋都通过焚烧处理,将排放大量CO2。该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一定质量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 (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一氧化碳)(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先检查_,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2)装置I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H2O2和催化剂,可持续产生O2供塑料袋充分燃烧,产生O2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塑料袋燃尽,装置I逐渐冷却时,装置II中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I中。原因是_。 (4)根据实验目的,需要称量的是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和_。 32. (6分)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装置B的作用是_; 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 (2)将该小组分为两组,各取48g氧化铁粉末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火焰温度500700)、乙组用酒精喷灯(火焰温度8001000)分别对装置D充分加热,红色粉末均变为黑色粉末。两组分别用固体产物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步骤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称量反应后粉末质量(g)44.233.62.取黑丝粉末用磁铁吸引部分能被磁铁吸引全部能被磁铁吸引3.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盐酸,振荡部分溶解,无气泡全部溶解,有气泡为解释这个现象,小组成员查阅到下列资料:已知铁的氧化物有FeO、Fe3O4、Fe2O3 , 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失去或逐步失去其中的氧,最终被还原为铁。Fe3O4是一种铁氧体磁性物质,不溶于水和酸。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进行热反应分析的相关数据图。【分析与结论】乙组的固体产物是_。小军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甲组的固体产物可能是_。小华通过计算也证明了小军的观点,试通过计算说明他的推测依据_。 (3)【反思与交流】考虑到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的不持续性,装置E的作用是_;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上图装置还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 33. (10.0分)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绳子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晨认为与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她用一根橡皮筋连接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一定的速度作圆周运动,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做几次实验,记录现象如下表。 小球质量/g小球速度橡皮筋长度/cm15慢1015较快1515很快18(1)小球在桌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_改变。(选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2)小晨用橡皮筋替代绳子进行实验所采用的方法叫_。 (3)小晨查阅资料后知道作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周的半径有关。请说说本实验中的不足之处_。 四、 解答题(共1题,共5分) (共1题;共5分)34. (5分)小明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预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停表和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时开启停表计时,并数水滴数“1”到“40”,按下停表停止计时,读出停表的示数为 12 秒,量筒里水的体积是10 毫升。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几毫升?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是多少升? 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简答题(共8题,每空1分,共25分) (共9题;共25分)21-1、22-1、23-1、24-1、25-1、25-2、26-1、27-1、28-1、28-2、28-3、29-1、29-2、三、 实验探究题(共4题;每空2分;共30分) (共4题;共30分)30-1、30-2、31-1、31-2、31-3、31-4、32-1、32-2、32-3、33-1、33-2、33-3、四、 解答题(共1题,共5分) (共1题;共5分)3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