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A卷 .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298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A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A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A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A卷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火箭发射 B . 煤的燃烧 C . 风力发电 D . 酸雨腐蚀 2. (2分)2017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B . 酒精能破坏蛋白质结构,可用于杀菌消毒C . 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D . 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3. (2分)如图是“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C6H6)、六氯苯(化学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六氯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5B . 苯和六氯苯的碳元素质量分数相等C . 六氯苯中碳氯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D . 六氯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氯原子构成4. (2分)以下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 A .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B . 复分解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C . 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 .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5. (2分)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考方法,以下四个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 .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B .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初中阶段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 .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唯一微粒是分子D . 分解反应生成了多种物质,因此只要生成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化学反应就应该是分解反应6. (2分)我们生活需要化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 . 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纯碱做馒头C .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杀菌和保鲜D . 液化气泄漏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7. (2分)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B .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C .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D .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8. (2分)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CO2O2H2OW反应前质量(g)1668523反应后质量(g)X20320A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 W是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 . W是一种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 X的值为449. (2分)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2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B . 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C . t2时将30g乙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D . 将t1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无固体物质剩余)升温到t2时,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乙10. (2分)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 . 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C .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 .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二、 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共3题;共17分)11. (7分)走进生活,走进化学。 (1)图1中各类食物中含维生素最丰富的是_(填字母)。 图1 图2 (2)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导致_。 (3)在氢气、乙醇、石油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 (4)如果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 (5)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分是K2CO3)属于_肥。 (6)很多城市家庭开始使用“扫地机器人”,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扫地,而且使用方便,图2是某品牌扫地机器人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排风口使用的是铝合金,与纯铝相比,它的硬度更_(填“大”或“小“)。根据扫地机器人的制造、使用情况,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_。12. (3分)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画,表面留有痕迹的是_; (2)一氧化碳、氢气都可在加热条件下跟氧化铜反应制取铜,这利用了它们的_性; (3)为了从硝酸镁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回收金属银,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此滤液中的溶质是_。 13. (7分) (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操作已略去) 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的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一定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并观察现象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按以上操作,若实验中测定氧气体积分数低于理论值,则造成此误差的原因有_。小梅同学探究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试验之后,又设计了如甲装置所示的实验,红磷和木炭均为足量,分别把AB两瓶中的红磷和木炭点燃,将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打开CD两处的夹子,思考下列问题。(2)她将看到甲装置的烧杯中的水进入_瓶,原因是_. (3)如果将甲装置改装成乙装置,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三、 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共2题;共24分)14. (10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_; (2)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_装置(填编号);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应选用_(填编号);写出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如用C装置收集O2 , 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 (4)F是一种可用于集气、洗气等的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_(填“a”或“b”)进入F中; (5)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密度和空气接近的乙炔气体,根据信息判断: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填标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_; (6)B装置如果要通过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来控制反应的程度,你认为应将长颈漏斗改为_(填仪器名称)。 15. (14分)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填字母序号) A . 碳酸钙B . 乙醇(C2H5OH)C . 二氧化碳(2)近期,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如图甲所示),由碳元素组成,具有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的说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 A . 具有吸附性B . 可重复利用C . 可处理海上石油泄漏(3)如图乙,二氧化碳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 图甲 图乙 图丙 步骤1的化学方程式为_为确定步骤2中的碳酸钙是否完全分解,设计的实验步骤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_溶液,若观察到试管内_则分解不完全上述设想的优点有_(填字母序号)a原料易得且可循环利用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可全地域全天候使用CO2是宝贵的碳氧资源CO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甲酸(HCOOH),此反应中CO2与H2的分子个数比为_,若要检验1%甲酸水溶液是否显酸性,能选用的有_(填字母序号)a无色酚酞溶液 b紫色石蕊溶液 cpH试纸(4)如图丙,在A瓶中盛满CO2气体,将装有96以上但未沸腾热水的B瓶,放入装有相同热水的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 先用注射器抽取20mL的水,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其化学方程式为_,但未见B瓶中发生现象再用另一只注射器抽取20mL的浓NaOH,注入A瓶中,充分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四、 计算与分析题(共7分) (共1题;共3分)16. (3分)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P点表示_。 (2)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_的方法(写出一种)。 (3)t2时,将30g的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_g。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共3题;共17分)11-1、11-2、11-3、11-4、11-5、11-6、12-1、12-2、12-3、13-1、13-2、13-3、三、 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8分) (共2题;共24分)14-1、14-2、14-3、14-4、14-5、14-6、15-1、15-2、15-3、15-4、四、 计算与分析题(共7分) (共1题;共3分)16-1、16-2、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