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504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五四制)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36分。) (共12题;共36分)1. (3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 石灰石B . 食盐C . 面粉D . 花生油2. (3分)多数水果都有酸味,小芳同学査得下列四种水果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 柠檬 B . 西红柿 C . 橙子 D . 西瓜 3. (3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4. (3分)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水泥砂浆B . 氧化物氯酸钾C . 混合物冰水共存体D . 单质臭氧5. (3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B . 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 . 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D . 电解水实验表明: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6. (3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银白色固体B . 铜在空气中加热:紫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C . 过量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气泡,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D . 蔗糖放入水中:白色固体溶解,溶液的温度升高7. (3分)化学实验经常会涉及数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用10mL的量筒可以量取8.5mL的液体B . 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C . 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5mL左右D .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最小刻度可以到0.01g8. (3分)乙烯( )是重要的石油化工产品。乙烯属于( ) A . 盐B . 碱C . 氧化物D . 有机物9. (3分)伽利略说:“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践中得来”。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稀有气体可用作保护气B . 和 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 .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三个条件D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0. (3分)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 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液体或固体C .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完全相同D .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11. (3分)下列方法区分各组物质,不能够达到目的是( ) 待区分的物质区分方法A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看颜色B水和双氧水分别加入二氧化锰C二氧化碳和氮气分别伸入燃着的小木条D硬水和软水分别加热煮沸A . AB . BC . CD . D12. (3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 酸和碱一定含有氢元素B . 显碱性的物质一定属于碱C .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 . 等质量的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一定显中性二、 (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共4题;共28分)13. (6分)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1)纯净物与_属于并列关系;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_关系。 (2)已知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请列举一个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例子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14. (4分)打开汽水瓶盖常有“泡沫”溢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_,喝下汽水常有“打嗝”的现象,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_。 15. (8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则:在t2时,物质的溶解度B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当B溶液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_法提纯B;在t2时,一定量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蒸发掉10 g水,可得到mg A晶体(不含结晶水),那么该温度时A的溶解度为_g。 16. (10分)某工厂的废水中含有MgSO4和FeCl3 , 技术人员逐渐加入NaOH溶液调节废水的pH,先后分离出两种沉淀,并通过系列处理得到有价值的产品。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1)固体A与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操作时,当_时即可停止加热。 (2)固体B加热的产物是两种常见氧化物,则另一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 (3)溶液a除了可能含有NaOH外,还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 三、 (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共3题;共26分)17. (10.0分)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写两条即可)_(2)甲实验进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 _(3)甲、丙两瓶中均放少量水其作用分别是:甲 _ 丙_(4)写出上述三个实验中反应的中的任意两个文字表达式:_18. (7分)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自拟研究主题,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及催化剂做研究: (1)小红的实验方案为: 3g氧化铜3g氧化铁3g二氧化锰3g氧化铝10%过氧化氢溶液10mlt1t2t3t4她要探究的问题是_。通过实验,她得出结论的依据是_。(2)小明的实验报告如图所示 30%H2O210ml15%H2O210ml5%H2O210ml加入agMnO2020720小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_。(3)小刚的探究过程如下: 问题问题氧化镁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猜想氧化镁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验证请填写好实验中的空格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_溶液中有少量气泡,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实验二在装10ml1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镁,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氧化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4)结论氧化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氧化镁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进行了交流讨论,认为小刚的猜想还不能得到证实,理由是_。19. (9.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1)(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实验现象为_,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_。 (3)(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加入盐酸体积V/mL2468101214161820混合溶液温度 T/15.219.622.026.028.226.725.724.723.722.9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_。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_。 (7)(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 (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丁同学向106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不考虑CO2的溶解)。A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8)若B点横坐标为150,则其纵坐标为_。 四、 (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共2题;共10分)20. (2分)实验室长期存放的药品品质会发生改变。为测定实验室标示质量分数为32%的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小明先在烧杯中加入20g40%的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渐加入该盐酸在滴加的过程中用pH测定仪测出加入盐酸的质量与烧杯中溶液pH的关系(如图)。 (1)若盐酸的品质发生了改变,是因为_。 (2)请依据如图测定的结果,计算该盐酸的实际质量分数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21. (8.0分)现有一种稀盐酸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取100g该溶液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氯化铝正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停止滴加氢氧化钾溶液,经测定,生成沉淀的质量为78g。请回答: (1)据观察,产生沉淀前,消耗了一定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100g混合溶液中氯化铝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共36分。) (共12题;共3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二、 (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共4题;共28分)13-1、13-2、14-1、15-1、16-1、16-2、16-3、三、 (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 (共3题;共26分)17-1、17-2、17-3、17-4、18-1、18-2、18-3、18-4、19-1、19-2、19-3、19-4、19-5、19-6、19-7、19-8、四、 (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共2题;共10分)20-1、20-2、21-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