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队魂-重庆高速执法队伍建设.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644052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闪光的队魂-重庆高速执法队伍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闪光的队魂-重庆高速执法队伍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闪光的队魂-重庆高速执法队伍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闪光的队魂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支队执法文化建设纪实2009年6月5日,一场特大的山体滑坡突袭武隆县铁矿乡鸡尾山。霎时间,山崩地裂,泥石倾泻,房屋垮塌,数十人被掩埋在乱石堆下。 由于事发地点地处山区,尚未全线贯通的渝湘高速公路重庆至武隆段,成为了通往救灾地点最近、路况最好的快速通道。能否保证这条救援“生命线”的安全畅通,能否使社会各界的救援力量顺利到达受灾现场,成为救援工作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的统一指挥下,高速公路支队迅速抽调精兵强将,昼夜集结,仅用2个小时就组建起了“救援保畅特殊勤务小组”。 支队执法人员有的连续工作33小时没有休息,有的5天5夜没回家,有的连续驾车行驶1103公里未曾合眼队员们的辛勤工作,换来的是“无一辆救援车辆滞留在抢险路上”的工作目标。 是什么让这支队伍在危难、紧急时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这一切离不开高速公路支队10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具有综合执法特色的文化体系,打造软实力,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和整体形象。 打造一流执法队伍 认真培育执法文化软实力 1994年,伴随成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综合执法“重庆模式”诞生。 这一新型管理模式,让“上路巡逻一辆车,处理问题一班人,出了问题都能管”的执法模式做到了将“几个大盖帽合为一个大盖帽”,综合行使多部门的职能,一次完成各种检查,将多项违法行为合并处罚,强化了执法力度,减少了对社会车辆的重复检查和执法干扰,避免了多支队伍分别管理造成同一事件要多个部门分别处理而产生的互相等待和重复。 支队经历了“地方探索、地方试点、中央试点”三个发展阶段。2005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我市交通领域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原市高速公路行政执法总队成建制划入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更名为高速公路支队。 这一全新的执法模式,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称赞。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曾表示:“这种管理,成本要低一些。”重庆原市委书记黄镇东在交通部任部长时说:“重庆的高速公路管理在全国是最好的、最顺的。”交通部原部长张春贤在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讲道:“重庆市在高速公路实行的统一执法模式,体现了责权一致、精简高效、减少扯皮、降低成本等原则,要认真总结经验和积极推广。” 领导的认可,对于高速公路执法支队而言,是鼓励也是压力。建队之初,支队领导就敏锐地意识到,要打造一支不断适应新形势下高速公路综合执法需要的一流执法队伍,就必须着力培育执法软实力,围绕提升队伍素质和整体形象,重点建设队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为此,高速公路支队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摸索。 沉淀“八字队魂” 构建队伍核心价值体系 重庆高速公路综合执法,之前既无现成模式可循,亦无成功经验可借鉴。为了铸造一支适应现代综合执法需要的高素质队伍,支队结合执法工作实际,通过教育培训、环境历练、激励感悟,积极培育精神文化体系,使队伍在发展壮大中逐渐积淀形成了“忠诚、坚韧、执着、纯洁”的“八字队魂”,“改革、创新、平安、和谐”的队伍使命,“人本、严格、公正、责任”的执法理念,“严明、高效、务实、团结”的队伍作风,成功构建了以队魂为中心的队伍核心价值体系。 人是队伍发展和执法需要的第一要素。在建设执法文化方面,尤其注重队伍精神文化建设,为了发挥队魂文化培育人、凝聚人、成就人的独特作用,通过组织队员下矿井体验矿工生活,“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清明队友墓前祭扫,党员干部“进社区、进岗组、进巡逻车”,开展队魂教育巡讲、综合执法核心价值理念学习讨论以及结合上级每年开展的各项主题、专题教育活动,使队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悟队魂文化、接受教育熏陶,并自觉转化为不竭的工作动力。 支队结合形势任务和队伍实际需要,先后组织开展了“不忘承诺,凝聚队魂”、“立足体制,执法为路”、“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创先争优,爱岗敬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等主题教育活动,尤其是近年来围绕支队提出的“升素质、正风气、树形象”和市委倡导的“唱读讲传”活动要求,积极开展唱红歌、读精典、赛文艺、讲队史等活动,人人将自己的座右铭或箴言制成座牌鞭策激励,激发队伍活力。 同时,支队还特别注重考核激励人。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月排查零报告”、“日评价月考核”以及行政执法人员勤务规范、行政执法督查办法、高速公路执法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等23项队伍考评管理制度,完善了日常考评机制,按照队魂标准从执法行为到过错追究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监督考核体系,做到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励志育人。同时,加强思想政研小组、网络评论小组、主协办互助小组等骨干队伍建设,实施学历提高、交叉实习、上挂下派、轮岗交流、资格考试、竞争上岗及末位离岗学习,建立事故处理专家库,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不断完善并实行队伍多元激励机制。 出台“十不准” 打造队伍制度文化 4月25日深夜11时许,渝黔高速公路进城方向20公里附近,刺耳的紧急刹车声打破了夜晚高速公路的宁静。一辆白色长安车因爆胎,紧急停在了高速公路上。没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也未开启应急指示灯,长安车上跳下两名男子,急急忙忙换起了车胎。 在该路段巡逻的两名高速公路执法人员见状,赶紧上前帮忙。不料,执法人员还未开口,其中一名男子就掏出厚厚一沓人民币往执法人员手里塞:“兄弟,这千把块钱就当给大家买烟抽了,只要放我们过去一切都好说。” 面对金钱诱惑,执法人员断然拒绝了。经过对两名男子一番盘查,执法人员得知两人从贵州购买了一吨未经检疫的问题猪肉,欲运往重庆做烧腊,没想到车在渝黔高速公路上爆胎抛锚,因此欲拿钱疏通关系,不料反而露出了马脚。最终,在执法人员的严格执法下,这批问题猪肉未能进入重庆市场。 其实,执法人员拒绝当事人的请托、严格执法的事例,每天都在高速路上发生。之所以这支队伍能长保纯洁性,有赖于高速公路执法支队这些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抓廉洁、正风气”的制度机制,“十不准”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之一。 “十不准”中,明确要求执法人员不准收受管理相对人的礼金、礼品或有价证券,并不得在执法中包庇、袒护和放纵违法行为,为违法当事人说情。高速执法十大队勤务组值班长陈江说:“十不准犹如一把利剑,高悬在每位执法人员头上,监督着我们每次执法活动。” 在注重廉政制度建设的同时,支队还形成“保安全、优环境”的制度机制,先后出台了安全管理综合治理机制,制订了“三超”治理、行人专项整治、路况隐患排查等勤务制度及国庆、春运等重要节日安全保畅机制,编发了执法人员安全防护指南,完善了应对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道路交通堵塞等各类应急管理预案,逐年编印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资料汇编。还与周边省际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与辖区政府、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和行人治理机制,社会公众关注和支持交通综合执法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日益增强,较好地形成了各界联手共创平安和谐高速公路格局。 注重人性化执法 积极打造队伍物质文化 5月4日,高速执法七大队执法人员任江和姜陵在长涪高速巡逻时,发现了涪陵马武乡兴隆二组居民沈孝莲到重庆看望儿子后,为了省钱,竟打算徒步从重庆走回涪陵。因为迷路,她在路上整整走了18天还没到家,最后还是高速执法队员把她送到了家,大妈及其家人感激得热泪盈眶。 其实,这仅仅是高速公路执法人员人性化执法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交通综合执法的一面旗帜,执法形象不仅反映队伍文化素养,更体现了交通行业窗口形象。近年来,支队不断加大投入,改善执法环境,塑造执法形象,大力推进物质文化建设。 支队先后推出了“一个敬礼在先,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问候,一片真诚办事,一声再见送行”的“五个一”服务,做到不仅传递微笑,更重要的是传递执法文化;落实“365天无节假日办公,巡逻车24小时全天候巡逻,接报案后15分钟内到达现场,对群众投诉15日内书面回复”四项便民措施;坚持“逢停必问,逢障必排,逢违必纠”的“三必”原则和“有求必帮,有困必帮”的“二必帮”承诺;实行“首问(办)负责制”、“限时办理制”,推行“代驾、指路、一般超限运输自行监护”及“柔性执法12条”、“即时路况发布”等多项人性化执法举措,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同时,支队还不断优化执法视觉环境,统一规范队员执法着装、执法装设备、执法办公环境。重视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建设,成立了仪仗队和各种兴趣小组,建立了荣誉室、阅览室、活动室。研究运用队伍LOGO标识,形成了支队VIS手册,在支队机关及部分大队首批试点推广应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实现队旗、队徽、装备设备标识、执法环境标识、办公用品标识、宣传设计标识“六统一”,打造具有高速公路综合执法特色的视觉形象,不断提升公众认知度和赞誉度。 队魂熏陶 交出满意答卷 5月6日,梁平、垫江等地遭遇雷雨、暴风天气,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灾害发生后,高速执法十五大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积极协助当地政府抢险救灾的同时,在收费站设立救灾应急通道,在暴风雨中指挥抢险救援车辆快速安全通行。 哪里有危难、有险情,哪里就能看到高速公路执法人员的身影。这16年来,在“忠诚、坚韧、执着、纯洁”的队魂精神的熏陶下,支队成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执法队伍,更是一支在危难关头能挑重任、能打胜仗的优秀公务员团队。 在2008年初的“抗雪保畅”期间,高速公路执法队员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疏散被困车辆3万多台次,疏散旅客近4万人次。雪灾期间确保了重庆高速路上无一起因冰雪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无一起因滞留等候造成的冻死冻伤事件,无一起因群众不满导致的群体事件。 “512”大地震发生后,为保证外省救灾车辆尽快入川,支队出动服务车、设立服务站、指路岗,为430个救灾车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对重庆高速路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特别给予了报道,受到中央以及市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其实,在2002年,重庆承办亚洲议会和平协会(AAPP)会议的时候;在2006年,重庆遭遇50年最严重旱灾的时候;在2007年,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灾害的时候;在2008年,奥运火炬在重庆传递的时候,高速公路支队同样以辛勤的工作向重庆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探索无止境,实践出真知。16年来,高速公路支队执法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成熟。在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支队将以交通运输部交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按照重庆市委和市交委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相关要求,在抓好交通安全管理的同时,持续不断地抓好执法文化建设,在巩固和扩大执法文化建设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更加着眼于从发展提升到推广深化的稳健跨越,整体部署,稳步推进,努力提升执法文化软实力,更好地促进队伍科学、全面、持续、深入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