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阶段检测合试卷(I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44073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阶段检测合试卷(I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阶段检测合试卷(I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阶段检测合试卷(I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阶段检测合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共20题;共59分)1. (3分)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加热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容积应超过试管容积的2/3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来吹灭滴瓶上的滴管取液后,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应立即放回滴瓶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之前,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在瓶底上铺一薄层细沙A . B . C . D . 2. (2分)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 物质MNQP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X26212A .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 . 反应后物质M的质量为13gC . 反应中N、P的质量比为5:4D . 物质Q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3. (3分)钠是一种金属单质,如图所示,有关信息如下: 银白色的金属;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常温下,钠与氧气、硫、水等均能快速反应;钠在高温高压时甚至可以和氢气发生反应生成氢化钠;在实验室里,金属钠通常存放于煤油中依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描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B . 描述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有C . 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D . 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的原因是比煤油密度大4. (3分)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 A . KOHB . Ca3 (PO4)2 C . KNO3D . CO(NH2)25. (3分)下列实验设计及操作,其现象足以说明结论的是( ) 操 作现 象结 论A在某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入 2 滴酚酞试液出现白色沉淀,酚酞不变红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部分变质B将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始终未浑浊该石灰水一定变质C向滴有酚酞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红色褪去氢氧化钠与盐酸一定发生了反应D将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上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反应A . AB . BC . CD . D6. (3分)下列化学式与括号中的俗名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 . CaO(石灰石)B . Ca(OH)2(熟石灰)C . NaOH(纯碱)D . Na2CO3(烧碱)7. (3分)下列关子实验中“操作一现象一结论”的整述正确的是( ) A . 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 . 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C . 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D . 稀盐酸与氯氧化钠反应后滴加无色酚酞做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8. (3分)在Ca(OH)2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冷却至室温,溶液的pH没有改变的是( ) A . CO2B . CaOC . Cu(NO3)2D . HCl9. (3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下列所用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或操作方法AH2O(MnO2)过滤、洗涤、干燥BCaO粉末CaCO3粉末)适量稀盐酸CNaOH溶液Ca(OH)2溶液过量Na2CO3溶液DCO2(CO)足量灼热的Fe2O3A . AB . BC . CD . D10. (3分)如图装置中的固体和液体混合后,小气球不会鼓起来的是( ) A . 铁和稀硫酸B . 铁锈和稀盐酸C . 二氧化锰和双氧水D . 石灰石和稀盐酸11. (3分)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必含SO42-B . 将某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C . 氯化钠晶体不导电,说明氯化钠晶体不含离子D . 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12. (3分)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 . 氢氧化钠B . 浓盐酸C . 浓硫酸D . 氯化钠13. (3分)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阳光具有太阳能B . 声波可以听到但没有能量C . 风具有动能D . 地震能释放很大的能量14. (3分)四个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如果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那么最终胜出者一定是 ( ) A . 体重最大的一个B . 时间最短的一个C . 速度最大的一个D . 做功最快的一个15. (3分)现有一重为80N的物体,该物体先在大小为20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以2m/s速度匀速向右运动了10m。撤去拉力F1后,物体继续向右运动了2m后静止在水平面上,后改用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30N的拉力F2使物体向左运动10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物体受到F1作用时,拉力做功的功率大小为200WB . 撤去拉力F1后,物体能够继续向右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 . 当物体受到F2作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30ND . 整个过程中,拉力F1和F2共做功为500J16. (3分)如图所示,在电梯里,一名背书包的学生在随着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学生的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B . 学生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C . 学生对书包做了功D . 学生所受到的重力和她对电梯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17. (3分)如图所示,在表面粗糙的斜面上,物块从A点静止释放下滑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块的动能不一定增加B . 物块的重力势能可能减小C . 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D . 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18. (3分)我市竹资源非常丰富,如图是某公司生产的竹木工艺筷下列关于筷子的“自述”中,错误的是( )A . 将我放在水里,我就会受到浮力的作用B . 当人们在餐桌上使用我时,我就成了省力杠杆C . 当我从桌面掉到地面的过程,我的重力势能越来越小D . 将我斜插在玻璃水杯中,我的身子被“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19. (3分)CCTV-10科教频道大“真”探“野外求生”栏目深受大家的喜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饮用海水不仅补充不了人体需要的水分,反而加快脱水而死亡B . 登山杖的主要作用可维持身体平衡,并减轻地面对人膝部的冲击C . 在进入洞穴时要点火把,可探试洞穴内氧气是否充足D . 塑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作起火装置20. (3分)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400N的物体G,滑轮重2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起向上的力F应是(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 A . 210NB . 280NC . 420ND . 240N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 (共6题;共30分)21. (4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请从以下物质中选择:食盐、盐酸、熟石灰、氧气、碳酸钾、碳酸钙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用于腌制食品的是:_; (2)既可用来消毒杀菌,又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 (3)难溶于水的固体是 _。 22. (4.0分)已知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3)在空气中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盐,现有一瓶亚硫酸钠溶液,甲乙两同学各设计一种方案来检验该瓶试剂是否变质(已知亚硫酸盐的溶解性及与酸反应的情况都跟碳酸盐相似) 甲同学: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他认为亚硫酸钠溶液没有变质乙同学:取样,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他认为亚硫酸钠溶液完全变质(1)你对甲、乙两同学的方案作出评价_;_。 (2)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认该瓶试剂是否完全变质 23. (4分)稀有气体的下列用途,分别利用了下列哪项性质?请用字母序号填空: A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B密度比空气小C通电时会发出有色的光 D难溶于水(1)灯泡里充入氩气_; (2)用氦气填充气球或汽艇_; (3)用于制造霓虹灯_; (4)电焊金属时用氩气做保护气_。 24. (4分)每年冬季,暴风雪袭击了我国很多地区,在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定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的成分是由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融雪剂组成肯定没有_,肯定有_. 25. (8分)如图甲所示,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装有硝酸钾饱和溶液(有部分硝酸钾固体未溶解)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硝酸钾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V排增大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填“变大”、“变小”、“不变”),实验前在装有水的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是_。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硝酸铵(2)木块在A、B时刻受到的浮力FA_FB。26. (6分)如右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1作用于ab的中点,第二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2作用于bc的中点,都使它们在竖直方向上慢慢向上移动h(habbc),则在上述过程中F1_F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_第二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共6题;共42分)27. (6分)甲、乙两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与他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加以实验。甲同学的方案及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溶液的pH7,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没有变质乙同学的方案及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与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进行振荡至全部溶解无色溶液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科学,其理由是_; (2)【拓展应用】氢氧化钠固体应当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3)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_(填化学式)溶液除去。 (4)该氢氧化钠样品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了呢?为进一步确定是否全部变质,请写出操作步骤、相应的现象及结论_。 28. (6分)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 OH 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 OH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_。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小花的理由是_。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实验步骤设计目的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_(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其中一种如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相应结果或结论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镁和相同质量的热水振荡,各滴加数滴酚酞试液。一支保持温度不变,另一支自然冷却。保持温度不变的红色不消失,自然冷却的红色消失。_29. (6分)实验设计的严密性、操作的规范性等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实验结果正确性。 (1)两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均为100克、温度分别是20和30的水,各加入5克食盐,1小时后,食盐均溶解完。据此某同学得出“食盐在不同温度的水中溶解度相等”的结论。但另一位同学认为不能得出该结论,其理由是:该实验中的溶液未达到_,因此无法得出相应结论。 (2)如图甲所示,将直尺一端拿住,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图乙和图丙是A、B两同学实验中用拇指和食指夹尺时的情形,他们夹住直尺的刻度分别为7cm和12cm,于是有人得出“A同学的反应比B同学快”的结论。但C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规范,因为两同学夹尺时拇指和食指间的 _不同。 (3)在研究“二氧化碳能否被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反应吸收”时,在如丁图所示的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矿泉水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盖紧瓶盖后振荡,发现瓶子会被压扁。据此现象,甲同学得出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结论,而乙同学则认为还存在一种可能,也可能是二氧化碳能与溶液中的_反应的结果。 30. (8分)在“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速度、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如图。 (1)该实验中用_来反映小车动能的大小。 (2)两次实验中木块在水平木板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 , 则_(填序号)。 f1f2 f1f2 f1=f231. (10.0分)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侧调节。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平衡状态,若在A处下方再挂一个钩码,则B处所挂钩码须向右移动_格,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 (3)下列四个因素中,不会带来实验误差的是 A . 铁架台自身的重力足够大B . 单个钩码的重力不完全相等C . 悬挂钩码的绳套重力偏大D . 杠杆与转轴之间的摩擦偏大32. (6分)在一次实验中,老师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未看到明显现象,科学小组的同学针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经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溶质是X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X;猜想二:有X和HCl; 猜想三:有X和NaOH;【实验探究】(1)小书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猜想_不成立 (2)小兴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认为猜想二成立小梁同学认为小兴同学的判断不科学,理由是_。 (3)小云同学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碳酸钠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由此断定猜想二成立 【实验拓展】小炬同学使用了与碳酸钠不同类别的药品,也设计了一种方案验证猜想二成立。她的方案是:取烧杯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则证明猜想二成立。(要求填写出药品名称以及出现的现象)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28分) (共4题;共28分)33. (8.0分)一列质量为 1103 吨的火车,以 180 千米/时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整列 火车受到的阻力是 9103 牛。求:(1)火车的牵引力多大? (2)火车行驶 1 分钟的时间内,重力做了多少功?机车牵引力做了多少功?牵引力的功率是多大? 34. (8分) 10月13日,智利圣何塞铜矿被困69天的33名矿工成功获救。在这次救援中被形容为“胶囊”的钢制救生舱功不可没。它每升降一次就能救上一个矿工,救援队利用它将矿工们从地下700米深的矿井中全部救上了地面。(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救生舱中必须储备足够的氧气。一个成年人每分钟约需消耗0.7克氧气,则供氧装置每分钟至少应释放出_升氧气,才能确保舱内被救人员的正常呼吸。(氧气的密度为1.43克/升) (2)救生舱是通过安装在井口的电动卷扬机来升降的,如图所示。假如救生舱从井底匀速上升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30分钟,则救生舱上升的速度为_米/秒。(3)已知电动卷扬机的额定电压为380伏,额定功率为3千瓦。则卷扬机正常工作30分钟需消耗多少电能?卷扬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有多大? 35. (6分)某新型混合动力汽车启动时,内燃机不工作,蓄电池向车轮输送能量,当需要高速行驶或蓄电池电能过低时,内燃机启动,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车速与所受阻力的关系如图所示,在某次测试中,蓄电池储存的电能为5.12108J,由内燃机提供能量,汽车以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0.5h,同时蓄电池的电能增加了10%,求: (1)汽车牵引力做的功; (2)若所用燃料的热值为4.5107J/kg,测试过程中消耗8kg燃料(假设燃料完全燃烧),则放出的总热量是多少? (3)内燃机的效率。 36. (6分)按图乙所示某同学向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溶液中加入碳酸钙样品(含有杂质,且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记录反应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数据,最后得到下列图像。 (1)甲图中a点的pH值为 _。 (2)本实验不要浓盐酸的原因是因为浓盐酸具有_性 (3)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在丙图上画出溶液质量与样品质量的关系图并在图上标出相关的数据。 第 20 页 共 20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共20题;共59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30分) (共6题;共30分)21-1、21-2、21-3、22-1、22-2、23-1、23-2、23-3、23-4、24-1、25-1、25-2、26-1、三、 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2分) (共6题;共42分)27-1、27-2、27-3、27-4、28-1、28-2、28-3、28-4、29-1、29-2、29-3、30-1、30-2、31-1、31-2、31-3、32-1、32-2、32-3、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28分) (共4题;共28分)33-1、33-2、34-1、34-2、34-3、35-1、35-2、35-3、36-1、36-2、36-3、3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