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树名木弘扬苏区精神建设生态赣南.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643068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古树名木弘扬苏区精神建设生态赣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保护古树名木弘扬苏区精神建设生态赣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保护古树名木弘扬苏区精神建设生态赣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弘扬苏区精神 保护古树名木 建设生态赣南刘 体 应摘 要:赣南是红色古都,同时蕴藏着丰富的古树名木,尤其是具有代表苏区精神的历史名木,数量占全省总数的72.4% 。保护这些“绿色文物”,对弘扬苏区精神,建设生态赣南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古树名木的措施。关键词:古树名木 保护对策 苏区精神 生态赣南一、古树名木的内涵及特殊意义所谓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活立树木。而名木是指在社会历史上重大影响的中外历代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极其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国家对古树分三级保护:一级(500年以上);二级(300-400年);三级(100300年);名木均定为一级保护。并颁布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使古树名木保护走上法制化轨道,列入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古树名木历经百年千载,阅尽人间沧桑,顽强的适应、繁衍到现代,记录了大自然的历史变化,揭示了植物种类兴衰演变的漫长过程,是自然演变的 “见证人”,是无法复制的自然历史文物;对探索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变迁,生物多样性的发生发展规律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古树名木与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水乳交融,折射出世事兴衰和人间悲欢的历史变革,铭刻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了解社会历史进程的“活档案”,是探索古老文明的“活教材”;对弘扬先辈精神,鼓励后人发奋进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建设绿色生态赣南的今天更具有特殊意义。二、赣南古树名木的特点与问题1、赣南古树名木分布特点据2002年普查,赣南现有古树12871株(不含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内的数量),名木71株,古树群609个。分别属于37科107个树种,其中一级468株,二级1472株,三级10931株。按分布区域分:城市1777株,农村11165株,按生长位置分:单位庭院256株,个人宅院830株,寺院101株,其它(四旁)11746株。表现有三个突出特点:(1)历史名木多。赣南现有名木数量占全省总数(98株)的72.4%。仅瑞金市就有65株,占全省名木的66.3%。分布在沙洲坝、叶坪、云石山等苏区时期旧居、旧址的周围,其中有三株千年以上古樟置身其中。有毛泽东当年在其树冠下读书的古樟树,中央领导人和中央苏区政府旧居、旧址的古树群。也有 在安远县天心村毛泽东旧居前的古榕树,还有在赣南纺织厂礼堂门前的2株古罗汉松,是解放前夕叶剑英主持召开第三次华南分局扩大会议会址的象征。同时,还有蒋经国先生1941年在赣州城区亲手种植的白玉兰,生长在其旧居旁。(2) 珍贵树木多。在赣州市的古树名木中,属于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19个树种,共7796株,占总数的60.6% 。其中国家级保护树种5个,级保护5个,省级保护9个。还有很多特具观赏和研究价值的奇异古树。(3)乡村四旁分布多。在全市12942株古树名木中,分布在农村乡间的有11746株,占全市的90.7%。其中,属于村民小组管理的又占98%以上,可见极大部分古树名木都分布在广大农村。这又是本市古树名木的一大特点。2、存在的主要问题(1)异地移栽,用于城市美化绿化。这是当前最盛行一种城市庭院美化风。由于古树象征着古老文明的历史,象征着生态文化的内涵,因此无论是城镇街道绿化,还是机关、家宅庭院都千方百计栽植古稀树木,把自然野生树木变成城市街道的古树,群众称其为树木的“农转非”。由于没有遵循古树移栽的技术,造成了不少古树迁移不成功。(2)围圈装饰,用于装点景观。为了使环境幽雅、古朴和风景独特,有些单位和部门对原有古树进行重点装修,地面铺于水泥、石材,甚至在树盘中安设假山。供人们休闲,观光,改变了古树原生地生态环境,使古树出现枯枝落叶,处于生存濒危状态。(3)立碑设神,用于封建迷信。这是在农村比较常见的现象。农民把贫富祸福的到来寄托于古树招来神仙菩萨,因此在古树下设立神位,烧香磕头,求神拜佛,以求平安富贵,结果造成古树受损,影响古树生长,有的甚至酿成火灾,造成重大损失。(4)谋求经济效益,严重危及古树安全。由于古树的价值高,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古树成了目前市场交易的牺牲品,为了取得眼前的经济效果,有的竞采用剥皮、断根、注药、砍枝,千方百计把古树致死,然后进行买卖,获取利润。2006年本市某县的一个村二棵古樟树被人为致死,至今没有得到应有处理。这种现象目前还处于逐年增多的趋势。三、弘扬苏区精神 保护古树名木的对策1、开展弘杨苏区精神与保护古树名木的宣传目前,除了要给古树名木挂名片外,还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弘扬苏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艰苦奋斗、不图名利和不信神、不信鬼的革命精神以及保护古树名木的深远意义,开辟“昔日古树名木,今天生态赣南”专栏宣传;为建设具有象征苏区精神的生态文化和文明古老的绿色生态赣南服务。2、制定补偿和奖惩制度为规范保护古树名木管理措施,应尽快制定“赣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实施细则” ,明确养护人(责任单位,责任人)和专业管理单位的职责、权利与义务,实行每年年度检查、补偿或奖励制度。由政府拿出一定资金,对保护管理好的,按保护级别给以养护人补偿或奖励;如果养护人是城市机关单位的,也可以免交绿化费的办法给以补偿。造成古树名木损害的,应调查情况依法惩处。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保护的积极性,减少破坏砍伐古树案件的发生。3、杜绝古树迁地保护行为由于古树与原生地的土壤、气候、水文及周边环境形成了协调平衡的共生关系和依赖关系。因此,要禁止把古树从甲地迁移到乙地栽植,即使是对于无法避免要迁移的古树,也要按程序申报批准,在栽植时还要严格按移栽程序施工,即在时间、取桩、运输、栽植及管理等环节中,周密细致,把关到位, 确保古树移栽成活。4、对濒危古树名木实施应急技术措施(1)保护和改善原生地生态环境。原有的自然环境是古树名木健康生长的最适条件。不破坏古树下及周围植被、土壤、水文的原状是对其最好的保护。 要进行开发利用,必须留有足够树盘,并在外围建立牢固护栏,搞好护坡、护沟,保持水土,保护原生植被。尽量不用水泥固化树冠内地面,建筑物与树冠的距离应保持在树冠半径的50%以上。对街道、庭院、公园、旅游点已被重点装饰和地面固化了的古树,应在固化地面上钻孔,使其透气透水。给予施肥、浇水和喷药,补充养分,恢复树势。对紧靠古树影响其生长的建筑物应拆迁移位,保证古树有恢复生机的空间。尤其是对靠近古树会放出有害气体和污水的设施更应拆除,以减少环境对古树生长的影响。这是对已改变了原生地环境的古树一项急救措施(2)定期检查并采取保健措施。古树象老人一样,年高体弱,每年应进行一次“体检”,视情况采取保健措施,主要有:输营养液:即从树干上钻孔,输入营养液,激活树体生长。笔者实践此法对衰弱古树效果显著。浇水和施肥。主要是在干旱季节及时浇水,用高压喷枪喷洒叶面,并在生长季节进行叶面施肥,浓度一般在0.1%左右。防寒防署。特别是新移植的古树,极端酷暑严寒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生存危机,因此,寒冬应在古树干涂刷波尔多液浆或用稻草(绳)包裹。酷暑天气,应给古树遮阴防晒,并在非生长季节适当修枝,伤口涂上凡士林或油漆,避免病虫侵染,促使树木萌发新芽。5、严禁在古树名木下烧香敬神做好宣传,是目前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古树上,特别是村庄周围的古树,除了要挂上古树名片外,还要挂上“保护古树,严禁在树下烧香敬神”的告示。以减少人为活动对古树生长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避免因烧纸香、蜡烛引起火灾和烧坏树木。(作者为赣州市林学会副理事长、赣州市专家联谊会常务理事、赣州市林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