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课件总结.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64138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课件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课件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课件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课件总结1、信息通信技术课程的内容: 在信息通信技术课程中,学习者获取和应用如下的知识与技能:v 信息的质量(quality)和可信度(reliability),以及怎样获取和综合正在大量增加的信息; v 用一系列信息通信技术完成趋于复杂的任务; v 信息通信技术怎么样能够在其他学科帮助学习者,提高他们判断什么时候和怎么样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能力,并且了解信息通信技术的局限性;在外部世界中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2、规律: 在小学阶段,各国一般不独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而是强调在其他学科或者综合学习课程中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从而培养信息技术技能和信息意识、态度。在初、高中阶段,一般开设信息通信技术选修课程或者必修课程,实现信息通信技术的课程化。3、通过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结构的比较,我们会发现其共同趋势和不同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基本都是涵盖在认知、技能和情感的三个大的方面内,但是又都有各自侧重点。4、 加拿大的信息通讯技术课程更加注重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把交流、调查、决策以及问题解决作为整个课程的较高标准,让学生更加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性,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家庭和学习中去。美国更加注重学生协作学习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单独作为一个范畴列出来,对基本的操作和工具使用却并不非常重视,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知识。日本更加注重信息伦理道德教育,把其作为信息教育的重要内容。香港更多是从辅助学习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注重信息科技工具辅助学习的功能。我国以往的计算机教育更多的是关注认知与技能方面,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5、通过对以上三个表格的分析,我们发现学习“字处理和电子表格等的正确处理”和“学习在CD和网络上搜集信息”两项内容是整个中小学阶段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不论什么国家,不论什么阶段都开设这两个方面内容的课程。但是在小学阶段,开设关于程序设计方面内容的很少,逐渐到了高中一些国家才陆续地开设了程序设计的课程,同时各国都在开设有关通过网络进行交流的课程,可见网络在整个课程中的重要性。有关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内容,已经从原来的程序设计为主,转为以实际信息处理技术为主,目前又逐渐向交流技术转移;从以前的学习语言为主,转为学习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技术上来说,更加侧重应用程序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在技能上来说,则更加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伦理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态度。所以从整体上说来,各国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6、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7、将“信息素养”具体表述为四个方面,即: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文化。 8、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解析 1知识与技能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2过程与方法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4)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6)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7)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8)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9、课程内容三种取向的特点取向特点课程内容即教材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是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 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的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 的分科; 强调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 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10、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 1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2社会发展需要 3学科内容本身的性质n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必须以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2必须适应学生的需求及兴趣 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4应该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n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连续性 2顺序性 3整合性11、目前的国内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具有的下特点:(1)知识点均有不同程度的重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螺旋上升,但也存在简单重复。 (2)注意到了信息技术的学习要立足于操作实践,但力度仍显不够。(3)操作过程和方法的介绍详略不一,内容灵活性过大。(4) 注重以综合实践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但活动任务缺乏有效的教学设计。(5)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的处理方式不一。(6)初中阶段逐步注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学习。12、中国、英国、加拿大三国的信息技术课程( 高中部分)在内容结构及其学习水平要求的基本特征: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技能学习为主体适当均衡认知与情感。由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性质, 决定了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技能学习为主体,以认知学习为基础; 但由于国家体制、文化传统的差异致使在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比较发现三国信息技术课程( 高中部分)总体的知识结构大致相似,都强调了技能的学习突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工具性。但中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五个选修模块在认知、技能、情感的总体内容结构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失衡。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技能学习以信息处理、问题解决为主导,注重技术应用的评价反思,并进一步提高信息交流的技能。在技能学习上英国对问题解决尤为重视,而中国与加拿大较侧重于信息处理。原因有二:一是英国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较成熟,前三阶段的学习已为第四阶段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英国更为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应用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信息技术课程的五个选修模块在技能学习上都有所侧重点,充分体现了各模块的技术特性。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要适度引导学生关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及个人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持续发展。中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在这方面甚是薄弱。高中阶段是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最 后一个阶段,因此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要适度引导学生关注、认识自己及未来的发展。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水平要求均呈正态分布。中国的信息技术课程(高中部分)在认知与情感的学习水平要求上与英国、加拿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原因有:一是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较薄弱、课程体系不完善、各地水平差异较大,使得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照顾各种起点;二是课程定位不清晰(尤其是选修模块);三是受课程编制人员的背景及其编制方法的影响。此外英国在技能学习水平的要求上最为强调的是独立操作而非熟练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国课程编制人员技术观的不同。13、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 2发展性3应用性4实践性5创造性6趣味性7综合性 8.人文性14、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 1.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要兼具基础性和发展性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需要为中心,教学模式多元化 4.信息技术教学活动需要软硬件环境的支持 5.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师生知能的互补性15、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一般下列情况可采用讲授法:n 学习新知识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n 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n 尽管难度不大,但却易被学生忽视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n 易被学生混淆的相关的词语、概念;n 知识单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度、衔接;n 时间不容许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探索时;n 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讲授法的教学过程组织教学 目的是初步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一般包括带领学生进入机房、检查人数、安定情绪、检查课前准备等活动等。导入新课一般先复习旧课,特别是复习与新课有关的内容,使学生主动地形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或是设置悬念,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有启迪作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贴近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能是阐明意义直接开讲。讲授新课这是该教学程序的中心环节,以系统讲授这主,要求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理清思路,注意教学趣味性,注意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做到少讲精讲,还要注意运用谈话、反诘、提问等方式,以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保持和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构成新的知识系统。巩固新课强化所学知识,采用课堂总结提问与练习等方式。布置作业作业要能最大限度激发个体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积极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作业学宜太难。16、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学习内容的中心问题展开交流、议论或辩论,从而获得和巩固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讨论主题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n 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便于学生掌握并加深理解而精心设置的题目。如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各类信息资源分别有哪些局限性?网络信息检索的主要策略与技巧有哪些?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根据检索内容的需求运用这些策略与技巧?等等。n 探讨性的题目。如在教学中,学生之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者学生对课本结论提出怀疑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和疑点交给学生讨论。n 针对学生态度、行为、价值观而设置的题目,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等。n 对“两难问题”的讨论。如:一位远方的朋友在春节前通过电子邮件给你发了一张贺年卡,可是这个贺卡文件已经感染了病毒,把你的一些数据破坏了,这时你会怎么做?你将怎样对待这个朋友?讨论法的教学过程n 提出讨论的主题 教师可以自己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提前阅读资料,再开展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n 列出讨论的提纲 为防止讨论走题,或者没有焦点,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个讨论的提纲,以便学生在讨论时能有次序、有焦点地进行。n 准备宣布讨论的原则,向学生介绍讨论的题目、目的以及评价等具体问题;根据讨论的形式作必要的准备。n 展开讨论 组织学生发言可以由以下的形式:自由发言、指定发言人、临时指定发言人或轮流发言等。n 总结17、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将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完成的工作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达到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目的;而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等,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和学习资源的主动分析与探索,熟悉了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了获取、加工、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开展协作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最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任务驱动法实施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阶段 (1)学生分析任务。记录学生最初对任务仔细分析的结果,并且根据对任务的理解程度设想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建立许多解决任务的猜想,激发学生研究。 (2)学生分解任务。学生把任务分解,并且勾画出解决任务的提纲。 (3)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必须综合各种对完成任务有用的资源(知识),并确保它们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互相又不排斥,最后利用所获得的资源(知识),完成任务。 (4)纠正错误和进一步优化。学生检查完成任务的过程或使用的知识是否有错误,作品是否可以更加优化等。总结并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获取的资源的可靠性、理解新知识的正确性等。 (5)评价反馈。学生们汇报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并呈现作品,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取资源、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的应用等,使学生认识到任务背后所隐藏的关系和机制。 (6)对完成任务过程的反思。要考虑这个问题与以前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概括和理解新知识的应用情境。n 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过程 首先,学生要针对所面临的问题来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不仅要看到自己已经知道了什么,而且要看到自己知识的缺陷是什么。 第二,基于上述评价信息形成学习需要,并确定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的适当的资源(知识)。 第三,形成和执行学习计划,以满足学习需要。这需要学生对各种学习资源有所了解,知道如何找到各种资源,哪些资源最有用等,当然,学生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最后,学生要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中,并评价自己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目标。对于较大的任务,虽然可以同学之间的合作,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样很重要,这主要表现在学生自主的获取新的知识、对知识的正确理解、知识的合理应用、善于评价小组其他成员的建议等。n 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第一个阶段,教师呈现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状况和学习能力,对有困难的学生(或学习小组)做一些适当的分析,以引导为主。 第二个阶段,以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大胆地去设想解决方法和过程,也许有些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对其中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讲解或提示,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可单独辅导,此时教师是导师。 第三个阶段,是学生获取资源、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阶段,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顾问。 第四个阶段,教师是检查者,检查学生完成任务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个阶段,教师是发布者、欣赏者和揭示主题者,使学生了解任务的背景、知识的内涵给学生以启发,同时开拓思路。 第六个阶段,教师是启发师,给学生以启发,同时开拓思路。18、WebQuest教学法 WebQuest是一种探究型教学操作程序,主要是在网络环境和教师引导下,以任务驱动和研究为导向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n WebQuest组成一个WebQuest必须包括导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价(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等六个部分。n WebQuest的教学设计步骤 1、教师应对所授知识的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网址进行筛选、整理和归类。 2、确定一个与所授知识有关的,且具备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主题。 3、根据主题制定任务。 4、就所制定的任务,设计执行和操作的步骤。 5、设计评价任务完成程度的标准。19、范例教学法 n 范例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相互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的阶段。20、表现性评价 1.确定何时需要采用表现性评价 2.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标准和评价量规3设置合适的表现性评价任务,搜集有关学生实际表现的信息。 4.搜集评价信息,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21、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以北京市城区中学为例首先,信息技术教师对其职业价值具有较高认同感,但在工作满意度方面分歧较大,在个人专业发展方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计划。尽管已有一些学校区分了信息技术教师和电教员、网管员等的岗位职能,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仍要承担机房管理、故障排除等工作,不能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上,造成了他们在专业发展上的非连贯性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普遍不受重视,边缘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得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效能感不强,很难在专业发展方面做更深入的思考和规划。信息技术教师围绕实际教学需要来权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主要关注那些能够对教学产生直接影响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他们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并不强烈,普遍关心如何及时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在控制教学过程、更新教学理念方面感到困难,希望加强如何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方面的能力。此外,信息技术教师非常渴求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前沿知识甚至超过了他们对于学科专业知识的需求。在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信息技术教师知识与能力方面的需求,但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师参与科研的机会和取得的成果有限,不符合强调教师的实践反思、行动研究等教研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总趋势。22、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 一、外部因素n 1学校制度文化对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影响n 2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影响n 3培养与培训机制对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影响n 4教育资源对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的影响二、内部因素 n 1工作需要和工作动机n 2专业精神n 3专业知能结构n 4合作团队23、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一、制定合理的自我专业发展规划n 1自我认知与评估:n 2确定专业发展目标:n 3设计发展方案:n 4实施专业发展:n 5评价和反思:二、利用课堂,积极开展教育实践三、基于技术优势,利用网络资源发展自我n 1.BlOG支持的信息技术教师发展n 2. MOODLE支持的信息技术教师发展四、利用教学研究,不断反思提高自我n 1教学反思研究n 2教育行动研究24、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普遍持有肯定态度从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同来看,普遍是非常认可的。信息技术教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具有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课程价值。信息技术教师普遍不认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独立学科最终将走向消亡的说法,而是强调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的价值。“只管低头干活,不管抬头看路”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普遍偏低从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现状来看,信息技术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只管低头干活,不管抬头看路”,即并不关心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只关心具体的教学实践问题,关注教什么以及怎么教。信息技术教师对于课程价值认识的功利主义取向功利主义的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过于短视和不全面。短视主要是没有站在学生的人生发展的高度来看待信息技术课程所应有的价值,而仅仅着眼于眼前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不全面就是仅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作用,而忽略了情感态度以及方法过程的作用,不能够站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的技术化倾向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功利主义层面。功利主义强调实用主义取向,强调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立即应用信息技术。学生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功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应试化倾向和应用化倾向两个方面。 应用化认识倾向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价值认识功利主义倾向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只能够带给他们一些具体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技巧。例如,在访谈中学生强调信息技术课程能够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25、信息技术课程的社会价值 实现信息公平 构建信息文化 适应知识社会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个体的工具价值 生存价值 发展价值 享受价值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个体的内在价值 信息处理能力 高层次能力培养 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26、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关系的思考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不是一种外部的综合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是一种相互交叉的整合关系信息技术课程四种课型 理论课 技能课 实验课 作品制作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