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l****n07 文档编号:863230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人教版必修1练习:模块检测卷二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块检测卷二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测试时间:150分钟评价分值:150分)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境)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解析:从文章内容看,该句前后构不成因果关系。答案:B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解析:文中原句是:“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非常完美”不等于“十分漂亮”,而是与具体物象几乎完全吻合。答案:A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解析:“结论可能恰恰相反”错,西方艺术的评价观与中国传统美学的评价观是相同的,都是重视物象,所以得出的结论应该是一致的。答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选自汉书高帝纪)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常徭咸阳徭:服徭役B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善:与交好 C从之客,因家焉 家:安家 D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坐:坐下解析:D项,“坐”为使动用法,使之坐。答案:D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B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C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D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解析: 要根据文意断句,“拔剑斩蛇”是一个动作,不能分开,排除B;高祖斩蛇是因为蛇阻断了道路,所以应为“道开”,排除A;“何畏乃前”于情理皆不通,排除D。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此矣”的感慨。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假称“贺礼一万钱”。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高祖。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自己也准备逃命。解析:“为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实为奉承县令。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4分)译文:_(2)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6分)译文:_解析:(1)关键词:“阑”“目”“固”。(2)关键词:“后人”“至”“觉”“乃”“自负”。答案: (1)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 (2)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参考译文:汉高祖,是沛县丰邑中阳里的人,姓刘。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虽然只做个亭长,但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假称“贺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了进去,吕公非常吃惊,立即起身到门口迎接。吕公这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季(高祖)向来爱说大话,很少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了上位,一点也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等人们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妻子。”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全部放走。他说:“各位都逃走吧!我从此也逃命去了!”民夫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一起走。高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大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妇人夜间在那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妇人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妇人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妇人说假话,想给她点苦头吃,老妇人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些跟随的人从此也越来越敬畏高祖。(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8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5分)_解析:概括意象的内涵要联系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普遍意义,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概括。“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后来古诗词中常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同时注意诗中描写杨柳时使用的“柔”字,交代出此时的杨柳是初春的杨柳。“飞絮”即“柳絮”“杨花”,“飞絮”为暮春之物,轻柔多情,漂泊无依,成为迁客骚人、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表达因暮春引发的惜春之情、漂泊之感以及离别的伤感。分析情感要在具体意象、诗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答案: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9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6分)_解析:体会语句含意要结合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分析两首词中不同词句的异同,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词都与“愁”有关,但原因、程度不同;手法上,都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都是以水喻愁,但是一个是直接,一个是间接。答案:同: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异: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论语中,孔子希望为政者能够端正自己,“其身正,_;其身不正,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仁政思想。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以“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3)战国策中描写荆轲刺秦临别前,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 “_,_!”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答案:(1)不令而行虽令不从(2)万类霜天竞自由粪土当年万户侯(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乙选考题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归于泥土耿立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是乡村的娘家。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就像文字,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乡就成了一种疼痛。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故乡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故乡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我不理解父亲,就埋怨说把最后的这地给人算了。但他固执地说:“没有了土地,那怎算农民。到泥土里转一转,薅一把草,捉一下棉花和芝麻上的虫子,也比闲着强。”不能亏待土地,你亏待了它,它就报应你,收成不好,炊烟不起。与土地厮守的人,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哪块泥土性硬,你就多掺和点肥料,多给些水;哪块泥土面软,你就让它歇一茬歇一季。泥土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你伤了它,它就给你脸子看。父亲用抓钩敲砸土块,说:“到挪不动了,再说不种庄稼的事,能种一茬是一茬。”是的,故乡是用一茬一茬的庄稼来计量生命的长度。有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茬念想;送走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庄稼的茬子是无穷尽的,人的一生是有尽头的,而在泥土上劳作的人是无穷尽的。即使乡村都起了高楼,即使乡村的路面都铺成了柏油。农民也还是和土地亲近。那时,庄稼还是一茬一茬,还有播种还有收获。真的没有了播种没有了收获,大地上没有了农民,没有了庄稼,那大地还会留存什么呢?霜降了,庄稼叶子颜色慢慢发暗,没了精神,树的枝条开始删繁就简。“删繁就简三秋树”,那删繁就简的手,是霜降,是节气。霜降过后,父亲说:“泥土也该躺倒睡一会儿,谁不累呢?泥土也要歇息一下筋骨。与泥土厮守的人要讲良心,让泥土安静地睡一觉,不要打搅。”泥土睡觉的时候,连故乡的狗也会噤声。有时土地有了鼾声,那雪就会覆盖下来,鼾声就成了白色。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段中画线句子用身体的部位不适引发疼痛类比,说明故乡在人心灵中打下的烙印,通俗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段中“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等词句,表明泥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人不能亏待土地。C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土地观。D这篇散文以泥土为中心,托物寄情,抒写了泥土、庄稼、人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抒发了对泥土的热爱,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呼吁人们要呵护土地。E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对泥土进行了叙写和认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泥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说法不当,“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意在强调人如果亏待了土地,土地就不会给人带来沉稳的收获;D项,“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文中无此意。答案:BD(2)简要分析作者用大量篇幅叙写父亲“敲砸土块”一事的作用。(6分)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对内容主旨的表达、对结构层次的推进或转折、运用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来思考。本题中句段的作用包括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答题时可以借鉴以下模式:概括内容对内容主旨的表达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一方面是丰富了文章内容,具体阐释了文章开头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另一方面为下文做了铺垫。答案:(示例)父亲敲砸土块时的言行,传达出了他对泥土的敬畏与依恋,形象地表现了在泥土中劳作已成为父亲这一代农民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他们已离不开土地。这样写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变得具体可感,同时增添了泥土对乡村、对生命的美好意义。“敲砸土块”的故事,为下文阐发文章主旨做了铺垫。(3)联系全文,从表达技巧的角度整体赏析段和段中画线的句子。(6分)_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分析句子的表达技巧,首先要考虑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段中赋予响雷和泥土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显然是运用了拟人手法;段除了运用拟人的手法外,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然后分析这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此外,还要注意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动态的泥土和静态的泥土。答案:(示例)段画线部分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泥土禁不住诱惑时单纯可爱的动态美;段画线句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泥土睡觉时成熟安详的静态美。一动一静,通过对两个节气的描绘,写出了泥土让人热爱与依恋的特性,使文章节奏张弛有度。(4)庄子在宥中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归于泥土”内涵的理解。 (8分)_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答此题,应注意审题,“归于泥土”是文题,理解应从全篇入手,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同时又要联系生活体验作适当阐发;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格式,讲究层次,观点突出。答案:(示例)要点:我回故乡,泥土把故乡记在皮肤上,在我的皮肤上刻上乡村的徽章,故乡的泥土、故乡的一切永远让人眷顾;惊蛰回归,泥土释放生命;来了霜降,泥土回归宁静,人对土地应心存感激,亲近和敬重生长收获、养育生命的泥土;生命归于泥土,人与土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农民以在泥土中的收获来计量生命的长度,启示人生应辛勤耕耘,不懈努力,才能收获如泥土般的沉稳、宁静与满足。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长江女神”芳踪已逝?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20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看见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6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只剩下17头了。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 “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呐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了。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还有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因此渔人都将它称作“长江女神”。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于20世纪7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渔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王丁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王丁和他的同事把这头名为“淇淇”的白鳍豚放养在一个鱼塘里,帮它敷用一种传统中药药膏,使它逐渐恢复了健康。弗鲁格见到王丁后被他对事业的热忱深深感染。白鳍豚的处境岌岌可危,弗鲁格认为人们为拯救这种濒绝动物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光流逝。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经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船上的大多数科学家担心他们一头也看不见。多年来,皮特曼一直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里搜寻珍稀的鲸类物种。他说,这次行程将是最艰难的一次。“预想中的几乎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选自美国华尔街日报,获普利策奖,有删改)(1)下列对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新闻标题采用疑问句形式,深深地透露着对“长江女神”生存现状的担忧,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将白鳍豚喻为“长江女神”,表明了人类对白鳍豚的喜爱,但是又是人类将白鳍豚逼上了绝境,这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C文章中关于白鳍豚的传说,属于新闻中的插叙部分,它提供一种背景材料,让读者在品味神奇动物的美的故事时,感叹当前白鳍豚的严酷的生存现状。D造成白鳍豚处境岌岌可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E本文虽以白鳍豚为新闻报道对象,但却从中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可谓小中见大。解析:B项,“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错;D项,文中说是“原因之一”,并非关键原因。答案:BD(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简析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新闻结构的能力。解答时,结合有关新闻结构的组成部分的知识分析即可。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说明、抒情、描写、议论,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或作用。答案:属于导语部分。采用了议论、记叙和说明三种表达方式。主要作用: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多国科学家拯救白鳍豚。介绍“长江女神”白鳍豚,呼应题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文章引用了东西方多国科学家对“拯救白鳍豚”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_解析:分析引用的作用应先找到引用的内容,然后分类整合找出其共同点与不同点,结合文本要表达的主题及情感倾向具体分析。答案:凸显了白鳍豚的濒危处境,拯救工作刻不容缓。表明“拯救白鳍豚”希望渺茫,凸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凸显报道的客观性,增强说服力。(4)西方媒体一直有重视负面报道的传统。作为享有盛誉的普利策奖,更形成了鼓励“曝光”“揭丑”等题材的调查性报道的传统。新闻报道中“曝光”“揭丑”是否应该鼓励?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_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及社会现实谈自己的看法。主要从新闻特点、职业道德、社会影响等方面回答。答案:(示例)我认为应该鼓励,新闻报道不应回避作为真实存在的丑恶和黑暗。(角度一)从新闻特点角度,真实性是新闻的突出特点,丑陋与黑暗也是一种真实,“用事实说话”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所以应该鼓励。(举例略)(角度二)从职业道德角度,“曝光”“揭丑”体现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与“坏现象”作斗争的无畏精神,应该受到鼓励。(举例略)(角度三)从社会影响角度,负面报道可以让人们了解问题真相并加以防范,可以警策肇事方迅速整改,可以引起相关负责人员的重视,敦促其迅速解决问题。(举例略)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_,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_,化为明日黄花。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_,未老而先亡。但是,不管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只要它们存在过,便都是传统文化。A物换星移抱残守缺白驹过隙B物换星移坚如磐石昙花一现C时过境迁坚如磐石白驹过隙D时过境迁抱残守缺昙花一现解析:物换星移: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指节令变化,时间推移。时过境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况发生变化。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坚如磐石:形容人立场、观点、主张等固定专一,毫不动摇。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光过得飞快。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答案: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通过央视再次发力,推出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C根据规划,未来5年我国将至少发射90个左右的航天器,包括卫星、飞船、探测器等,绝大多数为我国生产、使用,也有小部分将满足国际市场需求。D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解析: A项,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删去“通过”。B项,搭配不当,“调控措施”与“不断提高”不搭配,在“调控措施”后加“不断加强”。C项,成分赘余,去掉“至少”或“左右”。答案:D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无意颂扬苦难。如果允许选择,_,_,_。_。_,_。而且我相信,当他带着这笔财富继续生活时,他的创造和体验都会有一种深刻的底蕴。由于它来之不易,绝不会轻易丧失人性的某些特质,唯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提高我宁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地创造和享受一旦遭遇,它也的确提供了一种机会一个人通过承受苦难而获得的精神价值是一笔特殊的财富但是,我相信苦难的确是人生的必含内容A BC D解析:解答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他选项,然后总体审察。根据排除法,和相比较,更符合文意;假如衔接,文段显得很突兀,“它”不知指代的是什么,如果是衔接,那么正好暗合了文段的首句。由此确定答案为C。答案:C16仿照例句,另选两个字,分别写一句话。要求拆字合情合理。(5分)例句:舒“舍”得给“予”他人,自己才能舒心。_答案:(示例)加:做什么事,不能光用“口”讲,还要致“力”于行动。迟:落伍者往往只是比别人晚“走”了一“尺”。劣:平时“少”出“力”,到头来必然差人一等。愧:“心”中有“鬼”,所以才会惭愧。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6分)多家支付公司对外证实,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支付司前日召集10余家主要的个人网络支付公司和若干银行,重申停止对比特币的取现业务。到昨天为止,已经有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多家支付公司表示停止相关业务。消息一出,比特币比上周下挫20%多。没有了支付公司的清算托管服务,比特币在中国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_解析:概括文段语意,应抓住文段的核心内容。可先采用分层或逐句概括后整合概括的方法。本语段有两个关键句,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支付司前日召集10余家主要的个人网络支付公司和若干银行,重申停止对比特币的取现业务”,二是“消息一出,比特币比上周下挫20%多。没有了支付公司的清算托管服务,比特币在中国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将这两方面的内容整合即可。答案:央行重申停止比特币取现业务导致其价格下跌。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材料一: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材料二:手机互联网时代,百度、腾讯、淘宝的竞争升级,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占领人们除了工作、学习、生活、休息之外的三小时碎片时间。于是,大多数中国人都成了低头族。有人觉得,这些时间被占领是好事,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再也不用担心无聊了。但是有人觉得,这样一来,好像更无聊了,要是一离开手机,都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写作指导】读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如何运用“闲暇时间”。材料一采用对比的手法,说明了“智者”和“愚者”对待闲暇时间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明显得出要像“智者”那样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的结论。材料二说明了当今大多数人对待闲暇时间、碎片时间的态度。结合流行的一句话“时间都去哪儿了”,不难立意行文。【参考例文】给闲暇着点色“谁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左右自己。”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是啊,成功人士并非生来就注定成功,而是他们懂得把握自己的命运。那么怎样把握命运呢?华罗庚说:“时间是由分秒累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所以,你在努力时,他们也在努力。你不努力时,他们还在努力。就连空闲时间都充分利用好,为其着色,这就是差别了。这不禁让我很快想到那个时代,那些特别的人。司马迁,一心一意,专注于史记;李时珍,翻山越岭,创作着本草纲目;鲁迅先生,殚精竭虑,致力于文学创作,惜时如金,连自己喝茶的时间也不放过,批阅着古今中外的书籍,思索着中国文学的脉系;陈景润,孜孜以求,利用闲暇的分分秒秒去演算那些奥妙的猜想。他们都不曾停下脚步,举手投足间都让生命焕发着光彩。所谓闲暇时间,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每一次静下心来思考生命的时机。那时没有百度、淘宝,有的只是一次次对事业、对自身价值的追问。他们成了时代的巨人,站到了时代的巅峰,攀登上与世人不一样的生命高度。毫无疑问,他们在为那些闲暇时间着色。可如今时代发展了,很多人的闲暇时光却黯然失色,高科技本该成为我们发光发热的支点,此时却成了浪费时间的躯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盗其QQ,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砸其电视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思过、锻炼、读书、明智、开悟、精技。”这是摘自网络的一个段子,虽然有些搞笑,有些嘲讽,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被电子产品“绑架”的现代人,所有的闲暇都被其胁迫,我们指尖敲击的不再是梦,而是一些低俗无聊的游戏。闲暇时间没了色彩,人们步履匆匆,沿岸的风景无论多美,都不曾停下脚步。寂寞红尘,流年就在指缝间滑过,记忆就在蜕变中沉浮,心灵就在虚拟中逃避,梦就在暗夜里忧伤,长此以往,这个时代注定会在所谓的无聊中沉沦。迷茫的人醒醒吧!闲暇时不妨放开手机,捧起一杯香茗,当清风拂过那页泛黄的书角时,我们便可在书香中品味人生,沉淀自我。这是在为闲暇着色,也是在为生命酝酿着每一次花开的时间。所以,让我们马上行动吧,为闲暇着色,为梦想插上翅膀,为生命喝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