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a卷)D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27184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a卷)D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a卷)D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a卷)D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a卷)D卷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石油分馏属于化学变化B . 烧碱可用于中和酸性废液C . 塑料和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D . 混合施用硫酸铵和草木灰(碳酸钾的水溶液呈碱性)可增强肥效2. (2分)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B . 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 . 青蒿素属于氧化物D . 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0:11:403. (2分)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3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读数为20ml,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 . 大于10mlB . 小于 10mlC . 等于10mlD . 无法确定4. (2分)某品牌紫菜的营养成分表显示,每100g紫菜含钠291mg,这里所说的钠是指( ) A . 元素B . 单质C . 分子D . 原子5.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分类回收垃圾,并将可燃物垃圾集中露天焚烧B . 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C . 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D . 加高炼铁厂烟囱,可减少空气污染6. (2分)下列四种气体按体积分数计算,在空气中含量由小到大排列的是( )稀有气体氮气二氧化碳氧气A . B . C . D . 7. (2分)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质量/g83254反应后物质质量/g164x24A . 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B . x=5C .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8. (2分)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三者的质量比为( )A . 3:4:5B . 2:1:2C . 3:2:5D . 4:3:59. (2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鱼儿能在河水中生存,说明水中能溶有一定量的氧气B . 利用干冰气化时吸热降温,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人造云雾C . 因为氦气密度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填充气球D . 空气被压缩是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10. (2分)化学符号“2H2”表示( ) A . 两个氢分子B . 两个氢原子C . 两个氢元素D . 氢气11. (2分)把分别盛满甲、乙、丙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正确的是A . 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 . 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C . 不可以用排空气方法收集甲气体D . 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方法收集丙气体12. (2分)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和“ ”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该反应( ) A . 是化合反应B . 有单质生成C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D .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4:113. (2分)(2015南昌)下列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隔绝空气B .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 . 清除可燃物D .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吸热降低了温度14. (2分)含有相等质量的氧元素时,CO2与CO的质量比为( )A . 11:7B . 7:11C . 14:11D . 11:14二、 填空题 (共6题;共30分)15. (2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二个氧分子_小苏打_。16. (4分)现有液氧、氧化铜、二氧化硫、水银、高锰酸钾、汽水几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名称)_;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式,下同)_;属于化合物的是_;属于氧化物的是_17. (3分)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燃料你家使用的燃料是_;你家在使用燃料时,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_;如果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后果是_ 18. (4分)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 (2)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A .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B . 跳楼逃生C . 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D . 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 19. (7分)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下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1)由图甲可知,反应中得到电子的是_原子;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位于第_周期 (2)由图乙可知,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 (3)图丙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NaClO2中氯的化合价是_ (4)由图可知氯化钠是由_(填“离子”、“分子”、“原子”)构成;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氯化锶的化学式为_ 20. (10分)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 (1)用于消毒的酒精(化学式为C2H5OH)中含有_种元素,碳、氢原子个数比为_,0.1mol酒精的质量为_g,所含氢原子个数是_,该物质中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为_。 (2)如下图1、2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水的组成。 写出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图2所示实验,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根据实验能推断出水组成的依据是_。 电解水实验需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加快水的电解(硫酸不发生反应),若取36g质量分数为1%的硫酸溶液进行电解,消耗了6g水,则电解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三、 简答题 (共4题;共23分)21. (4分)(2015本溪)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理由是_;(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3)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4)测定酸性溶液的酸碱度时,预先湿润pH试纸,导致测得的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2. (6分)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且生成的气体具有可燃性的试管是_,反应后溶液颜色变黄色的试管是_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后,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_(写化学式) 23. (8分)如图是一些物质间的转换关系(提示: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C_,F_,G_(2)写出反应的表达式:_,实验中预先加水的目的是_(3)固体C是反应、中的_,在反应前后C的质量和_都不变 24. (5分)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粗MnO2转化为纯MnO2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的名称是_。(2)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价。 (3)蒸发所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和_。 (4)写出加稀H2SO4时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_。 (5)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2SO4和_。四、 综合应用题 (共1题;共12分)25. (12分).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_。 (2)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装置组合为_(选填序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C或B,C装置的优点是_,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实验室常用甲酸(HCOOH)溶液滴加到浓硫酸中制CO气体,可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选填序号)。该反应中浓硫酸既是催化剂又是脱水剂,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某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到一定量的稀氯化铜溶液中,出现蓝绿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该同学对生成蓝绿色而不是蓝色固体的现象产生疑惑。【查阅资料】CuCl2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蓝色固体(Cu(OH)2),在氢氧化钠较少的情况下会生成蓝绿色碱式氯化铜(Cux(OH)yClz),其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Cu(OH) 2在60开始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100分解完全。碱式氯化铜在300开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氯化氢,在400分解完全。【猜想】蓝绿色固体可能是:Cu(OH)2;Cux(OH)yClz晶体;_。猜想的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验证】该同学取31.25g蓝绿色固体,加热至100出现黑色固体。则猜想 _不符合题意。继续加热到400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选填“甲”或“乙”)装置(装置中药品足量)。【实验数据】 最终得到剩余固体24.00g;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得到的沉淀经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得到固体14.35g;浓硫酸装置中数据如表。加热前10040025000g25180g25360g【得出结论】猜想成立,且碱式氯化铜中XY:Z = _。【拓展延伸】为使实验中生成蓝色固体,少出现蓝绿色固体,应作_改进(选填序号)。a 实验中将氯化铜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b.实验中应提供足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应该在80的水浴中进行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 (共6题;共30分)15-1、16-1、17-1、18-1、18-2、18-3、19-1、19-2、19-3、19-4、20-1、20-2、三、 简答题 (共4题;共23分)21-1、22-1、22-2、22-3、22-4、23-1、23-2、23-3、24-1、24-2、24-3、24-4、24-5、四、 综合应用题 (共1题;共12分)25-1、25-2、25-3、2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