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习心得及思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623076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科学学习心得及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生命科学学习心得及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命科学学习心得及思考摘要: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关键词:生命科学、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环境污染;正文:在本学期的生命科学纵横选修课上,我初步了解了生命科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最简单的生命(病毒)到最复杂的生物(如人类)在内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它们各自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是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是生命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科学素养和弘扬科学精神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最基本的生命现象和有关生命科学的基础定律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在这过程中,我感叹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多姿多彩的生命形态,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令人叹服的复杂的功能器官和组织,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之间在长期演化中形成的各种生物链和依存、竞争关系,我们的地球因为这些生命的存在而独一无二。同时,我也看到了生命科学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我们研究人类自己、环境以及和我们处于同一环境的生物,如果没有生命科学知识,我们将无法获知生命活动和行为会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无法获知发展方向,不能控制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已经逐渐成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科学史家普遍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生命科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从其开辟新领域,从其对其他科学所产生的作用、从其对社会和人们思想的冲击等方面来考察,其影响之大绝不逊色于20世纪前30年中发生的物理学革命。有学者关于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预言,看来已经变成了现实,生命科学正在成为主导学科。所以我们选择上这样一门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我们不是生物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具有最基本的生命科学知识。现在世界上的一大难题就是环境保护问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的关系。我们知道,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性的课题,也日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但由于忽视了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目前环境状况很糟糕。要想使我国社会与经济能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还不算高,所以我国药在科技发展上,特别是环保科技发展上努力,争取与国际上的高新技术接轨,当然,在这其中,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因为生物是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而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又主要是依靠生物过程完成的。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生物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等,这所预示的广阔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科技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认识,我们会发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带来了希望。在发达国家,环境生物技术已成为优先应用的环境保护技术,例如,美国构建的超级细菌可快速降解土壤和水体中的石油成分,这个技术已获得专利,并应用在海湾战争中。至今,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已取得大量实用性的环境生物技术研究成果,部分已经商品化。例如,英国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等绿色产品,在世界各国有广泛影响。除此之外,高硫煤微生物脱硫技术、造纸中的生物制浆和生物漂泊技术、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生物农药、生物净化废水等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二十一世纪环境保护的希望。目前,我国的环境生物技术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该技术的进一步研发需要社会的支持,大力推进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通过生物技术的发展带动整个科技的发展,是我国解决正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出路。为了环境问题的解决,生命科学的研究是绝对必要的。不仅如此,环境生物技术对我国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等都有着重大意义。参考文献:(1)生命科学导论.张惟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环境保护与生物技术.潘涔轩(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