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教材解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622317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教材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教材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教材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册主要包括:“画图”第四阶段教学(4、5、6课,主要介绍图形的对称变换和切变、色彩编辑和简单的图块缩小放大等); WORD第三阶段教学(7、8课表格和9、10课用网络资源制作调查表 );网络基础第二阶段(1115课。网址收藏和整理、电子邮件及其相关内容) 。此外介绍ACD See有关内容(2,3)和计算机的软件等基础知识(1课)。第一课 计算机的软件目的意义概述:本节是关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方面的科普性课程,前面已经介绍过信息和信息技术(3上)、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设备(3下)、计算机的存储器(4上)、计算机发展史(4下)。本节将对计算机软件进行一个较系统的介绍。其中涉及到: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软件、软件分类、为什么要用正版软件和光盘使用知识。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计算机系统必须要软件;要尊重别人的劳动自觉使用正版软件。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计算机为什么要用软件这里不可能对软件进行准确的定义,只能进行形象描述。教材限于篇幅,教师还可以进行比喻发挥。例如,我们可以把学校的教室和各种看得见,模得到的设备看成“硬件”,把学校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看作“软件”。只有设备,没有办学规章的学校肯定是及其混乱,无法运行的。一个学校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发展需要,改变自己的“软件”增加或修改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使学校办得更好。本小节至少要学生认识到,“机器能干不能干,关键还要看软件”。二、 软件的基本分类本小节介绍软件基本类型。对于小学生,我们不要把分类讲得太复杂,从发展来看,我们也不要在软件分类界定上“自寻烦恼”,所以,这里采取只分两类的办法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本节关键了解三点:系统软件是“总管家”,应用软件的运行要服从它的调配;机器启动后,系统软件已经开始它忙碌的工作;应用软件是针对自己需要安装的,可多可少。三、 大家都来使用正版软件“正版”概念的根本是尊重知识产权,而不只是自己是否更安全、方便。为什么要使用正版软件的几个理由中,最重要的是第四条:尊重软件开发人员的辛勤劳动。四、 探究活动第二课 用看图软件欣赏图片目的意义概述:常规计算机教学内容中往往局限于几个典型软件和操作系统中,实际上,学生可能接触的软件十分广泛,特别是一些小的工具软件,更是层出不穷。这些软件不可能全面进入教材,但是也不能完全不顾它们的存在。根据学生最容易接触的对象图片,我们选择了ACD See“看图”软件进行介绍。ACD See有许多功能,本节的目的并不是全面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只准备就其最常用功能进行介绍,同时,也把它作为一个学习新软件的对象提供给学生,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新软件的能力。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认识ACD See看图软件本节以ACD See5.0为基础进行介绍。由于该软件启动后,可以形成好几种界面形式。图22只是比较常见的状态。这里没有不要对界面和按钮进行一一介绍,只对几个基本部分进行说明,其它内容留给学生探索。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任务序列,引导学生熟悉ACD See5.0环境。二、 进入ACD See“图片观看窗口”应该提醒学生明白,图23是ACD See的“另一张面”看图状态。这时又出现另外一些功能按钮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实验。这里应该注意下面几点:1、两种状态的转换2、翻页和放大缩小三、常见的图片文件格式教材利用图22状态,介绍文件扩展和常用图片格式。类似图22这样的环境中,希望学生机上能够看到更多格式的图片文件。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个界面,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图片信息,例如图片尺寸和文件长度。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发现、观察这些信息,要从提升信息素养的高度来看待这些学习细节。四、图片的旋转和翻转图片旋转和翻转是图片素材加工的重要技术,这里是以ACD See的“工具”菜单中的“旋转/翻转”进行的。软件提供了8种方式,教材不可能一一介绍,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素材和要求,让学生选择其中比较典型的方式进行实践体会。几种模式中,要注意“翻转”与旋转的区别。处理后的图片暂时还没有保存,保存方式是可以选择的,一种是原来名字覆盖保存,一种是改名保存(软件可以自动在原来名字上加“旋转”等字样,以示区别)。这些设置要击“选项”按钮后才能够进行设置。是否介绍这些内容,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练习处理意见:这部分练习作为书面教材来说,不便提供,希望教师提供更多有意义的素材和有针对性的要求进行练习。第三课 用“看图软件”传递图片目的意义概述:本节是上一己任的继续,介绍如何把ACD See看到的图片直接传送到正在制作的作品中(WORD或“画图”中),此外还要介绍对图片的对比度亮、度进行调整的方法。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用ACD See调整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进入软件教学前,应该通过几张照片的效果,观察、感受“对比度”、“亮度”对图片效果的影响。本节是以ACD See“工具”菜单中的“曝光”进行图片效果的调整。为了简化操作,这里只涉及“伽玛”值的调整。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窗口的对比,决定是否妥当。同时还要引导注意,这个软件是以“应用”按钮来确的结果的,这又是一种“确的”的方式。这里同样有“选项”按钮,决定处理后的文件是否覆盖原来文件。二、 向WORD文档传递图片要把ACD See中的图片直接传输到WORD文档中,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两点:1、必须用“编辑”菜单下的“复制图像”,而不是常用的“复制”。2、必须在WORD环境中执行“粘贴”。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样粘贴来的图片与“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得到的图片是否也能进行属性设置。三、 向“画图软件”传递图片有了上面的基础,这小节可以通过提问。引导,由学生自己学习。练习处理意见:可以构造一个序列任务,例如:把一张图片经过“曝光”操作,使它淡化,然后传输到WORD中作为背景图片。第四课 巧画对称图形目的意义概述:从本节开始将继续深入学习“画图”有关的内容,进入“画图”教学的第四阶段。本节以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的制作为例子(任务),介绍“画图”软件中“图像”菜单的“翻转/旋转”的应用技巧。学生结合几何知识,探索如何利用“翻转/旋转”生成对称图形的另外一半。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认识对称图形小学数学接触过对称图形,但是学生不一定对两种对称图形的定义十分清楚。教材P19采取了模糊而通俗的说法“左右对称”和“旋转对称”,同时也引入了标准名称“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模糊说法比较接近“画图”中“翻转/旋转”功能。教师可以引入更加丰富的对称图形,通过观察讨论应该引导发现,对称图形中,图形的一部分与另外一部分是一样的,只是位置或角度不同,这样自然可以想到用一部分产生另外部分。二、 “复制翻转”画对称图形P20几个图把怎样通过“复制翻转”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必须注意,进行图块操作时,应该处于“透明”状态(文中没有明确,但图中表示是准确的)。可以准备一些图块,让学生以它们为基础,生成轴对称图形。三、 “复制旋转”画对称图形图43的几个图片说明了中心对称图形的生成过程。不过这里另外三个叶片的生成过程是可以多解的。一种方法是始终依赖上次图块进行复制,连续使用旋转90度。还可以先在空白处复制出另外三个叶片,然后分别用旋转90、180、270,生成三个叶片,再组装。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的处理方法,要注意发现学生的新方法。练习处理意见:P22图45是一颗不对称的树,修改成对称的,可以以一边为基础,去掉另外一边,然后生成对称部分。第五课 给图形添上影子目的意义概述:本节继上节,继续学习“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拉伸、扭曲”等功能。并整合美术教学相关的任务,赋予更有意义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制作图形(文字块)的倒影和前后影子。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各类映射效果与原像之间的几何特征对比,从而找出对软件的需求,实现向软件功能的引导,形成有机的任务驱动。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制作小树在水中的倒影水中倒影基本上是原来图形直接翻转(也可进行适当竖直压缩)。所有基本过程是:复制翻转(压缩)组装。如果考虑水中效果与实物要略加区别,可以对倒影进行适当处理。例如:把要处理的图块选定进行“复制”操作打开“看图”软件进行“粘贴”进行对比度处理进行“复制图像”操作回到“画图”,进行“粘贴”进行组装。二、 给小树制作阳光下的影子应该先引导学生讨论:1、影子和倒影的主要区别体现在哪些地方?2、影子随光线角度可能有哪些不同的状态或变化?根据这些特点,根据倒影制作经验,还需要哪些功能就可以制作影子。结合教材图53,示范影子制作过程。练习处理意见:教材中没有设计倒影的练习,请教师增加一个练习。P26中几个影子的练习比较好,希望通过讨论再进行制作。特别是2题,太阳位置与影子位置和长度有密切关系,希望引起注意。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只有小熊和太阳的素材图片,让学生打开后,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影子。第六课 图块和颜色设置目的意义概述:本节包括图块操作和颜色技巧,具体是:图块的放大、缩小;不规则图块的选定;颜色编辑和反色的使用。“画图”软件的图块放大缩小是很不“保值”的,所以实际应用意义不大,这里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感受和体会的机会。颜色编辑的对话框操作将在今后很多软件中都会遇到,这里是初次见面。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图块的放大图块缩小、放大的教学应该注意引导观察:图块选定后,鼠标探测四角,什么位置上才可能出现斜双箭头。由于不能像画正方形那样使用Shift键,所以需要“相似形”放大时,只好靠手工操作保证拖动出正方形。如果发现放大(或缩小)不理想,需要还原,应该使用“撤销”菜单(Ctrl-Z),而不要用缩小(或放大)来还原。应该告诉学生,“画图”软件的放大缩小是“有损”的,所以不要对一个图块多次使用。二、 选取不规则图块本小节需要配以适当的任务才能突出不规则图块选择的必要性,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图63)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这点。还可以增加更复杂的任务,例如,需要把某个图的中心部分挖出来。不规则图块的选择需要更准确的鼠标操作技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三、 编辑颜色颜色编辑属于颜色高级操作内容,这里主要是希望对这方面的技术进行适当的渗透。颜色编辑实际操作比教材内容复杂。这里予以比较全面的介绍。因为学生很可能会自己发现部分规律,但是对规律掌握不全。1、进入方式:教材介绍是通过菜单进入,这时实际上是对已选定的前景色进行再编辑。如果随意双击一个色块,都可进入颜色编辑对话框,但是,同时也将所击颜色设置为当前前景色了。2、颜色编辑分两个层次,刚刚进入图64对话框,软件提供一个6848种颜色的“大”颜料盒。其中已经包括原来颜料盒的色块。击“自定义颜色”后,颜色编辑对话框展开(图65),出现可以任意颜色选择的矩形框。颜色的选择必须配合亮度滑块的调整。3、自定义颜色的重复使用问题:对话框下面两排色块是暂时保存自定义颜色的,只要不推出“画图”软件,自定义好的色块一直保留,可重复使用,重新启动无效。4、被编辑的色块将随选择的自定义颜色所改变,但是,重新启动画图软件后,颜色还原,即编辑颜色只是暂时改变色块颜色四、 反色这里不可能介绍反色原理,只是利用反色的一个特例,形成“夜景”效果。由于进入“画图”初始状态时,背景是白色,因此,反色后自然是黑色,所以形成“夜景”。如果希望学生比较全面了解反色,不至于形成狭隘概念,可以引导它们进行这样的试验:1、反色后,再次反色2、先把背景填充成深色,再画图,然后反色3、在画面上画7个长方形,依次填充成大红、蓝色、绿色、浅黄、浅绿、黑色、灰色。记住它们原来的颜色(或先用文字标注好),然后进行反色,看看什么色反成什么色了。然后再反色,看看是否还原了。练习处理意见:1、仿照图67制作一个夜景图。2、把上面的反色实验作为练习,让学生认真体会3、实验图块内的反色:用“选定”工具选定的图块反色后的范围是怎样的?用“任意形状裁剪”工具选定的曲线图块内反色范围又是怎样的?你的结论是什么?第七课 制作统计表目的意义概述:本节再次进入WORD的教学内容。是WORD第三阶段教学。本节初次进入表格制作的教学,包括:表格建立、表格的基本认识、数据填入、文字大小颜色设置、对齐、表格名称栏的建立(合并单元格)。注意:教材2006年7月第一版中排版有误,本文中将予以更改。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确的需要调查的内容本节目的希望用一个需求任务来引入学习表格制作的必要性。至于是什么任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教材示范的健康统计表只是一个示范。教师可以通过板书,列出统计内容和人头对应格式初样,然后根据常规习惯,应该形成一个表格。并且可以在黑板上画出这个表格的初样,然后向计算机制作上引导。二、 制作调查表这里既有表格的认识,也有表格的制作。图71示意的是表格的重要名称术语。这些可以借助于黑板上的初样进行说明,给WORD制作打下基础。插入表格先介绍哪种方式并不重要,可以自己确定。但是应该注意这样的逻辑顺序:顺序一:预先没有样表(或者不看样表),因此插入表格时,无法确定行列数量,只好随意插入一个表格(当然其行列数量不能太少)。对比样表后,发现需要增加(或者减少)行或列,因此,接下来就介绍行、列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最后介绍表格名称栏目的设置(合并单元格)。顺序二:预先有样表,能够确的行列数量,因此,插入表格时应该有目的地确定这些数量,然后把增加(或者减少)行或列的操作作为补充技术进行介绍。例如,发现需要增加被调查的人员,应该增加一行。然后介绍表格名称栏目的设置(合并单元格)纠错:P35的(1)中黑色三角形应该是鼠标指针图。(2)中的下三角形应该是向下的实心箭头图。三、 填写调查表填写表格的填写操作并不难,难的是填写中可能遇到的文字和表格的调整。为了减少本节负担,暂时采取默认的“左对齐”方式。内容填写可能遇到“修改”或“重输”操作。这就涉及到鼠标对单元格的操作:是“选定单元格”,还是“进入单元格”的问题。教材没有介绍“选定单元格”操作(鼠标在单元格内左侧,有效范围小,要求操作精度比较高)。可以只介绍“进入单元格”操作。四、 对调查内容的统计这里用了“统计”一词,但是并没有真正使用表格的计算功能(本教材也不准备介绍)。而只是把数据填写在表格中,随着统计工作的完成,发现还需要增加填写统计内容的位置和栏目,从而强制再次使用“增加行”和“合并单元格”等操作,使这些操作体现出实际意义。五、 把统计表保存在磁盘中这里只需强调WORD的表格也就是一个WORD文件,保存方式没有特殊之处即可。练习处理意见:建议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表格。如本小组同学的身高、体重、脉搏、60米短跑用时、跳远距离、2分种跳绳次数和这些项目的平均值也可以教师提供或通过网络收集某段时间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风力、相对湿度,制作成表格,计算并填写各项的平均值。第八课 调整表格目的意义概述:本节在学生已经能够制作表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怎样调整表格。其中主要包括:行列宽度的调整、文字设置和位置调整、表格边框调整和线形设置,以及系统提供格式的套用。教材内容“三”以后的内容与表格所填写的内容有密切关系,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使用的内容进行设计,不必完全套用。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观察统计表,提出需要改进和调整的意见教材对这小节叙述过于简单,这里予以补充。这是根据已经制作好,并且已经填写了内容的旧表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应该对表格修饰进行一定的导向,不要只进行笼统的提问。例如,行列宽度与文字是否适合?如果觉得文字太小,调整文字后,行列宽度是否需要处理?文字总是靠左边,有没有更合理的方法?等。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设计得比较好的其它表格,通过比较后发现需要调整的项目。否则面对一些笼统的提问,学生总是答非所问,很难向教学内容靠拢。通过讨论,实际已经基本梳理出下一步应该学习的内容了,即表格调整的基本技术。二、 对统计表进行调整这部分内容十分多,一个表格的设计也不需要使用所以的功能,其中有的是常用功能,有的使用机会少一些。有的技术能够与旧知识技能关系密切,可以通过拓展即可,有的属于全新技术,需要重点介绍。1、调整行列宽度这个内容基本属于新内容,教材设计了两种方法:鼠标直接操作和对话框数字化设置。建议以鼠标方式为重点(可以暂时只讲鼠标方式)。对于鼠标方式,教材设计了一个序列实验,并通过图81予以示意,希望学生通过实验,结合P39的填空,自己感受、总结表格行列调整的方法。2、字体、字号、对齐方式这些内容基本属于旧技术的拓展。过去这些操作都是在开放的WORD文档中进行的,现在只是限制在表格内、甚至一个指定的单元格(或一行)内进行,所以应该注意引导拓展,而不要从头讲起。3、调整边框4、设置底色5、自动格式套用这三项中,建议重点放在3。第4次之,第5作为了解内容。三、 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四、 公布和交流调查统计情况上面这两个内容属于非计算机技术问题,与表格内容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关系密切,属于“整合”性内容。如果教师没有直接采取教材的表格内容,必须根据自己的内容进行设计。练习处理意见:本节练习需要有就作品支持(上节填有数据的表格),否则有教师提供“半成品”支持练习。由于本节涉及技术项目比较多,练习覆盖有一定困难,所以不要面面俱到,重点放在使用性比较强的项目上。第九课 从网上收集数据制作调查表目的意义概述:本节内容实际上仍然是WORD表格应用。但是,表格内容来自网上搜索的数据(甚至包括图片),所以它是将WORD表格、网络搜索和数据分析决策进行整合性课程。为了给表格内容赋予一定吸引力,教材选择了数码照相机的调查和选购,而且数码照相机与计算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所有,通过对数码照相机的了解也丰富了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知识。注意:本节P50有问题,后面将做具体纠正。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确定调查目标学生预先对数码照相机不一定都很了解,因此,需要从哪些方面来了解、调查数码照相机不一定都很明确,教师应该结合实例介绍有关知识,哪些项目有什么作用个功能。这实际上也就给调查项目提供了选择的内容。教师可以板书列出各项目名称和作用,以备学生下一步选择。二、 设计调查表P47表格只是一个基本例子,学生应该结合上一步了解的知识,决定调查项目,各个学生选择的内容不要求完全一样。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选择的项目可能发生变化,教师应该根据发展进行引导,不要局限在这个例子上。三、 上网调查资料教材实际是引导学生对网络搜索进行回顾。搜索引擎的关键词的选择应该结合调查表格内容。至于教材所提供的几个专门网站随着时间推移是否有意义难以推测,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引进新的网站供应用。四、 填写调查表,分析数据,作出决策根据需要,我们将会遇到把文字(数据)和图片从网页上复制粘贴到WORD表格中的操作。但是网页中的文字或图片,往往都附带有“超链接”内容,如果直接粘贴到WORD中,当我们再次点击它们时会造成不必要的超链接转移,给文字和图片的再继续编辑带来麻烦(否则要用取消超链接的操作)。教材P50叙述过于简单,而且印刷排版有错。下面予以说明:网页中的文字块或图片被“复制”后,进入WORD不能简单地使用“粘贴”,而要使用“选择性粘贴”,目的就是去掉所附带的超链接功能。教材图95企图图解说明,但是印刷有错误。1、两个箭头的起点应该是“选择性粘贴”,而不是“查找”2、上下两个对话框缺乏准确说明。正确说明是:如果粘贴的是文字,则会出现上面的对话框,并选择其中的“无格式文本”项目。如果粘贴的是图片,则会出现下面对话框,并选择其中的“与设备无关的位图”项目。五、 提交调查表略练习处理意见:本节重点练习内容还是WORD表格,只是速据来源是网站。如果没有条件上网(或者网速不够),可以准备一些下载的页面供学生使用,反正要使数据来自网络。实现整合教学和练习。第十课 多媒体电脑DIY目的意义概述:本节与上一节属于同一类型课程,涉及本册的内容仍然是WORD表格,整合的知识是计算机整机硬件配置的选择。前期虽然已经学习过硬件知识,但是没有具体接触计算机配置、选择,这里希望学生设身处地考虑,配置一台计算机究竟需要哪些东西,怎样考虑价格和性能,完成一个配置表的制作。与前节相比,本节表格技术应该更加熟悉了,所以更多的精力是放在硬件信息的搜索和决策上。当然本节实际只能够完成多媒体电脑DIY的计划。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 一、 了解多媒体电脑DIY这小节将更深入具体地了解电脑硬件配置知识。图101及其内容是从外部认识DIY一台多媒体电脑主要设备需要购买哪些东西。其中主机内部的配置又由图102及其相关内容介绍。这样学生就基本了解了多媒体电脑需要购买的东西了。这也就为配置清单的制作确的了框架和内容。二、 制作电脑配置清单由于以及是表格的进一步使用了,而且这个DIY计划表格结构也很简单,所以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只进行个别辅导即可。三、 上网查找资料这是本节的重要活动内容,涉及资料查找、价格性能的决策,数据粘贴和统计。图106是一个实例。四、 我的配置请结合自己的环境设置活动方式,教师也可以请学生代表进行介绍和交流。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点评。练习处理意见:略第十一课 申请自己的电子邮箱目的意义概述:本节即具有科普内容,也含有具体的技术操作内容。首先通过比较,让学生了解、感受互联网上电子邮件与普通邮件的异同,并通过通俗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了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和实施过程。进一步自然需要一个自己的电子邮件信箱,从而引入免费邮箱的申请和试用。这样使学生从感性上和技术上对电子邮件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基本的了解。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感受方便的电子邮件一般教材往往一开始就介绍免费信箱的申请。本教材任务,首先让学生直观了解计算机网络上收发电子邮件的真实情况,建立一个初步感受更加重要。所以本小节安排了这样的内容。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类似P59图111的情况,让学生了解一个具体的电子邮件真实例子。二、 普通邮政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比较本小节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是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想到,电子邮件也应该有收信地址和发信地址,为邮件地址的描述和申请进行自然铺垫。其二是以图113为基础,通俗说明电子邮件发送、接收基本过程和原理。并且通过对比发现,电子邮件优越性还可以从多方面得到体现(P61图113下面一段)。三、 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件邮箱结合上一小节内容,引出问题需要自己的电子邮箱。教材以一个具体例子介绍了免费邮箱申请过程。教师准备怎样实现这节内容,必须结合实际环境进行,教材只能给出一个具体的示范。总结教师示范后,要引导学生注意:免费信箱总是依托在一个具体的网站上(所以应该先登录这个网)。你的信箱地址的后部分取自这个网站的网址。如何做准备工作:明确你准备在哪个网站上申请?用什么名字?如果名字出现重复,准备怎样改?书面记录好这些内容后,进入正式申请。申请成功后,可以设计一个最简单的活动给自己发一个简单的邮件,并接收它。这样即可验证你是否成功。四、 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本小节将从一个具体的信箱地址抽象出电子邮箱地址的一般形式。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分析,哪部分是自己取的名字,哪部分是从所属网站继承来的(即网站主机名)。教师还可以列举更多的地址让学生了解。为了给下一步练习做准备,要求交流学生申请的地址(可以邻近交流)。五、操作自己的电子邮箱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活动,教师需要进行人员组织,例如相邻两人互相收发信件。一定要提醒学生:正确输入对方地址;不要忽略“主题”内容(并且应该尽量有代表性)。练习处理意见:希望课堂完成2题内容。如果学生没有可用的内容,教师可以提供5个地址供练习用。第十二课 收发电子邮件目的意义概述:本节将继续在邮件发送(包括多发)、接收、恢复、转发、以及清除废邮件等方面深入学习和熟悉电子邮件的技术。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通过网页方式登录自己的电子邮箱本教材把登录网站,进入邮件系统作为唯一的方法,所有所以再次强化。二、 发送电子邮件的几种方式发送一封信件操作实际已经实践过,现在需要了解怎样把同一信件同时发送给若干个人。教材介绍了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使用“抄送”增加发送对象;一种是在“发送”或“抄送”栏目中,用逗号间隔方式,连续书写很多地址的方法。要进行这种实验,教师应该预先通过交流,使学生能够得到本班更多同学的地址,并且在“群发”后,组织学生接收,验证效果。这个活动可以运造活跃的课题气氛。例如,某个同学向所有同学问好。三、 接收、回复和转发对方的电子邮件接收信件已经实践过,但是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判断哪些信件是新信件。此外,本小节关键是对接收到的信件进行直接回复或转发给第三人的操作。这个活动中,还应该让学生发信,从什么地方或方法可以知道对方的地址。四、 清除不用的旧邮件P78中的两个方法可以这样描述:方法一是打开一个,删除一个。好处是可以先验证,再删除,避免误删;方法二是准定态多的信件,需要成批删除。这里有一个“选中”操作,和“选中”的标记需要介绍或发现。练习处理意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回家给同学发送较长的邮件,如交流自己的作文。第十三课 建立自己的通讯录目的意义概述:本节继续深入学习电子邮件有关技术,依托一个具体的网站信箱(www.126.com),介绍如何建立和使用自己的通讯录。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将好友的电子邮箱地址添加到通讯录里教材介绍了两种可能遇到的方法。1、把已收邮件的地址转移到通讯录中这是最常见的问题。教材依托WWW.126.COM的情况予以介绍,其它网站可能不完全一样,可以适当引导。这种方式最初通讯人的姓名往往需要手工修改,需要引导学生注意。2、把书面(口头)通讯录添加到通讯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名片、印刷广告上的电子邮箱地址输入通讯录。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增加通讯录的再编辑,即修改其中部分内容。例如某人的地址有变化、希望增补有关信息,如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由于小学生接触的地址不多,较复杂的操作不必介绍。二、 通讯录的使用通讯录的使用分两种情况,单个使用和群发使用。本节重点能够掌握单个使用即可。练习处理意见:本节练习与讲解同步进行。第十四课 让我的信件稍上附件目的意义概述:本节只接触把某个文件直接作为附件进行操作的内容,不介绍文件夹和压缩软件的使用(初中阶段介绍)。如果有多个文件需要发送,可以用添加附件的操作来解决。为了让学生先直观认识附件的作用和特征,本教材采取先学习接收附件,再学习发送附件的顺序。如果感到这样的环境设置有困难,教师可以仍然按传统顺序介绍先发送,再接收。各小节的说明和建议:一、 打开电子邮件的附件初次进行“接收带附件的邮件”的教学,中关键要引导学生注意:1、从哪些地方可以发现(证明)本邮件有附件,附件名称是什么?2、附件可以有哪些处理方法直接打开;直接保存,今后再打开3、附件的保存位置应该先想好,如果在默认位置上保存,必须记住位置和文件名二、 让我的邮件捎上附件发送附件的教学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首先应该准备好需要发送的附件(本节为了把重点放在学习附件的发送上,建议不要现场制作附件。可以确的自己已经完成的一个作品,WORD或图片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记录下它存放的位置和文件名,克服那种到时候无目的寻找附件的不良习惯。练习处理意见:在练习中,可以设计多个附件的发送和接收练习。练习中,应该注意有组织地进行编组,并验证发送接收的正确性。给学生准备几种类型的文件,如WORD作品、画图作品、视频、声音等,让学生自己体会附件的多样性。第十五课 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意义概述:本课共涉及两个学时的内容。本课是一节综合性活动课程,希望将其它平台的作品制作与电子邮件的附件发送结合起来,构成一节具有学生间互动的开放式活动课。教材内容只起一种提示作用,教师应该体会其精神,而不需要模仿具体的内容。内容说明和建议:本节实际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作品制作和准备,一部分是电子邮件的构成与发送(包括附件)。随着技术的发展,可以用于这种活动的方法越来越广泛,为此,给大家提一些一般性建议(不一定严格结合教材内容)。1、可以用WORD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作品,作为附件发送2、可以用画图制作一个以图为主的作品,作为附件发送3、可以在“写信”状态下,用正文发送一个图文并茂的信件(字体、字型等,在相应的“写信”环境下进行设置。图片用“增加图片”方式插入,但是必须记住图片路径)。4、是否要声音文件根据环境条件取舍,声音只作为附件发送。接收时建议直接用“打开”,以便直接听到声音5、也可以把在“画图”下制作的作品整体作为图片插入到信件中文中无论哪知方式,必须使接收者得到一个完整的作品,即:图文应该是一个整体,要么在正文中,要么在附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