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影检查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861014 上传时间:2019-09-28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7.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造影检查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胃造影检查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胃造影检查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消化道造影胃,1、胃的解剖 2、胃双对比造影流程及位相技术 3、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及对影响的认识,1,胃正常解剖 胃型:牛角型 钩型 瀑布状 长型 胃分区: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临床又称为胃窦,(包括幽门管和幽门窦部) 胃小弯 胃大弯 角切迹 中间沟 贲门切迹,长约23cm,居胃的最低部,2,胃溃疡、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8,3,4,5,胃的形态,6,7,胃的粘膜,胃粘膜皱襞:胃底部皱襞排列不规则,弯弯曲曲略呈网状。近小弯侧皱襞整齐,与小弯平行,一般可见35条,大弯侧皱襞为斜行、横行、呈不规则锯齿状。胃窦部皱襞收缩时为纵行,舒张时以横行为主。 胃窦部粘膜5mm。胃底胃大弯约10mm 胃小沟:胃粘膜上纵横交叉的细小沟状凹陷,双对比相上,胃小沟粗细一致,轮廓整齐,1mm。 胃小区:胃小沟将粘膜表面分成无数大小邻近的小块,称为胃小区。正常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大小较均匀,约1-3mm,超过3mm为异常。幽门胃窦部易显示胃小区,体部、胃底部难以显示。,8,9,腔壁线荆棘状小沟,表现为胃小弯或大弯腔壁线上有深浅不一的荆棘状或小锯齿状突出,深达13mm,外侧尖细,状如花枝上的荆棘,称为荆棘状胃小沟。是由胃腺体萎缩后扩张的腺管所形成,是萎缩性胃炎的特征性表现。此表现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的出现可排除该部癌肿的存在。胃癌最初的发生部位在胃小凹和小沟,故癌肿处胃小沟均破坏,消失,无荆棘状小沟出现。,10,腔壁线荆棘状小沟,11,胃的蠕动,胃的蠕动,胃的蠕动是环形收缩,呈波浪状,它自胃体上1/3除起,有节律的向幽门方向推进,越偏近幽门,蠕动波越深,大弯侧更显著。,12,胃的毗邻,胃底顶部与左膈穹窿相邻 胃底右前方为肝左叶 胃底左后面与脾脏接触,有时脾脏可位于胃底与左膈面之间,使胃膈间距增宽。 胃体的后方有左肾上腺,左肾及胰腺体尾部。这些器官的占位病变可推移胃体向前移位,左侧立位片中, 第二腰椎体前缘至胃后壁之间的距离 第二腰椎椎体前后径 1.75:1,则可认为其间有占位病变存在可能。,13,14,胃双对比造影流程 及位相技术,15,消化道造影的适应: 1、食道、胃、肠道的畸形 2、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的 性病变 3、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的良恶性肿瘤 4、消化道手术后的复查,16,消化道造影检查禁忌症 有消化道梗阻或狭窄者慎用造影检查 近期消化道大出血者,应在大出血停止后二周最早不少于一周才能作此检查(因为钡餐可加重出血) 疑有消化道穿孔或瘘道者 疑患急性阑尾炎者 全身严重衰弱者 阑尾炎、肠套叠、癌、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等在造影过程中造成穿孔的可能性,检查时必须慎重,如病情需要进行检查,应做好急救及补救工作。,17,消化道造影前准备 (一)食道造影检查一般不需要准备 (二)胃、十二指肠造影检查前一天晚餐后禁食、水,对于空腹储留较多的患者,禁食期还需延长,或者检查前将储留物抽出。检查前一天,停止服用药物 ,检查前三日内禁服高原子量的药物,如铁剂、钙剂、钡、铋剂等 胃内潴留液较多,幽门梗阻者应洗胃抽净胃内容物。,18,上消化道造影的操作流程及位相技术,1 、仔细阅读核对申请单,姓名、年龄、症状、体征等 2、仔细询问病人病史,曾做过哪些检查,通过问诊大致判断病变是在食管,还是在胃或十二指肠并大致判断疾病性质。 3、查看病人其它相关检查结果 4、胸、腹透视:腹透时,是否存在不透X光高密度影,是否有更阻或穿孔等禁忌症,还应注意有无胆结石与肾结石,同时注意胃内有无液平(储留),还应注意胃泡的形状与轮廓(贲门癌,肝左叶、增大的左心室),注意胃膈间距(图),了解心肺有无病变,有无转移瘤,或肺癌等疾病。 5、向病人介绍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9,20,6、先服气泡剂,给数毫升温水送服。接着吞服调制好的双重造影钡剂100m1,边吞服边作食道检查,全部钡剂吞服后,放平x线机床面,使病人处于卧位,绕躯体纵轴旋转翻身(注意要快),使钡剂均匀地涂布在胃壁上。利用气体向上升,钡剂向下沉的物理现象,转动不同的体位,分别摄取胃体、胃底、胃窦、十二指肠球及其他各段之气钡双重造影粘膜相及充盈像。,21,双对比剂即硫酸钡与产气粉:图,22,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应注意什么问题? (1)要亲自询问病人,做到调制钡剂和检查时心中有数。通过问诊大致判断病变是在食管,还是在胃或十二指肠并大致判断疾病性质。 (2)检查时摆好病人的位置,以病人舒适为原则。 (3)抓好头一、两口钡剂检查。因为这时上部胃肠紧张力好,分泌少,往往病人较容易配合。 (4)一般部位系统查,不走过场;重点部位反复查,不流于形式。所谓系统查是从食管到十二指肠各部分都查到,重点部位是指病变好发部位而言,如食管中段、贲门、胃小弯、胃窦、十二指肠球等部位。难查部位要克服困难力争查清,如贲门。 做到透视与照片结合,最可靠的是透视下观察到的病变在照片上能够证实;在照片上显示的病变透视下也能看得到,23,常用位相技术(重点),1、立位右前斜 2、立位左前斜 3、仰卧正位 4、仰卧右前斜 5、半立左前斜 左侧位 6、半立左后斜 7、立位、半立位加压 8、半立位右后斜 9、立位后前位或立位右前斜,24,食 管 右 前 斜 位 1,25,食 管 左 前 斜 位 2,26,仰 卧 水 平 位3,显示胃窦部分胃体后壁双对比像,27,仰 卧 右 前 斜 位4,显示胃窦、幽门前区后壁及十二指肠球双对比像,28,仰 卧 左 前 斜 位(现少用),此时胃底积钡部分流至胃窦,钡液下流过程中注意胃体小弯侧情况,显示胃体上部,这一体位有时也可以见到胃窦,幽门管、球部及十二指肠降部充盈像,不互相重叠。,29,仰 卧 左 前 斜 位,30,半立左前斜 左侧位5 是食管胃连接区钡剂检查必须采用的,胃底贲门侧双对比像 显 示 贲 门 正面观 看食管有无反流,31,半 卧 左 后 斜6,显 示 胃 底 像,32,半卧正位及正位压迫像7,33,半立位右后斜 8,34,站 立 后 前 位 9,胃大体像,有时也可看十二指肠球、降段充盈像,35,补 充 体 位,36,显示胃底前壁双对比像,食管下段、贲门像 胃体、胃窦、十二指肠充盈像,俯 卧 左 后 位,37,俯 卧 右 后 斜 位,显示 胃窦前壁粘膜像 或双对比像,38,显示:胃体、胃窦、 十二指肠球及 十二指肠充盈像或双对比像,半 卧 右 前 斜,39,流动技术的实际运用,40,例1 半立左前斜 左侧位5 是食管胃连接区钡剂检查必须采用的,胃底贲门侧双对比像 显 示 贲 门 正面观,41,例 2 显示贲门区对侧胃壁,1 2,42,例 3 胃窦后壁,43,双对比造影的成像原理及对影响的认识,44,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是指用高密度的钡液与低密度的气体两种造影剂共同在胃肠囊腔内形成影像的技术。,45,一 成像原理,(1)润湿与铺展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粘附现象称为润湿。 不润 湿-如油脂性液体 能润 湿-如优质的双对比剂 完全润湿-如酒精、汽油等等 一种液体在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表面自动形成薄膜的现象称为铺展 钡剂与胃粘膜的接触,实际上同时具有液体(钡剂)与固体(粘膜)和液体(钡剂)与液体(粘液)两种情况。,46,适宜的润湿和铺展是钡液良好涂布的前提。要达到适宜,可通过两条途径: 钡液性能的改进。 与钡液接触的粘膜状况的改进,例如粘液的清除和减少 粘液溶解剂清洗 时间的把握。,47,涂布 钡液在充满气体的胃肠囊腔内沿粘膜表面流动后,流过处有一薄层钡液粘附,此过程称为涂布。 特点:不均匀,象多条曲折的小溪,常需要反复多次流动和涂布才能形成比较均匀的 “面”,据此临床双对比造影中,如仅让病人翻身一次既摄影,常很难达到良好的涂布。,48,(3)角隅积钡 定义 在腔壁表面上的任何较突然的隆起或凹陷,与腔壁形成的夹角,称此角为“角隅”。此夹角形成积钡称为角隅积钡。,49,诊断意义: 可据以判断病变的存在 粘膜病变如肿瘤或溃疡均有隆起或凹陷的形态改变,其中大多数有 “角隅”存在,我们常可借角隅积钡现象发现病变。,50,可借以判断病变的形态。角隅的竖板侧长较清楚,非竖板侧则逐渐模糊的影像。 外缘模糊,内缘清楚者常为隆起; 外缘清楚,内缘模糊者常为凹陷。,51,常为构成诊断征象的主要因素 如环圈征、雾滴征等,角隅积钡常作为其一部分,参与其组成。,52,(4)低洼积钡 临床上正常区的低洼积钡为钡池或钡洼 病变区低洼积钡称为:憩室、龛影等 (5)未成像期 应避免在未成像期摄片,时间长短不一,大致在510s之间,53,双对比造影的质量要求和技术要点,54,一、目标和要求 良好的双对比造影片应符合以下表准: (1)双对比区 所谓双对比区,即指由阴性造影剂(气体)扩张受检器官,并构成低密度的器官形象背景,同时,由阳性造影剂(钡液)勾出器官的轮廓及粘膜 表面隆起和凹陷各种结构的X线图像区域。被检查单个器官,至少应有2/3以上的投影面积为双对比区,低洼积钡或钡池应占尽可能小的投影面积。,55,(2)肠壁线 被检器官由钡液涂布而显示的囊腔双对比区腔壁称为腔壁线。腔壁线应连续、均匀、清楚、纤细(宽度小于1mm)。此项可作为双对比质量的首要标准,它是钡液涂布优劣的直接反映。,56,(3)囊腔扩张度(p45) 适度的主要标志是纵行的粘膜皱襞应基本展平,囊腔内的钡液随体位变动而在腔内流动。 美国学者提出,对一般成人,胃双对比造影扩张的程度,仰卧时胃角切迹至大弯之间的水平横径应在710cm为合适。,57,(4)微皱襞显示 正常的胃小区如能在全胃较大的区域内同时显示,且较清楚,是高质量双对比的标志。 影响因素较多,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炎症时,由于胃小沟增宽,钡液便于进入,病理性胃小区反更易显示。故不应以胃小区的显示情况作为判断双对比质量的绝对主要标准。,58,(5)伪影 双对比区内应无或极少有气泡,钡剂凝集、吻触现象等伪影。,59,二、技术要点 (1)腔内空虚:检查前胃肠囊腔应排空,使之空虚无物。 (2)冲洗:翻身、旋转等动作使钡剂较快地、反复地冲刷粘膜,去除黏液、小气泡。囊腔内钡剂越多对冲洗越有利,但双对比区越小。故钡剂量一般不超过200ml。 (3)涂布:涂布层厚度必须适当。 (在实际操作时,冲洗和涂布同时进行,一般请病人在检查床上自行较快滚动23圈,大都可以达到满意的冲洗和涂布),60,(4)流动显示 体位静止的照片长不可能显示囊腔所有的细节,这是因为双对比造影时赖以作出疾病诊断的x线征象如潮礁现象,竖板现象等常需要体位变动。它是发挥双对比优势的关键技术。对病变全貌的显露和假象的判读都非常有用。,61,流动后,62,(5)分段(区)显示 双对比检查必然同时存在有双对比区和积钡区,使造影器官分节段地或分区域地加以显示是双对比造影的一项重要原则。并且在一次检查中更应使被检器官的每一重要部分(如胃的贲门区、窦区)都尽可能有近地、远地壁位和侧壁位的双对比像。,63,(6)检查时间 一般上消化道或结肠的双对比造影检查应控制在15min内完成。时间久,易出现“龟裂”,使图像变得朦胧。,64,双对比造影的现象和征象,65,一、现象和征象的意义(p53) 同一个病变形成的征象是可变的,因而同一个病变可有多种征象表现,例如:息肉,在垂直投照时环圈征;在潮礁现象中礁露征;水平投照时钟乳石征。 同一个征象,也可为不同的病变或情况所致。例如:环圈征,可由溃疡、憩室或气泡形成;但仔细观察此征的细节,常可对不同的病变做出鉴别;根据角隅积钡作用,环圈征外缘模糊者为隆起,内缘模糊者为凹陷;环圈呈均匀白雾状者为良性息肉;呈杂乱雾滴状者为恶性肿瘤。,66,67,68,二、近地壁征象 (1)潮礁现象(堤坝现象) (2)靶征(隆起性病变其内有凹陷) (3)坑穴现象(凹陷),69,(1)潮礁现象(堤坝现象) 类似潮水(钡液)涨落与礁石(隆起)显露程度的关系,称潮礁现象。此现象是显示近地壁低小隆起最清楚最可靠的征象。四相:,70,低潮相对显示低小隆起病变的能力最好。临床钡检中,转动病人体位,使观察区内钡液由浅变深,再由深变浅,即可显示出高、中、低各潮相。,71,(2)靶征(隆起性病变其内有凹陷) 圆形隆起病变如边缘光整,其中央部位有一较圆的脐样凹陷时,在落潮相时的表现与射击用的靶环的靶心相似,为良性隆起病变的有价值征象。 以下病变可出现靶征:平滑肌瘤、神经细胞瘤、神经鞘瘤 疣状胃炎远地壁带蒂息肉(如果处于竖板位置)可呈双环征,加之中央的悬滴,更符合“靶”的形象。,72,疣状胃炎,73,74,(3)坑穴现象(凹陷) 可将所有的凹陷病变,例如溃疡或憩室,视为坑穴。卧位投照时,位于近地壁的凹陷病变可分为以下3个相: 满穴相 浅穴相 空穴相,75,以上各相具有更大诊断价值的是穴壁征 如果穴的侧壁处于竖板位置,可出现与穴的形状符合的环状线影,称穴壁征。 穴壁线的宽度及规则度受以下因素影响: 穴侧壁的倾斜度角隅积钡柔软光整的穴壁线代表良性溃疡或憩室;僵直、不规则、粗糙的穴壁线是恶性溃疡的特征。,76,三、远地壁征象 特点:影响因素多,影像表现复杂多变。 经试验研究,我们发现远地壁的隆起和凹陷结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定形、定性特征。 据统计在105例胃前壁癌中,悬滴、白雾状影、重叠白线及线征四个征象的出现率分别达72%、95%、65%及91%。,77,1、悬滴(垂直)、钟乳石(水平)现象 钡夜常在远地壁隆起(如息肉或癌肿)的最低处逐渐缩小,聚积成滴状,称悬滴。表面光滑的单个隆起下方的悬滴常为单个,隆起为多个时常为多个。双对比检查中,如见持久存在的悬滴,则强烈提示该处有隆起性病变的可能。,78,79,2、局限性白雾状影 远地壁隆起的下垂部分,因较其周围部分为低,该处的涂布层也较其周围部分略厚,垂直投照时该处常表现为局部略白或少白的模糊阴影,称白雾状影。根据隆起侧壁的倾斜程度或陡度,白雾状影可有或无明显的边界。 恒定的悬滴几乎都伴有白雾。如果白雾影无悬滴则辨识相当困难。 均匀的白雾状影伴单个规则的悬滴是良性隆起病变的表现,最多见于息肉。,80,3、眼睛征、双环征 基底部较小的球形息肉,因角隅积钡区较宽,常形成一外缘模糊的粗环状影,并伴有一位于中心的较大悬滴,状如眼圈涂有油彩的眼睛,称眼睛征,为良性息肉的特征表现。 远地壁的带蒂息肉可表现为大小两个环圈,息肉游离部形成的大环圈套叠于蒂部形成的小环圈之外,称双环征。,81,82,83,4、重叠白线 是判断结构位于远地壁的重要标志。 是远地壁隆起或凹陷的侧壁在低洼积钡区内的投影,是竖板现象的表现。 本身无定性意义,所代表的结构为良性或恶性可根据该 “线”是否粗糙、僵直等判定。,84,5、轨道现象、导向线 远地壁粘膜皱襞的两个侧壁形成竖板,垂直投照时呈两条互相平行的细线,光整锐利,略有迂曲,称轨道现象。 导向线,指远地壁及近地壁指向病变的皱襞。,85,86,6、杂乱雾滴征(癌肿的表现) 因癌肿表面常为不规则结节状或小坏死区,形成不均匀白雾伴多个大小不一的悬滴。状如: “八宝饭” ,或称雾滴征,图 因癌肿表面小裂隙中的角隅积钡,呈破碎的网状表现。 不均匀白雾影、不规则悬滴和破碎网格影三者的混杂并存是雾滴征的典型表现。,87,88,7、短幕征 当较大的分叶状肿瘤位于远地壁位,X线水平投照时,因多层涂钡腔壁及钟乳石现象作用,可出现凸侧向下的多弧形影像,状如悬吊的多重短幔,称短幔征。,89,90,8、拱穴现象(凹陷或坑穴位于远地壁) 远地壁凹陷于近地壁凹陷的区别及其特点 (1)仅出现空穴相,不出现满穴相或浅穴相 (2)穴壁线 (3)拱穴底部影像较邻区稍黑 (4)可借其周围纠集的皱襞推断病变存在(导向线) (5)远地壁良、恶性性溃疡的鉴别:良性溃疡穴壁旁的水肿可表现为白雾状影,恶性溃疡的穴旁及穴内常可出现雾滴征。,91,侧壁征象,1、腔壁多边征(重点) 垂直投照时出现与原腔壁线平行的另一条或多条“线”或“边”。为癌肿表面轮廓形成的竖板现象。 图 白、毛、僵征(癌肿征象),同时伴有雾滴征 腔壁线附近的良性病变,如溃疡、粘连、腔外器官或肿块压迫以及吻触现象等,有时也可在腔壁线之内方或外方出现另条边缘,但均无毛糙、僵直及伴发雾滴征表现。,92,93,94,95,96,97,远近地壁均可出现的征象,1、环圈征 2、线样征:少用,文献所提均特指癌肿隆起的边界形成的线状影,几乎均具有白、毛、僵。远地壁的重叠白线。 3、吻触现象,当囊腔相对的两个腔壁,如远、近地壁,互相靠拢并轻度接触时,接触处即出现浓白阴影,称为吻触现象。分3种:A皱襞吻触,常为胃小弯或大弯边沿部两条皱襞的接触,易误为病变;B压迫吻触,双对比检查时一般不应加压;C占位吻触,98,4、公牛眼征 :最多见于恶性肿瘤在胃肠道的血性转移。病理基础:A、大而圆的光整隆起(“公牛眼”);B、中心有大而圆的光整的凹陷(“眼珠”);C、凹陷的周围有裂隙;D、常在同一器官多发并伴有其它器官转移。,99,充盈加压像 双对比像,“公牛眼征”,如果为空穴相,则为靶征,100,易误诊的正常表现,1、胃贲门下方小弯侧常出现轮廓不规则的如小丘状龛影状阴影。 2、胃体大弯侧轮廓常常不甚规则,有时呈锯齿状。 3、胃体大弯侧偶尔发现一个较深的压迹,深35厘米,宽约23横指,系肋弓压迹。 4、有时也可在胃大弯侧近胃底部出现一个深而窄的凹陷,酷似胃挛缩变形,此系脾动脉所致。 5、胃泡内肿块影,可为癌肿、肝左叶、左心室 6、中间沟影。可在胃窦大弯侧见一久存不变的切迹。,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