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一中2011-2012高二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7683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山一中2011-2012高二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微山一中2011-2012高二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微山一中2011-2012高二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山一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第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迤(y)逦 潦(lio)水 逋(p)慢 付梓(z) B撮(zu)合 手腕(wn) 强(qing)迫 悖(bi)时C擂(li)鼓 熟稔(rn) 舛(chun)误 逻辑(j)D傩(tn)舞 央浼(mi) 庇(p)祐 彭蠡(l)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碜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B虐杀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寥若晨星C肆意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烘云托月D编撰好景不长 捍然不顾 以逸待劳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妃蒙泰姬修建的_。这是一座_着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文化遗产。_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它也是_的。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D墓室 装点 尽管 举世无双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0年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温馨的力量和韵致。B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团购是一种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介传递团体购买邀约,进而将众多消费者联合起来,以加大与商家的谈判能力,来求得最优的价格的消费模式。B大选前18个月,奥巴马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部分原因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C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D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情况,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6下列各项中,对名著三国演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这部小说的编撰者为罗贯中,他的籍贯有太原、东原、钱塘等不同说法;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B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毒箭伤了关羽右臂。关羽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关羽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C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于是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D京剧捉放曹取材于三国演义:曹操谋刺吕布未成,逃出京城,被中牟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便弃曹操而他往。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7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8对“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义田记 钱公辅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计:账册B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觞:酒杯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D世之都三公位 都:处在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B 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悦亲戚之情话C 亲亲而仁民 D 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怀帝阍而不见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32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4分)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4分) (3)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分) 14诗歌鉴赏。(10分)鹧鸪天西都作 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1)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说明。(4分) 。(2)有人评价本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请简要说明。(6分) 。 15古诗文填空。(10分)(1)策扶老以流憩, 。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登东皋以舒啸, 。 ,乐夫天命复奚疑!(同上)(3)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李密陈情表)(5)子曰:“ ,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秋天的心 林清玄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16. 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17. 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1)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2分)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2分) 18. 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9. 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6分) 六(60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文章。爱父母、爱祖国,这是情感的底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这是行为的底线;尊重别人、团结友善,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足球、篮球、羽毛球是不能让它越出场地两端的底线的;做人,更不能堕落于底线之下,在道德与法制上,是连“擦边球”也不能打的。底线,是是非善恶的分水岭。请以“做人的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参考答案:1C(A潦lo,逋b;B撮cu,腕wn;D傩nu,庇b)2C 解析:A项中“垂”“唾”,“奈”“耐”;B项中“奇”“其”;D项中“捍”“悍”。3B解析: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陵寝:古代帝王陵墓的宫殿寝庙,借指帝王陵墓。墓茔:墓地。墓室:坟墓中放棺椁的处所。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镶嵌: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比喻深深地进入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装饰:打扮,修饰。装点:装饰点缀。即使: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尽管:副词,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连词,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少有。独树一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4D 解析:“举手投足”一抬手一踏步,泛指一举一动。不合语境。5A(B“部分原因引起的”句式杂糅,可将“引起”去掉。C主谓不搭配,“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不能作“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的主语。D成分残缺,应在“情况”后加上“的汇报”)6D(曹操刺杀的是董卓)7A 解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项“由低到高”错。D项“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8B 解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9B 解析:A项 “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项“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项 “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错误。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10B(觞:罚饮酒)11D(于:均为介词,表对象,在上,在方面。A以:上句,介词,表对象,用;下句,连词,表目的,用来。B之:上句,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句,结构助词,的。C而:均为连词,上句,表承接,接着;下句,表转折,却)12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13(1)购置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置、负郭、常稔,各1分,句意1分)(2)从前晏婴坐破车驾瘦马,桓子说:“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敝、羸、隐,各1分,句意1分)(3)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都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廪稍、厚、止,各1分,句意1分)14. (1).热爱自然,支露支风,留云借月;傲视权贵,几曾着眼看侯王;品行高洁。(“山水郎”暗示,“疏狂”明言,“梅花”象征)(2).想象丰富,说自己是为天帝管理山水的官,且能支露、留云、借月;夸张大胆,诗万首,酒千觞;抒情强烈,几曾着眼看侯王,傲视权贵。(浪漫主义的基本特点:想象、夸张、抒情)16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2分)接近结尾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作铺垫。 (4分)17(1)汉族逐渐同化了平埔族,使他们有了“文化”,却远离了自然,平埔族后裔已经失去了感知自然、逍遥自在的心。(2分)(2)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对岁月的感知,春夏秋冬千篇一律,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2分)18“秋天的心”体现在:气派悠闲之意;感知自然之心;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谦卑的心情;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6分)19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2分)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2分)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2分)(认为这句话没有道理也可,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参考译文】范文正公是苏州人,生平喜好用财物助人。选择那些亲近却贫困、疏远却贤良的人,全都救济他们。当他富贵显达时,购置了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用来供养救助全族的人。(使他们)每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娶丧葬时,都有供养。选择族中年长又贤能的人管理账册,再按时共同掌管收支。每天吃饭,每人一升米;每年制衣,每人一匹绢。嫁女的给钱五十贯,再嫁的给钱三十贯;娶妻的给钱三十贯,再娶的给钱十五贯;丧葬的比照再嫁的钱数,葬小孩的给钱十贯。族人聚居的九十多人,(义田)每年收入提供稻谷八百斛,用田中收入的,供给聚居在这里的人,充足有余而且取用不尽。退职回家等待补缺的人,也提供资助;出仕为官的人,就免去供给。这就是义田大概的情形。先前,范文正公尚未富贵显达时,曾立志设置义田,但他力量不能达到,搁延了二十年。不久他当了西路边帅,接着参与朝廷政事,至此才有俸禄赏赐的收入,来达成他的愿望。文正公去世后,后代子孙治理他义田的事业,继承他好施的遗志,和他在世时一样。他虽然位高禄多,却清贫一生。去世时,自身没有用来入殓的东西,子孙没有用来办丧的东西。只是把布施贫民和养活族人的义行,留传给他的子孙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