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3).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7584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I)卷(3)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共10题;共10分)1. (1分)下列生活事例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 汽车内胎爆炸,汽油挥发B . 石蜡熔化,钢铁生锈C . 烧制陶瓷,工业制取氧气D . 粮食酿酒,动植物呼吸2. (1分)下列物质既是空气的成分,又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 二氧化碳B . 氧气C . 氧化铝D . 稀有气体3. (1分)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B . 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 .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D . 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4. (1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 过滤液体B . 熄灭酒精灯C . 倾倒液体D . CO2验满5. (1分)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 滴加液体B . 点燃酒精灯C . 检查气密性D . 取用固体粉末6. (1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后,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 .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色C .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D . 将镁条放入稀盐酸后产生了大量的氢气7. (1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由于操作不慎,使液面略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标线),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 倾出标线以上的液体B . 吸出标线以上的溶液C . 影响不大,不再处理D . 重新配制8. (1分)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般先加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B .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捂试管,后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C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取出集气瓶,后盖上毛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D . 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9. (1分)A,B,C,D 四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反应: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B为O2 , 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B . 若A,C是单质,B,D 是化合物,则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C . 若B是O2 , C,D分别是CO2和H2O,则A中一定有碳、氢、氧元素D . 10gA与10gB充分反应后生成C与D的质量之和一定为20g10. (1分)如图是氧气的制取及有关性质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制氧气B . 收集氧气C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 . 氧气验满二、 非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共7题;共40分)11. (4分)阅读以下有关“空气成分”的卡通图,填空: _、_、_;12. (2分)有如下物质:空气;氧气;澄清石灰水;水;硫;红磷;二氧化碳。其中(以下均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_; (2)具有可燃性的是_; (3)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 13. (2分)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钢铁生锈电灯发光冰雪融化煤气燃烧铜器上出现铜绿镁能燃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14. (7.0分)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_ (2)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试剂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_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 15. (8.0分)如图是某学校的老师利用过量的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仔细观察该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停止,冷却至室温后观察到现象:_(2)若实验测得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_:(写一条即可) (3)能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是什么_? 16. (12分)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_(填字母)。 (2)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对于B实验,小李同学进行了改进与创新,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上图改进实验与B实验相比,明显的优点是_(写一条即可)。17. (5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和5%的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 观察不到气泡产生时,发现固体还有剩余,对此进行探究(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实验探究一)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盐酸。(1)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清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_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2)小慧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还应考虑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补充了如下实验。 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_溶液,测得溶液pH=7。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 , 发现溶液变为_色。但小亮认为实验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实验探究二)剩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钙。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响反应能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_。(反思交流)小慧又提出,也可能是反应太慢,无法观察到气泡产生。她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取出(实验探究二)所得的部分清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得pH为X,同时测得(实验探究二)容器中剩余清液的pH为Y,若X_Y(填“”“”或“”),则她的猜想成立。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共10题;共1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非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共7题;共40分)11-1、12-1、12-2、12-3、13-1、14-1、14-2、14-3、14-4、15-1、15-2、15-3、16-1、16-2、16-3、17-1、1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