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8568561 上传时间:2020-03-30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7.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联系和发展的根本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唯物辩证法思想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世界及其规律 what what HOW 物质世界 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石 根本方法 2 什么是哲学 一点必要的补充 1 Philosophy 哲学 哲理 人生观 除医学 法律 神学外 的所有学科A Philein 爱B Sophia 智慧 哲 智也 尔雅 哲 智也 无所不知 故能官人 惠爱也 孔氏传 3 2 metaphysics 形而上学 玄学 A meta 在 之后 超越 元B Physics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易经 系辞上 4 什么是哲学 马哲的回答 1 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本质 人的本质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2 哲学是对自然 社会和思维知识概括和总结 5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哲学 一个延伸 1 爱智慧 一种生活方式 原初意义上的的哲学2 何谓哲学式的生活 以古希腊哲人为例A 力求从总体上把握世界与人生 活得明白 热衷于思考一些大问题 6 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苏格拉底 7 B 对于世界与人生等根本的问题力求通过理性去解决 与宗教不同 有无答案 解决方式 8 C 关注思想本身而非其使用价值 沉醉于沉思之乐哲学的生活 自足的生活自足 9 D 试图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 超越而非摆脱 以获得一个可以冷静地 客观地思考 把握人生的态度毕达哥拉斯的关于三种人的比喻 10 E 安于简朴的物质生活 不为外物所奴役 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铸就的屋顶低下的 柏拉图 11 哲学式的生活 关注精神世界的生活推崇理性有信仰的生活 相信人生有某种值得追求的永恒价值它就寓于世俗生活之中 12 每个人一生中都或多或少地需要从外部世界的喧嚣中退出来 退回到自己的内心 聆听自己心灵的声音 体会自己的唯一性与孤独感 这样的时刻哪怕只有一秒钟 它也是哲学式的生活 13 哲学何用 一 无用之大用1 何为 用 庄子 逍遥游 中的一个故事 用大 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不知无用之用 2 用哲学之 大 14 哲学之用 1 提高思维能力有较高思维能力的表现 见常人所未见 超越俗见 把握本质成功的几个要素 天赋 勤奋 可控 机遇 勤奋 成功 意志品质思维方式 15 2 培养人文素质 提高人生质量 A 素质 B 人文素质 与科学素质相对应 哲学素质应是其核心 把所学东西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 劳厄 16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 何谓世界观 人们对世界的本质 人的本质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 一般人的世界观与哲学家的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世界观 17 2 何谓方法论 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的理论体系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方法 方法与哲学方法论 18 3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 是各种方法论的理论依据 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 它表现为人们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时所遵循的概念框架和思维逻辑例如 儒道两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19 4 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心主义世界观 基本含义 materialismandidealism 一些误解 20 21 5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22 5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是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标准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23 5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是第一性的 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或思维能否反映存在 24 6 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上的不同提法 万物统一的本原是什么 什么东西是永远存在而不变化的 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 一般与共相有无实在性 灵魂是否独立的实体 与物质实体有何关系 人们关于对象的知识何以可能 一切经验的知识的根据是什么 思维与存在能否统一 如何统一 25 7 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中的体现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8 思存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 26 9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辩证法 以联系 运动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 形而上学 以孤立 片面和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10 世界是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7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 如何理解马哲的出发点 物质范畴 哲学的物质范畴 经验中的具体物质形态 泰勒斯 水 是万物的本源 赫拉克利特 火 是万物的本原 28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水胜火 火胜金 金胜木 木胜土 土胜水 火 土 水 金 木 中国古代的 五行说 29 不可把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割裂开 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A 把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B 无法解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0 2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提出及其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只不过是对物质的反映 物 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31 物质范畴的含义 32 物质范畴提出的意义 33 34 35 三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 世界有无统一性 统一于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答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的事物与现象虽然千差万别 但就其实质而言 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 意识现象不过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36 我们的地球正在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旋转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37 进化方向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各运动形式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退化方向 38 2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静者静动 非不动也 39 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 一定范围内所处的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的含义 40 从辩证的观点看来 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 即表现在静止中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恩格斯 静止是运动的量度 不了解静止 就无法了解运动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41 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 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 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 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恩格斯 不了解相对静止 就不可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42 月球 木星 河外星系 旋涡星系 黑洞 行星 细胞 高分子 地球 只有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才能认识和利用事物 43 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A 在运动中把握静止 在静止中把握运动B 不要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 片面夸大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 44 3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概念A 空间 标志物质运动广延性的哲学范畴 表示事物之间的的并列关系或分离状态 即事物之间的横的联系 特点 三维性B 时间 标志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哲学范畴 表示事物运动过程的先后顺序 即事物间的纵的联系 特点 一维性 上下四方曰宇 往古来今曰宙 45 时间 空间与物质的关系 A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物质的运动离不开时空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B 时空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康德的时空观 46 B 时空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时空的度量要通过物质的运动才能进行1秒 铯133原子基态在特定的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周期的9192631770倍的时间1米 光在1 299792458秒在真空中传播的路径长度 47 具体事物的时空关系 特性 受该事物的运动特点制约广义相对论尺缩钟慢效应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认为 重力场的时间空间特性是依赖于物质的质量分布的 物质的质量愈大 分布愈密 重力场愈强 则空间的 曲率 就愈大 时间的流逝就愈慢 48 时间 空间 绝对与相对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庄子 49 4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 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 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 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 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社会存在 50 二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 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地位 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一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51 52 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 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主体 实践工具 实践客体 时空条件 实践结果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 53 愚公移山 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54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55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6 在生产劳动基础上 人们形成了多种社会关系 调整和处理这些社会关系中的矛盾的活动 是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所必须进行的实践活动 57 科学实验一经产生 就具有与生产实践和变革社会的实践所不能代替的特点 即自觉地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实验仪器和装备为手段 或通过社会调查 以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 58 二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 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胜的自然基础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 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 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59 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三个方面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既是历史的 剧中人 又是历史的 剧作者 物质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60 第二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 原因与结果 本质与现象 内容与形式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现实性 61 一 事物的普遍联系 一 何谓联系 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 二 联系的基本特征 1 联系的客观性 1 联系是事物自身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 2 事物的性质并非在联系中产生 但要通过与他事物的联系才能显现 3 实践中 不能人为地把事物胡乱联系起来 62 2 联系的普遍性 1 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2 任何一个事物与他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3 实践上 它要求我们要有整体观 大局观 猫 田鼠 熊蜂和三色堇看似毫不相干 但它们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63 3 联系的条件性1 任何一种联系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的 2 条件的改变必然会引起联系的变化 3 实践上 它要求我们辩证地把握联系4 联系的多样性 复杂型1 可简单地把联系分为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2 实践中 它要求我们全面的把握联系切忌简单化 片面化力求把握事物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64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 达尔文 门捷列夫 爱因斯坦 海森堡 科学进化论 元素周期律 相对论 量子力学 65 现代学科间的交叉发展证明了普遍联系的观点 生物学 医学 法学 经济学 地理学 物理学 化学 环境科学 学科间的相互交叉 66 二 事物的永恒发展 一 事物的联系 运动和发展1 事物间的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 2 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发展的 二 何谓发展 1 事物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向高级的前进的 上升的运动 2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 何谓新事物 旧事物 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代表社会历史的前进方向 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 旧事物 略 某种关系的确立 某种运动的发生 相互作用 从过程看 从结果看 67 2 在区分新旧事物时 A 不以表面的强弱来区分 B 不以产生时间的先后来区分 3 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8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1 符合事物发展必然趋势 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2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 社会领域里新生事物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和趋势 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69 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一 矛盾是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 所以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关系 或称对立面的统一 矛盾范畴的引入 深入认识事物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1 只有以矛盾的观点才能把运动理解为事物的自身运动 2 只有以矛盾的观点才能理解事物发展过程的本质 3 只有以矛盾的观点才能理解事物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动力 4 只有用矛盾的概念才能把握事物的运动 70 事物的运动变化可以简化为 物甲 物乙 1 物乙必是与物甲性质不同 对立 的事物2 说明物甲中必包含有物乙 与自身性质相对立 的因素 说明物甲自身就包含着 既对立又统一的 矛盾 正是这一矛盾使事物转化为他物3 物乙与物甲不是两个不相干的事物 统一 性质不同又彼此相统一 说明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包含着矛盾 71 1 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连接 相互吸引 相互渗透的性质和趋势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 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 B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相互转化 二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72 相互依存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老子 73 相互依存 政府的恶劣可以用相应的臣民的恶劣来解释 恩格斯 74 相互依存 武 由 止 弋 组成 弋即戈 是一种带长柄的兵器 武 即武力 战争 其本意却是停止战争 求得和平 75 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76 相互包含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黑格尔 黑格尔 77 3 由对立统一关系所形成的矛盾不是凝固不变的 而是处于变动之中 因而矛盾的结构或形态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必然各不相同 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状态 而此时 矛盾还没有解体 还是同一个矛盾 矛盾的同一性就是用以表述 说明矛盾在变化过程中的结构形态的哲学范畴 但是矛盾之所以会有这两种形态的变化 必有引起其自身变化的原因 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 它是引起矛盾变化的真正动力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相对稳定状态 矛盾的巩固发展期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剧烈变动状态 矛盾的走向解体 78 矛盾斗争性 矛盾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相互排斥的性质 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 79 三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1 对立 1 定义 略 2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相对的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2 统一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包含 相互制约 1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同一不是无差别的自身等同 是对立面之间的同一 同一以差别 对立为前提 80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81 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 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 在它看见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 马克思 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2 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 斗争是同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对立双方的斗争 双方不在一个矛盾统一体中就无斗争可言 同一性同样是斗争性的前提条件 82 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利于双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规定事物发展的趋势2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推动事物的量变 促成旧统一体的瓦解 实现事物的质变 83 3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定义略 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外部矛盾 B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C 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转化 实践意义A 着眼于内因 反对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B 注重内因的同时 不忽视外因 84 内因与外因的作用 物必先腐也 而后虫生之 人必先疑也 而后谗入之 85 内因与外因的作用 出污泥而不染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86 五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 个性与共性 定义 辩证关系 A 任何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B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并通过个性体现出来 C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7 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定义 A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 是指a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事事有矛盾 或曰矛盾无处不在 b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始终都存在着矛盾 时时有矛盾 或曰矛盾无时不有 这一界定的问题何在 B 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的个性 是指a 每一矛盾以及b 矛盾的每一侧面 各有其特点 88 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对立 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共性 它概括了个性的共同本质 是对个性的抽象 矛盾的特殊性作为矛盾的个性 是具体 比共性更丰富 统一A 二者相互依存 任何矛盾都是是二者的统一 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 矛盾的普遍性制约着特殊性 89 B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随着事物的运动变化以及范围的扩大或缩小 在一个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 在另一个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反之亦然 b 当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时 矛盾的普遍性就转化为特殊性 当矛盾的特殊性体现出矛盾的普遍性时 特殊性就转化为普遍性 90 4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它提供了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矛盾的特殊性 普遍性 特殊性 在实践中 坚持二者的统一 把作为普遍性的一般理论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 反对割裂开二者辩证关系的两种形而上学做法 A 片面夸大理论的指导作用的教条主义 B 否认理论指导作用的经验主义 91 5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A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B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实践意义A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B 反对均衡论与一点论 92 六 否定之否定规律1 辩证的否定观 肯定与否定范畴的涵义A 肯定 事物保持其自身存在的倾向或趋势 B 否定 事物促使其自身灭亡的倾向或趋势 93 事物的变化 发展可以简化为 说明物甲中包含有与自身性质相异的物乙的因素 即否定自身使自己转化为物乙的因素 如果我们不把动力看作是外在的话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这两方面的统一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物甲 物乙 在生物有机体中 遗传是肯定方面 变异则是否定方面 同化是肯定方面 异化则是否定方面 94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 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 按其本质来说 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马克思 94 95 辩证的否定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是扬弃 A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B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区别 A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身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不然 B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否定是联系与发展的环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则不然 96 学习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践 方法论 意义在认识事物时 既要看到肯定方面又要看到否定方面 切忌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A 如何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 B 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和现状 97 2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由肯定到否定 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 它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 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 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肯定 98 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一般公式 麦粒 麦粒 植株 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统一 98 99 几个事例A 孔子说自己 十有五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B 艺术创造活动中的 大巧若拙 至法无法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社会发展过程 劳动发展过程 认识发展过程 原始公有制 私有制 原始统一 体脑分离 实践 认识 公有制 体脑统一 实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 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的完整过程 105 106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是用来描述任意相邻的三个事物或阶段 而是揭示同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必经阶段或必然趋势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每一次否定都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事物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显示了事物自我发展的辩证性质 是真正的 自然的 历史的和辩证的否定 是在更高阶段上重新达到原来的出发点的否定 马克思 107 它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条直线 而是螺旋式的上升 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A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B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a 直线论 b 循环论 108 七 质量互变规律 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1 质 量和度 质和量是反映事物之间区别性的一对范畴 质和量范畴的含义 A 质是使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它是由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a 质和具体事物的存在不可分 和具体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 任何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一定事物的规定性 它不能离开具体的事物而存在 109 2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A 对立 a 质是使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而量是事物在数量方面的规定性 b 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而量则不然 世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姿百态 就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 事物的质通过属性表现出来 而属性要有量来刻画 110 B 统一 a 二者相互依存 世上没有无质之量也没有无量之质 b 二者相互质制约着量 是量的基础 规定着量的范围 量也制约着质 只有在一定的数量界限内 才能有某种质的稳定性 度 质和量的统一A 何谓度 度是使事物保持其质的规定性的量的限度 它表示某种质所能允许的量的活动范围 深刻地体现了质和量之间的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的关系 B 度的上下界限称为关节点 也叫临界点 111 把握质 量 度及其关系的实践意义A 把握质是认识的起点 把握量是认识 的深化 B 就度而言 它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要掌握适度原则 注意分寸 把握火候 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进程 儒家的中庸的原则C 质和量的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也要求我们实践中不要片面地追求质或量 112 2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历史上的两种发展观A 认为发展是数量的增减 是简单的重复 B 认为发展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A 量变是某物在质的规定下 在度的范围内的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B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113 二者的辩证关系 A 对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 B 统一 a 二者相互依存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量变引起质变 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b 二者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114 质量互变规律的实践意义 A 既然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要想获得成功 在实践中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 埋头苦干 进行必要的量的积累 坚信只要方向 方法正确 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 115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细流 无以成江海 115 荀子 116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老子 116 117 b 对于不利于我们的后果的出现要防微杜渐 防患于未然 B 反对割裂开二者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 a 不愿作量的积累 急于求成 b 当量的积累已成熟时 优柔寡断 错失良机 118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18 119 三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1 客观辩证法 客观世界辩证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主观辩证法 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2 前者决定后者 后者是前者的反映 二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 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 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 唯物辩证法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120 三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范畴 指基本概念 是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辩证法 121 三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1 原因和结果 揭示事物和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1 概念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指由原因的作用而产生的现象 2 辩证关系 对立 熟能生巧 风吹草动 122 对立A 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 二者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 B 原因具有始发性 主动性 结果具有继发性 被动性 统一 A 相互联系 相互依存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B 相互作用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 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一因一果 一因多果 一果多因 多因多果 123 3 方法论意义 实践中 准确地把握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增加预见性 减少盲目性 A创造条件 使之产生积极的结果 B及时排除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的原因 认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同唯心主义的因果报应论及一切迷信活动划清界限 124 2 现象和本质 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范畴1 概念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 是事物内在的 相对稳定的 必然的联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是事物的本质在各方面的表现 125 苹果落地是现象 地球引力是本质 大海潮汐是现象 月球引力是本质 现象与本质的区别 126 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 现象不能脱离本质 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 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 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 本质的一个方面 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 126 127 2 辩证关系 对立A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 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感知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的 必然的联系 只有人类的思维才能把握 B 现象是丰富 生动 易变的 本质则是抽象的 相对稳定的 统一A 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任何事物都是二者的统一 B 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 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128 3 方法论意义 不能取消二者的对立 现象不是本质 人们一切认识的目的都在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由于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就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 不要忽视对现象的研究 要善于识破假象 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 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马克思 129 3 内容与形式 揭示事物内在构成要素和它们的结构方式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1 概念内容是指构成一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的总和 集成电路线路板 DNA大分子结构图 130 形式是指把构成一事物的内在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方式 131 2 二者的辩证关系 对立A 定义 B 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 居于主要的 决定的地位 而形式则是事物存在和表现方式 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 居于从属的 次要的地位 C 内容是活跃的 多变的 形式则相对稳定 统一A 二者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 一切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132 B 相互作用 a 内容决定形式 有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之相适应 形式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b 形式对内容有能动的反作用 适合于内容的形式会推动内容的发展 反之 则阻碍 c 二者相互作用 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 矛盾运动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C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适合 不适合 新的适合 133 3 方法论意义 坚持二者的统一A 根据内容的变化 及时调整形式 B 自觉地利用形式为内容服务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不注重内容 A 不注重内容 一味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 B 轻视 甚至抹煞形式作用的形式虚无主义 134 4 偶然性与必然性 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的趋势的一对范畴1 概念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与发展中合乎规律的 必定要发生的 确定不移的趋势 它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 可能这样 也可能那样出现的趋势 它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 135 2 辩证关系 对立 A 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 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各种外部因素 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B 二者在事物的发生 发展中所处的地位 所起的作用不同 C 必然性是思维的对象 偶然性则是感性经验的直接对象 136 统一 A 二者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 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二者的统一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必然性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 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受必然性的制约与支配 B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命运 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137 科学史上 牛顿和莱布尼茨几乎同时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 迈尔 焦耳 赫尔姆霍茨等人几乎同时发现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达尔文和华莱士几乎同时独立地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莱布尼茨 牛顿 华莱士 达尔文 赫尔姆霍茨 焦耳 138 3 方法论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 掌握必然性 获得主动性 减少盲目性 重视偶然性的作用 善于把握机遇 机遇像个小偷 到来时无声无息 走时你却损失惨重 一位父亲对闲在家里的儿子的忠告 信息导刊 防止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倾向 A片面夸大偶然性的作用 把一切都看成是不可捉摸的 B片面夸大必然性的作用 把一切都看成是命定的 139 5 可能性与现实性 揭示事物发展过程中 潜在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之间关系的一对范畴1 概念可能性是指事物潜在的 预示事物前途的种种趋势 注意区分A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B 现实的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C 不可能性与抽象的可能性 140 现实性是指实现了的可能性 是已经产生和存在的 包含着内在根据和必然性的东西 注意区分 现实与现存2 辩证关系 对立 略 统一 A 相互依存 可能性以现实性为根据 现实性以可能性为前提 B 相互转化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黑格尔 黑格尔 141 3 方法论意义 立足于现实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可能向现实转化的条件 在把可能性推向现实的过程中 既不要急躁冒进 也不要坐失良机 142 四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1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1 归纳和演绎 概念归纳是从个别实例中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 是人们的认识由个别上升为一般的过程 演绎是由一般的原则推出关于个别事物的结论的思维方法 三段论 归纳与演绎的客观依据 任何事物都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143 归纳与演绎的局限A 就归纳而言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是或然的 B 就演绎而言 它无法保证前提的正确 辩证关系A 相互依存 演绎以归纳为基础 归纳以演绎为指导 B 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 相互转化 认识的深化过程 个别 一般 个别 个别 一般 个别 一般 144 2 分析与综合 概念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 分别加以认识的方法 综合是在认识的基础上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的方法 客观依据 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局限 A 就分析而言 认识仅停留于此一阶段 就是片面的 B 就综合而言 其成功进行依赖于分析的成果 辩证关系 略 145 3 抽象和具体 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过程总是包括三个阶段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理性具体A 感性具体是认识对象在人们头脑中形成完整表象的感性认识过程 是对事物生动 但却笼统的的反映 B 理性具体是对在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规定的综合的理性认识过程 是对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统一的反映 C 思维抽象是指思维中把认识对象的各种属性 因素抽取出来加以认识的理性认识方法 146 感性具体 分析 思维抽象 理性具体 综合 肯定 否定 否定之否定 147 4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概念 历史的方法是指从事物自身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考察事物的方法 即从对象的自然过成研究考证描述对象的方法 逻辑的方法是指对事物的历史发展进行高度的抽象概括 以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 辩证关系 A 两种本质不同的认识方法 B 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应相互结合 相互补充 148 2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二者相互联系 相互补充A 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 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和原则贯穿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中 B 另一方面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巨大的方法群 包括控制方法 信息方法 系统方法 结构 功能方法 模型化方法和理想化方法等 这些方法都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及其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从普遍联系 永恒发展的角度揭示事物的关系 侧重于人与世界的整体关系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在确认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前提下 深入研究世界的某些关系 149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1 规律及其特点 1 规律的含义 2 规律的特点 客观性 必然性 稳定性 罗马教皇可以烧死布鲁诺 但它永远烧不死 日心说 150 2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间的联系区别与联系 A 区别 前者是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 后者则是通过有意识人的自觉选择活动来实现的B 联系 二者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不能消灭 但可认识 利用 151 二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1 意识的产生 1 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三个阶段 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人类意识 152 2 社会的产物 社会劳动的决定性作用 劳动 物质生产实践 使用 制造工具 劳动推动了人脑的复杂化和进一步完善 劳动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促进意识向深层次发展 狼孩儿卡玛拉 153 2 意识的本质 1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本质证明了物质第一性的原理 154 3 意识的能动作用 1 能动地认识世界 目的性 计划性 创造性 155 一个残废 意识的能动作用 真美 156 3 意识的能动作用 2 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 实践 改造世界 另外 意识能对人的生理活动进行控制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 但是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 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马克思 157 4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 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