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6052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身工教学设计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第十一小组(莫志萍 胡巍 蒋世仕)单位(学校):华中师范大学中文08 授课对象:高一学生课程名称14 醉花阴计划学时2教学目标文本意义: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阅读鉴赏板块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学情意义: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在本单元中已经通过第一篇课文的学习对新闻的题材特征有所了解,对于婉约词和豪放词也有了相当的认识。本单元是豪放词与婉约词并举,而李清照的词作体现的婉约风格是很明显的,故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婉约词的印象和认识,帮助其构建关于宋词知识结构的完整。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2、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3、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4、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学习 目标描述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结合作者及背景,鉴赏这首词独具特色的意境美。从炼字、炼句的角度,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吟诵这首词,培养美读能力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1、在“读通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等教学方式“读懂文本”。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词的意境。且以品味语言、交流成果等方法“读透文本”。PPT教学,老师讲解和学生比较分析教学难点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关键语句的情感和含义,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所表达的强烈的主观情感,理解作品中“愁”的内涵。当学生能从意象中体会到诗人的愁情时,便掌握了从意象入手分析一首作品的能力 教学媒体资源的择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课件3-7知人论世课件8、9教学目标课前提问 课件10-25文本赏析课件26-34经典美读课件35-37介绍背景 提出重难点和问题细读法分析文本全面讲解,学生讨论提问美读李清照其余优秀词作,加深理解布置作业大概了解李清照生活历程以及写作这首词的背景,学生能对其人其词有整体上的把握,以便能更深层次理解词的内涵学生能明白教学目标和方式,以便有步骤有条理进行学习全面细致逐字逐句地讲解文本,学生会接触到细读法的步骤,以及深入理解李清照于词中所蕴含的“愁”情,也能学会从意象入手分析文本选取李清照前期后期词作若干,让学生在比较的同时加深对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理解,也巩固其文本细读方法,于其中体会美感所在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方法,提出预习要求5分1分25分14分教学过程一、导入: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他们,其中有一个是中国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女性,这是一种何等的荣耀啊!那她凭什么获得如此名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词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气。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生于书香门第,多才多艺,文采出众,为两宋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词风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代表作有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永遇乐等,作品集漱玉词,文论方面有词论传世。*(2)知人论世: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据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母亲王氏在诗书世家里长大,所以李清照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比当时的女孩子有着更为宽松自由的环境。前期宋朝稳定,和太学士赵明诚喜结连理。丈夫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从小喜欢收集金石字画文物,夫妻婚后生活融洽。那时的词反映闺中生活,抒写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充满活泼小儿女情调,如点绛唇、如梦令、一剪梅、醉花荫等。 后期靖康事变,北宋灭亡,赵家大多书册文物被焚,李清照举家逃难南方,颠沛流离。又因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词风转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李清照在她那篇著名的金石录后序中以情真意切的笔调回忆她与赵明诚烹茶赌胜、赏玩金石的快乐,也叙述了南渡后辗转流离、坎坷不尽的经历,抒发了心中郁积的哀恸。由于一连串变故,她的性格也由开朗变得忧郁,在词作永遇乐、武陵春等词中得到体现。(3)补充:以便更好了解李清照其人其词李清照和闺怨词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男性代替妇女来表情达意,总归是隔着一层。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醉花荫”词牌名由来源自毛滂词醉花阴 “檀板一声莺起速。山影穿疏木。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灯照瀛洲绿。西去玉堂深,魄冷魂清,独引金莲烛。” 因为有“人在翠阴中”而得了这个沉香幽冷的词牌名,映衬出唱歌的女子清冷的灵魂和命运。*(4)写作背景:李清照的创作生活始于北宋末,终于南宋初。她既享受过安逸、宁静的生活,也遭遇了国破、家亡、夫死、形单影孤的灾难与不幸。本词感情基调寂寞忧郁。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清的愁绪。 三、文本赏析:(一)课前提问: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不但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天气阴沉,香已燃尽,渲染寂寥愁浓的环境氛围。上片主要写秋凉情景,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2、你认为上片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个字,为什么?“愁”词里面描写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景物,适当地融入了作者的“愁”情,创造了富有情感的意象,运用了情景交融手法。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词中的意象分析,如何体现了“愁”?意象一 薄雾浓云 雾气不散,犹如心中郁结不散的惆怅;浓浓的云,给人压抑之感。意象二 永昼既是真正的白天,也是心灵上的时间,太难熬,太孤单,这忧愁何时才是尽头!意象三 瑞脑销金兽 百无聊赖,没有人气,极其凄寂。意象四佳节又重阳。重阳之殇 重九赏菊,是由来已久的文苑雅事。不过李清照没有这种兴致。东篱把酒赏菊,完全是为了排遣离愁之苦,酒喝了,菊赏了,袖间还沾带了扑鼻的幽香,却更勾引起一腔思绪:过去都有心上人陪着自己,而今却形只影单,此等良辰美景,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意象五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独守空闺,枕被冰凉,辗转无眠,凉已侵心,外界的秋凉已经让人如此无助,何况是由心底泛起的寂寞的凉意呢?无论是玉枕纱橱,还是夜半凄冷的风,给人的感觉便是“凉”,“凉”是一种容易在秋天感受到的淡淡的愁情,尤其“凉”字后面还有这样的副词“透”。更体现了愁思之深已经沁入骨髓。意象六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是种有菊花的田圃,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泛指赏菊之处,东篱采菊便是用陶潜诗意。 怀着一腔散不尽的愁绪,把酒独对黄昏,西风飒飒,更添惆怅。陶潜采菊东篱之际无意间与南山邂逅,那是自然情感的流露,李清照虽得陶潜自然之理,菊香盈袖,愁情暗渡,满盈的不是那依人的香,而是思念的愁。着一“暗”字道出了愁情深隐,若即若离,那是源自心底的无法挥斥的忧戚。 补充: 李清照非常欣赏陶渊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诗句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意象七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珠帘漫卷西风,东篱之菊亦随风簌簌,思念之愁深,为君清减了小腰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到此可见,整首词都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愁情,使得词的格调都悲伤起来。词以“愁”为暗线,“东篱把酒”为了排遣离愁,“暗香盈袖”更触动愁绪,“莫道”提出“销魂”,正是“愁”的表现,最后落到“瘦”字,这里“瘦”是题眼,与上片的“愁”相呼应,是愁的深化,更将愁思推进一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3、下片写了那些意象?试举两例写出与之相关的词句。意象:东篱、黄昏、暗香、帘、西风、黄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玉阶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历来为人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得很沉重高雅。(二)醉花荫再赏析上片描写一系列重阳节景物及环境,薄雾浓云,“永昼”使人发愁,定下全词“愁”的基调。“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 “玉枕纱橱”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沁人心扉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然而她,却不禁触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方的亲人,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怀念着远游仕宦的丈夫,李清照并没有明写相思,而是以深婉含蓄笔墨出之。上片已点出离愁,由于爱人不在身边,她白天是焚香闷坐,黄昏后把酒对菊,独自品味着惆怅更觉魂销。最后用“人比黄花瘦”收束全篇。“瘦”字和首句的“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含义,自在其中。最末三句是警句,给人以很深的印象。除了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原因之一。李清照在这个结句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销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在这后,才拿出“人比黄花瘦”,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一句,仿佛绿叶衬托红花,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词情意,上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故而确实称得上词眼。这是李清照词很成功的一次炼字,除此之外她还有“绿肥红瘦”(如梦令)之句,为人所传颂,有突出的创造性。(三)解析“黄花”黄花本身没有什么人格象征意义,在古代诗词中多用凋零的黄花来创设一种深秋悲凉冷清孤寂的意境,这里的黄花,指的是菊花。 古人喜欢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长恨歌),“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李清照却以憔悴的“黄花”自指,此为独创。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也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程垓摊破江城子)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李词用帘外之黄花之瘦比喻人之形体销魂,创意极美。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补充: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知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四、经典美读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特色:一问一答、反问,自我感叹,自我解答。请同学赏析最后一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特色:欢快活泼少女情怀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特色:自然恣肆矜持羞怯顽皮好奇慧黠的青春少女神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渔家傲(豪放词)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五、作业布置一、背诵醉花荫二、赏析李清照一剪梅,写一段300字的赏析文章。三、预习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