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必备测试: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人教版必修一)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852844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必备测试: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人教版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一轮必备测试: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人教版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化学一轮必备测试:第二章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人教版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1无锡模拟)联合国卫生组织认为我国的铁锅是一种理想的炊具而向世界推广,这是因为铁锅()A是单质B含碳,属混合物C化学性质活泼D易使食物中含人体所需的铁元素解析:经常用铁锅作炊具,可通过食物吸收人体所需的铁元素。答案: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天然气、水煤气和沼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解析:纯碱为盐类,A不正确;Mg、Al是通过电解法来冶炼,Cu是用热还原法来冶炼,C不正确;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水煤气属于二次能源,D不正确。答案:B3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NaCl、KCl、Na2CO3、FeCl3、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法: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法: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铁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时少量铜粉分别投入上述溶液中,按照方案的分类,能够完全溶解铜粉的只有酸(H2SO4)溶液和盐(FeCl3)溶液B设计方案的同学取某种溶液,在其中加入上述的钾盐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C按照方案的分类,属于碱的有Na2CO3、NaOHD这两组同学在研究物质时只使用了实验方法、观察法解析:铜粉不能溶于稀硫酸,A选项错误;钾盐只有KCl,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和BaSO4,向溶液中加入KCl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的白色沉淀为AgCl,所以溶液中可能含有Ag,B选项正确;Na2CO3俗名纯碱,属于盐类物质,C选项错误;这两组同学在研究物质时除了使用了实验方法、观察法外,还使用了分类的方法,D选项错误。答案:B4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X YZA.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C. 金属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氧化物D. 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 化合物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Z包含Y,Y包含X。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可以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符合上述包含关系;分散系是一种混合物,它可以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符合上述包含关系;氧化物从性质上可以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包括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但是有部分金属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如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Mn2O7属于酸性氧化物,不完全符合上述包含关系;化合物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符合上述包含关系。答案:C5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粒子。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半径最小的是()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 DKNO3溶液解析:在分散系中,溶液的分散质粒子最小,又因为蛋白质属于大分子,故D符合。答案:D6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两者均有丁达尔效应B两者均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D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解析:MgCl2溶液无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MgCl2溶液加盐酸无沉淀;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均可通过滤纸。答案:D7(2012金丽衢十二校联考)“复盐”是指由多种简单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如KAl(SO4)2;而由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则称为“混盐”,如氯化硝酸钙Ca(NO3)Cl。下列化合物属于混盐的是()ACaOCl2 B(NH4)2Fe(SO4)2CBiONO3 DK3Fe(CN)6解析:依据混盐的定义,混盐中应含有多种酸根离子和一种金属离子,CaOCl2可以写成CaCl(ClO),A项正确。答案:A8.KHSO4、BaCl2、Na2CO3、FeSO4和氯水五种溶液,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图中每条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X一定为KHSO4BY一定为Na2CO3CZ可能是氯水DM、N必定各为BaCl2、FeSO4中的一种解析:由图可知,Y与其他四种物质都反应,则Y为Na2CO3,M、N与三种物质可以反应,则M、N为BaCl2、FeSO4中的一种;氯水和KHSO4与其他两种物质反应,应为X、Z中的一种,A项不合理。答案:A9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ClO、HNO3、浓H2SO4都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BH2O、CH3COOH、Cu2(OH)2CO3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CHF、CH3COOH、CH3CH2OH都易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CH3COOH、H2CO3、H2SO4都是二元酸解析: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所以CH3COOH、Cu2(OH)2CO3不属于氧化物,B选项错误;CH3CH2OH属于非电解质,C选项错误;CH3COOH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只能电离出1个H,属于一元酸,D项错误。答案:A10(2011苏州高三模拟)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解析:胶体粒子直径大于1 nm,小于100 nm,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粒子直径小于1 nm,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而溶液中的小分子或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11(14分)化工生产中常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2)“三酸”与“两碱”之间均可反应,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六个(酸过量时),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却只有两个,请写出这两个离子方程式(酸过量时)。_、_。(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属和金属氧化物。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硝酸的是_。AAg BCuCAl DFe(4)烧碱、纯碱均可吸收CO2,当含0.1 mol 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将溶液低温蒸干得到固体的组成可能有四种情况,分别是:_;Na2CO3;_;NaHCO3 。(5)将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在溶液中加盐酸,使溶液的pH7,再将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_g。解析:(1)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Na2CO3属于盐类。(2)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当酸过量时,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离子方程式为:CO2H=H2OCO2。(3)在常温下金属铁、铝遇浓硝酸时发生钝化,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薄膜阻止了反应继续进行。(4)将CO2通入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O22NaOH=Na2CO3H2O、CO2Na2CO3H2O=2NaHCO3,因此为NaOH和Na2CO3为Na2CO3和NaHCO3。(5)将得到的固体重新溶解于水,在溶液中加盐酸,使溶液的pH7,再将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为NaCl,根据钠元素守恒得:NaCl的质量为0.1 mol58.5 g/mol5.85 g。答案:(1)纯碱(或Na2CO3)(2)CO2H=CO2H2OHOH=H2O(3)AB(4)NaOH和Na2CO3Na2CO3和NaHCO3(5)5.8512(10分)有些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1)生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型_(用序号填空)。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碱碱性干燥剂(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_(用序号填空)。禁止食用可以食用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生产日期(4)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用硅胶比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的优点是_(用序号填空)。腐蚀性低使用时间长解析:此题联系生活实际,要善于运用化学视角,观察分析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小纸袋上除注明禁止食用外,还应注明生产日期,因长时间放置会失去吸水作用。硅胶性质稳定,无腐蚀性,能较长时间使用。答案:(1)(2)CaOH2O=Ca(OH)2(3)(4)13(8分)(1)“纳米材料”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所谓“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微粒粒度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呈胶状D所得物质一定是悬浊液(2)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请回答: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方法是_。解析:(1)纳米材料微粒粒度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符合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范围1 nm100 nm,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应具有胶体的性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能发生丁达尔现象。(2)虽然外观相同的水溶液和胶体有很多性质差异,但用于区别二者最简便可靠的特征性质还是丁达尔现象。答案:(1)B(2)让一束可见光分别照射两瓶无色液体,可见到一条光亮通路的为淀粉胶体14(18分)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色。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于_(填反应类型)。(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_色,即可制得Fe(OH)3胶体。(3)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_。(4)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定量HI稀溶液,边滴边振荡,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_(写序号)。(5)已知明矾能净水,理由为_。解析: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Fe2O36HCl=2FeCl33H2O,FeCl3溶液呈棕黄色。(1)Fe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此小题主要考查区分与Fe(OH)3胶体的制备原理。(2)此小题主要考查Fe(OH)3胶体的制法。(3)由胶体和溶液的性质不同,可据丁达尔效应将二者区别。(4)HI既有酸性又有强还原性,I能使Fe(OH)3胶体聚沉,H使其溶解,生成的Fe3又能氧化I生成I2;而HCl只能使其先聚沉再溶解。该题涉及到胶体的聚沉、Fe(OH)3的弱碱性、HI的三重性质(强电解质、酸性、还原性)等在一系列变化中的体现。分析时的关键在于Cl比I还原性弱,Cl不能还原Fe3,故导致现象不同。(5)因为Al(OH)3胶体能净水,胶体的性质是相似的,故Fe(OH)3胶体也能净水。答案:Fe2O36HCl=2FeCl33H2O棕黄(1)FeCl33NaOH=3NaClFe(OH)3复分解反应(2)红褐(3)乙胶体和溶液(4)加入电解质后,胶体发生聚沉Fe(OH)33H=Fe33H2O有I2生成2Fe32I=I22Fe2(5)Al3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聚沉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