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2501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5.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基本信息课名童年的发现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第三学段年级五年级授课日期2015年4月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年12 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实施者指导者其他参与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到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的训练。各门功课都和思维的训练有关,特别是语文课是着重训练思维的。”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不仅把课文作为语言的典范,也作为思维的典范。在小学语文学科育德指导纲要道德素质教育中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从学情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家精神的感染,了解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永远的童年”。本单元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美好的同时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是俄国思想家、作家费奥多罗夫的作品,记叙他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作者在这篇课文表达上有以下三个特点:1.层次清楚,结构严密。文章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通过梦中飞翔、询问老师和观察思考这三个部分来交代发现的过程,最后通过生物课上老师的讲解证明了他的发现,可以说是层层展开,清楚明白。2.先果后因,倒叙手法吸引读者。3.人物形象鲜明。在作者描述自己发现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他大胆的想象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以及执着追求,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字里行间中,九岁作者的神情样貌映在了读者眼前,活灵活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课后习题就是我们了解编者意图的一个有效途径。 本文有四道课后题。其中第二题考查的是学生根据需要获取信息的能力(获取信息);第三题考查的是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和段落做出符合文意的解释(形成解释);第四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作出评价,并能联系文本说明理由的能力(作出评价),同时这一能力要求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安排在第五、第七两个单元中进行。这三道题不仅与课文的表达特点紧密联系,而且都直指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情况:根据本单元的训练点、教材的表达特点以及编排目的,首先我对课文的理解进行了学情调研。教学方式: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读中感悟,对比分析感受人物的特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学手段:默读自学朗读感悟联系同类文深入体悟技术准备: PPT 童年的发现课前调研表1. 自读课文,说说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2. 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通过调研我了解到学生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文本的内容上,而没有从对人物情感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对费奥多罗夫的评价停留在聪明、爱提问题、爱思考这个层面上。在语言表达上过于浅显,不够准确。 根据学情调研发现的问题我对学生在形成解释和作出评价这两个能力点进行了分析。在我们班每个单元的练习试卷中,形成解释和作出评价这两个能力考核点的得分率较高。错题原因80%以上学生回答问题的要点不全,50%以上的学生用词不准确。可见,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不够,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从学生情感基础上看,他们学过四年级上册的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以及四年级下册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表现了科学家大胆想象,执着追求的精神,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表现了科学家在追求科学真理过程中勇于面对质疑的态度。这两篇课文为学生感受作者童年大胆想象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受到惩罚时的情感奠定了认知基础。综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能够感受到童年生活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但是,学生对人物的理解缺乏深度,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比较浅显。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够。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读中感悟,对比分析感受人物的特点,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问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人物的特点。难点:准确、全面地评价费奥多罗夫这个人物,以及深刻全面地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教学流程示意整体感知,设疑导入。读中促思,感受特点。分层教学,抽丝剥茧。建立联系,升华情感。能力迁移,提升水平。精心设问,层层剥笋。默读课文,自学感悟。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 整体感知,设疑导入。1. 浏览课文,回忆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他又是怎么叙述自己的发现的?2. 设疑导入: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过梦中飞翔的经历,然而九岁的费奥多罗夫竟因此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太了不起了。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让我们来深入地了解他。【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进入课文的学习。】(二) 读中促思,感受特点。1.默读课文,自学感悟。 我先出示自学提示:1. 默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至少找到两点)2. 在文中找到依据,用横线画下来,并批注出自己的理由。选做:试着用自己的话把理由简洁、连贯、清楚地表达出来。【设计意图:A这是学生课堂上第一次与文本进行细致深入地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默读时间去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B提示学生至少发现费奥多罗夫两个特点是为了训练学生学会全面、立体地看问题,观察问题的各个层面,分析问题的各个环节,大胆设想,综合思考。C选做题的设计是考虑到不同层面学生的发展。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训练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2.精心设问,层层剥笋。(1)自读交流,预设学生人物评价出现两种情况:A对人物的评价只局限在一个方面。B对人物的评价停留在聪明、爱提问等这种浅显而且不够准确的词语上。(2)反馈哪些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人物,给予肯定。(3)以“询问老师”为例指导学生进行人物评价:默读4-11自然段,画出作者一共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预设:学生能够准确画出这三个问题: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老师的话,其他学生思考:老师是在回答我问出的什么问题?我们为什么会在梦里飞行? 【设计意图:这一设问目的是训练学生能够根据需要从相关信息中加工出新的信息。这是2013年北京市小学毕业考试说明中对获取信息能力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五年级第二学期能力检测点之一。】分角色来朗读这段对话,思考:这四个问题能不能调换顺序?为什么?【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中感受到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具有逻辑性,他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根据老师的回答进一步思考而提出的。感悟到爱提问是不能够准确地评价这个人物的。】你们想一想哪个词语更能准确地表达人物这个特点呢?让学生在讨论中引出“刨根问底”这个词语。我们在说明作者“刨根问底”这个特点时不能把作者四个问题罗列出来,你们能否用自己的话简洁、清楚地把理由概括出来呢?【设计意图:这一问题必将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交流、比较、辩论,随着思维的深入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引导学生回忆对于人物的评价我们是如何从“爱提问”变成“刨根问底”的?梳理出“深入读文,对比辨析”的方法,为学生修正其他部分人物的评价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通过以上这五次设问,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深入到了客观事物的内部,抓住问题的关键、核心,即事物的本质部分来进行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步步深人的思考,再以语言训练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思维和语言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3.能力迁移,提升水平。(1)再次思考课文第二部分内容,进一步完善他们刚才的答案。(2)生生交流:从作者梦中滑翔、盘旋、随心所欲、运转自如感受到他充满幻想;通过翻来覆去、痴迷地观察鱼的特征,并把事物联系起来思考感受他大胆想象。(3)回顾作者的整个发现过程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整体角度感受作者是一个不断探究,执着追求的人。(4)回忆我们评价人物的整个过程,我们是如何把人物读立体的?【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内容的理解和方法的总结上都经历了一次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过程。使学生明白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一个人物的特点除了要深入地阅读文章的每一个部分。还要关注事件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三) 分层教学,抽丝剥茧。1. 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说说在三年后的课堂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 出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预设:A 联系上下文,谈出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但是却被老师轰出了教室受到了惩罚。B 不仅能够联系上下文,还能够结合课外搜集到的科学家追求真理受到迫害的故事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许多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都受到过迫害,像布鲁诺就因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惩罚失去了生命。如今我也因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被逐出教室。3.讨论比较,这两种解释哪个好?(让第一个层次的学生谈谈第二个层次答案好在哪?)【设计意图:这样就通过生生交流碰撞的方式提升了第一个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4.指名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一句话,把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你们能体会出作者在说这句话时什么情感?(既自豪又愤懑的情感)联系上面同学们讨论的答案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许多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都受到过迫害,像布鲁诺就因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而受到教会的惩罚失去了生命。如今我也因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被逐出教室,这既让我感到愤懑又让我为有与科学家相同的经历而感到自豪。【设计意图:联系文章主旨和人物情感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学情调研时发现的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我通过指导学生读出悟情的方式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水平。这样抽丝剥茧地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要通过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人物情感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四) 建立联系,升华情感。 1.出示四年级世界地图引起的发现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两篇课文,结合这三篇课文谈谈自己对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什么发现吗?总结:作者在幼年时就有和科学家同样的经历,这说明我们从小就应该具备一种科学的精神和态度。2.出示: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 阿费尔斯曼希望我们同学们在我们的童年时期也能像作者那样具有大胆想象、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那样会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精彩! 板书设计: 8.童年的发现 细读文本 大胆想象 比较分析 刨根问底 整体 局部 整体 执着探索 胚胎发育的规律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自我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在相应的水平下画“”ABC朗读课文A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B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出评价A 只能从一个方面评价人物。B 能够从两个以上的角度评价人物。A 能够表述人物特点。B 能够准确地表述人物的特点。 形成解释A 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B 能够联系课外资料理解语句。C 能够结合人物情感理解语句。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一) 深入分析学情,因学定教,确定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 课前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学情调研时发现了问题,结合学生的单元试卷对学生形成解释和作出评价这两个能力点进行了数据分析,并找出问题的原因,结合着教材的特点确定了本课思维训练的起点。(二) 采用分层教学,因学定法,促思维水平的提升。在初次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学生会有两种思维水平的回答一个是只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一种是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积累回答。针对这两种的情况我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提高第一个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由于结合文章主旨和人物情感理解语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就通过读文悟情的方法点拨学生,提高前两个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样通过分层教学,抽丝剥茧般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三)在辨析中深思,去粗取精,使语言成为思维训练的工具。 在以询问老师这部分内容为例指导学生评价人物时,我精心设问,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推理问题思考问题逻辑提炼准确词语简练概括内容总结梳理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层层深入人物的核心特点,在不断的辨析中去粗取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发展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使学生学会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思维方法。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