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18807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B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考试试卷B卷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检验甲烷中是否含有氢元素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C区别棉线和羊毛线分别灼烧,闻气味D除去食盐中的泥沙溶解、过滤、蒸发A . AB . BC . CD . D2. (2分)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m37,n1B .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68gC . 铷是金属元素D . 铷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3. (2分)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 浓盐酸 浓硫酸 烧碱 铁粉 生石灰 食盐A . B . C . D . 4. (2分)工业上把氯气通入冷的熟石灰中制得漂白粉 有效成分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 . HCIB . C . D . CaO5. (2分)下列4个图像分别表示下列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B .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C . 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D . 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6. (2分)小静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主题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 元素与人体健康 B . 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C . 性质与用途 D . 生活常识 7. (2分)4 时,将一定质量的蔗糖放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烧杯底部有固体。升温至25 ,充分溶解后仍有少量固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4 时糖水中的微粒不再运动B . 4 时加入蔗糖的质量可能为210 gC . 25 时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210100D . 若使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升温或加水的方法8. (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 . 水作溶剂B .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 . 氦气用于填充气球D . 铜用于制导线9. (2分)下列措施符合“生态德州”理念的是( ) 将垃圾分类处理 禁止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机动车上路 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大力提倡植树造林A . B . C . D . 10. (2分)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实验事实实验结论A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3该溶液一定呈酸性B某物质可以导电该物质一定是金属单质C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氢氧化钠溶液D某溶液能使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是硝酸银溶液A . AB . BC . CD . D11. (2分)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 .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 . 厨房内闻到较浓的燃气味,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C . 电器着火立即用大量的水扑灭D . 手持燃着的蜡烛进入深洞游览,发现烛光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12. (2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B .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C . 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 . 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13. (2分)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 . 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B . 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C . 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 . 常温下,pH7的溶液14. (2分)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 “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B . “点石成金”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C . “钻木取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 “沙里淘金”金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15. (2分)“东方之星”号客轮于2015年6月1日发生翻沉事故6月3日为了方便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搜救,在舱底用氧炔焰对空气舱位置进行切割(1)氧炔焰是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产生的高温火焰乙炔气体属于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2)切割的舱底属于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3)由于沉船燃料没有抽掉,切割可能导致起火,现场准备了灭火设施,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4)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_ A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能与水反应 C密度比空气大 D不能供给呼吸16. (2分)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微粒的性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从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2)“图2的实验装置,快速出现实验现象”说明固体氢氧化钠遇到浓氨水时可能会_(填“放热”或“吸热”)。(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斌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两点)_;_。【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1)打开活塞K滴入稀盐酸后,小试管中发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发现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都变红,请你分析两条试纸变红的情况是_。A下面先变红,上面后变红B上面和下面一起变红C上面先变红,下面后变红D以上均有可能小媚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可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2)小柔认为小媚的装置还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小柔为完成自己的两个验证实验,对小媚的实验进行的简单改进:验证_、验证_。 17. (5分)自来水的生产工艺 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包括:混凝反应处理、沉淀处理、过滤处理、滤后消毒处理等。混合、絮凝处理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絮凝工艺处理,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氧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它们都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絮凝处理过的水通过管道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沉淀处理絮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过滤处理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的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的过程。滤后消毒处理水经过了絮凝、沉淀和过滤之后,可以除去水中的大部分不溶性杂质,消毒能保证自来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作用。现常采用的消毒方法是加氧气消毒,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和盐酸(HCl),其中次氯酸能杀菌消毒;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一种气体单质。用氯气消毒的同时也保证城市水管输送的水里保持一定含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消毒后的水再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再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給千家万户。根据资料中的信息,请回答问题。(1)净水所用的硫酸铝中的阴离子是:_(填符号),净化后的水属于_(填物质类别)。 (2)举出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_。 (3)写出次氯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 (4)消毒过程中涉及到的含氯元素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共有_种情况。 A . 1B . 2C . 3D . 418. (2分)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3)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_色(4)在A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呈_色(5)B处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6)B处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7)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8)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9)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化学方程式为_(10)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化学方程式为_三、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19. (2分)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1)C的化学式为_;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_;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四、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分)20. (1分)上周做完酸的性质实验,化学老师将一瓶NaOH溶液放在实验桌上,故意让瓶口敞口放置到现在,今天让同学们分两组一起探究这瓶NaOH溶液如何变质 (1)【提出猜想】第一组同学猜想:NaOH溶液没有变质 第二组同学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_(2)【实验探究】 第一组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然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他们一致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第二组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然后滴加Ca(OH)2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他们也一致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3)【方案分析】第一组同学得出的结论_(填“合理”或“不合理”),第二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有质疑,理由是_ (4)【实验反思】假设你的猜想正确,你的实验方案是_,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且溶液不变红 (5)【实验拓展】NaOH溶液应_保存 (6)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用_(填“玻璃塞”或“橡胶塞”),不用另一种瓶塞的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五、 计算题 (共1题;共3分)21. (3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CaCl2和NaCl的混合物中CaCl2的含量,他们取样品258g于烧杯中,加入1342g水全部溶解,再多次加入某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加入Na2CO3溶液 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Na2CO3溶液/g101010101010沉淀质量/g510152020m(1)Na2CO3中钠、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表中m_。 (2)样品中CaCl2的质量是_;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15-1、16-1、17-1、17-2、17-3、17-4、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8-10、三、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19-1、19-2、19-3、四、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分)20-1、20-2、20-3、20-4、20-5、20-6、五、 计算题 (共1题;共3分)21-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