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1403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I)卷 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升华B . 汽油挥发C . 冰棍融化D . 烟花爆炸2. (2分)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质量监测的物质是( ) A . 二氧化硫B . 可吸入颗粒物C . 二氧化氮D . 二氧化碳3. (2分)下列是我市2018年基本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 . 加热固体B . 熄灭酒精灯C . 倾倒液体D . 在玻璃管上套上橡皮管4.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由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B . 分子可以由不同的原子构成C .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 . 硫酸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5. (2分)教材中的图表资料可为我们提供许多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阅元素符号及相对原子质量B .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判断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C . 利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推知金属与酸、盐能否反应D .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种元素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6. (2分)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 C+2CuO 2Cu+CO2B . 2CO+O2 2CO2C . Ba(OH)2+2HCl=BaCl2+2H2OD . 2KMnO4 K2MnO4+MnO2+O27. (2分)铷原子钟是一种计时装置,精度可达每2000万年误差1秒,广泛用于全球导航系统上。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中m=37,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B . 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C . 铷原子核外共有6个电子层D . 氢氧化铷的化学式为RbOH8. (2分)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 . 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C . 拉瓦锡的实验中,可将所有的汞换成红磷进行实验,也能成功D . 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9. (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试剂瓶塞应正放在实验桌上B . 试剂瓶上的标签应对着手心C . 应先将试管竖立,再往试管里加入块状固体D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把滴管伸入试管中10. (2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混合制取氧气,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图与该反应事实相吻合的是( ) A . B . C . D . .二、 填空题 (共2题;共6分)11. (2分)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填化学符号),占空气体积的_。 (2)倾倒液体时标签朝_,防止_。 (3)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3,原子核内中子数是12,则核外电子数是_。 (4)高锰酸钾属于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12. (4分) (1)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氟、锌、硒、碘等,虽然含量少,但对健康至关重要。上面提供了几种微量元素相关信息,由此可知:上述微量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种:氟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锌原子核外电子数为_;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_(选填“阴”或“阳”)离子。(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最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_选填(X、Y、Z字母)。以下判断中,不正确的是_(选填选项字母)。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Z CX和Y处于同一周期三、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13. (3分)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查阅资料)通常条件下,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性质相似,能与某些气体反应。金属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实验操作、记录、分析)实验一:(1)先检查装置的_,在锥形瓶中装入VmL氢氧化钠溶液,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人体吸入的空气 (2)打开弹簧夹K1、K2 , 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读出量筒(量筒的容积远大于VmL)中液体体积为amL请根据所学知识,在该步实验中,空气中某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关闭弹簧夹K1、K2 , 再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能否使用红磷_(填行还是不行)。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 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bmL从而推断该气体占气体总体积百分数约为_(用字母表示)。 (4)实验二: 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2,图中曲线表示氧气体积分数变化的是_(填“X”、“Y”、“Z”)。根据表格中曲线及相关数据,请解释寒冷冬天,紧闭教室内窗户玻璃上能用手指写出清晰的字_,实验二中,200s时若体积为Vml食品保鲜袋中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约为_mL。(5)(评价反思)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同学们想想: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组成对比的结论是_。(6)实验一中把盛放白磷的铁质燃烧匙换为镁带缠绕。假设实验能安全进行完毕,请猜想实验结束后的呈现的现象是_。 (7)连接装置前把铁质燃烧匙换为铝质的,则可能后果是_,原因是_。 (8)为使实验一的数据更精确,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思考,你有何建议?_。 四、 科学探究题 (共3题;共14分)14. (4分)科学家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在化学课上,我们做过有关分子运动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人说:“要计算每一勺水里的分子的数量,就像用勺子计算大西洋的水一样。”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基本性质是_。 (2)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用_搅拌均匀(填仪器名称),观察溶液的颜色_。 (3)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溶液颜色_。(4)如图所示,从烧杯A再倒取部分溶液于B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 烧杯A的现象是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实验探究的方法,这种方法是_。由此实验得出结论:_。15. (4分)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1)A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写一点) (2)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3)C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CO2的性质是_ (4)D实验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_16. (6分)下图分别是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加热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的示意图:(1)【甲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加热两种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生成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乙组】为寻找两种溶液反应后的混合物在加热后没有产生氧化铜的原因,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a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b在酸性条件下,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6NaOH4CuSO43Na2SO4Cu4(OH)6SO4,生成的碱式硫酸铜是不溶于水的蓝白色固体,加热不易发生分解。【提出猜想】根据资料分析,乙组同学认为本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不足,导致试管中溶液偏酸性的原因可能是:猜想:过量的硫酸铜导致溶液呈酸性 猜想:生成的硫酸钠使溶液呈酸性。【实验与结论】实验:用pH试纸测定硫酸铜溶液的酸碱度,得出其pH_7(填“”、“”或“=”),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猜想成立。实验:向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仍显紫色,硫酸钠溶液呈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猜想不成立。(3)【交流与反思】乙组同学认真分析甲组实验后,认为不需要通过实验也能判定猜想不成立,理由是_。甲、乙两组实验说明相同的反应物会因其质量比的不同而可能导致_不同。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二、 填空题 (共2题;共6分)11-1、11-2、11-3、11-4、12-1、12-2、三、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13-1、13-2、13-3、13-4、13-5、13-6、13-7、13-8、四、 科学探究题 (共3题;共14分)14-1、14-2、14-3、14-4、15-1、15-2、15-3、15-4、16-1、16-2、1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