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江西省八校联考初三语文试卷1(含答案).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1065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华江西省八校联考初三语文试卷1(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华江西省八校联考初三语文试卷1(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华江西省八校联考初三语文试卷1(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八校联考初三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累分人座位号得分说明:本卷共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 积累与运用(22分)1.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2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 (2) ,江春入旧年。(3)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4)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之四时”景色的诗句是: ,;,山间之四时也。(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7)古诗词中有很多写花、月的诗句,请各写一句。 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2分) 无论是绿茶、花茶还是乌龙茶,也无论是西湖龙井还是天山茉莉,都有一种自在的清香,一种 (心旷神怡 沁人心脾)的韵味,那种天生的淡雅总让人陶醉。散文就像这茶,有着与生俱来的清新洒脱。闲暇时,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中,捧一本散文集,品一杯香茗,真可称得上是超脱尘世的享受。 说它是仙,是因为它脱俗的气质 说它是书中仙,是因为它有种内在的妙处。散文的种类也很多,如汪国真的美文,就是那种“气质美如兰“的典范。全文透着诗的气息,通篇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美妙旋律,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深入的思考,一字一句都充满摇曳的动感。读在心里却像把茶品在口里,罄香和雅致自在心底回荡。 我喜欢散文,就像 。喜欢那 ,喜欢那 。(1)在第一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1分)一种 的韵味 (2)在第二段的“ ”处填入适合的标点符号。(1分) (3)给第二段加点的字注音。(1分)摇曳( ) (4)第二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应改为: (5)在第三段的三处横线上各填写一个句子或短语。(3分) 3.用简短的语言介绍你读过的课外书籍中的一个人物。(2分)4.说服别人要讲究艺术。你的同学小雄沉迷于上网,以致影响了学习。作为好朋友,你必须拉他一把。请把你试图说服他的语言写在下面。(2分)二、 古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5-7题。(6分)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5.从词的内容看,这是李煜亡国前还是亡国后的作品,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2分) 6.写出词中写景的句子,并说说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7.李煜在政治上是个亡国之主,但他的词的艺术成就是被后人所肯定的。请以此词和相见欢为例,对李煜词作点具体的点评。(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2分) 齐桓公下布衣之士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可也。”五往而得见也。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此也。 韩诗外传注释: 下:礼贤下士之意;布衣之士:没有官职的读书人。轻身:指向别人低头。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三往不得见三: 于是相率而朝朝: 靡有不至 靡: 9. .翻译下列句子。(分)(1)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2)桓公之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此也。10.齐桓公“三往而不得见”,左右认为应该怎么办? (分) 11齐桓公坚持自己的做法的合理解释是什么?有自己的话回答。(分)12这则小故事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分)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7题。(16分)一只鹭鸶 童年的一个雪天,我们被饥饿困扰,家里委实找不到一点可以吃的东西。我和母亲以及还在裰褓之中的弟弟最大的愿望,就是等待父亲回来,他是到湖滩上挖野荸荠去了。虽然我们明白,这么大的雪,天又特别冷,湖滩肯定是冻住的,但我们依然充满希望地等待着。那种时候,能够充饥的东西,唯有等待和希望。 中午以后,父亲的身影才在我们久久等待的视野中出现。当他裹着一阵冷风走进门来的时候,我看见他袖着双手,怀里竟抱着一只鸟。父亲说,那是只冻得快要死了的鹭鸶,在雪地里,一伸手就逮住了它。 父亲把鹭鸶放到地上,它浑身颤抖,连站都站不稳。我蹲下来抚摸它的羽毛,它并不害怕,它是连害怕的力气也没有了。它的眼睛水滋滋的,似是泪,浮着那种招人怜悯的微光。在这种冰雪封冻的天气,这只鹭鸶真的太可怜了。 我感到了一阵袭来的饥饿,就抬起头来问父亲:“挖到野荸荠了吗?我饿。” 父亲眼里掠过一丝无奈:“地冻得实在硬,刨不动。”说着他将目光移向母亲:“把这只鹭鸶杀了吃吧,孩子太饿。” 母亲显得十分犹豫,她信佛,从不杀生。衣服上落只虫子,也轻轻掸掉,不肯碾死,何况要杀这样一只可怜的鹭鸶呢? “不,不能杀它,它太可怜了。”我大声说。 父亲说:“我们没有吃的,你不是很饿吗?” “我不饿,一点也不饿,你别杀它。”我赶忙说。 “它快饿死了,我们没东西喂它,它反正是要饿死的。”父亲坚持着。 “不,我喂它,它不会死。”我护住鹭鸶,扳开它的长喙,撮了些唾液吐进去,鹭鸶缩动长脖子,贪婪地吞咽着。 见我如此,母亲就说:“别喂了,口水喂不活它,我们不杀它吧。” 我把鹭鸶放到一只旧竹筐里,筐里垫了些干草。我想着等到天晴,鹭鸶能够觅食的时候,就把它带到湖滩去放了。 那是最难熬的一夜,两天没吃进一点食物的胃先是疼痛,接着似火烧火燎,以后就麻木了,身上一阵一阵地渗冷汗。我朦胧中觉得夜里母亲不止一次到我床边,伸手摸摸我的额头,然后,就小声地叹息。 天刚亮,母亲摇醒我,说:“快起来,鹭鸶死了,是饿死的。” 我来不及穿衣就跑到竹筐边,鹭鸶真的死了,倒在干草上面,脖子垂向一边。 母亲烧了些开水,将鹭鸶冲烫了几下,拔了羽毛,然后剖开肚子,将内脏扒出来洗净。那只可怜的鹭鸶的胃囊里,除了几粒玛瑙色的砂粒之外,什么也没有。它大概也已经饿了好多天。 鹭鸶自己死了,我们吃它便心安理得。鹭鸶太瘦,肉很少,母亲就烧了半锅汤,每人一小碗。 那是我们家的一顿美餐。 许多年以后,我仍忘不了那只鹭鸶,是它救了我们,让我们一家渡过了难关。鹭鸶被我们吃了的第二天雪就停了,天气转暖,第三天,父亲就从湖滩上挖回了一些野荸荠。 后来,我们长大了,母亲年老了。那年她身染重病,临终之前喊我到床边,说:“记得那年大雪天的那只鹭鸶吗?是我扭断了它的脖子,我是罪过太深啊”我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我的连走路也不肯踩死虫蚁的善良的母亲,不忍心让我们挨饿。竟亲手杀死了一只鹭鸶!几十年来,她的心因此默默地受着多少折磨啊! 1.被饥饿困扰的一家人,面对一只濒死的鹭鸶,“父亲”坚持要杀它来充饥的理由是什么?“母亲”为什么犹豫?“我”为什么忍住饥饿不肯杀它?。(分)1.结合上下文和括号中的问题,分别说说对下面语句的理解。(分)()那种时候,能够充饥的东西,唯有等待和希望。(等待和希望怎能充饥呢?)()鹭鸶自己死了,我们吃它便心安理得。(何以心安理得?)1.“母亲”为什么要在临终之际告诉“我”事情的真相?你认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分)你认为这篇文章在语言上主要特点是什么?请具体谈谈。(分) 这篇文章引发了你对哪些问题的思考?(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 题。(1分)竹 竹类植物起源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性喜水和温暖气候,因此南方竹子多,不足为奇。由于竹子经济价值大,因此历史上古人把竹子引种到了北方,在一定程度上竹子也适应了北方寒冷的气候。从考古和古文献上看,汉代以前,竹子分布到了北纬40度左右(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北一带)。今天的竹子已退到了北纬365度左右,而竹子分布的山界大致是从甘肃天水,向东经六盘山、渭河平原南部、山西中条山,太行山东南麓到河北省的涉县。我国竹子种类极多,都属于乔本科多个属的不同种,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直达珠江流域,尤其是四川以竹多负有盛名,在宜宾有万亩原始竹海,南川金佛山还有形态奇异的“方竹”。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竹子:云南西双版纳有一种龙竹,高达20米,竹竿很粗,其直径可达30厘米以上,可以截之作水桶刖。而湖南洞庭君山产有一种小竹,也称微型竹,高只有l尺左右,竿细如竹筷,还有更小的,就像小针一般,简直认不出是竹类了。竹子也落叶。如果我们到竹林中去,会发现地上有一层枯竹叶。但南方天气雨水多,竹子不怕汲水“喝”,因此它的叶子寿命长于一年,老叶落时,新叶也长出来了。可是,为什么竹子的茎是空心的?从植物进化上看,竹子的茎最初也是实心的,后来在进化过程中,其茎中心的髓逐渐萎缩消失,成了空心;而且竹子生来就没有次生组织,茎长到一定的粗度就不再加粗了。这种变化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可以从力学角度来说明,同样分量的材料,造成中空而较粗的支柱,比之中央实而较细的支柱其支持力要强些。竹子茎的结构正是这样。茎加强了细胞壁上厚的机械组织和维管束(输送水分和养料的组织),将中心的髓部(一些薄壁组织)退化,就成了管状结构。竹子遇到刮风下雪,能有很强的韧性,其道理也在这里。我国竹文化深厚,从有文字记载起,即有竹的记载,(易经、(书经趴(诗经等古籍中都有关于竹的记述;晋代戴凯之还著有(竹谱一书。竹还是古代画家喜爱作画的对象之一,清代郑板桥就以画竹著名。竹子枝叶秀丽,幽雅别致,傲霜拒雪,四季青青,是“岁寒三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竹还有美丽的故事,最著名的有“湘妃竹”的来历。传说4000多年前,舜帝南征蚩尤,逝于江南,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追寻丈夫,到了古苍梧(今湖南省南部九嶷山)地方,听说舜已亡,二:人悲痛欲绝,扶竹痛哭,血泪洒在一根根竹竿上,竹竿上即时出现红红的斑点。后人就将这种有斑点的竹子称为“湘妃竹”。 魏晋时代,文人与竹的故事也很多。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而古人喜爱竹子的极多,喜爱的程度直令人生疑。如世说新语所记:子猷曾借友人一处空宅暂住,刚搬人就要仆人在房前栽种竹子。有人对他说,“还没等竹子长起来,你就要搬走了,为什么还要栽竹子呢?”子猷听后便咏诗一句作答:“何可一日无此君”,说明他对竹的喜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境界。后来苏东坡就仿此意作诗日:“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18.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可概括为:(分)()()19.在前个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了有关竹子的哪些信息?(分) 20概括地讲,“竹子的茎是空心的”是的结果。(分)21.在我国古代的很多著作、诗文中,都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本文又强调竹子 “是岁寒三友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你认为它们能得此称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 22.本文对“竹文化”进行了介绍,请你仿照简要介绍“松文化”或“梅文化”。(分) 四、写作(50分)23以“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2)字数在600左右。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海日生残夜(3)人比黄花瘦(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略2.(1)沁人心脾 (2);(3)y (4)罄 馨 (5)参考:喜欢品茶一样 清新飘逸的文风 淡淡的情绪3.提示:课外书籍及人物(1分);对人物的介绍(1分)4.略5.失去国土的不幸者形象 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无限凄苦之情 7.略 8. 三:三次 朝:朝拜 靡没有不9.(1)桓公尚且能礼贤下士,何况对我们这些国君呢?(2)桓公之所以能多次会盟天下诸侯,又能匡扶天下大事,就是这个原因。10.其可已矣(可以停止了)11.读书人不向君主低头,君主也可以不讲仁义,不向读书人低头,但我不讲仁义是不行的。12.略13.父亲:孩子太饿,鹭鸶反正是要死的。母亲:母亲信佛,不杀生,但孩子又饿,母亲很犹豫。我:鹭鸶太可怜了,不忍吃它。14.(1)没有充饥的东西,只有以等待和希望作为心理的安慰。 (2)鹭鸶是自己死的,于是便没有了负罪感,心理平衡了15.这件事是母亲的一个心结,母亲信佛,为此一直独自承受心灵的折磨。母亲应该是一个善良、高尚、充满爱心的人。16.略 17.略18. (1)竹子的生长环境、种类以及竹子的茎为什么是空心的。 (2)竹文化 19.略20.植物进化21.坚强、不畏严寒的品质。 22.略 23.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