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50255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I)卷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1. (2分)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干冰升华B . 气球爆炸C . 蚕丝织布D . 铁生锈2. (2分)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一氧化碳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B . 用墨汁写字保存时间长是因为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C . 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D . C60具有广泛的用途是因为C60具有与足球相似的结构3. (2分)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自然界中的水包括海水、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其中陆地咸水大约占0.97%B . 石油分解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C . 废旧金属的回收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D . 更多的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可减少环境污染4. (2分)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B .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常伴随能量变化C . 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D .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5. (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B . 只要可燃物和氧气接触,一定会燃烧C . 厨房失火,应移走液化气以隔离可燃物D . 炒菜的油锅着火,用扇子扇风灭火。6. (2分)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带火种”标志的是( ) A . B . C . D . 7. (2分)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3CO2+X,其中X的化学式( )A . N2B . NO2C . NOD . N2O8. (2分)已知某种NH4NO3样品中混有不含氮元素的杂质,测得该NH4NO3样品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为24.5%,则样品中NH4NO3的质量分数为( )A . 24.5%B . 49%C . 80%D . 70%9. (2分)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 . B . C . D . 10. (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 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D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A . AB . BC . CD . D11. (2分)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 A . 用水浇灭B . 用嘴吹灭C . 用湿抹布盖灭D . 用灭火器扑灭12. (3分)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们是同一种物质B . 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C . 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D . 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13. (2分)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B . 示意图中的化学反应中肯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 . 分子可由原子构成D . 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14. (2分)图像最能直观表示相关量的变化。足量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15. (2分)如图所示实验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 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B . 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C . 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D . 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二、 填空题 (共4题;共28分)16. (8分)在今年五校“庆元旦 贺新年”联欢晚会上,戴校长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大烧杯中盛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一团包有过氧化钠(Na2O2)的棉花,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的熄灭,然后棉花突然剧烈的燃烧起来。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 (1)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 (2)【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燃烧? 【提出猜想】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可能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_。(3)【实验验证】 (4)CO2 与Na2O2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为_。 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2O2)着火,不能用CO2熄灭。17. (6分)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 (2)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 (3)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 (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属于_反应; (5)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填“能”或“不能”)进行; 18. (6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1)(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的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往往相差较大。(实验改进).甲同学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装铁粉的纸袋浸有浓食盐水,会加速铁生锈).测得实验数据如表测量项目实验前实验后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体积/mL80.054.5126.0(3)(交流表达)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后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结果精确到0.1%)。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图2的实验结果比图1准确度更髙的主要原因是:_、_。(实验反思)许多同学用改进前图1装置得出的结论却也与理论值相差较大,其主要原因是:_。19. (8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目的: 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粗略测定加热2g高锰酸钾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并注明反应类型高锰酸钾制氧气:_;_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2)装置连接: 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应选用_装置(填序号)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也能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取_(填序号)(3)问题分析: 实验过程发现C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用收集到的氧气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发现瓶底炸裂,发生失误的操作原因可能是_三、 探究题 (共1题;共7分)20. (7分)根据下列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_ (2)某同学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在连接玻璃管和带孔橡皮塞时,玻璃管不容易插入橡皮塞,应采取的措施是:_采用D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 (3)某同学选用B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若将选用的B发生装置或操作方法作了改进,都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他是如何改进的?_ (4)F图是化学中的多功能瓶,可以有如下用途: 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端进氧气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端接氧气钢瓶四、 计算题 (共1题;共2分)21. (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 g,再用100.0 g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 (1)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_。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4题;共28分)16-1、16-2、16-3、16-4、17-1、17-2、17-3、17-4、17-5、18-1、18-2、18-3、19-1、19-2、19-3、三、 探究题 (共1题;共7分)20-1、20-2、20-3、20-4、四、 计算题 (共1题;共2分)21-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