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0183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专题 一、 解释各句加线的词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2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 异之。(非常)(以之为异)4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5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便舍船,从口入。(放下)7初极狭,才通人。(非常)(仅)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整齐的样子)(类)9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竟然)(哪里)12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全,详细)(邀请)13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都)1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1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更不用说)1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详细地说出)(感叹惊讶)17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请)18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对说)(值得)(桃源之外)19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之。(已经)(沿着)(从前的、旧的)(做标志)20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到了)(到)21太守即 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立即)(派遣)(标志)(于是,就)22闻之,欣然 规往。(高兴的样子。)(计划。)23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实现)(不久)(渡口)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只是)(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弄,这里指弹琴)2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身体劳累)2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28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大多)29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清水)(美丽而不端庄)30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更加)3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语气助词,啊)3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3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很多)34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用)(雕刻)35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无)(顺着)36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赠)(坐着船在水上游览)3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同“又”)(大约)(左右)38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起)39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拿着)(说话)40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靠近)41佛印绝类弥勒,坦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极像)(举)42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同“屈”,弯曲)(靠)43珠可历历数也。(分明可数。)4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椎形发髻)(靠)(同“横”)45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平46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4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4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长而窄)49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通“举”)(培养)50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为亲)(以为子)51男有分,女有归。(职分)(女子出嫁)5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憎恶)5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样就)(发生)(造反)(兴起)5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所以)(这)55造化钟神秀。(聚集)56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同“层”)(眼角)57会当凌绝顶。(终当,终要)58浑欲不胜簪。(简直)(禁不住)59暮投石壕村。(投宿)60老翁逾墙走。(越过)61吏呼一何怒!(多么)62三男邺城戍。(防守)63二男新战死。(最近)6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苟且)(停止)65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应征)(还能够)66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全)(同“缺”)67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68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绝。(漫上)(顺流而下)(逆流而上)6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 (快)70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极高的山峰)(冲荡)7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72高猿长啸,属 引凄异。(动词,连接)(延长)(凄凉怪异)7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辉映)7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消散)75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坠落)(潜游在水中的鱼)7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77月色入户,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78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7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清闲的人)80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当时)8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动词,画着文彩)82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租用)(许,使)83湖中人鸟声俱绝。(都消失)84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这 (凌晨)(撑)85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全白)8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8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畅饮)88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居)89带月荷锄归。(扛着)90 但使愿无违。(只)91 仍怜故乡水。(爱)92 拄杖无时夜扣门。(一定时)二,翻译句子1.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2.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译:打渔的人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3.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译: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4.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译: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俱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译: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屋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7.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译: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片面的人完全一样。8.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9.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10.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11.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他们都感叹起来。1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译:其余的人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13.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译:村里的人嘱咐他道:“(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说啊!”14.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1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16.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译:山不一定要高 ,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17.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室主)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18.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19.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20.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21.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我惟独喜爱莲_莲从淤泥易地而处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23.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对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24.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5.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译: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26.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译: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27.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原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28. 技亦灵怪矣哉!译: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29.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译: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30.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译:(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藏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31.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译: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32. 重岩叠嶂,隐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3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34.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35.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36.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37.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38.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的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39.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40.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两岸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41.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42.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43.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44.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45.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在水中交错的藻、荇。46.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译: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47.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译: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呑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48.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译: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49.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50.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呢!51.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理解性默写试题集锦 & 望岳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诗人感时伤别、 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1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3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5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6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7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的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归园田居1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2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使至塞上1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1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游山西村1含困境中蕴含希望哲理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名句综合运用1生活中,常有艰难险阻后豁然开朗的情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应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古诗中劝学的诗句很多,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5我们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可以引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6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7劝他人要老当益壮,珍惜时间,可引用苏轼浣溪纱中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桃花源记1 基础知识: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2文言词语【一般词语】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一词多义】中 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1 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语句回答: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此人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1 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豁然开朗。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8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爱莲说1 基础知识: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2 文言词语u 常规词语【蕃(f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 【亵(xi)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u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1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4“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6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7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8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9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0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12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3用原文语句回答。1)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2)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7)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9).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10)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11)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12)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陋室铭1 基础知识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世称刘宾客。有刘禹锡集。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形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文言词语【名】有名,著名。【灵】灵异。【斯】这。【德馨(xn)】品德高尚。馨,香气。【鸿儒(r)】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素,朴素,不加装饰。【金经】指佛经。【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d)】官府的公文。案,文书,案卷。牍,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 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的。5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6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由此可知室主人也是一位鸿儒。用一成语概括室中情景:谈笑风生。7.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从前两句正面实写的句子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从后两句反面虚写可知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之情。8.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的目的是:表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与抱负,进一步突出“德馨”。9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有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10本文通过描写陋室,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1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引出主旨。“德馨”立意贯穿全篇。12写出文中的骈句,散句。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陋。1 迁移拓展1本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2.作者做此铭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你能看出当时的现实是怎样的吗?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也可有自己的看法)2 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略) & 三峡1 基本知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文言词语【通假字】阙通“缺”,空缺。【一词多义】绝沿溯阻绝断,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 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略无毫无。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属(zh)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其他词语】嶂(zh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ng)上。 沿顺流而下。 溯(s)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回回旋。巘(y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冲刷。 旦早晨。 肃寂静。 哀悲哀。 转(zhun)婉转。 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1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问题探究l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l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l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l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山的“连”“高”“窄”。l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l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l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l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l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清荣峻茂。l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l 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l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l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l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奔放美 清悠美 凄婉美l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l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l 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瞿塘峡、西陵峡。& 记承天寺夜游1 基础知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1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二人心有灵犀。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清静、舒适、愉悦。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悠闲自得、无忧无虑。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14.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15.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答谢中书书1基础知识: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文言词语【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1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问题探究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5 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5分)(一)直接默写。1、问今是何世,_,_。2、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3、青林翠竹,_。4、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6、山重水复疑无路,_。7、_,家书抵万金。8、日暮乡关何处是,_。9、_,铁马冰河入梦来。10、挥手自兹去,_。11、好峰随处改,_。12、_,徙倚欲何依。13、气蒸云梦泽,_。14、晴川历历汉阳树,_。15、大道之行也,_,选贤与能,_.16、_,万物生光辉。(二)理解性默写。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32、通过春望中的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33、石壕吏中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34、归园田居中透过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36、游山西村中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37、透过望岳中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39、归园田居中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41、使至塞上中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42、游山西村中_,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43、望岳中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44、望岳中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45、望岳中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