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50134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第五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2014级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人:李玉蓉一积累与运用(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湖泊/淡泊角逐/角色浑身解数/解甲归甲B缜密/慎重机械/训诫叱咤风云/姹紫嫣红C滑稽/畸形辍学/点缀猝不及防/鞠躬尽瘁D陨落/吮吸分歧/祈祷言简意赅/骇人听闻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嬉戏 谰言 粗制烂造 吹毛求疵 B.琐屑 喧嚣 再接再厉 墨守成规C.轩榭 烦躁 按步就班 别出心裁 D.跋涉 隐晦 手屈一指 根深蒂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其乐融融。B网络热词在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雪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D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山海经里说的“悬瓮之山,晋水出焉”,大概就是“柳氏坐瓮”的根源。B首长问我:“你几岁了,是哪个队的航模队员,什么时候加入航模队的?”C“学习知识必须花大力气,”他老人家教导我们说:“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D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等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A、一般而言,身体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平时是否注重锻炼。B、繁星密布,皓月当空,又是一个不眠之夜。C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的呵护着弟弟妹妹。D刘老师把这次团队活动的具体详情都告诉了大家。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论语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孔子的言行。B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主要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C陈涉世家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D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法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7下列对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往来屑屑(忙碌的样子) 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稍稍宾客其父(以宾客之记相待) 木兰当户织(窗户)B双兔傍地走(跑) 群响毕绝(全部)见往事耳(了解)毕力平险(尽)C一狼洞其中(打洞)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愿为市鞍马(买)惟危楼一座(高楼)D或凭或立(靠着)吾日三省吾身(泛指多次)出廓相扶将(外城)两股战战(大腿)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低碳生活处处可为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8下列说法与“低碳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2分) A低碳生活指的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 B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 C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 D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A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 B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 C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 D女性消费化妆品的碳足迹仅属于第一碳足迹。10对文章第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下定义 分类别作比较 B分类别 举例子打比方 C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D下定义 举例子 列数字11. 名句积累(6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3)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4)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5)木兰诗中反映军情紧急,快速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 。12.诗词鉴赏(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杨花”“子规”在诗中象征什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杨花落”“子规啼”?(2分)(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13.综合行学习(6分)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社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某班开展了以“勤俭节约,理性消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活动任务。(1)下面是某同学搜集的几则材料,请根据材料概括出中国人奢侈品消费的主要特点。(2分)材料一:贝恩公司去年年底公布的报告称,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7。中国消费者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支出增长达31,近60的奢侈品是在境外购买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材料二:高盛公司今年1月发布数据,2012年中国奢侈品总消费额4 60亿美元,其中国外消费271亿美元,国内消费1 8 9亿美元,而2005年中国国内奢侈品销售额才20亿美元。材料三:世界奢侈品协会2月23日发布报告称,2013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85亿美元,中国人的消费占到了欧洲奢侈品市场同期销售总量的65。(2)在你的班上存在着同学间相互攀比的现象。作为班长,你该如何来进行劝说呢?对家境较好,爱向同学炫耀名牌,引起大家不满的王同学,你会这样说:(2分)(3)班上准备办一期以“勤俭节约”的主题的板报。请将下面两句话补充完整,作为板报的部分内容。(2分)要求:句式对称,语意连贯。奢侈是民族衰弱的祸端,节俭是_。奢侈是_,节俭是长流不断的清泉。二、阅读(34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1418题。(一)留两个柿子看树(12分)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14.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答:_15.试分析第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2分)答:_16.体会第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2分)答:_17.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3分)答:_18.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3分)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答:_阅读下文,回答1923题(二)人的高贵在于灵魂(10分)(周国平)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地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了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很快就会死在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剑朝他劈来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不要踩坏我的圆!”在他看来,他画在地上的那个图形是比他的生命更加宝贵的。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视察希腊的另一座城市,遇到正躺在地上晒太阳的哲学家第欧根尼,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他看来,面对他在阳光下的沉思,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两则传为千古美谈的小故事袁明了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珍爱,他们受思想胜于爱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物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言,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英国作家王尔德到美国旅行,入境时,海关官员问他有什么东西要报关,他回“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正是这位骄傲的作家在他的一部作品中告诉我们:“世间再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东西,任何东西都不能跟它相比。 其实,无需举这些名人的事例,我们不妨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 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声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 每当北京举办世界名画展览时,便有许多默默无闻的青年画家节衣缩食,自筹旅费,从全国各地风尘仆仆来到首都,在名画前流连忘返。我站在展厅里,望着这一张张热忱仰望的年轻的面孔,心中也会充满感动。我对自己说: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车上的那个少女和展厅里的那些青年,揣摩他们现在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他们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19、读完全文你觉得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答:20、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名人名言有什么作用?(2分)答:21、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_论证和_论证。(2分)22、有人说,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应该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而第五段少女读书的例子鲜为人知,做事实论据不合适,你认为呢?(2分)答:23、读完此文后你认为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具有哪些特点才能称得上高贵?(2分)答: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2428题(12分)(三)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庄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2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2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26、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A臣之妻私臣( )B时时而间进( )C臣愚患之( )D故曰:“自见之谓明。”( )2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王之伐越,何也?译文:28、结合选文内容分析齐威王和楚庄王的人物形象。(2分)四、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题目一:请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二:女儿问:“为什么有的西瓜甜,有的西瓜不甜呢?”父亲说:“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女儿又问。父亲说:“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所有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躲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要求: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