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0107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嵬》(其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马嵬》(其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马嵬》(其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2、学习本诗叙事、表现等手法3、 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教学重难点:1、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2诗歌蕴涵的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公开课千呼万唤始出来,这几天老师为了公开课都快魔怔了,连做梦都与它有关,昨天晚上我又做了个梦,梦见我变成了一条汉子,今天呢,我要把这个梦给大家情景再现一下,这个梦是由一段音乐开场的。(放音乐)二、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记述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马嵬,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3、 我们之前预习过,这是一首咏史诗,在看诗歌的内容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之前讲过的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寻找连接点)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情感? (体悟感情)(3)运用什么方法表达思想情感的? (分析技巧)我们今天就按照这个步骤来学习这首诗。4、 步骤一:弄清史实,感知诗意:也就是了解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有关人物。我们来读一下这首诗。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事件?马嵬之变。事件的主人公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讲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相识相知-三千宠爱-七夕盟誓-安史之乱-马嵬之变-海外招魂解释重点词语更:还有;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笑:嘲笑;如何:为什么整体感知诗意: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暗藏典故),来生未可预知,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夜里空听到禁卫夜间巡逻时的梆子声,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这一日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一年才会一次面。 为什么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普通百姓能够夫妻恩爱,长相厮守。第一个步骤完成了,接着往下看。五、步骤二:寻找连接点,把握感情态度了解时代背景:论世。了解诗人经历:知人。分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文本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诗歌时代色彩不够鲜明或不清楚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写作背景:李商隐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途经马嵬,远远望去,马嵬坡杂乱地长着灌木丛和荒草,给人一种枯败苍凉之感,有感而吟长恨歌。一边的七师哥激义山道:“驴背上吟诗,颇有情味,何不以马嵬为题,吟咏一首呢?” 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1,、诗中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这一事件?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颔联)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颈联)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发出的地点有什么不同?前者为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想到玄宗的哪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问4:(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指向时间,前者指眼前,后者指以往。以往生活是什么样的?眼前情况又怎样?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以往玄宗和杨贵妃朝夕相处,所以他讥笑牛郎织女一年一次七夕相会,可以看出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而眼前“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甚是明了,要求“赐”死杨贵妃,“此日”的结果是“当时”的原因造成的,显然前后句是颠倒的因果关系。 (5)颈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对比 3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首联)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无法预知,但今生缘分断绝已是事实。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4综合前面的所有内容,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尾联)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关系?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却保护不了心爱的女人,还“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启发世人记住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吸取教训。5 小结谋篇布局,历史顺序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先写“玄宗之悲”,后写“马嵬之变”,最后也是“义山之叹”,诗歌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叙事方法?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更能突出因果。六、诗旨探究唐玄宗对于作者而言是古人,马嵬之变是一段历史,所以作者很可能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历史悲剧: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最终害人害己,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讽刺和批判甘露之变。七、步骤三:分析技法怀古诗词最常用的技法有对比、用典等。本诗最主要的方法是对比,也有用典。八、作业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华清宫 过华清宫 吴融 李约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唯有树长生。问: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两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分析。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九、作业1、背诵全诗。2、课下搜集李商隐的诗词名句并背诵。3、做学习指导上的练习题。十、板书设计:马嵬(其二) 李商隐玄宗之悲(荒诞)马嵬之变(对比) 借古讽今义山之叹(对比、反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