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50088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1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5.教学时间:40分钟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2)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 (4)了解胶体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上节课的分类,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知识进行一个分类,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进一步掌握分类的学习方法。 (2)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氢氧化铁胶体的示范作用,体会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学生思考、观察探、究科学的能力。.通过胶体、浊液、溶液的对比,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掌握分类的学习方法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习题讲解以及生活中的化学事例,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归纳、实验探究的能力。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分散系及其分类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需突出分散系的分类列表对比教学,加强胶体制备的实验探究教学,注重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实验步骤和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更应结合实际生活应用教学。对分散系的分类学习采用列表比较方法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它化学物质的知识,掌握学习化学物质的一般规律及其变化。2.教材内容相互联系分析: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本节课延续第一课时从分类的角度认识化学,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应用,用于分散系及其分类,并对分散系中分散剂为液体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分类,区分胶体、溶液和浊液的不同。其教学有利于后续离子反应教学内容的展开,所以本节的教学能够为后面的综合运用奠定基础,学生认识胶体、溶液、浊液的性质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不会把三者的状态混淆,对于今后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辨认物质状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重点:(1)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它们之间的区别 (2)胶体的概念和性质,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 难点:(1)胶体的概念及性质4.教材知识的价值的分析和挖掘本节课所学内容与人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大气中的雾是属于胶体的一种可见胶体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节课讲授的许多内容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从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化学学科更加关注。本课内容对化学课程的后续学习胶体的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打下了基础,学习了胶体、溶液浊液的区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化学知识。学情分析: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分析:学生是高一重点班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自学能力较强,属于原理原则型,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归纳原理原则,寻找信息间相互联系。高中生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有强烈的表现欲、探求欲和成就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学生原知识分析:这一节课前,学生对分散系、胶体的化学知识比较陌生,但是学生对生活中的胶体物质很熟悉,入豆浆、雾等,有一定的认识且在实际生活中见过,能提起对本课时的学习兴趣。学生认知结构分析:学生可以应用上节课学习的简单分类法,去认识分散系的分类,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溶液和浊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对于胶体并没有接触过。学生已将分类形成一种方法,但是对于分类方法的运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分类的学习方法设计思路:本节课在设计理念上以学为主体,注重学生活动,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和联系,注重已有知识的应用,注重从内容上分层教学,注重实验设计和应用。 设计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和优化:1.巧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和练习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2.列表对比、突出重点:以教师给我表格要点,学生回答问题为主,以分散系的分类为载体,通过列表对比法,学生掌握对比分类的学习方法。3.科学探究、创新实验: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堂进行“科学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设计拟通过探究实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更深一步认识胶体的性质,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协作学习、讨论提高:通过学生分组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调节教学方式,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教学过程0.课堂导入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环节3分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简单分类法,简单分类法有那几种方法?打开课本p25看到树状分类法的图形,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这节课我们学习混合物的分类,并用PPT展示属于分散系的图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这节课的内容。【板书】二 分散系及其分类学生回答:简单分类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生对老师给出图片很感兴趣将上节课所学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作为先行组织者,从学生熟悉的图片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介绍新的内容做好准备。1.知识点一: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实例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知识点一铁的氧化物8分钟【正课导入】什么叫分散系?大家把课本翻到25页,认真最下面那一段,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组成。【板书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所得到的体系。【讲解】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被称为分散剂。【PPT演示练习】CuSO4溶液和泥水都是分散系,它们的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呢?【PPT演示】分散系的组合方式及其应用的例子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且认真思考并回答: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并在课本上把概念记上标志,认真听老师讲解分散系的组合方式回答:CuSO4溶液分散质是CuSO4固体,分散剂是水,泥水分散质是泥沙,分散剂是水。熟悉概念,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过图片的展示便于学生观察、接受和理解,能将书本中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明白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知识点二:列表对比法分散系的分类(溶液、胶体、浊液)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二:知识点二分散系的 分类8分钟【提出疑问】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什么?【板书】2. 分散系的分类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PPT演示】表格展示溶液、胶体、浊液的粒子大小及其稳定性等性质。回答:分散系可以分为(溶液、胶体、浊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分类的应用。 3.知识点三:实验探究法学习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知识点三实验探法学习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及丁达尔效应10分钟【引导】豆浆是我们所熟悉的一种胶体,但是氢氧化铁胶体我们所陌生的,要想研究这种胶体,必须先得到它。现在让我们来做P26“科学探究”这个实验,制备Fe(OH)3胶体。大家先阅读下课本的实验步骤。【板书】胶体的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演示实验】取1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可在上课一开始,就开始煮蒸馏水,等讲到制备胶体时,水基本上刚煮好。) 【提问】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溶液的颜色不但没有变浅,反而变成了红褐色,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点评】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都很好。的确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个实验是制备胶体的方法,这红褐色的液体,就是Fe(OH)3胶体。【书写化学方程式】那么看了实验,大家能不能写出氯化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呢?(找同学上黑板写)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加热条件,所用的FeCl3为饱和溶液,还有这里Fe(OH)3是胶体,不可以打沉淀符号,而应该在后面打括号,注明是胶体。现在胶体制备出来了,大家观察它是均一、透明的。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如何如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回答:发生了化学反应认真听老师讲解写方程式FeCl3+3H20=Fe(OH)3胶体+3HCl通过学生自己阅读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做实验,学生对胶体的形成过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实验现象引出胶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已知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推断出反应方程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强调注意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减少犯错误。 4.知识点四:胶体的性质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四: 胶体的性质6分钟【引导】我们制备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和CuS04溶液,泥水(浊液)它们该如何鉴别?详细阅读课本p27阅读【演示实验】用激光笔照射CuS04溶液和Fe(OH)3胶体,同学上讲台描述实验现象【讲解】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也是胶体的其中一个性质,利用丁达尔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见物理方法【板书】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PPT演示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讲解胶体的介稳性和电泳现象胶体的介稳性是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它们不容易聚焦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胶体还有一个性质,就是电泳。刚才我们说胶体具有介稳性,是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胶体不易聚沉。那么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电做电泳。这两个性质只做了解就好。思考、回答:我们从外观上就可以马上分辨出浊液,浊液沉降分层。溶液和胶体的鉴别方法没学过。实验现象: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04溶液观察不到此现象 认真听讲、思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溶液和浊液的鉴别,引入胶体的性质。联系生活,了解胶体的用途,学生感到生活处处充满化学。学生对胶体的介稳性、聚沉、电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5.总结归纳教学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结课环节归纳小结4分钟本节课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当分散剂是液体时,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本节课重点介绍了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在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重点要掌握胶体制备和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常见的物理方法。胶体的介稳性、聚沉、电泳现象只做初步的了解,以后还会更详细的学习,并步骤相关作业思考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整体网络。再次归纳复习,加深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四、课堂评价通过阅读,观察,思考,采用列表对比法,学生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及其性质;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并进一步巩固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验现象有助于学生对胶体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提问、习题练习等教学环节,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总体上,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满意,学习效果良好。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亮点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的内容是属于高中化学中“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部分的知识。整个教学设计中,运用分类的观点,可以解决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它们之间的区别;先利用表格列出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它们的区别,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进行知识的补充与完善,让学生感悟列表对比法在学习中的应用。课堂设计了探究性实验胶体的制备及鉴别方法,学生能通过实验快速掌握胶体的性质。实验之后,交流汇报,并进行归纳总结。利用相关习题巩固练习对整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较好,教学流畅,学生活动较多,学生能积极主动加入课堂活动中,体现新课标教学要求。有待改进及提高反思: .教学设计还需更精细一些,多一些预见,整个课堂教学会更完美些。 .课堂容量大,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不够,课堂习题的时间太少。 .一些细节问题。一是教师的语速要慢一些,个别地方学生反应不过来;二是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要及时的评价,多加表扬。 (4)实验所用的时间比较长,课前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