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复习题.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97312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一、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2分)晋太元中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不足为外道也。”既出,得其船,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寻向志志( ) 寻病终( )12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14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2分)15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3分)二、(甲)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至若春和景明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嗟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18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19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20乙文中表达作者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分) 21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22请从(乙)段带线的句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3分) 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发现桃花源( )( )2、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悉如外人()便要还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4、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4分)5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6.“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答: 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 8选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它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3分)9.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 四、(甲)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10分) 晋太元中,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朝代)著名诗人 。(1分)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芳草鲜美( ) 屋舍俨然( ) 便扶向路( ) 寻病终( ) 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 五、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六、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甲】林尽水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俨 yn 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便要还家: 既出,得其船: 醒能述以文者: (出自醉翁亭记)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七、若夫霪雨霏霏,其喜洋洋者矣。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登斯楼也 斯: 则有心旷神怡 怡:7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然”字。(3分)满目萧然(岳阳楼记) 然: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然:8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八、阅读(本大题含23个小题,共50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 (1分) 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 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 (1分) 7 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 答: 九、阅读文言文,完成2226小题。(1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其喜洋洋者矣。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2分) 去:A距离 B离开 C除掉,去掉 去国怀乡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委而去之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2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语句的意思。(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第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 的特点。(2分) 4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两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 和 的语气语调。(4分)5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2分) 范仲淹。 欧阳修。十、甲嗟夫!,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夏见 C、不以物喜 而乐亦无穷也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9、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 的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十一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若夫霪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明景和,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BA 哀转久绝 消失 属引凄异 延续 群响毕绝 消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一类DC 至若春和景明 和暧 把酒临风 面对 地利不如人和 和顺 临溪而渔 靠近 1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入则无法家拂士 如果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 那么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可是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就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 。14甲选区文第段和乙选文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段: 乙选文第段: 。1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 。(1分)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 。(1分) 十二、(共10分,每小题2分) 若夫霪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6翻译下列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_(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_1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感极而悲者矣 B而或长烟一空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先天下之忧而忧18选段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选段的表达方式是_。19请从选段中找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1)“以物喜”_(2)“以己悲”_20你如何看待作者所追求的“古仁人之心”?_十三、阅读(岳阳楼记),完成913题。(12分)庆历四年春,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其喜洋洋者矣。嗟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9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2分)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去( )国怀乡把( )酒临风 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10把“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译句: 11第五段“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紧承三、四两段,请你说说“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2分)一是 ;二是 。12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3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2分) 1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3分)答: 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 的文字。(3分)答:。 十四、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1)景: (2)偕: (3)把: (4)或: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微斯人,吾谁与归?11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断两处)(2分)予 尝 求 古 仁 人 之 心。12请概括选文画浪线句子的内容。(2分)13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把他们开发的一处住宅命名为“岸芷汀兰”。清你结合选文说说商家这样命名的创意。(3分)十五、予观夫巴陵胜状,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噫!微斯人,吾谁与归?4文章的作者是(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2分)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何时而乐耶?6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2分) 答,7根据你对文章中加线词语的理解,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天涯海角 涯:日薄西山薄:白头偕老 偕:如临大敌临: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译文:。9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3分)答:。10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 的文字。(3分)答:。十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山不在高,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予云:“何陋之有?”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无案牍之劳形( )(05分) (2)微斯人,吾谁与归( )(05分) (3)孔子云:何陋之有( )(05分)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05分)13翻译句子。(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3分)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文: (3分)14批注是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下面示例,在乙文三个画线句子中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批注。(3分) :示例:甲文读书批注卡作者刘禹锡内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批注一“上”一“入”,灵活机动,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环境雅致、闲适、清静的特点。乙文读书批注卡 作者刘禹锡内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批注十七、若夫淫雨霏霏,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连月不开 (2)忧谗畏讥 (3)沙鸥翔集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微斯人,吾谁与归?19.距离范仲淹近千年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请阐述你的看法。(3分)十八、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第18题至第25题。(一)环滁皆山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18“太守自谓也”句中的“太守”指的是谁?请写出人名: 。(1分)19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山之僧智仙也B名之者谁吾欲之南海,何如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C朝而往,暮而归D晦明变化者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0第二语段中描写傍晚之景的句子是: ;描写秋天之景的句子是: 。(2分)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上句子。(4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译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文:2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2分)十九、 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若夫霪雨露靠,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负者歌于途 ( ) B杂然而前陈者 ( ) C 去国还乡 ( ) D 长烟一空 ( ) 8翻译下列句子。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 9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小要求加标点符号)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答: 【 】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二十、甲嗟夫!。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每题2分,共10分)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居庙堂之高则忧 居十日,扁鹊夏见 C、不以物喜 而乐亦无穷也 D宴酣之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9、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岳文着眼于“ ”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醉文则寄情山水,将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 情怀。 12、从岳阳楼记全文来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二十一、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16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 甲: 乙: 17.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4分)二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二十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814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1)觥筹交错 觥筹: 。(2)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11、你是如何理解“醉翁”的“醉”的?(2分) 。二十四、(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代的文学家。(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10、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 1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1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二十五、(二)阅读下面三个文言文选段,回答7-11题。(18分)(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4分)太守谓谁(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是进亦忧,退亦忧( )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8翻译下列句子。(4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甲)(乙)(丙)三个选段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_的思想。(2分)10请用原文说说孟子的“忧乐观”与范仲淹的“忧乐观”的观点分别是什么?(4分) 11“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揭晓,下面是当选人物、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慈善家霍英东先生的颁奖词: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如果要开展“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评选活动,请你选择以下某一人物作为当选人,用以上颁奖词风格给他写一段颁奖词。(4分)可选择的人物:范仲淹、欧阳修、孟子、陶渊明、诸葛亮我选择的人物是: 颁奖词: 二十六、古诗文阅读【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野芳发而幽香(香)C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D太守谓谁(说)7古诗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仿照“文言虚词积累卡片”填写的示例,从【乙】文和学过的篇目中找出例句将表格填写完整,可不写出处。(4分) 文 言 虚 词 积 累 卡 片 编号:001虚词 例 句 用 法意 义之禽鸟知山林之乐(醉翁亭记)助词的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世家)代词他,指扶苏以介词连词8欧阳修笔下的琅岈山风光无限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展示给你的画面。(4分) 9翻译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 10【甲】诗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的人道主义思想,【乙】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请你用现代观念,结合上文评价杜甫的思想或欧阳修的理想。(4分) 二十七、文言文阅读(共2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11分) 环滁皆山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富之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其西南诸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C.山之僧智仙也 / 名之者谁D.故自号曰醉翁也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饮少辄醉 辄: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11本段写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的远近上下构成了一 幅山水画。请简要描述画的构图。(4分)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二十八、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2)野芳发而幽香 芳: (3)而或长烟一空 一: (4)把酒临风 把: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17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8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篇目写人的活动的语句相同的内心感受醉翁亭记(节选)岳阳楼记(节选)二十九、环滁皆山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