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最新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87911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最新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最新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最新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清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三大训练 语文试题 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01204 第卷(单项选择题 共36分)一、语言运用(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曝晒 (bo) 拉拉蛄 (l g) 勒掯(l) 靡丽(m)B.朴树 (p) 胼胝体(pin zh) 蓼蓝(lio) 黄陂(p)C.乖剌(c) 抹不开(m) 唠叨(lo) 蹼泳 (p) D.咖喱(l) 潜力股 (qin) 跄踉 (qing ling) 敛衽(rn)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的字的一组是()A. 书声琅琅 量版式 牛腩 蓝鲸 B. 里勾外联 傈僳族 棉软 谰言C. 貌和神离 练工夫 漏乘 纳贿 D. 涅而不缁 派生词 纰缪 匏瓜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肝癌的麟凤龟龙人群在我国是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为准,而在日本则已考虑将曾有输血史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列入高危人群中。B、老实说,我们现在的监督制度还不能保证贪官必然暴露,所以只能发扬蚂蚁搬泰山的精神,努力创造更多的“偶然”。C、特别是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则鸣金收兵,对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则伸出双臂而拥抱之。D、旧社会,地主残酷剥削农民,敲诈勒索般地榨取农民的血汗和财富。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3月19日上午,备受公众关注的“58”故宫失窃案迎来一审宣判。在被抓10个多月后,28岁的“故宫大盗”:山东菏泽的石柏魁等来判决。 B人民需要政府的冷静、果敢和诚信;政府需要人民的的信任、支持和帮助。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同人民在一起。 温总理答记者问 C大气污染不是孤立的,不能“一国两气”,现在全国已经有50个城市可以监测PM2.5和臭氧,为何不立即监测? 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D依我之见,少年写作文,就应该多写“有意思”的事。何必那么深刻,何必那么深沉?故作高深,一本正经,老气横秋,少了童年的童趣和稚气,倒没有什么可爱之处。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城市承载的历史是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作为历史精神的延伸与继承,城市精神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人为地与历史割裂。B优酷土豆合并的消息传出后,业界和媒体均预测合并后的公司可能一定有相当规模的裁员,一些竞争对手甚至提出扩大招聘规模以提前“挖墙角”。C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D2011年9月17日6时许,时年16岁的少女周岩,在位于合肥市桃园路的家中,被同龄的陶汝坤泼洒打火机油并放火毁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9分,每小题3分)慢城:让城市脚步慢下来 2010年11月,名不见经传的南京高淳县桠溪镇,因被世界慢城组织授予了“慢城”称号,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慢城”运动于1999年起源于意大利,意大利小镇奥维亚托是世界上第一个“慢城”。顾名思义,“慢城”必然是一个生活节奏缓慢的地方,然而如果以为仅把日常生活放慢就能称之为“慢城”,那就误解了“慢城”的真正内涵。 欧洲“慢城”的基本要求为:人口不能超过5万,城内不能行车,只有行人徒步区;城内不能卖速食,包括麦当劳、星巴克等连锁店和超市都应禁止;城内也没有霓虹灯,且周四和周日店面都不营业以上这些要求,在适应了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眼里,几乎是不可理解的。然而,奥维亚托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慢城”的优越性。奥维亚托的慢城主义者别具匠心地对观光产业、农业、商店等经营方式进行了改造,使整个小镇回归欧洲中古世纪的生活速度,同时却保留了现代文明的特色,结果尽管车不入城,人流反增,小镇的观光客增多,店铺生意越来越好。“慢城”运动的兴起,不是城市化的倒退,更不是城市管理者为了吸引游客而想出的营销策略,而是对工业革命以来二百多年发展道路的反思。工业革命虽然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被越来越多的工厂、高楼大厦所包围,原本平衡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殆尽,城市的拥挤不堪使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效率优先的分配制度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太多传统的文化被现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正变得越来越缺乏个性,人和人之间正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们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慢城”的出现,使得现代人从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找回了原始悠闲生活的感觉,实现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释放。 “慢城”运动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世界“慢城”组织通过采取减少噪音与交通流量、增加绿地与徒步区、奖励环保科技、保护当地美学与美食传统、培养热情好客与敦亲睦邻的精神等措施,建立起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提倡的是一种融入自然的享受,而绝非将个人快乐建立在大量物质基础之上的纯粹享乐。 客观来说,与西方国家已经有的很多“慢城”相比,高淳县桠溪镇中国的第一个“慢城”,还有很大差距。比如道路,“慢城”组织的要求是柏油路,桠溪镇现在却是水泥路。还有一些还体现了意识问题,如“慢城”里的休闲设施,按要求应尽量保留原生态面貌,像石子路、亲水栈道等,但桠溪镇却弄成了大理石、花岗岩、钢板,这些都需要一一改造。除了硬件,还要注意控制人口,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素质。 且不管中国的“慢城”是不是够“格”,无法否认的是,“慢城”概念已经俘获了国人。就在桠溪镇被评为“慢城”的同时,拥有峨眉山和乐山大佛的四川乐山也宣称要打造“国际慢城”,而烟台市更在尝试打造城市街区“慢行系统”。一时之间,谁欲争锋试比“慢”成了时尚。长久被“城市病”折磨的现代人,几乎看到了心目中的乌托邦。但“慢城”是否真能承担国人的厚望?(选自2011年第5期书摘,有删改) 6根据文意,下面关于“慢城”运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慢城”运动采用适度改变经营方式、生活方式等措施,让城市脚步慢下来,让人们找回悠闲生活的感觉,享受生活的美好。 B“慢城”运动能将现代人从紧张、喧嚣的都市生活中解脱出来,远离现代文明,实现生话质量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释放。 C“慢城”运动强调城市生活的和谐,注重培养居民热情好客与敦亲睦邻的精神,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D“慢城”运动提倡的是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融人自然的享受,而不是那些建立在大量物质基础之上的纯粹享乐。 7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奥维亚托用实践证明了“慢城”最大的优越性是能吸引观光客,让店铺生意越来越好,使旅游经济得到发展。 B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城市被工厂、高楼包围着,拥挤不堪的环境压缩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也直接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C与两方的“慢城”相比,桠溪镇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那些用大理石、花岗岩、钢板建造的建筑设施都需要改造。 D“慢城”概念已经俘获了国人,它几乎成了现代人心目中的乌托邦,但不一定能治愈长久折磨国人的“都市病”。 8根据原文意思,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的“慢城”内不能行车,只有行人徒步区,这提醒人们从外地前往“慢城”时,不能开车,应选用步行的方式。 B工业革命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但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让人们根本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得不偿失。 C世界“慢城”组织采取那些减少噪音、保护当地美学与美食传统的措施,有助于保护每个“慢城”的文化个性。D国内一些城市正在进行“慢城”建设的尝试,受现有国情的影响,我国的“慢城”将未必能达到欧洲“慢城”的水平。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912题,每题3分)公讳弼,字彦国,幼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识之,曰:“此王佐才也。”怀其文以示晏殊,殊即以女妻之。天圣八年,以茂材异等中第。 会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公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赵元昊反,公上疏陈八事,且上言:“元昊遣使求割地,邀金帛,而词甚倨,此必元昊腹心谋臣自请行者。宜出其不意,斩之都市。”议者以为有宰相气。擢知谏院。 元昊寇鄜延,中贵人黄德和引兵先走,刘平战死。而德和诬奏平降贼,诏以兵围守其家。公言:“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故败,竟骂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枢密院奏方用兵,狱不可遂。公言:“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德和竟坐腰斩。 改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时有用伪牒为僧者,事觉,乃堂吏为之。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公白执政,请以吏付狱。执政指其坐日:“公即居此,无为近名。”公正色不受其言,曰:“必得吏乃止。”执政滋不悦,故荐公使契丹,欲因事罪之。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庆历三年,晏殊为相,范件淹为参知政事,杜衍为枢密使,韩琦与公副之,欧阳修为谏官,皆天下之望。鲁人石介作庆历圣德诗,历颂群臣,日:“维仲淹、弼,一夔一契。”天下不以为过。 公恭俭好礼,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然以单车入不测之虏廷,诘其君臣,折其口而服其心,无一语少屈,所谓大勇者乎!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世以为知人。 (选自苏轼富郑公神道碑,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词甚倨 倨:傲慢 B开封按余人而不及吏 按:审查 C欧阳修上书留公,不报 报:禀告 D韩琦与公副之 副:辅佐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伺的一项是( )(3分)A殊即以女妻之。 欲以客往复秦军 B平引兵来援,以奸臣不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木欣欣以向荣。 D宜还仲淹,以来忠言。” 奚以知其然也。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富弼是“王佐才”的一组是(3分) 以茂材异等中第 赵元吴反,公上疏陈八事 议者以为有宰相气 大臣附下罔上,狱不可不竟 与人言,虽幼贱必尽敬 平生所荐甚众,尤知名者十余人 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富弼少时刻苦学习,志向远大,受到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怀揣他的文章向晏殊推 荐,并且把女儿嫁给了富弼。 B元昊反叛,派遣使者向宋要求割地和金帛,富弼指出当立斩其使者,体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C富弼因得罪执政,被推荐出使契丹,但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契丹朝廷折服对方,表现出大勇气概。 D庆历三年,群贤主持政事,深得天下人敬仰。石介写诗称颂范仲淹和富弼可比尧舜 时贤能的大臣夔和契。 第卷(114分)四、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3分)(2) 德和中官,怙势诬人,冀以自免,宜竟其狱。(4分) (3)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3分)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水村闲望(宋)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俞紫芝:宋代诗人,笃信佛教。桡,船桨,指代船。赊,语助词。翡翠,翡翠鸟。别业,原意为别墅,此指白鹭栖息的地方。旆,旗。 (1)诗歌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2)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诗歌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2) 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独学而无友, 。(学记) (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4) ,只是朱颜改。(李煜 虞美人) 投我以木桃, 。(诗经木瓜)五、(12分)1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前后衔接、语意完整的一段文字。(只填序号)(3分)如果有一天中国真正能够在安全战略上,为其他国家提供“公共服务”,形势就会朝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化。许多亚洲国家也就不会再像今天这样重视美国在亚洲的存在。尽管中国不能像美国那样搞“民主价值”同盟,但经济同盟也会很有效。实际上,中国独特的主权概念有利于结盟,也就是说中国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干涉别国内政。这种主权概念有利于中国和具有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在经济上有更多的合作。中国历来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在国际环境恶化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很可能得到改变。17、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就以下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有理,语言简洁。60字左右。(5分)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尴尬。这是发生在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的一幕。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教育其上进。_ 18、市交警大队当街悬挂一条警示语:“超载会翻车,翻车会死人,解决不坐超载车。”以此提醒大家注意交通安全。市民反映该警示语用吓人的语言,有点过分了,看了以后心里堵得慌。请围绕这条警示语的中心,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条委婉得体的警示语。(4分)六、(18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一)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922题。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很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一只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蠓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捅马蜂窝的强烈欲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住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声,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孤注一掷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强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处理,也没能使我那肿疮迅速消下来。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这一下可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呼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那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却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过去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8年1月) 19第一段描写的“爷爷的后院”具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具有什么作用? 答: 20文章以“捅马蜂窝”为题,可文章并不是只写捅马蜂窝这一情节,请问在捅马蜂窝后还写了什么情节?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答: 21联系全文,应怎样理解“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中的“复仇者”?为什么说那只“蜇我”的马蜂“真像一个英雄”? 答: 22如何理解“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赖宁雕像的回归 滕朝阳 李燕8月18日,备受公众关注的赖宁雕像被迁回原址山西太原东仓巷。次日,当地还举行了回迁仪式。如果没有社会舆论的介入,“失踪”了好几个月的赖宁雕像,恐怕仍将处于“失踪”状态。今年5月,和东仓巷居民朝夕相处20年的赖宁雕像,无声无息地消失了。8月上旬,热心的居民开始自发地四处寻找雕像下落,随后,当地媒体也加入寻找队伍。后来得知,雕像是街道办事处移走的,因为雕像所在的干休所要进行整修,本打算将雕像摆进学校或公园,但均遭到拒绝,只好将其放至一个偏僻的山村。如今,对这样的安置当然可以说是“暂时寄放”,但若没有社会舆论的压力,或许雕像永远“暂时寄放”于偏僻的山村也未可知。赖宁,曾经是许多“70后”、“80后”的学习榜样。1988年3月13日,年仅14岁的赖宁为了保护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的安全,主动加入了扑火队伍,在烈火中奋战四五个小时后遇难。同年5月,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授予赖宁“英雄少年”光荣称号。赖宁的故事被媒体广泛报道,赖宁的事迹进入了课本,照片也被挂在了中小学校园,赖宁迅速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符号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是否该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行为,社会上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2004年,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北京全面实施,“少年英雄”赖宁见义勇为的精神不再被提倡,赖宁的照片被从校园的墙上摘下,其英雄事迹也从教科书上悄然消失。2006年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未成年人类似赖宁救火的英雄举动,已被法律禁止。这些都被很多人理解为赖宁只是一个过去时代的精神符号,赖宁精神已经过时。但也有人针锋相对地指出,不管赖宁的精神是否应该提倡,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赖宁雕塑的被“冷落”,正是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过分追逐物质和功利的结果。现在,虽然赖宁雕像回归了,但是由此引发的思考仍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赖宁雕像、赖宁画像到底有没有永久性的价值?回答是肯定的。对于众多“70后”、“80后”的人来说,赖宁作为童年岁月中珍贵的记忆也许永远无法抹去。河北传媒学院大二学生齐玲玲告诉记者,即使是作为一名“90后”,她也希望人们能够重新看待赖宁精神,“重拾赖宁精神对于当下这个超男超女盛行、信仰迷失到竟为侵华日本开拓团立碑的社会行径会是清醒的一击”。许多公园和学校拒绝接受赖宁雕像,他们事后遭到了社会舆论的谴责。事实上,他们都是根据当今的主流价值观看待这件事,这种思想行为,只是当今时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表现而已。时至今日,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做无谓的牺牲,成了新的主流价值观,赖宁之所以成为英雄的价值基础发生了改变,但是如何看待赖宁依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今年3月,西安儿童公园面临改造,赖宁雕塑是否保留一度引起争议。原因是“这个英雄少年是因为救火而牺牲,如今提倡保护少年儿童,不提倡少年儿童见义勇为”。幸运的是,在众多市民和政协委员的呼吁下,雕像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在一片树木掩映中,这个1974年出生的少年,还是他14岁牺牲时的样子,挥着树枝奋力扑火,大幅度的形体动作呈现出一种强劲的向前的力。三三两两的孩子们从“赖宁”身边走过,或蹦或跳,或停下观看,或视若无物地走开。而赖宁仍然站在那里,默默地做着扑火的动作,奋力向前。 (摘编自2011年8月教育华商报 19请说明题目中“回归”与第一段中“失踪”的含义。(4分)20第二段写居民们自发寻找雕像,目的是什么?(4分)21赖宁雕像回归了,但作者为什么说“由此引发的思考仍没有结束,也不应该结束”?(4分)22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为新闻述评,你认为这样写是否合适?请简要 说明理由。(6分)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以“未加修饰的声音” 为题,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然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大海的涛声,大地上拔节的脆响,天空的鸟鸣人类社会也有多种多样的声音,有来自人生道路上的感喟,有面向未来世界的感言,有来自走基层的感慨,有来自民间的“原生态唱法”这些真实、朴素、不做作、未加修饰的声音,值得我们去倾听,感悟。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临清一中20112012学年下学期高三训练 语文试题答案一、每题(3分)1、B(A、p llg li m C、 l lo m D、 l qing qin)2、D(A、贩B、绵C、合、功)3、B (麟凤龟龙: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鸣金收兵改为“鸣鼓而攻之”;敲诈勒索改为“敲骨吸髓”)4、答案:C解析:A冒号应改为逗号或破折号 B.诚信后用逗号,引号内逗号应移到引号外。D.“何必那么深刻”后逗号改为问号。 5、答案:D解析:A项,语序不当,先继承再延伸;B项,“可能一定”矛盾,“挖墙脚” C不合逻辑,应为“只差两分,甚至一分”。 二、(9分)6、B(从第三段“同时却保留了现代文明的特色”可以看出“慢城”运动并不是要“远离现代文明)7、D(A“最大的优越性有误”B张冠李戴,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原因是“效率优先的分配制度”D范围扩大,要改造的是“休闲设施”不是“建筑设施”)8D(A、推断结果扩大了范围,B、推断绝对C、推断逻辑有误)三、(12分)9C(3分)(报:答复)10、B(A介词,把;介词,率领,和B连词,因为C、认为;连词,表修饰D、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凭借)11D(3分)(是说富弼科举考试成绩优异,不是直接表现,表现富弼待人谦恭有礼)12A(3分)(“怀其文”所省略的主语为富弼,“妻之”的主语是晏殊。)四、13(1)即使不能恢复皇后身份(或“使皇后恢复身份”),也应召回范仲淹(或“让范仲淹官复原职”),用来招纳忠言。(“纵”“还”“来”各1分,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2)黄德和是宦官,依仗势力诬陷他人,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除自己的罪过,应该彻查他的案件。(“怙”依仗,“冀”希望,“自免”宾语前置 ,“竟”追究,彻查,各1分,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 (3)他收到家信,不打开(或“启封”“拆封”)就烧掉了,说:“只是扰乱我的心意罢了。”(“发”、“徒”、“乱人意” 各1分,所在分句句意不通不得分。)【参考译文】富公名讳弼,字彦国,幼时刻苦学习,有宏大的气度。范仲淹见到后很赏识他,说:“这是可以辅佐君王的人才。”富公怀揣自己的文章给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他。天圣八年,富公凭茂才科目优等的成绩考取进士。适逢郭后被废黜,范仲淹为此事争辩,被贬担任睦州知州。富公进言:“朝廷做一件事结果犯下两种过错,即使不能使皇后恢复身份,也应让范仲淹官复原职,用来招纳忠心的进言。”赵元昊反叛,富公上书陈述八件事,并且进言:“元昊派遣使者要求割占土地,索取钱财布帛,但言辞很傲慢,这必定是元昊的亲信谋臣自己请求担任使者前来的。应当出其不意,斩杀使者示众。”舆论认为富公有宰相气度。富公被提拔掌管谏院。元昊侵犯鄜延,宦官黄德和领兵先逃跑,刘平战死。但黄德和上奏诬陷刘平投降敌人,朝廷下令派士兵包围看守刘平的家。富公说:“刘平领兵前去增援,因为奸臣不援救,所以战败,最后大骂敌人绝食而死,应该抚恤他的家人。黄德和是宦官,依仗势力诬陷他人,希望用这种办法来免除自己的罪过,应该彻查他的案件。”枢密院上奏,认为正当朝廷用兵之时,不能追查这个案件。富公说:“大臣亲近下属欺骗君主,案件一定要彻底追查。”黄德和最终被处以腰斩。富公改任知制诰,负责督察京城的刑事案件。当时有凭伪造的簿录成为僧人的事,事情败露,原来是(中书省)办事的官吏所为。开封府审查其余的人却不追究堂吏。富公禀告执政,请求将犯案的官吏交付监狱。执政指着自己的座位说:“你即将担任这个职务,不要再追求眼前的名声了。”富公神情严肃,不接受他的建议,说:“一定要抓到犯案的官吏才罢休。”执政更加不高兴,故意推荐富公出使契丹,想寻找事由使他得罪。欧阳修上书挽留富公,没有得到答复。富公刚接受使命,听到自己一个女儿去世的消息,第二次接受使命,听到儿子出生的消息,都不管不顾就出发了。收到家信,不打开就烧掉,说:“只是扰乱我的心意罢了。”庆历三年,晏殊担任宰相,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杜衍担任枢密使,韩琦和富公辅佐他,欧阳修担任谏官,都是天下敬仰的人物。鲁人石介写了庆历圣德诗,逐一歌颂群臣,说:“范仲淹和富弼,一个可比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夔,一个可比舜时掌管教育的大臣契。”天下人认为这样的赞颂不过分。富公谦恭节俭喜好礼节,和人谈话,即使是年纪小地位低微的人也竭尽恭敬。然而他凭轻车简从深入不可预料的敌国朝廷,责问敌国君臣,挫败他们的言辞,折服他们的内心,没有一句话稍微屈服,这就是所谓的大勇啊!他写文章,雄辩而不华丽,质朴而不粗俗。平生举荐的人很多,特别知名的有十多位,当世的人认为他能了解人。14、(1)诗歌描写出一幅恬淡静谧的深秋水村图:船泊烟岸、鸟闲云淡、屋迷旗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2分)从而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和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2分)(2)远近结合。(1分)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1分)动静结合,化动为静。(1分)溪云、酒旗为动景,渔屋、就加为静景,一动一静,更增情味。翠鸟、白鹭本为动景,动物不动,从而静物更静,闲适之情荡漾其间。(1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15. (1)虽九死其犹未悔千里澄江似练(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则孤陋而寡闻(3)沉舟侧衅千帆过洪波涌起(4)雕栏玉砌应犹在报之以琼瑶五、(12分)16(3分)17、西安小学惊现“绿领巾”。这种做法违反了教育平等的原则,有损学生自尊心,甚而容易令孩子由此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西安小学惊现“绿领巾”。剥夺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校方的做法不合法不合规,“绿领巾”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和尊严,阻碍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取;西安小学惊现“绿领巾”。这是歧视学生的体现,破坏了教育“有教无类”的公平原则,不利于表现暂时落后的孩子健康、长远地发展。西安小学惊现“绿领巾”。“绿领巾”事件会动摇红领巾在孩子们心目中神圣的地位,孩子们对于红领巾的尊重与认知将会淡化。18、比喻:超载是交通事故之源,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不要超载行驶。拟人:安全意识离你远去,危险隐患向你走来。对偶:尊章行驶保安全,超载上路埋隐患。排比:司机讲道义,不谈超载利;安全系乘客,莫坐超载车;大家齐努力,社会更和谐。六、(18分)(一) 19特点:富有生机活力,是小生命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是“我”儿时的乐园。作用: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为后文揭示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的道理蓄势。 20后悔捅马蜂窝、后院又有了马蜂窝。不离题。因为后悔捅马蜂窝、后院又有了马蜂窝是捅马蜂窝的结果和发展,没有这些情节也不能揭示文章的主题,捅马蜂窝也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行动。 21与毁了它的家、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命的马蜂。它不顾一切,视死如归,充满激情和勇气,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而壮烈牺牲,所以说它“真像一个英雄”。 22爷爷的话使“我”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为自己的行为产生沉重的罪孽感,对壮烈牺牲的小飞虫产生敬意。这是情节和感情发展的转折点。 (二)19(4分)“回归”指赖宁的雕像重新放回原地,他的精神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失踪”指有关单位偷偷移走雕像,事先和事后都没有告知公民。评分标准:每点2分。20(4分)说明群众依然没有忘记赖宁;群众对有关部门移走雕像的行为表示不满。评分标准:每点2分。21(4分)如何处理赖宁雕像、画像的问题,目前依然有分歧;如何对待赖宁自我牺牲精神的问题应持怎样的态度,如何去评价,依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所以对此的思考不会停止。评分标准:每个要点2分。 22(6分)第一问:表现了作者对赖宁的崇敬与怀念之情,以及因当前社会漠视赖宁精神而产生的伤感与困惑。 第二问:这样写合适。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感染读者,唤起人们去纪念英雄;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对读者起到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鼓励保护集体、舍己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第二问也可答:不合适。新闻媒体应当给公众对赖宁精神的价值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不应给予太多的引导。可酌情给分。) 评分标准:第一问2分,每点1分;第二问观点1分,理由3分。七、作文(60分)23评分标准:请参照2011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