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82779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1 1,心领神会。先看一个例子:“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朱光潜谈美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这个句子当中的“心领神会”,从语法角度来看用得是错误的。“心领神会”是不及物的动词性短语,不能跟宾语,即不能带动作行为的对象。汉语中,这类词语不少,如:侃侃而谈、津津乐道、无人问津、斤斤计较、精打细算、喜闻乐见、嬉笑怒骂、生死攸关、夸夸其谈、不屑一顾、浑然不觉、不可理喻、漠不关心、视而不见、家喻户晓、出奇制胜、洗耳恭听、耳闻目睹这些词语之所以会被用错,多是因为大家把整个词语的用法等同于该词语的末一字或末两字了,如“谈”可带宾语,就以为“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也可带宾语。 2,从长计议。慢慢商量、不急于做出决定,目的是考虑得更全面、更周详。现在人多误用为“从长远考虑”。茅盾虹之四:还是暂且实行你的“现在主义”罢!明年暑假时我一定回川,那时我们再从长计议。2004北京卷尝考查。 3,一文不名。“名”:占有。一文钱都不占有,形容极贫困。只用于人,因为只有人才有穷不穷的问题。刘绍棠村妇卷一:腰里一文不名,借钱四处碰壁,便兔子也吃窝边草,到亲戚熟人那里坑骗。2004北京卷尝考查。 4,一文不值。“值”:价值。连一文钱的价值都没有;形容毫无价值,也形容地位卑微、受人鄙视。常用于物,也用于人;因为人、物都有价值的判断问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20回:只要李家把那田的水源断了,那时一文不值,不怕他不卖。 5,文不加点。“点”:古人在字的右上角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不用涂改一气写成。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成熟。语出祢衡鹦鹉赋: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又如,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2004北京卷尝考查。 6,不刊之论。“刊”:削除,删改。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削掉。“论”:言论,学说,论点。全词指不可改动的、不会磨灭的、正确无比的精辟言论。褒义。纪按:该成语另有结构相同之一系列短语。如:不刊之典(著作、典籍),不刊之作(笔墨、作品),不刊之训(教导、训诫之语),不刊之则(规则、法则)今人多把“不刊之论”中的“不刊”等同于“不堪”,误。“不堪”,多表消极意义,多用于不好的方面,较少作定语;如:不堪入目,狼狈不堪,这人太不堪了。 “不易之论”(不可更改的正确言论)或“的论”可视为其近义词。1993全国卷尝考查。 7,诛心之论。“诛”,有“谴责”“揭穿”意。谴责他人真正用心的言论,后多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多用作褒义。清代魏源书明史藁二:若非礼亲王诛心之论,乌能动史臣之肺腑哉!巴金随想录86:诛心之论,痛快淋漓,使高宗读之,亦当汗下。 8,名噪一时。名声很响,在一个时期内尽人皆知。“噪”:广为传扬。纪按:该词大约为中性词时居多。尝有复习资料以之为贬义词,恐无充分证据。2004年北京卷高考题第4题D项: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原答案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即为明证。又按:“梦之音”疑为“梦之谷”之误,梦之谷为著名作家、学者萧乾之唯一长篇小说。梦之音则未之闻。2004年杭州市第三次模拟题为:早在30年代,萧乾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谷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9,火中取栗。冒风险替别人出力,自己吃了苦头上了当,得不到一点好处。王火战争和人(一)卷三:听说你在家里闭门不出,写文章准备大骂汪先生,我窃以为不可。你要慎重三思,何必为人火中取栗?(纪按:“我窃以为”有赘余之嫌)1998全国卷、2004全国(海南等)卷尝考查。 10,相濡以沫。喻在困境之中以微薄的力量互相救助。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六:爹爹早就死了,妈妈带着他们三个,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什么苦都吃过了。2004湖北卷、2004全国(甘肃)卷尝考查 11,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语本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亦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纪按:从众多用例来看,“相依为命”的主语往往是两个人(或两者),而且属于弱势群体中人,而且多处在困境之中。也指依靠别人或某种事物维持生活。如清代赵翼哭铁骡:昂藏五尺高,气压马万匹相依互为命,汝足即我膝。 12,九牛一毛。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纪按:类“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喻人或物在无限广大之中所占比重非常小。),两成语都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都有对比之意,都有后者难与前者相比之意。2004全国(吉林等)卷尝考查。 13,事半功倍。形容费力小而收效大。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冰心三寄小读者三:早晨头脑最清醒,做起作业来,往往事半功倍。纪按:反义词“事倍功半”2004全国(吉林)卷尝考查:形容费力大而收效小。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现在下面支部里各类问题很多,你如果一一用手工业的方法去解决,那是事半功倍的。 14,差强人意。“差”:音ch,尚,略,稍微。(纪按:一说相当于“很、甚”)“强”:音qing,振奋。整个成语是“虽然不太好,但尚能使人满意”的意思。既不能理解为“太差”,也不能曲解为“强人所难”。1993全国卷、2002春招全国卷、2004全国(安徽等)卷、2004湖北卷尝考查。 15,耿耿于怀。“耿耿”:形容有所系念。表示某件事(纪按:多为憾事,包括对别人或对自己某一做法的不满,对无能为力之事的遗憾)存在心头,不能忘怀。金声与谭友夏:惟学问一事,耿耿于怀,恨不得胜师良友,日亲时接,以此亦欲见翁兄,一罄区区之意。贾平凹祭父:在那苦难的两年里,父亲耿耿于怀的是他蒙受的冤屈,几乎过三天五天就要我写一分翻案材料寄出。2004天津尝考查。 16,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长物”:多余的东西。老残游记二集五回:德夫人走到他屋里看看,原来不过一张炕,一个书桌,一架书而已,别无长物。梁实秋雅舍小品廉:汉末有一位郁林太守陆绩,罢官之后泛海归姑苏家乡,两袖清风,别无长物,惟一空舟,恐有覆舟之虞,乃载一巨石镇之。2004浙江卷尝考查。 17,春意阑珊。“阑珊”:将尽,衰落。该词意即春天将尽。(2004辽宁卷)纪按:“春意盎然”(春意十分浓厚)(2004全国春招卷)可视为其反义词。类似短语还有“灯火阑珊”(灯火将尽,灯光昏暗)。 18,不以为意。没有在意,未予注意或者不放在心上。茅盾子夜八:昨晚姨太太又是到天亮才回来。这已是惯了的,冯云卿本来不以为意,但此时正因公债投机失败到破产的他,却突然满肚子不舒服了。2004湖南卷尝考查。 19,不以为然。认为不是、不对,含有否定意味。喻世明言卷12:未入境时,顾佥事先去嘱托此事。秦御使口虽领命,心下不以为然。鲁迅呐喊兔和猫:我觉得母亲实在太修善,于是不由得就说出摸棱的近乎不以为然的答话来。 20,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一般用来强调事实清楚,道理正确,绝对可信。如陈忠实白鹿原一章:冷先生只用一个手势就表示出不容置疑的坚决拒绝。纪按:“置疑”不能写作“置喙”。“置喙”:插嘴。“喙”:本指鸟的嘴,常借指人的嘴。“不容置喙”是不容许插嘴,不允许议论评论。也不能写作“质疑”。“质疑”:提出疑问。它不用于否定形式,而“置疑”“置辩”多用于否定形式中。 “不容置疑”的近义词可找“无庸置疑”“无庸置辩”:用不着怀疑、争辩。“无”也写作“毋”。如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21,不厌其详。不嫌详细,表示越详尽越好。朱熹答刘公度(其一):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仔细反复研究。王致之忆朱自清先生:在闲谈中,朱先生不厌其详地问及抗日同盟军的活动情况。纪按:要和“不厌其烦”区分开。“不厌其烦”指人有耐心。如莫应丰黑洞四:社会交往都是按照古老的程式进行的。人们不厌其烦,有惊人的耐性。2004湖南卷尝考查。 22,不亦乐乎。本义表示十分高兴。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多用来表示程度过甚,达到难以应付或极点的地步。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他知道清朝英武殿里藏过一副铜活字,后来太监们你也偷,我也偷,偷得“不亦乐乎”,待到王爷们似乎要来查考的时候,就放了一把火。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工兵们正在全镇搜集门板,你来我往,忙得不亦乐乎。二刻拍案惊奇卷31:王俊索性赶上,拳头脚尖一起上忙来劝时,已打得不亦乐乎了。纪按:其近义词“不可开交”:形容无法摆脱、了结、结束。多用在“得”后,作补语。如:忙得不可开交,打得不可开交,闹得不可开交另有二不常见用例附后。官场现形记5回:这天直把三荷包乐得不可开交,就此与王梦梅作了一个知己。官场现形记2回:吴赞善听到这里,便气的不可开交了,嘴里一片声嚷。 23,不瘟不火。指演出既不沉闷也不过火,恰到好处。常被误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被误写为“不温不火”。“瘟”:喻戏曲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热烈火爆。 24,无出其右。泛指在某方面居领先地位,没有能超过他的。唐代薛用弱集异记王维:公主大奇之,歧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宋代叶适水心文集别集4兵权上:唐太宗、李靖,近世君臣之言兵者无出其上,其所问对,亦止于孙武之意。2004湖南卷尝考查。 25,无以复加。达到极点,不能再增加什么了。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曰:德至矣哉,大矣无以加矣,观止矣,如有他乐,吾不敢观。杜鹏程回忆雪峰同志: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之屈辱和窘困,无以复加。纪按:此例句即2004湖南卷第4题A项所用句子。它把“无以复加”置换成了“无出其右”。故误。 26,豆蔻年华。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语出杜牧赠别:娉娉婷婷十三余,豆蔻枝头二月初。纪按:二十岁左右的女性可以“花样年华”“风华正茂”“锦瑟年华”形容之。如,宋代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唐代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2004福建卷尝考查。 27,不谋而合。多指彼此的思想、信念、见解、情趣等自然地相合。干宝搜神记、石子冈:二人之言,不谋而合。又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我初不记,母之长短、大小、肥瘠,云何一见,便知是母。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针石,不谋而合。2004福建尝考查。 28,不约而同。没有经过约定而彼此的行动或见解完全一致。多用于行动。如指心理活动,则所指比较细小,不值得一“谋”,且可用“同样”一词替换:大家对刘四不敢发作只好多吃他一口吧他们不约而同地想拿酒杀气。(老舍骆驼祥子) 29,异曲同工。多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良好效果。含褒义色彩。“工”:工巧,巧妙。清代冯镇峦聊斋志异蛇人评:此等题我嫌污笔,写来款款动人乃尔。与柳州(宗元)捕蛇者说异曲同工。又作“同工异曲”:喻同样高深的造诣而风格情调各有不同。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按:指扬雄、司马相如),同工异曲。注意与“殊途同归”的细微区别。殊途同归: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中性词。 3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喻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刘基卖柑者言:又见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浓而沃肥鲜者,熟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也可单用“金玉其外”,意思、用法不变。2004福建卷尝考查。 31,在劫难逃。“劫”:劫数,佛教所谓注定的灾难。指命中注定要遭受灾祸,难以逃脱。也作“劫数难逃”。如:吴趼人小说发财秘诀:后来王师到时,全城被戮,可见劫数难逃。纪按:该词多指无辜者遭受宿命般的灾难,违法犯罪者落入法网、难逃法网当用“罪有应得”“自食其果”“法网难逃”等。2004江苏卷尝考查。 32,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时机稍微一放松就会失掉。苏轼篔筜谷偃竹记: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鹄落,少纵则逝。2004江苏卷尝考查。 33,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特指用自己的钱在经济上帮助他人。“慷慨”:不吝啬。“囊”:口袋,指钱袋。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4题B项:这种首饰的款式非常新颖、时尚,一经推出,不少爱美的女士慷慨解囊抢购。“慷慨解囊”使用有误。该动作的目的是为人非为己。 34,弹冠相庆。最早见于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意为王吉、贡禹二人爱好、抱负相同,王做了官,必会引见贡做官。故用“弹冠相庆”喻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后渐渐由中性词变为贬义词,用来形容坏人当道,小人得志。2004广东卷尝考查。 35,额手相庆。以手加额,表示庆幸。中性词。宋史司马光传: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元诗选胡元琛大有年:童叟相观皆额手,从兹深愿屡丰年。 36,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惊奇的话使人震惊。纪按:“耸人听闻”的目的是哗众取宠,施事者是人,贬义;要和“骇人听闻”区分开。“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的坏事情。它是指某坏事给人的震惊程度,无所谓褒贬。 37,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红楼梦47回: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酷好耍枪弄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巴金春六:两位孙少爷跟陈克家的二少爷很要好。听说他们三个在外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1995全国卷尝考查。 38,无所不用其极。“极”:顶点,尽头。原意为“无处不用尽心力”,褒义。如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礼记大学)现在多取贬义: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能使出来。王火战争和人(二)卷三:敌人手握屠刀,烧杀奸淫,无所不用其极。 39,无所不至。有两种含义。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中性词。志摩日记1923年10月13日:与适之谈,无所不至,谈书谈诗谈友情谈爱谈恋谈人生,谈此谈彼,不觉夜之见渐短。适之于是转老回童了,可喜!凡能做的坏事都做了。贬义词。红楼梦72回:旺儿的那小儿子虽然年轻,(但)在外头吃酒赌钱,无所不至。 40,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原中性词。清代唐甄潜书、任相:是以(张)居正得以尽忠竭才,为所欲为,无不如意。今贬义词。魏巍东方六部15章:他们都是唯武器论的可怜虫,以为凭借他们的优势武器,就可以为所欲为,征服别人的国家。 41,首当其冲。冲:此指古战争中的冲车(战车的一种),引申为冲击、进攻。当:遭遇,面临。首当其冲,字面意为首先面临敌方的冲车,即首先面临攻击,首先遭遇挑战,首先感到有压力。纪按:只看“首”而不及其余,便犯了望文生义之病。汉书五行志27下之上: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将斗三国,以自危亡。1995全国卷、2000安徽春招卷尝考查。 42,想入非非。有两个含义:主观意念进入离奇玄妙的境界。中性词。借喻脱离实际,幻想不能实现。贬义词。纪按:两义都在使用,生活中多用第二义。1995年全国卷: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该成语此处使用了第一义,对学生来说未免苛求为什么要考查生活中较少使用的义项呢? 43,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纪按:该成语原偏重于想法奇特;今偏重于不切实际,给人过于天真之感。萧红呼兰河传三章: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44,日薄西山。本义:太阳快要落山。“薄”:迫近。晋代张载酃酒赋:于是,欢乐既洽,日薄西隅。(此用本义)多比喻衰老、病重的人或衰微的事物临近死亡。宋史226、赵普传:盖臣已日薄西山,馀光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斯时。 45,如坐春风。喻受到良好的教育。“春风”:比喻良师的教导。二程全书外书:朱公掞来见明道(程颢)于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作了一个月。纪按:“春风”的本意是“春天和煦之风”,故能引申为“循循善诱的、能予人以启迪的话语(所谓教导)”。由此,又有“春风风人”(喻及时给人以教益或帮助)“春风化雨”(喻教育的作用普及而深入,也常用为称颂师长教诲之词。如儿女英雄传第37回:骥儿承老夫子春风化雨,遂令小子成名。)。“如坐春风”今不用其字面义或曰本义。该词语误用皆在此。 46,莘莘学子。众多求学之人。“莘莘”:众多。纪按:由于已有“莘莘”,故该短语前不能再加任何数量词修饰。诸如“一个莘莘学子”“很多莘莘学子”“500名莘莘学子”,统统错误。1997全国卷尝考查。 47,不孚众望。不能很好地使大家信服。纪按:多指能力或努力不够。贬义。“孚”:使人信服。反义词“不负众望”:不会或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褒义。“负”:辜负。1997全国卷尝考查。 48,趋之若骛。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个事物(多指不正当的)。贬义。语本史记货殖列传: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尔(即像成群的鸭子不顾性命地奔赴危险之地,只是为了牟取钱财)。李渔笠翁文集、三、与赵伯声文学: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骛。2002全国春招题。 49,万人空巷。 即万人空宅:家家户户奔向某处,以至住宅空空荡荡,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巷”:住宅。(纪按:此从汪少华先生说)诗经、郑风、叔于田:叔于田,巷无居人。“巷无居人”则巷空,宋人或用作“居人空巷”“居民空巷”“万人空巷”。纪按:生活中,“巷”更多地被理解为“街道”;那么,“万人空巷”语意大变:街道空空荡荡,人都呆在家里。例: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致使万人空巷。(杨东平城市季风)这种用法现在尚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全国卷1997年高考已考。 50,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例:天津泰达和辽宁天润早就遥遥领先,其他球队只能望其项背。(“望其项背”当为“望尘莫及”之误。或曰:其他球队远不能望其项背。)全国卷1998年高考已考。 高考常见易误用成语浅说2 51,望尘莫及。字面意是“远望前面人马行走扬起的尘土,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亦用作谦辞,表示同对方相比,差之较远。病例:责任编辑能对文字部分负责,但书籍的其他环节,他就望尘莫及了。(“望尘莫及”当为“鞭长莫及”之误) 52,鞭长莫及。又作“鞭不及腹”“鞭长不及马腹”。字面意是“鞭子虽然很长,但不该打到马肚子上”。借指力量达不到。语出左传宣公15年:“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杜预注:“言非所击。” 53,处心积虑。存有某种念头,早就有了某种打算。 “处”:存。曾巩太祖皇帝总叙:盖太祖之于受命,非如前世之君,图众以智,图柄以力,其处心积虑,非一夕一日,在于取天下也。今多指蓄意已久、费尽心机地谋算。贬义词。官场现形记46回:单说大少爷见老人家有这许多银子,自己到不了手,总觉有点难过;变尽方法,总想偷老子一票,方才称心。如此者处心积虑,已非一日。纪按:注意与“绞尽脑汁”的区别。“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中性词。注意与“殚精竭虑”的区别。“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血。 “殚”“竭”都解作“尽”。该成语较“绞尽脑汁”多书面色彩,且隐隐有褒义味道。 54,苦心孤诣。费尽心血,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褒义。“孤诣”:一个人达到。谭嗣同致刘淞芙第11:唯觉足下行数千里,费数千金,孤诣苦心,不计甘苦,在寒士中可谓绝无仅有,总期事有必成,乃不负尔。1993全国卷尝考查。 55 ,惨淡经营。煞费心思地谋划,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绘画的创作或其他事业的开拓)。宋代王质雪山集和李无变求诗:十年惨淡经营中,一点青荧灯火知。平日诗从天外得,只今天外总无诗。纪按:该词中的“惨淡”与“萧条、败落、走下坡路、毫无生机”毫无关系。 56,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使用对象仅限于“房屋建筑”类。不可指一切美丽的事物。近来,“轮”多被写作“仑”,误。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郑玄注:“轮,轮菌,言高大;奂,言众多。” 全国卷1999年高考已考。 57,洗心革面。字面意为“洗涤污秽之心,改变污浊面目”,后四字成文,喻痛改前非、彻底悔改。纪按:使用该词,应包含有“由恶入善,由假入真”之意,其未变之前,当是罪行累累之人或集团。2000全国卷题。 58,左右逢源。有两义。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梁实秋厨房:在厨作饭的人真是有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之感。亦用以讥讽办事圆滑,在这一用法上类“八面玲珑”。王火战争和人(一)卷三:别看他如今是银行家,他可是一个能左右逢源、通天通地的人物。2000全国卷题。 59,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多而明亮。后借以形容人手腕圆滑,事故深,处事接物面面俱到。有贬义。另有其他义项,此从辞海之释义。 60,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或者著作极多,不指其他事物。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梁实秋书房:汗牛充栋,未必是福。丧乱之中,牛将安觅?多少爱书的人士都把他门苦心聚集的图书抛弃了,而且再也鼓不起勇气重建一个象样的书房。 2000全国卷尝考查。 61,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全当是乘车。“安步”,也作“缓步、徐步”,有舒缓、享受意。战国策齐4: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2001年全国卷尝考查。 62,颐指气使。形容有权势的人骄横傲慢,气焰极盛。“颐”:颊,腮。“颐指”: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原作“目指气使”:用眼色和鼻子出气以示意,使人奔走于前。刘向说苑君道:(郭隗曰)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才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才至矣。旧唐书杨国忠传: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以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詟惮。纪按:2001年高考第4题B项: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原答案认为该成语使用正确,然从成语释义及上引古例看,此似可再推敲。 63,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的来临或收到别人题赠的诗文字画等使自己感到荣耀。谦辞,用于说话者自身。“蓬荜”:蓬门荜户的略语,指用蓬草、荆条、树枝等编成门户的房屋,形容住的房屋简陋。李劼人大波三部七章:求大人法书,使卑职蓬荜生辉,卑职实实感激无尽。全国卷2001年高考已考查。 64,车水马龙。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李煜望江南: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全国卷2001年高考已考查。 65,雨后春笋。字面意是春天下雨后竹笋旺盛地生长,比喻新事物大量地涌现,蓬勃发展。含褒义。“春笋”喻新鲜(往往也是美好的)事物。王安忆流逝八:如今文学刊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全国卷2002年高考已考查。 66,如数家珍。形容对所列举或所叙述的事情十分熟悉。“家珍”:家藏的珍宝。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如所列举的事物就是家珍,则不能使用之。清代江藩汉学师承记凌廷堪:君读书破万卷有诘之者,从容应答,如数家珍焉。2003全国卷尝考查。 67,未雨绸缪。喻事先作好防备工作。“绸缪”:紧密缠绕,引申为修缮。类“曲突徙薪”。“曲突徙薪”: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纪按:“曲突徙薪”防止的是危险,“未雨绸缪”则是以防措手不及。目的和范围略有不同。2003全国卷尝考查。 68,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深奥的意义。纪按:重在对“微”的理解:精微、精深。“义”不能写作“意”。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他们解经,只重微言大义;而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另,“微言”不等于“微词”。“微词”:也作“微辞”,指隐晦的批评,有不满之意。2000安徽春招“成语使用”题尝考查“微言”。 69,不可理喻。“喻”:明白。即不可以道理使人明白,多指对愚顽或蛮横的人无理可讲,讲不清楚。贬义。它的对象只能是人,不能是物。又作“无理可喻”“莫可理喻”“难以理喻”。 70,不知所云。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诸葛言上表时感情激动痛哭流涕,自己都不知道说了些什么。这本是自谦之词。后转为成语,人们对那些读不懂、听不懂的,内容空洞、语言混乱的文章或言语,即斥之为“不知所云”。已带有明显贬义色彩。病例:陈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时夹杂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南方周末1996年6月21日16版先研究后批判)(此句中“不知所云”为“如聆梵音”之误。“如聆梵音”指听不懂对方高妙的言谈,用在此处,既典雅又得体) 71,良莠不分。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莠”:狗尾草,喻品质坏的人。词源“莠”义项:习于恶者曰莠,喻恶人、坏人。纪按:易与“参差不齐”混用。“参差不齐”:长短、大小、高低不齐,指“量”的方面很不一致;而“良莠不分”指群体之中有“质”的不同。 72,实至名归。有了实际的成就,声誉自然会随之而来。亦作“实至名随”。纪按:近年来,该词多被误写为“名至实归”,体育报道、体育解说错误最为严重。如:“然而,不管他与基德竞争多么激烈,邓肯胜出实属名至实归”(体坛周报2002年5月8日MVP不给邓肯给谁)。 73,翻云覆雨。喻玩弄手段,反复无常。贬义。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故有时也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74,无独有偶。该词本为中性词,语出河南程氏遗书11:“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今意为“虽罕见,但不止一个,竟还有可与成对的”,已多用于贬义。 75,曾参杀人。指谣言传播开来,就会使人信以为实。表示流言可畏,或诬陷之事硬被当成罪状。典出战国策秦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和曾子同名祖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该典实质类“三人成虎”。 76,三人成虎。喻谣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典出战国策魏二:庞葱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77,众口铄金。在众口一词的贬抑之下,黄金都将熔化。喻舆论的力量极大,也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谚语有“众心成城,众口铄金”言众心所向,则济;众心所恶,则废。 78,积毁销骨。长久地不断地毁谤,能致人于毁灭之地。汉代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夫以孔、墨之辩,不能自免于谄谀,而二国以危。何则?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 79,临危授命。“授”:献出。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如:刻不容缓之际,黄继光毅然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枪眼,表现出了临危授命、视死如归的精神。纪按:使用该成语,对“授”的理解是关键。同时,要和“临危受命”区分开来。“临危受命”中的“受”是“接受”之意,该成语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如:先主辞世,蜀国人心不定,诸葛武侯临危受命,走向了自己鞠躬尽瘁的另一段路。(注意,该语境下,绝不能说刘备临危授命,把蜀国复兴大业托付给诸葛亮云云。) 80,登堂入室。又作“升堂入室”。“堂”是前庭,“室”是内室;先入门,次升堂,最后入室,这是做学问由浅入深的几个阶段。喻学问、技能达到高深的程度(“入室”为最高境界,“升堂”次之)。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纪按:由,仲由也,即子路。言学孔子有成,但未达精深程度。也有人认为该词可用其字面意,如:访问这种人家的时候,他们决定不登堂入室,只在门外谈一谈。(吴组缃山洪27)但该用法尚未被广泛认可,应付高考不必考虑此说。 81,首鼠两端。形容在两者之间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首鼠:双声连绵词,欲进又退,犹豫不决的样子。又作“首施两端”,首施:双声连绵词,踌躇,进退不定。意同“首鼠”。 82,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地说话。褒义。侃侃:和乐或刚直貌。纪按:该词意味着“口才好,能够滔滔不绝;在一定的压力下,从容不迫慷慨激昂”。不能同时具备上述两条件,就不能使用。 83,下里巴人。“下里巴人”不是“人”而是“物”。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影视等艺术,常跟“阳春白雪”(高雅艺术)对举。文选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都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唐李周翰注之云:下里巴人,下曲名也;阳春白雪,高曲名也。 84,多事之秋。该词中的“事”,不指一般的事情,而是指事故、事变;这种事故、事变多能造成一种动荡不安的局面。故又作“多难之秋”“多故之秋”。多用于时局方面。也能用于家庭、单位,但限于家庭、单位发生一连串的重大变故。 85,过江之鲫。形容人多而且纷乱,含贬义。通常指赶时髦、凑热闹、想牟取名利的人接连不断。如:“王县长儿子结婚那天,前往送礼祝贺者如过江之鲫。”该词多形容人,有时也形容物,泛指某东西特多。如:“现在川陕道上,这种拉拉车多如过江之鲫。”(茅盾文集9卷拉拉车)又如:“校内林荫大道上,横七竖八,停满了大小汽车,自行车更是多如过江之鲫。”(季羡林牛棚杂忆) 86,可圈可点。“可”:值得。“圈点”:古人读书,在精彩或重要处加圈加点;民间塾师给学童批文,总在精彩字词语句旁连圈连点,以示鼓励。故“可圈可点”的本意是值得欣赏、值得赞美。原只用于文章的精彩处,现在艺术、体育方面的精彩表演甚至成功的外交活动、股市行情看好等都有人使用。 87,连中三元。此“中三元”是指连中解元(省城乡试第一名)、会元(礼部会试第一名)、状元(皇帝主考的殿试第一名),难度极大。现在使用已不限于科举考试。比如,射击手三发三中,一运动员在一次运动会上三次夺冠,一本书连获三次大奖,均可用“连中三元”。 88,巧夺天工。又作“巧夺造化”。指人工的精巧胜过自然,后多形容技艺精巧神妙。该词的施事者一定是人。欧阳山三家巷71:他伸手拨转灯笼,仔细辨认,竟认不出那是竹子织的,是柳枝绑的总之玲珑浮突,巧夺天工,叫人爱得不行。1992全国卷尝考查。 89,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精巧神妙。多指建筑、雕塑、文学艺术等。用法上,类同于“巧夺天工”。袁枚随园诗话六三一:二树(钰)画梅,题七古一篇,叠“须”字韵,八十余首,神工鬼斧,愈出愈奇。梁实秋吸烟:有的山水画是从透明的壶里面画的,真是鬼斧神工,不知是如何下笔的。纪按:当代作家刘醒龙黑蝴蝶、黑蝴蝶十三:面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俩目瞪口呆了半天。该句中的“鬼斧神工”之用异于大多数情形,恐不妥。 90,天造地设。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陆游南园记:其地实武林之东麓,而西湖之水汇于其下,天造地设,极山湖之美。红楼梦57回:(薛姨妈)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因谋之与凤姐儿。纪按:“天造地设”的施事者一定是大自然(天、地);人作施事者,“天造地设”前要有或者暗含“恰似”“真如”等表比较的一类连词,表示对人力所为的一种赞赏。 91,玉汝于成。全词相当于“爱之如玉,助之使成”,后表“成全”之意。“玉”,有“珍爱”意,动词。诗经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意为“王呀,因为我爱你,所以向你来规劝”。“玉女”即“爱你”。后又略缩为“玉成”,如“玉成美事”。格言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92,同日而语。又作“同年而语”,意义、用法近于“相提并论”。使用“同日(年)而语”必须满足以下三条件:一是上文必有两项内容(人物或事物)相比较,二是用来比较的内容差距较大,三是作者有褒一贬一的意图。例证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契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贾谊过秦论)例证2: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颜氏家训勉学)例证3:其最大证据就是李成龙确实能够甘居清贫,与别人之退而不隐者不可同日而语。(巴金灭亡6章)纪按:“同日(年)而语”与“相提并论”用法上的相似点是,都多用于否定句或疑问句。2003北京卷尝考查。 93,如丧考妣。“考妣”:(死去的)父母。如丧考妣,即像死了父母一样悲伤和着急,形容悲伤着急到了极点。尚书尧典:二十有八载,帝乃陨落,百姓如丧考妣。该成语本是褒义,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渐变成贬义。如:“当着我们在谈判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的时候,你们如丧考妣地急着要谈判”(毛泽东中共发言人关于和平条件必须包括惩办日本战犯和国民党战犯的声明)纪按:该成语另有“形容意念集中,苦思竭虑于一事”之意,但用者极少,可从略。 94,尽如人意。“完全符合人们的心意”之意。但在实际使用当中,它多以否定或反诘形式出现,如“不能尽如人意”“岂能尽如人意”等等。也许是受传统四字成语影响,人多略缩之为“不尽人意”,且有习非成是之趋势。1997全国卷第31题“改错”题考查了“不尽人意”:“对不尽人意的地方应该注意改进。” 95,城下之盟。喻兵临城下,被迫屈服讲和、订立丧权辱国的条约。一篇关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达成协议的文章,大字标题竟为中美缔结城下之盟这还是平等磋商的结果吗? 96,每况愈下。本作“每下愈况”,语出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也?曰:在黍稗。曰:何其愈下也?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也?曰:在尿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XI也,每下愈况。原喻从低微的事物上去推论,就愈能看出“道”的本质。后指情况愈往下愈严重。也作“每下愈笃”,后世多作“每况愈下”。2004天津卷尝考查。 97,凤毛麟角。“凤毛”:称誉别人家的子孙有其父祖的风姿文才。“麟角”:喻罕见而杰出者。后四字成文,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褒义。例:“这一措施推出后,电影院票房率大增,而半途提出退票的则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为“寥寥无几”“寥若晨星”等中性词之误)1992全国卷、2003北京卷尝考查。 98,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作正直的事。谓言行正直(暗含不怕触犯有权势者之意)。褒义。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又后汉书党锢传序:又渤海公族进阶、扶风魏齐卿,并危言深论,不畏豪强。“危言”:谓不畏危难而直言。 99,不可收拾。指事物残损破坏到无法修复、整理或不可救药的地步。“收拾”:清理、整顿。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又宋代陈亮龙川文集三问答上:而不能与天下共其利,则其势必分裂四出而不可收拾矣。纪按:该成语今使用时多在其前加“一发”,组成“一发不可收拾”。“一发”:越发,更加。其行为对象多为“局势、情况、局面”类。另有熟语“一发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其行为对象是“人”。 100,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分高下。水浒全传107回: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纪按:现代汉语词典指出该词多含贬义,其他权威工具书则不见此说。近义词有“旗鼓相当”“不分轩轾”等。“旗鼓相当”:双双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中性词。“不分轩轾”:不分高低优劣。“分”也作“可”“甚”。“轩轾”:车前高后低曰轩,前低后高曰轾。薛雪清诗话:杜少陵(甫)、李清莲(白)双峰并峙,不可轩轾。1995全国卷尝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