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绪论).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81066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绪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绪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现代汉语教案(第一章绪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现代汉语的概念及其形成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即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广义地说,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现代汉语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二、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如果要解释什么是普通话也是这个内容: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语言有三个基本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普通话的定义正是从这三个方面作了规定。但这三个方面只是粗略的勾勒出了普通话的一个大致轮廓,有些地方还不是很明确。如“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不是北京话的语音都可以作为我们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那么,什么样的作品算得上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举例说明,如老舍、赵树理、鲁迅、毛泽东的作品是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此外这些人的作品中是不是每个句子都是规范的呢?所以这个定义还有很多的问题,其实还很不明确。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从文献来看,早在先秦时代汉语就存在着一种共同语。在春秋时期这种汉族共同语被称为“雅言”。论语述而篇说,孔子读诗经、尚书和行礼的时候是用“雅言”的。又诗经包括十五国风,而用韵却没有什么不同;孔子周游中原列国,也没听说要别人翻译。可见,“雅言”无疑就是当时比较通行于交际场合的通语。汉代称为“通语”(扬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如今,普通话在台湾仍被称为称“国语”;在东南亚、新、马、泰称“华语”;英美也有称现代汉语为“官话”或“满大人”(mandarin)的。要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来谈。(一)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一般认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当时口语和书面语基本一致。但由于口语灵活多变,书面语保守,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口语和书面语脱节的情况,即“言文不一”的情况,嘴巴上说的和手上写的不是一回事了,如嘴巴上说:“哎呀,我真是痛苦呀!”写下来却是:“呜呼,痛哉!”这种言文不一的情况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汉代出现了一批注释家,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读不懂先秦时期的作品了)。到了隋唐时期,言文不一的状况更加严重,人们已经很难读懂古人的作品,严重削弱了语言的交际作用。于是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形式就开始在民间产生了,这就是早期的白话文。宋元以后一直到五四,虽然文言文一直占据着书面语的统治地位,但较能反映口语的“白话文”一直在民间流传发展着,并最终走向成熟取代文言文的正统地位。白话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变文。谈到变文就要谈到佛经。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盛,当时为了普及佛经的教义,许多寺院和僧人或学者对佛经进行了翻译和讲唱。从普及的角度讲,佛经宣讲的对象主要是市民阶层,因此在翻译佛经著作中,往往带有明显的口语化色彩(也有的是因为翻译者水平不高)。现存最早的禅宗史祖堂集(五代南唐时编)卷四药山和尚:后只观望师兄来。有一日造书,书上说:“石头是真金铺,江西是杂货铺,师兄在彼中堕根做什摩?千万,千万,速来,速来!”唐代出现了一种文学体裁变文。为了宣讲佛经教义,许多寺院采用十分通俗的说唱形式讲解佛经,或叙述历史事件或刻画人物形象或传播民间传说。变文中大量运用了口语的词语。近代汉语资料汇编唐五代卷伍子胥变文(P187):女子泊(拍)纱于水,举头忽见一人,行步獐狂,精神恍惚,面带饥色,腰剑而行,知是子胥。乃怀悲曰:“儿闻桑间一食,灵辄为之扶轮;黄雀得药封疮,衔白环而相报。我虽贞洁,质素无亏,今于水上泊沙,有幸得逢君子,虽即家中不被(备),何惜此之一餐?”缓步上岸而行,乃唤:“游人且住,剑客是何方君子,何国英才?相貌精神,容貌耸干。”按:左传宣公二年载: 灵辄饥困于翳桑时,受食于赵盾 ,盾并以箪食与肉遗其母。后辄为晋灵公甲士,灵公伏甲欲杀盾 ,辄倒戈相救。盾问其故,曰:“翳桑之饿人也。”遂自逃去。后遂成为有恩不忘报的文学典型。搜神记卷二十:汉时,弘农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见,愍之,取归置巾箱中,食以黄花,百余日,毛羽成,朝去,暮还。一夕,三更,宝读书未卧,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使蓬莱,不慎,为鸱枭所搏。君仁爱,见拯,实感盛德。”乃以白环四枚与宝曰:“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指三公),当如此环。”宋代产生了话本小说,这是宋代兴起的白话小说的雏形,用通俗的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是宋元民间艺人说唱的底本。古人把讲故事称为“话”,“话本”就是故事的底本。因为对象是市民阶层,所以口语的程度很高。大宋宣和遗事:昨日是个七月七日节,我特地打将上等高酒来,待和你赏七月七日则个。把个门儿关闭闭塞也似,便是樊哙也踏不开。唤多时悄无人应,我心内早猜管有别人取乐。果有新欢,断料必适来去者!那人敢是近上的官员?元代的戏曲中的口语程度也很高。明清在宋代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的白话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等。这批艺术成就极高的白话小说广泛流传,使北京话成为最有影响的方言。红楼梦第六回: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今日儿不得闲儿,二奶奶陪着也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要是白来逛逛便罢,有什么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五四时期,长期流传在民间的这种白话文日臻成熟,五四运动中,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高举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旗帜,在全国发动“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最终取代文言文成文文学语言的正统地位。(二)汉民族共同口语的形成元末明初说。罗常培、吕叔湘:“共同口语的形成难于指明确切的年代,但是不会晚于十四世纪。”(现代汉语规范问题,见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参考资料,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P98)元初说。张寿康举出元代“天下通语”为证,从而推出共同口语的形成,“应该说不晚于十三世纪”。(五四运动与现代汉语的最后形成,见中国语文1979年4期245页)再往前推分歧就更大了。我们认为上述两说基本可信,因为自辽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辽金元明清前后800年左右的时间定都北京,只有明朝初年有很短一个时期定都金陵),北京话在全国的影响很大。明朝初年编订的朝鲜人学汉语的两本会话书朴事通和老乞大,用的就是北京话,可见当时北京话已具有代表汉语的身份。老乞大:你是高丽人,学他汉儿文书怎么?你说的也是,各人都有主见。你说我听着。如今朝廷一统天下,世间用着的是汉儿言语。我这高丽言语,只是高丽地面上行的,过的义州,汉儿地面来,都是汉儿言语,有人问着一句话,也说不得时,别人将咱们,做甚么人看?/你这般学汉儿文书时,是你自心里学来?你的爷娘教你学来?是我爷娘教我学来。你学了多少时节?我学了半年有余。省的那省不的?每日和汉儿学生们,一处学文书来,因此上,些少理会的。这种形成中的共同语,明清称为“官话”。清代在福建广东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并规定“举人、生员、贡、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清末官话正名为“国语”。民国二年,蔡元培采用“注音字母案”,召开“读音统一会”,审订6500多字。民国五年,成立国语研究会,发起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北京话确立了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地位,它与白话文运动结合,形成了书面语和口头形式相结合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于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各地人民对学习统一的共同语也有了迫切的需要。因此,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于1955年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会后,经各方研究,并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行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地位,为普及推广民族共同语提供了法律保障。其第一章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四、汉语的分期王力汉语史稿的分期:(1)上古时期:公元三世纪以前(五胡乱华以前)特点: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入声有两类(其中一类到后代变成了去声)等等。公元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2)中古时期: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期)特点: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成为必须的句子成分;处置式的产生;完整“被”字式被动句的普遍应用;形尾“了”“着”的产生,去声的产生,等等。公元十二、十三世纪为过渡阶段。(3)近代: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特点: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4)现代:二十世纪(五四时期)至今特点: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大量增加复音词,等等。一般分期:上古汉语(先秦汉)、中古汉语(唐)、近代汉语(宋元明清)、现代汉语(五四以后)现代汉语究竟从什么时候形成的?确切的年代还很难说,因为我们对于汉语史的研究还很不够,而且还牵涉到近代汉语什么时候结束的问题。首先,分期的依据不能是社会变革。我们知道,历史的分期往往以重大的社会变革为依据,分为古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近代史(鸦片战争至五四)、现代史(五四至建国)、当代史(建国至今)。但语言的分歧不能以社会变革作为依据,因为语言的发展具有渐变的性质,而历史的发展往往具有突变的性质。五四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但我们不能认为人们的语言也会在一夜之间发生突变,由“之乎者也”变成“呢吗的了”。其次,语言的分期不能以书面语作为根据。如果认为五四运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区别的话,是错误的。因为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只是书面形式的变化,并不代表真正的语言的实际状况,即活的口语。认为五四以前人们都是之乎者也,五四以后人们都“呢吗的了”,是不正确的。红楼梦时代书面语是文言文,但口语和现代几乎一样,所以红楼梦时期也应该是现代汉语时期。五、现代汉语的地位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具有很重要的地位。1汉语是我国各民族间的交际语。国内使用人口占全国的97%。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族、土家族、回族也都以汉语为第一语言。民族交际语,属于真正的“国语”。2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约20亿),除了中国,汉语还分布在世界各大洲。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第28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把汉语作为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他五种语言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里所说的“汉语”也现代汉语的狭义用法,即指“普通话”。但使用量不到1%。4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了。如今对外汉语教学蓬勃开展,孔子学院在全球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建立。有六十多个国家在学校中开设中文课。每年两度的汉语水平考试(HSK,“汉托”)不断升温。5中国古代文明及古代汉语的强势影响。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大国之一,汉族是文化最早发达并且是具有高度成就的民族,对人类的文化有很多有价值的贡献,在世界的文化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亚洲各民族语言的影响更加显著。“汉族”、“汉字”、“汉语”构成的汉文化与周边其他文明(如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百越等)之间,互相接触和渗透,磨合和冲突,归化与流散。汉族在输出文化的同时,汉语也给其他民族语言以很大的影响,其结果逐渐形成了汉藏语系不同语族、语支和语言的今天格局,我国境内许多少数民族和邻邦的语言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受汉语的影响相当深刻。日本语中的汉语借词很多,据统计,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日语全部词汇的55%,如“中国”、“中华”、“京师”、“疾病”、“生徒(学生)”、“先生”、“汉书(中国书)”、“唐风”(中国式)、“电话”、“散步”、“手表”、“落花生”、“砂糖”、“米”、“书”等等。日本的文字可以说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汉字,一是假名。其汉字中有一部分是日本自造的字。1981年日本公布的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假名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汉字简省而成的,变体假名简直就是中国的草书。朝鲜语中的汉语词汇和日本语的情况大致相同。朝鲜从374年起就用汉字,直到1949年才进行改革。越南:从十世纪起大批汉字便输入越语,越南人仿效汉字的结构造出了所谓“字喃”。越南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如肝、茶、糖、饭、报告。越南人名、地名都用汉语,新名词也多是在汉语的基础上创造来的。印度尼西亚语中也有不少汉语借词,如“内宠”、“舢舨”、“先生”、“茶碗”。泰语,缅甸语中也有不少汉语借词。有统计,马来语中的汉语借词有279个(见许友年闽南方言对印尼语和马来语的影响;福建师大学报81.2)。在印欧语系的语言中,也有不少汉语的借词,如俄语、乌克兰语的“中国”源于“契丹”,俄语的“书”源于“经”(古声母G)。许多语言中表示“瓷器”的词都跟表示“中国”的词是一个词,如土耳其语中的Cin即“中国”。德语的Seide即丝绸的借音。印地语中的“糖”和“中国人”是一个词的两个意义,英语Soyasi(大豆)即“菽”的借音,由于汉语文学的传播,贾宝玉、阿Q都已成为世界语词。第二节 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一、语言文字工作的简要回顾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一)建国初期的组织、会议、任务50年代初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10月教育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接着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中央确定了当时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二)新时期的组织、会议、任务1985年12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扩大了它的工作范围和政府职能,以适应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需要。1986年1月6日至13日,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又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规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主要任务。方针: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主要任务:(1)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2)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订各项有关标准;(3)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4)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5)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中心任务:促进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2000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法已于2001年1月1日生效实施。二、促进汉语规范化汉语规范化,就是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通话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存在的少数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确立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且依据标准消除分歧和不规范现象,从而使汉语沿着纯洁和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一)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就是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所明确的:1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选择北京语音为标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自元朝建都以来,数百年来一直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是因为使用人数多,在全国流布范围广、影响大;三是因为北京语音系统结构简明,规律严整,音节悦耳动听。当然并不是说北京话里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音,都是普通话成分。在北京语音里,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着一些分岐,如土话成分、异读等等。如北京土话“你这个忒(tu)难啦!”“我hn/hi他”。在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特别多,普通话没必要把它们全部吸收进来,应该吸收哪些,要进行调查和研究,作出抉择。再如有些字在北京人口里读音也并不一致,如:波浪(blng,plng),跳跃(tioyu,tioyo),教室(jiosh、jiosh),亚洲(yzhu,yzhu),比较(bjio,bjio)。对于这类异读词,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曾加以审订,规定了前一种念法。2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将北方方言确定为现代汉语的基础语言,主要有如下原因:一是北方广大地区历来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达地区。北方民族多为强势民族。历代都城,多分布在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例如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北方地区的语言随“政府行为”的力量得以扩大和传播。二是历代文献和文学作品,几乎都是使用北方方言词汇写成的。例如:孔孟之学、儒家经典甚至诸子百家。北方话与“官方语言”在词汇系统上形成水乳交融的关系。十三世纪以来北方话词汇就随着官话和白话文学传播开来,因而它在全国有极大的普遍性。尤其是建国以来,由于政治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教育的普及,交通的发展,各地人民接触的频繁,再加上报纸杂志,文学作品广播电视电影的影响,北方话词汇的传播就更加深入、广泛了。三是因为北方方言使用的地域最广,使用的人口也最多。黄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长江流域的重庆、南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都使用北方方言。普通话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但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北方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地方色彩太浓,只在狭小的地区使用,在普通话里有完全同义的词语可以代替,它们不应吸收到普通话中,应加以舍弃。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地板”(地)、“婆姨”(老婆);四川的“抄手”(馄饨)、“锅魁”(烧饼);北京话中的“老爷儿”(太阳)、“丫子”(脚)等。同一事物,在北方方言中各地区说法不一致的,应当采取比较通行的词作标准,如“玉米、棒子、苞米、珍珠米、老玉米”应选用通用的“玉米”,“土豆、洋芋、马铃薯、山药蛋”应选用“土豆”。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代汉语、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如:垃圾、诞辰、沙发。如何正确吸收这些词 ,而排除一些分歧现象,也是词汇规范化所要研究的内容。词汇的规范化还要注意抵制生造词。抵制生造词并不是反对创造新词。新词的创造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创造出来的新词绝大部分是经得起社会和时间的考验的。至于生造词完全是个人任意拼奏出来的,不合一般习惯,它必然会削弱语言的交际作用,造成语言的混乱,所以必须加以抵制,如:“某部三十名干战自费订阅写作”(写作84、5);“机场上阳光明灿,满目鲜花和笑脸。”(新青年85、7)3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1)白话文是与文言文相对应的概念。白话就是口头说的民族共同语。古代白话是指古代口语化作品,例如唐代的传奇、宋代的市井文学、清代的笔记小说等;现代白话就是普通话。白话文是用白话写成的文章和文学作品。(2)“著作”就是文章和文学作品。著作多是经过字斟句酌,反复修改的作品。著作的作者一般应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3)“典范”的含义指经典和规范。“现代白话文著作”数不胜数,可作为语法规范的作品应是经典性的著作。即使是“名人名作”,如果不是经典或规范的,也不在此例。这就排除了“以人划线”和简单化,例如,即使像鲁迅、郭沫若这样的语言大师,也有非典范的作品。另一方面,“典范”的著作必然经得住推敲,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凡是经过多人反复推敲,社会权威机构发布的文章文件,都具有语法规范的价值。例如:政府公文、教材、报刊重要文章(如社论)、影视传媒中的严肃作品等等。某些欧化的说法,进入当代作品的某些方言句式都是不规范的,当然不能吸收到普通话中。语法上、逻辑上有毛病的某些流行说法要从普通话中消除,或予以改正,使之合乎规范。至于普通话内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绝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也是语法规范工作应注意的现象。如:“来北京之前,他”与“没来北京之前,他”;“除非才”和“除非不”;“难免犯错误”和“难免不犯错误”;“差点”和“差点没”,“好(容易、热闹)”和“好不(容易、热闹)”。当然方言语法、外民族语言语法中有用的东西可适当吸收。如吴语中的“穿穿看”、“唱唱看”的“看”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已经收入普通话中了。再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等外语格式都已被吸收过来,使我们的语言更为精密、准确、更富于表现力了。(二)怎样进行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要求汉民族共同语更加明确,更加一致。但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要顺利地进行这项工作,首先必须依靠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的方针、政策。其次,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楚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存在哪些分歧或不合规范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再从语言的内部规律和使用习惯等方面找出取舍的标准和处理的办法来。要处理好三种关系:1现代汉语规范化与语言发展的关系:既要承认语言稳定的规范存在的必要性,又要承认语言发展变化的必然性。必然的、健康的发展变化应该让它巩固下来,成为稳定的规范,偶然的、不健康的现象应该加以排斥。语言规范化目的是为了克服语言内部的分歧和混乱,保障和促进语言的健康发展。2现代汉语规范化与个人语言风格的关系:规范化只是把语言中没有用处的东西和混乱的现象淘汰掉,它和语体的多样化以及个人的语言风格并不矛盾。作家在遵守规范的同时,可以精心选择适合表现自己思想感情的材料和方式,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3现代汉语规范化与方言的关系:实现汉语规范化并不是禁绝方言。方言能为一定地区的人民服务,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沃土。但是方言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小。三、大力推广普通话“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是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语言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民通用的普通话。”(一)作用1推广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1)有两个云南人到北京去游玩,听说北京烤鸭很出名,就决定去吃。刚坐下其中一个就对服务员说:“去拿两只烤鸭来甩甩!”等了一会儿,他们只见那个服务员提了一只烤鸭在他们面前晃了晃,就走了。有一个等不及了,就把服务员叫来问为什么还不给上他们的烤鸭,那个服务员说:“你不是叫我提一只烤鸭来甩甩吗?”(注:“甩甩”在云南方言中指的是“吃”)(2)有些广西人讲普通话,咬字不准,常带明显的地方口音!普遍的是将:空读成公,口念成狗,风又念疯,由此闹出以下笑话!有朋友远到,一般吃饭必上一盘田螺,主人夹起一颗田螺一看说:公的!便弃之,又夹一颗又道:公的!又夹又弃,嘴里不断嘀咕:又是公的!朋友非常惊讶,心里想:厉害,广西人厉害,连田螺公母都看得出!也是请朋友吃饭,广西主人有点感冒,发现自己坐在空调风口下,便说:我感冒,不能坐在疯狗边。讲完便换坐,朋友不乐意了:啥意思?我是疯狗?闹出了一场误会!(3)有几个敦煌人来到兰州,上了公共汽车,一块买了车票,其中的一个人离开大家到了车厢的另一头坐下,售票员查票查到他,他拿着车票的伙伴看到了,就赶紧用普通话说:“同志,我们是意大利的。”售票员一听火了:“你就是联合国的也要买票,还意大利的呢!”“意大利”其实是敦煌方言中“一块儿”的意思,写出来应该是“一搭里”,在敦煌方言中读作yi3da1li4,他以为普通话应该读成yi4da4li4。把声调改了之后在普通话中成了另一个词。2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言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广普通话提出了新的要求。3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广普通话,可以减少交际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二)目标和任务1997年12月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了跨世纪的推广普通话工作目标,即: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行业的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下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将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需要,形在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具体做到:1.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2.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3.普通话成为公务工作语言。4.普通话成为全国通用语言。为了有效地推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制定了普通话的分级要求的测试标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年龄等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第四节 现代汉语的特点一、同印欧语相比显示的特点(一)语音方面元音占优势(必须有元音,且原因最多可有三个,而且必须连续排列),辅音不占优势(没有复辅音,辅音只能出现在元音的开头和结尾,而且可以没有)1没有复辅音。一个音节内最多包含两个辅音,且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现象(stand,speak,script)。辅音可以没有,有的话也只能出现在元音的开头和结尾,这就使得音节界限分明,结构形式整齐,富有节奏性。2元音占优势。汉语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不能没有元音。元音最多可有三个,而且必须连续排列。个别口语词只有辅音:嗯,哼语气词、叹词。(方言中鼻音作否定词)语言里乐音(与噪音相对。指有一定频率,听起来和谐悦耳的声音)特别多,产生乐音性。3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一个声调,使语言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形成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二)词汇方面: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双音节为主,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词。而印欧语中附加式构词法占优势。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汉语构词单位语素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三种形式(人、逻辑、乌鲁木齐),但最基本的是单音节形式。双音节语素少:仿佛、狼狈、犹豫、蜘蛛多音节语素更少: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2双音节词占优势双音节词占多数是现代汉语词形上的一个特点。在现代汉语中,三音节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双音词的仍占多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从词汇的发展历史看,汉语的词有一种很明显的双音化的趋势,即把单音节词扩充为双音节词,把超过两个音节的压缩为双音节的(桌桌子、寒寒冷、朋朋友、师老师,落花生花生,空气调节器空调)。这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3在构词法上主要使用词根复合法现代汉语能运用词根复合(群众、计算机、电脑、网虫、小资)、附加(老师)和重叠(妈妈)、轻声(对头dutu,正确,形容词对头dutou,冤家,名词)、儿化(实际上也是一种附加:盖,动盖儿,名)等方式构成无限多的新词。但主要还是使用词根复合法。类词缀:热:出国、足球、股票,播、映、评、招嫂:空,军,警(三)语法方面1汉语无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两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印欧语言词形变化很复杂,有性、数、格、时、体、式等等变化,这些就是所谓形态变化。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其语法关系主要通过这些形态变化来表示。而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虽然有些词有词形的变化,但数量很少,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如在表示人的普通名词后加“们”表示复数,加“着、了、过”表示“态”,加“子、儿、头”表示词性等等。汉语中语法关系、语法意义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序的不同,虚词的有无,往往形成不同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关系。我打他他打我,不很好很不好,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长河落日圆;小羊山上吃草。我和弟弟我的弟弟;门外下了雨门外下过雨门外下着雨2各级语言单位(词、短语、句子)的语法构造基本一致汉语不论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其语法结构关系大体一致。联合、主谓、动宾、偏正、补充关系是汉语的五种基本结构关系。主谓式:月亮衣冠楚楚月亮升上了天空。动宾式:司机爱祖国(我在)吃零食。动补式:扩大讲清楚(衣服)洗得很干净。汉语词法和句法之间存在的这种一致性,像联系词法与句法之间的桥梁,既体现汉语语法结构方式的简易明确的特点,又有助于学习者触类旁通地掌握语法的规律。3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印欧语里,由于有形态,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可以有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拿英语来说,大致名词跟主、宾语对应,动词跟述语对应,形容词跟定语、表语对应,副词跟状语、动名词跟主语、宾语对应。汉语的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词类与句法成分是一对多对应,而不是一对一对应。汉语名、动、形的多功能现象,正是由于汉语缺乏形态造成的。如动词“游泳”:他在游泳。(谓语中心,述语)游泳对身体有好处。(主语)他喜欢游泳。(宾语)我国游泳健儿正在奋力拼搏。(定语)学习是一件好事情,她喜欢学习北京人爱侃大山,他北京人,他喜欢北京人,北京人的房子不大。美丽是生活的必需品,她很美丽,她爱美丽,美丽的祖国我的家。4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印欧语言,像英、俄语数词可以和名词直接组合,如three books,英语只有piece一类的少数几个类似汉语的量词的词,但数量上,不独立成类,作为名词看待。而现代汉语数词和名词组合时中间一般要加上一个量词,如“三本书”。现代汉语量词很丰富,不同的事物常用不同的量词来指称。一般语言有“度量衡”量词(米、克、升),无专用量词(个、只、枚)。汉语一开始也是没有专用量词,数词与名词直接结合(岁寒三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或者借用名词,例如“牛十牛”。后来发展出量词。量词用法复杂,名词不同,量词不同,例如:一匹马、两头牛、三只羊。量词易误用,例如歌词: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青藏高原)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敢问路在何方)天边有颗模糊的星光偷偷探出了头,是你的眼神依旧在远方为我在守候。(星星点灯)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首次给汉语设“助字”这一词类。“助字”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语气词(只是文通的助字仅指语末语气词)。马建忠说“助字者,华文所独,所以济夫动字不变之穷。”跟印欧系语言比较,有语气词是汉语的一个特点。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我吗?”“他呢。”“走吧!”二、同古代汉语比较显示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无成套的全浊声母、入声消失、-m尾韵消失(二)词汇方面以双音节词为主(月月亮,木木头,目眼睛)、出现大量的新词新语、有较多的外来词和字母词由单音节占优势发展为双音节词占优势,可以使表义更加精细。如“护”在古汉语中有很多的意义相近的词义,但发展成为双音节后就可以明确了:户爱护 保护 庇护 辩护 防护 监护 救护 看护 守护 袒护 维护 卫护 掩护 养护(三)语法方面词缀增加、词类活用减少、一些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消失、欧化句式进入。现代汉语语法出现了一些类似形态变化的现象,而词类活用现象减少。现代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以后带上一种附加意义。如动词重叠以后表示“短暂试行”的附加意义。形容词重叠以后表示“程度加深”的语法意义。第五节 现代汉语方言概况一、方言的概念、成因及其与普通话的关系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广义的方言还包括社会方言和个人方言)方言产生的原因:社会的分化,促使了方言的产生。社会发展过程中,常常发生社会的隔离和分化。社会的隔离和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山川阻隔、交通不便、饥荒战乱、人口迁移,涉及自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言与普通话(民族共同语)的关系:(1)方言和普通话都是现代汉语的存在形式,民族共同语也是在方言(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方言是从属于普通话的低级形式,普通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获得了崇高的社会地位。(2)方言之间、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在语音及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但是它们在语音上有很整齐的对应规律,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也大体相同。(3)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集中和发展,普通话的影响必将日益扩大,汉语方言的影响也将逐渐缩小。方言之间的差异:语音(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最小)方言与普通话的差距:闽、粤方言(最大)吴方言(次之)湘、赣、客家(最小)方言是历史的产物,具有语言化石的价值,它保留了大量的历史与文化信息。在社会统一、交通发达、文化交融日益频繁的今天,方言之间的差异日趋缩小,并迅速向普通话靠拢。必须明确:推广普通话不是为了消灭方言。2方言分区(1)传统分区法方言区次方言区方言点七大方言说:北方方言:人口占73%,以北京话为代表,有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江淮四个次方言。吴方言:人口占7%,分布于江南的江、浙、沪一带,以苏州话为代表。湘方言:人口占3%,以长沙话为代表,有新湘语和老湘语之别。赣方言:人口占3%,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人口占4%,以梅州话为代表,主要分布于中南和华南地区。闽方言:人口占6%,主要分布福建、海南、台湾及广东的潮汕地区,有闽东(福州话)、闽南(厦门话)、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粤方言:人口占4%,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称“白话”。八大方言说:将闽方言分为闽南方言、闽北方言。(2)新的分区法方言区方言片方言小片方言十大方言说:在七大方言基础上分离出晋语、徽语、平话。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与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作,于1983-1988年编制了汉语方言分区图中国语言地图集。该地图集已于1987,1988年由香港朗文(远东)出版公司分两次出版。该图集提供了汉语方言的最新分区方案,即分为十大方言区:官话区、晋语区、吴语区、徽语区、赣语区、湘语区、闽语区、粤语区、平话区、客家话区(李荣山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894)官话又分为八区:东北官话:黑龙江、吉林、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北京官话:北京市、河北一部分、天津一县、辽宁一部分、内蒙一部分冀鲁官话:河北大部分、山东大部分、天津一部分胶辽官话:胶州半岛、辽东半岛中原官话:河南、陕西一部分、山东西南兰银官话:甘肃、宁夏西南官话:四川、云南、贵州汉语区、湖北大部分江淮官话:安徽、江苏长江以北地带、江苏南岸南京、镇江、湖北小部分这个分区有两个层次:一个是用“有没有入声”区别官话和非官话(江淮官话有入声,是例外),二是用“古入声的今调类”区分为八大官话。古入声的今调类分布表:西南中原冀鲁兰银北京、东北胶辽江淮古清声阳平阴平去声阴阳上去上声入声古次浊阴平去声古全浊阳平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