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技术培训.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471205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7.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技术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技术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学校`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技术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技术培训 滕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孟军 什么是手足口病 婴儿和儿童的常见疾病 夏秋季高发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流行的报道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肠道病毒71型 EV71 柯萨奇A组16型 CoxA16 多见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尤其是3岁以下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 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潜伏期为2 10天 平均3 5天 病程一般为7 10天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发热和手足 口腔等部位的皮疹 溃疡 极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 肺水肿 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 一般一周内自愈 疹子有哪些特点 四部曲 主要侵犯手 足 口 臀四个部位四不像 疹子不像蚊虫咬 不像药物疹 不像口唇牙龈疱疹 不像水痘四不特征 不痛 不痒 不结痂 不结疤 水痘 手足口病有哪几条传播途径 粪便带病毒 粪口途径传播 吃 手足口病有哪几条传播途径 患者咽喉分泌物中的病毒 空气飞沫传播 吸 手足口病有哪几条传播途径 皮肤 粘膜疱疹液 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 毛巾 手绢 牙杯 玩具 食具 奶具以及床上用品 内衣及医疗器具等 接触传播 摸 手足口病有特殊治疗的药物吗 传染性强 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速度快 容易出现暴发和短时间内较大范围流行 目前仍无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殊的药物 主要是进行对症治疗 也无疫苗 大多数患者 症状都很轻微 甚至没有症状 而且极大一部分人可以不经治疗而自愈 只有极少数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才会死亡 手足口病疫情形势 全国手足口病发病数 重症数和死亡数较去年同期上升明显 2011年 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619706例 发病数在法定传染病中居第一位 死亡509例 占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的95 截至2012年4月30日 今年全国已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26057例 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41 29 居于前5位的省为广东 广西 安徽 浙江和湖南 在报告病例中 重症3865例 死亡113例 均较去年同期上升幅度较大 今年经实验室诊断确诊手足口病病例12304例 其中EV71病毒感染5964例 占48 47 coxA16感染4414例 其他肠道病毒感染1926例 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疫情 2011年共报告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98例 占发病总数的12 58 其中男孩80例 女孩18例 涉及21个镇街66所幼儿园 11所小学和1所中学 最高发病为1所幼儿园6例 截至目前 2012年共报告托幼机构学校手足口病26例 占发病总数的15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6例 涉及11个镇街24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 最高发病为1所幼儿园2例 总体特点 分布广泛 男孩较多 传播较快 手足口病疫情形势 聚集性病例 1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或同一班级 或宿舍 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暴发疫情 在幼儿园 学校等集体单位的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 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5例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周内 同一托幼机构 学校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以上手足口病例 或发生2例以上重症病例 学校幼儿园聚集性病例2011年共发生5起 涉及14个病例 卫生部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托幼机构和小学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2012年4月28日 一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增强防控工作紧迫感二 加强监测 提高质量 为疫情防控提供准确信息 晨午检 缺课追查 三 加强合作 有效防控 及时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消毒 停课 四 加强宣教 有效沟通 提高儿童家长防病意识 健康宣传 本次培训重点 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1 每日进行晨检 发现可疑患儿时 要采取立即送诊 居家观察等措施 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 适时执行停课闭园2周措施 3 教育 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 老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状况 托幼机构预防控制措施 4 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定期对玩具 儿童个人卫生用具 水杯 毛巾等 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5 定期对活动室 寝室 教室 门把手 楼梯扶手 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6 托幼机构应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扫 消毒 工作人员应戴手套 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7 托幼机构应配合卫生部门采取手足口病防控措施 一 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 1 晨午检要认真仔细 每日晨检 逐一检查儿童发热和手掌 脚掌 口腔等部位皮疹情况 一 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 2 负责晨检 午检的老师不要接触孩子的手足等身体部位 以避免由老师造成的幼儿园内部交叉感染 一 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 3 晨检发现手足口病患儿 不能入托 立即去医院诊治 不让患儿接触其他任何儿童 告知家长患病儿童不接触其他任何儿童 痊愈一周后上课 一旦发现可疑手足口病患儿 要对患儿所在的班级所有的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一 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 4 对儿童每天到校情况进行登记 对缺课儿童 立即追查原因 5 对因病请假的幼儿 每天派专人对每名缺勤儿童的具体生病原因及健康状况进行详细追查 并做好记录 尤其是病情有变化时随时做好追踪记录 一 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 1 晨检后 儿童要彻底洗手后方可进入教室 二 儿童 家长 老师做好洗手 2 掌握正确洗手方法 湿 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搓 按照搓手6步法 将手洗净冲 将双手冲洗干净捧 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擦 用干净的毛巾 擦手纸将手擦干 怎样搓效果最好 搓手6步法 第一步 掌心相对 手指合拢 洗净掌心与指腹 第二步 掌心相对 手指交叉 洗净指缝与指蹼 第三步 指尖并拢 掌心处揉搓 换手进行重复动作 第四步 手心对手背 手指交叉搓 换手进行重复动作 第六步 双手指相扣 洗净指背 第五步 握住大拇指旋转揉搓 换手进行重复动作 二 儿童 家长 老师做好洗手 3 教职工入上班园时 也应首先彻底洗手 4 家长接儿童时 先洗手 家长工作或外出回家 立即洗手 5 患儿饭前便后要洗手 二 儿童 家长 老师做好洗手 6 托幼机构要设置足够的水笼头 并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 目前农村 城乡结合地区部分托幼机构卫生设施状况令人担忧 三 严格消毒制度 1 早晨和下午上课前 教室 寝室 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消毒 三 严格消毒制度 2 每天对儿童的玩具 餐具 毛巾等用消毒液浸泡消毒 定期晾晒被褥等 3 每天早晚对扶手 门把手 电梯按钮 桌椅 公共电话等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1 2次 及时消毒儿童粪便 4 儿童入托时 托幼机构校舍门前放置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 三 严格消毒制度 5 有班车的托幼机构必须每日对学校班车进行消毒处置 6 使用旱厕的托幼机构要配备生石灰或漂白粉每日及时对粪便消毒 部分托幼机构仍使用旱厕 无水冲洗 未及时对粪便进行生石灰覆盖 造成疫情扩散 三 严格消毒制度 7 具体消毒要求 1 室内空气应注意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每日通风2 3次 每次不少于30min 病家 托幼机构和小学以自然通风为主 无法自然通风的可采用空调等机械通风措施 通风不良的教室 寝室要安装紫外线灯 每20m3安装30瓦紫外线灯一只 每天消毒30分钟以上 紫外线照射法只适用人不在现场时使用 三 严格消毒制度 2 物体表面对门把手 楼梯扶手 床围栏 桌椅台面 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 溴 500mg 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 作用15min 必要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腐蚀损坏 三 严格消毒制度 3 衣物 被褥等织物患儿的衣服 被褥需要单独清洗 用70 以上热水浸泡30min 患儿所用毛巾 擦手巾 尿布等每次清洗后煮沸5min 三 严格消毒制度 4 奶瓶和食饮具患儿的奶瓶 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min后使用 食饮具每天煮沸消毒20min或用二星级消毒碗柜消毒 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 L的消毒液浸泡30min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三 严格消毒制度 6 玩具 学习用品患儿接触过的玩具 学习用品用含有效氯500mg L的消毒液擦拭或浸泡 作用15min后用清水擦拭 冲洗干净 三 严格消毒制度 7 手手的消毒用0 5 碘伏溶液作用2 3min后清水冲洗干净 看护人在给患儿换尿片 处理粪便 或直接接触患儿分泌物 皮肤疱疹前后要按正确方法洗手 或进行手消毒 三 严格消毒制度 8 厕所 卫生间患儿使用后的便盆 便池 坐便器先投入50g漂白粉 作用60min后再冲水 坐便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 L的消毒液喷雾 擦拭消毒 作用15min 厕所 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采用1000mg L含氯消毒液浸泡15min后再用清水清洗 厕所 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三 严格消毒制度 9 垃圾垃圾喷洒含有效氯10000mg L消毒剂溶液 作用60min后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 严格消毒制度 10 消毒注意事项各托幼机构专业人员对消毒液需要的浓度 配置方法 消毒时间等必须正确熟练掌握 每天对消毒情况进行记录 使用获得卫生部许可批件的消毒产品 凡获批准的消毒产品在其使用说明书和标签上均有批准文号 使用消毒剂前详读说明书 一般消毒剂具有毒性 腐蚀性 刺激性 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仅用于手 皮肤 物体及外环境的消毒处理 切忌内服 消毒剂应避光保存 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 四 严格班级停课标准 规范停课后措施 1 全市各托幼机构每班级发生1例手足口病 建议对该班停课2周 1周内累计2个班级出现病例时 建议该托幼机构闭园2周 凡私立幼儿园 建议执行1例闭园2周措施 2 托幼机构因手足口病停课时 要向所有学生家长详细告知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及幼儿在家隔离期间注意事项 四 严格班级停课标准 规范停课后措施 3 托幼机构不准强迫手足口患儿就诊时隐瞒学校名称 一经发现 要严肃处理 4 所有托幼机构不得接收其他因手足口病被停课隔离观察的学生 对新入学的托幼儿童要及时向当地疾控机构咨询是否为被隔离观察人员 5 孩子回家之后老师每日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健康状况 五 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宣传 1 上一堂手足口病预防课 让儿童熟知正确洗手的方法 不喝生水 不吃生冷食物 饭前便后洗手 不接触患病同学等知识 五 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宣传 2 开展致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封信活动 让儿童带回家 并请家长读给儿童听 五 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宣传 3 校门口和班级门口张贴手足口病宣传画和宣传单 黑板报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五 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宣传 4 因控制疫情需要放假的班级或学校 在放假之前召集家长开会告知一下回家后应注意的事项 如 独自在家休息 不能扎堆玩耍避免传染 已经患病的轻症孩子一定要居家休息 避免外出劳累导致病情加重等 5 对有发热 口腔溃疡 手足部位皮疹症状的的孩子 如果初次就诊时没有诊断为手足口病 应在家中休息观察三天 如果病情没有继续进展 可恢复上学 六 传染病防治法 关于违反传染病防治的有关处罚 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二条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 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 检验 采集样本 隔离治疗等预防 控制措施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 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七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 导致传染病传播 流行 给他人人身 财产造成损害的 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惩治妨害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犯罪活动的有关法律应用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 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规定 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 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114条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处3 10徒刑 造成死亡和重大损失尚未按照115条处10年以上 无期或死刑 对发生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地区或者突发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 疑似突发传染病病人 未按照预防 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工作规范的要求做好防疫 检疫 隔离 防护 救治等工作 或者采取的预防 控制措施不当 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 灾情加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隐瞒 缓报 谎报或者授意 指使 强令他人隐瞒 缓报 谎报疫情 灾情 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 灾情加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拒不执行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应急处理指挥机构的决定 命令 造成传染范围扩大或者疫情 灾情加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 试行 中要求学校和托幼机构 负责建立 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 收集 汇总与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 汇总与报告工作 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 检查 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2012年5月9日 六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一 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 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二 托幼机构应当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 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 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 报告 三 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 对因病缺勤的儿童 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 对疑似患传染病的 要及时报告给园 所 疫情报告人 园 所 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四 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 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 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 临时隔离室内环境 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控制传染病在园 所 内暴发和续发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2012年5月9日 五 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 或可疑污染 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六 发生传染病期间 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 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保护易感儿童 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 不办理入托和转园 所 手续 七 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 传染病流行期间 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八 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 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 所 根据需要 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 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 所 结束语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是政府赋予各级卫生 教育部门的责任 小学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幼儿教师 保育员 家长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 控制手足口病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