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元曲阅读训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444033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元曲阅读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元曲阅读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元曲阅读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元曲阅读训练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1“南吕”是宫调,“四块玉”是_,“马嵬坡”是_。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睡海棠,春将晚”,这是以花喻人,说杨贵妃就像晚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娇柔妩媚。 B“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说杨贵妃恨不得让唐明皇把她像海棠一样放在手掌上把玩观赏,表现了她恃宠娇恣的心态。 C此曲前半部分(以“不因”为界)主要是描写,着重写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荒淫作乐的生活,简明精炼,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很好的铺垫。 D此曲化用了李白“蜀道难”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唐明皇因红颜误国而仓皇西逃,前路莫测。 3有人说此曲后半部分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沿袭了“女色误国”的传统论见,体现了作者的偏见,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简要谈谈看法。 双调沉醉东风重九 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注红叶:唐代有红叶题诗配佳偶的故事。传说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随水飘出宫外,被一书生拾得,后来终于巧结良缘。白衣送酒:陶渊明重阳节在宅边菊丛摘菊,好友王弘派僮仆(白衣人)前来送酒。陶渊明当即酌饮,醉而归。白衣,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穿白衣。 1这首元曲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和_两种。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最后两句,作者希望有朋友差白衣人送酒来供他一人独酌以消愁。 B第二句的“黄花”是指黄色的花,和第一句的“红叶”形成色彩的鲜明对比。 C这首元曲是一篇触景生情之作,虽没有特别的社会意义,但用词铸句,描摹景物,以及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都颇具艺术功力。 D首句使用了红叶题诗的典故,表现作者偶遇佳人的美丽爱情。 3请找出能体现暮秋特征的景物形象,并说明它们和抒写愁情的关系。 三、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这首元曲的开头运用了_的神话传说。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雪练寒”,“雪练”指瀑布雪白如长长的白绢;“寒”,是说处在寒冷的季节里。 B作者描写地上瀑布,却从“天机”落笔,打通天上人间,给读者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 C最后三句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声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 D这首元曲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夸张的成功运用。 3这首元曲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一种,说说其表达效果。 四、 黄钟人月圆吴门怀古 张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1这首元曲题材上属于_类,曲牌是 。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香柑红树”句中的“红树”是指桔子成熟时的红桔树,是洞庭山的最美风景。 B这首元曲的开头两句运用拟人、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完整的虎丘景物图。 C全曲从“吴门”这一特定环境出发,以怀想春秋时代吴王夫差的事迹为主,兼及白居易和苏东坡,主次分明,抒发了隐居的思想。 D“长似坡诗”中的“诗”是指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3试说说这首元曲共使用了几个典故,选取其中一处,说说其表达效果。 五、 双调水仙子西湖探梅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1这首元曲所提到的老逋即北宋涛人林逋,谥号“_”,因隐居孤山植梅养鹤,有“_”之称。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曲中提到的“老逋”,是以人喻花,显得口吻亲切。 B“无钱当剑沽”,实写作者为了赏花买酒,没钱把佩剑当了也心甘。 C曲中写“两笑”,前者笑王维画不出梅之娇态,后者笑自己赏花太痴。 D作者首先点破景色,接着层层描写自己雪天觅梅的豪情逸兴。 3这首元曲作者自身形象鲜明,请说说作者在曲中是怎样的形象。 六、 甲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甲曲中的主人公是_。 2对上面两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乙曲和被称作“秋思之祖”的甲曲,无论是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 B乙曲开头写落日、残霞笼罩着孤村,老树寒鸦之间轻烟缥缈,给人以恬静、欢愉之感。 C甲曲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对“天涯”风光的热情赞美。 D甲乙两曲均以秋为写作对象,均是罗列名词或名词短语以塑造意象,表达秋思,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同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3像上面两首元曲罗列名词或名词短语以塑造意象的写法,中国古典诗歌中还不乏其例,请再举出一例,说说这种写法的妙处。 七、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刘庭信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日何太速?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 1这首元曲,“南吕”是_,“一枝花”是_,“春日送别”是题目。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此曲言辞俊丽,通篇运用整句,使这幅春图的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B“东君”是司春之神,“莺花”是莺啼花落之意,泛指春天景物,这里指代所送别的人。 C结尾两个问句连用,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送别时的伤怀之情。 D“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意思是雨随着花瓣的飘落而倾洒,风趁着柳条的稀疏而劲吹。 3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评价这首元曲“语极俊丽”,试结合第一、二句对这一特 元曲阅读训练李新 共2页 12 - 字号:【大 中 小】 点加以说明。 八、 双调殿前欢观音山眠松 徐再思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蜿蜒俯仰相从。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半溪明月,一枕清风。 【注释】观音山:指今扬州的观音山。避乖:与世迕离,避离世乱。乖,抵触。秦皇旧日封:秦始皇曾登泰山,在松下避雨,封其树为五大夫。靖节:指陶渊明,私谥“靖节”。其归去来兮辞有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丁固:三国吴人,任尚书时曾梦到松树生其腹上,后封大司徒。 1这首元曲采用_的手法,赞颂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和淡泊情怀。 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的“眠松”,指作者在观音山的松间倒卧而眠,表现其自在之态。 B曲中“高卧”,既紧扣“眠松”之卧态,又切合蛰龙冬卧之特征,以龙喻松,复以松拟人,修辞堪称警策。 C结尾二句,写作者要与明月清风为伴,超尘拔俗,婆娑潇洒。 D“秦皇旧日封”三句是说这是一棵秦皇所封、靖节所种、丁固所梦的松树。 3末句“一枕清风”的“枕”字用得很特别,请联系全曲,说说这个“枕”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 1曲牌;题目 2A(B错,此句的主语是唐明皇,系“明皇恨不得掌中看”的倒文,此项误作主语为杨贵妃;C错,此曲前半部分主要是叙事,用了“睡海棠”、“掌中看”两个生动的比喻,而非主要是描写;D错,用了“蜀道难”的典故,主要用来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仓皇西逃的结局,与“前路莫测”无关) 3同意:后半部分的议论是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是体现了“红颜祸水”的传统偏见,这一点体现了作者思想的局限性,是封建意识,是不足取的。 不同意:后半部分固然是把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杨贵妃,但不能把此部分和前半部分割裂来看,前半部分的“恨不得”三字已经把矛头直接指向唐明皇,“霓裳”的荒淫误国既有杨贵妃的责任,也有唐明皇的责任。再说,怀古咏史的诗,其根本意图还是为了讽谏当朝统治者,为当朝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而不是为女人提供某种训诫,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破罢了。 如还有别的看法,只要能符合原意,自圆其说即可。 二、 1对仗(对偶);用典 2C(A错,这里作者运用“白衣送酒”的典故,是希望有朋友来跟他一起喝酒,而不是希望朋友差白衣人送酒来给他一人独喝,这点从“谁肯”也可看出;B错,黄花是指菊花;D错,红叶题诗固然是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但这里无此意,只不过取“题红叶”三字与下句“赏黄花”构成对仗而已,是作者雅兴之所在) 3像红叶、黄花、落月、衰柳、寒蝉、稀疏雁影、清瘦山容等,都体现出了典型的暮秋景物特征,附着上了作者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清冷衰飒的秋景与淡淡悲凉的愁情紧密结合,达到了情与景的有机交融。 三、 1织女 2B(A错,“寒”,是说瀑布之高,似从天而降,令人似觉生寒意;C错,“绘声绘色”应为“绘形绘色”;D错,主要得力于比喻的成功运用) 3使用的修辞手法有用典(如开头织女的传说)、对偶(如鼎足对“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比喻(如借喻“雪练”、“冰丝”、“露华”,明喻“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等。用典是写瀑布之高之神奇,打通天上人间,给读者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对偶是为了使句式更为整齐,增加气势,描画瀑布动态更为有力;但这首元曲主要得力于比喻的成功运用,尤其是后三句,以“似”字提起,以“自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形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神形俱现,极为壮观。通篇比喻迭出,多方设喻,既描画了瀑布的静态(“高垂”、“悬”是以静写动),又写出了他的动态;既描画了瀑布的色彩形状,又写出了它流走飞动的神韵。虽然全篇不见“瀑布”字样,壮美奇伟的瀑布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四、 1怀古;人月圆 2C(A错,“红树”也指山上的枫树,秋来叶子深红一片,与红桔争相辉映,景色尤为美丽;B错,无比喻手法;C错,是指苏东坡的虎丘寺诗。) 3共使用了9个典故,“山藏白虎云藏寺”,“山藏白虎”包含一个虎丘来历的故事,“云藏寺”暗含苏东坡虎丘寺中“东轩有佳致,云水丽千顷”的诗句;“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含有范蠡功成归隐泛舟太湖、陆绩怀揣红桔从枫林归来赠母、张翰不图名爵而回乡欲吃鲈鱼细丝三个典故;“自家池馆”是白居易遗迹,“吴王花草”暗用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登金陵凤凰台)诗句;“啼乌夜月”是“月夜乌啼”的倒文,暗含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桥夜泊)的诗句;“犹怨西施”暗含越王勾践用大臣之谋,献美女西施与吴王夫差,导致吴亡的典故。这首元曲以怀想吴国的事迹为主,兼及白居易与苏东坡,“洞庭归兴”三句,更是暗含三个典故,不仅切合怀古之题,而且写出了洞庭之美,表达了作者想要归隐的思想。作者让这些内容与景物描写相结合,不论写哪个人物,什么思想,都紧扣写景,情景俱胜。 五、 1和靖先生;梅妻鹤子 2D(A错,“老逋”借指梅花,是借代,不是比喻;B错,并非实写,而是用以抒发作者那种一发不可收的激情和狂放之态;C错,后者笑是自己与梅花相视而笑,写自己与梅花的默契,两情相悦) 3作者雪晴后去西湖踏雪寻梅,对酒看花,醉倒西湖,好一个潇洒、疏狂的诗人形象。这个“醉”字,明为酒醉,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西湖梅花也。作者与梅花相视而笑,两情相悦,便陶醉在这美好境界中。梅花傲雪而开,幽独娴静,是一种人格和情操的象征,作者踏雪探梅,一醉花前,正反映了作者不同流俗的冰雪怀抱和审美情趣,表达了对这种高洁品格的景仰和追求。(意近即可) 六、 1流落天涯的“断肠人”离人游子 2A(B错,落日、残霞、孤村、老树寒鸦等意象,只能给人以缺乏生机的冷寂之感;C错,“小桥流水人家”那是异乡,不是故乡,自己无处投宿,仍是表现游子的漂泊之感;D错,乙曲秋景虽多,却乏秋思,景中寡情,不可能像甲曲那样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3答案示例: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有强烈特征的景物罗列一起,虽无动词,却像电影蒙太奇一样,具有奇妙的动态画面效果,一幅羁旅早行图宛然在目。 七、 1宫调;曲牌 2C(A错,前四句是两个对仗工整的整句,后几句是错落参差的散句;B错,“莺花”是莺啼花开之意,这里指代抒情主人公;D错,与前两句相关,“丝丝风”不可能“劲吹”,“点点雨”也不可能倾洒) 3这两句对仗工整。以诗人曲,借对仗艺术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叠词运用,增加音乐美。“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既增加了音乐美,同时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也透露出来了;形象互相映衬。以风写杨柳,以显其风流,杨柳衬托风,以显其轻柔;以雨写梨花,以显其圣洁,梨花带雨,更显其清丽,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使春天的景象更加鲜明。 八、 1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2B(A错,“眠松”,指倒卧横生的松树,非作者在松间倒卧而眠;C错,是卧松与明月清风为伴,非作者;D错,是疑问,不是肯定,表明卧松之历史悠久,阅尽人世沧桑) 3用一个“枕”字可以突出“眠松”形象,照应题目,这株苍松,眠卧山间,看明月,听清风,超尘拔俗,婆娑潇洒;再者,用“一枕”,很容易和“梦”联系起来,清风徐徐入梦,反映出诗人置身此境,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物我融一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