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区2013~2014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9614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丰台区2013~2014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丰台区2013~2014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丰台区2013~2014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丰台区20132014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第卷(共15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进入21世纪,中国电影业方兴未艾(i),一批对电影事业有着执着(zhu)追求的编剧、导演,正在努力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电影创作之路。B咬文嚼(ju)字有时真算得上是一个坏习惯,但是在文学领域,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必须这样辎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jn)严。C著名画家丰子恺善于从纷芸世态中挑出人所熟悉而不注意的一鳞半爪(zho),稍加点染,便创作出意境隽(jn)永的画作,令人一见不忘。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ch)风云的人物莅(l)校讲学,但是没有谁能像博闻强志的梁启超先生那样,在听众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2. 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近段时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的忧虑。从表面上看,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普遍 ,是源于键盘输入方式对手写传统的冲击,但从深层次分析,可能在于人们逐渐丧失了对汉字文化的敬畏之心。人们对汉字书写的态度相当草率,很多不规范的书写,最终都慢慢地 ,成为新的习惯;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无需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练习汉字,没有练就过硬的汉字书写基本功。少了一份对汉字书写应有的 ,少了一份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重,“汉字危机”迟早会成为一个问题。A. 退化 集腋成裘 珍惜 B. 蜕化 集腋成裘 珍视C. 蜕化 积非成是 珍惜 D. 退化 积非成是 珍视3对下面语段中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河流,一定是庄严、神圣、充满奥秘的。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还有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相搏中融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就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忍的性格吗?长江是一条流淌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A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更重要的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B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C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人意志的磨砺。D长江绝不仅仅为中国人提供了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粽子是一种时令美食,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据文献记载,唐宋以后粽子名目逐渐繁多,形状和内质也不尽相同。_。据说盛唐时期返回日本的遣唐使曾写下“端午榴花照眼明,村庄儿女啖香粽”的著名诗句,表达了他们对在中国生活的那段时光的深切怀念。从内质看,粽子的馅儿也是花样翻新,有枣、核桃、莲子、火腿等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其将簪艾一枝”写的是用艾叶浸米裹成的艾香粽子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粽子还凝聚着一种深挚的异国情结从外形看,粽子大致可分为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等风流皇帝唐玄宗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赞美的是当时盛行一时的九子粽子如果其中再加上枸杞、陈皮、姜末之类营养就更丰富,而且芬香扑鼻A B C D5. 春节将至,小明打算买副春联,以表达新年的祝愿,下列各副对联中最合适的一项是A. 迁入新宅吉祥如意 搬进高楼福寿安康B. 大地春光喜期新岁 洞房花烛吉日良辰C.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长安D年享高龄椿萱并茂 时逢盛世兰桂齐芳第卷(13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竹轩先生传 魏瀚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性爱竹,所居轩外环植之,日啸咏其间。视纷华势利,泊如也。客有造竹所者,辄指告之曰:“此吾直谅多闻之友,何可一日相舍耶?”学者因称曰竹轩先生。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槐里先生蚤世,环堵萧然,所遗惟书史数箧。先生每启箧,辄挥涕曰:“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乃穷年口诵心惟,于书无所不读,而尤好观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雅善鼓琴,每风月清朗,则焚香操弄数曲。弄罢,复歌以诗词,而使子弟和之。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居贫,躬授徒以养母。母性素严重,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弟粲幼孤,为母所钟爱。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有无欣戚,罔不与居。逮子华官翰林,请于朝,分禄以为先生养。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先生容貌环伟,细目美髯。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先生与先君菊庄翁订盟吟社,有莫逆好。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且辱知于先生仲子龙山学士。学士之子守仁,又与吾儿朝端同举于乡。累世通家,知先生之深者,固莫如瀚,因节其行之大者于此,以备太史氏之采择焉。(选自王阳明全集)注厥考:厥:代词,他的;考:指死去的父亲。 孥(n):儿女。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有造竹所者造:拜访B母性素严重严重:严肃稳重C逮子华官翰林逮:捉拿D先生复推其半以赡弟以:用来7.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此吾先世之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则将落矣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这晚辈若不继续增进,家学就要没落了B识者谓其胸次洒落,方之陶靖节、林和靖,无不及焉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靖节、林和靖相比,没有比不上的C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竹轩先生很少在家塾里教弟弟学习,而长期带他到各地去游玩D瀚自致政归,每月旦亦获陪先生杖履游魏瀚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去陪伴竹轩老先生散步8.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先生天性爱竹,居室周围种满了竹,每天啸咏其间,把竹当作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因此被人称为竹轩先生。B竹轩先生家里穷,就授徒赚钱来奉养母亲,并顺承母亲意愿,接济弟弟妹妹们,关心妻子儿女的生活,唯恐照顾不周。C竹轩先生博览群书,尤其喜欢仪礼左氏传等书;他还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D作者与竹轩先生两家是世交,对竹轩先生了解很深,因此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9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4分)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10第二段说竹轩先生“早承厥考槐里先生庭训,德业夙成”。请根据文章,分条概述竹轩先生在“业”方面的成就。(4分)11文章第三段写道:“乡人有萁豆相煎者,闻先生风,多愧悔,更为敦睦之行。”意思是说,乡里有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高尚的品行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亲善和睦了。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或相关文学常识。(10分)(必做,选做一题)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_,_。 白居易琵琶行第二段中,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突出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的句子:_,_。 李煜虞美人中,用形象的比喻抒写愁思之深之浓的诗句: _?_。 屈原在抒情长诗_中,以“悔相道之不察兮”“及行迷之未远”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的思想感情,诗人_(作者名)则化用其诗句写下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_, _”的句子,表达了相似的思想感情。 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陈迹为题材,主要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托古讽今、寄托个人情怀等目的。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有“故国神游,_,_”的诗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也有“元嘉草草,_,_”的诗句。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1)(3)题。(8分)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 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 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 别院:正宅边的小院。簟(din):竹席。(1) 从诗歌体裁看,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_。(1分)(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两首诗都写夏日之景,高诗着眼“山亭”,苏诗着眼“别院”,虽然所写景物有同有异,但都写出了夏日的清静优美。B. 两首诗都写到“树阴”,高诗的“浓”、苏诗的“满”等词语都从侧面突出了树木的葱绿繁茂,写出了树阴带来的阴凉。C. 两首诗都写到“帘”,高诗写微风下“帘动”情状,在诗中以动衬静;苏诗写透过帘看到石榴花开的景象,突出花的明艳。D. 两首诗都从不同感官角度写景,高诗从嗅觉角度写满架蔷薇的芳香,苏诗从听觉角度写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3) 两首诗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 (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2013年8月,菲律宾400名抗议者将一片农田里种植的“黄金大米”转基因禾苗连根拔起。让这些抗议者担心的是,黄金大米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预知的风险。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其他物种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生物,就是转基因生物。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例如,饱受虫害困扰的天然作物被转入能抗虫的基因,从而不用使用农药就能自然收获,用这种转基因作物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同拔起转基因禾苗的抗议者一样,部分业界人士并不认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他们认为转基因作物中被转入的基因,在人体内没有相应受体,无法被吸收,可能会产生毒性;同时,由于转入的基因有逃逸现象(指转入的基因在临近物种身上出现),会导致“超级野草”普遍存在于转基因作物农田,迫使人们不停追加除草成本,甚至包括使用比以前更高毒性的农药!从这一点上说,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就不见得比使用过农药的绿色食品更有优势。而有关专家认为,由黄金大米等转基因食品引发争议的安全问题是不存在的。比如说,市场上购买的黄金大米,其食用成分中几乎不含转基因物质。黄金大米转入基因的目的是增加胡萝卜素的含量,并不能增加禾苗的生存优势,所以那些转入的基因即使“逃逸”到野外也不会产生“超级野草”。为了判定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提出“实质等同”原则,即通过对转基因食品中各主要营养物质、毒性物质等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并与相应的传统食品进行比较,若二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则认为该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若存在差异,则对有差异的部分进行进一步的排查分析,以确保不存在有害成分。然而,再严格的检验标准,也无法完全消除人们的担心。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说法,各界莫衷一是,但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会彻底揭开转基因食品的神秘面纱。( 选自科学生活2013年第10期,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抗议者将转基因禾苗连根拔起,是因为担心黄金大米会给他们带来健康风险。B.转基因只是利用某种技术将生物基因转入另一物种,并不能影响其物种性状。C.相对于使用过农药的绿色食品而言,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D. 转基因逃逸现象是指转入特定物种的基因在其临近物种身上出现的现象。E.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并无定论,相信最终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释。15如何运用“实质等同”原则来检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请分条概述。(限60字以内)(3分)16联系下面这两则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5分)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发布的2012年年度报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2012年的1.7亿公顷,17年间增长了100倍。截至2012年底,全球已有59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转基因作物进口用于食品、饲料或种植。其中28个国家批准了25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 (选自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第4期)2013年9月7日,著名科普作家方舟子发动20多名网友参加品尝转基因玉米的活动。方舟子认为:“品尝转基因玉米虽无科学研究价值,但有科普价值,应当创造条件让国人可以天天吃转基因食品。”此次活动引发网上热议,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立即转发微博:“转基因食品,你吃吗?你可以选择吃,我可以选择不吃。你可以说你懂科学,我有理由有权利质疑你所懂的到底科学不科学。”(选自搜狐健康网2013年9月11日)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绍兴的大梦陈瑞琳一早醒来,我竟是睡在绍兴城古老的风则江畔。推窗望去,那典雅浪漫的廊桥就在眼前,近得我有些恍惚:这真的是绍兴吗?真的是那个让我梦里千回的地方?昨日车子进城,我的心加速了跳动,路旁还看得见从前的那些古旧的砖瓦参差在高楼崛起的老街上,好似青苔白发,感觉绍兴的英魂永存。在熙攘的市中心,环绕的商铺之中,蓦然就先看见了那古老的轩亭碑!心头一紧,叫司机慢行。古碑虽然已显得有些矮小,但依然撞击着每个行人的眼睛:当年的秋瑾先烈就是在此断头。斑驳的轩亭碑啊,你永远都会记得,那个1907年7月15日,一个属于绍兴的女子,“身穿白色汗衫,外穿原色生纱衫裤,脚穿皮鞋,钉有铁镣,两手反缚,由山阴县署至轩亭口”。离轩亭口不远,便是秋瑾当年住过的和畅堂。我轻轻走进那座老式的院子,石板铺成的小天井,三间坐北朝南的平房,与餐室毗连的耳房为秋瑾的卧室,里面的古式雕花木床和书桌都是她用过的原物,书桌上还放着秋瑾当年使用过的文房四宝和她牺牲前几天留下的遗墨。最让我心颤的是墙上挂着的秋瑾男装照片,巾帼轩昂,风采动人。怀想1906年,秋瑾从日本返回绍兴,亲自主持大通学堂,开启民智,投身革命启蒙。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年轻的秋瑾本出生在官宦人家,又嫁给了豪门富商,正可谓锦衣玉食,何以要抛去身家性命,誓死追寻救国救民的“共和”之梦?绍兴的“硬骨”中,除了秋瑾,更有一个魂灵,就诞生在那座立在新台门的周家祠堂。闪过一段亭台楼阁,远远就看见长长的围墙上如今竟画上了鲁迅的巨幅头像,没有上彩,木刻般的强烈效果。先生的头发短立着,手里夹着烟,那袅袅的烟丝顺着围墙好像飘到很远。“先生!”我在心里轻轻叫了一声,鼻子就有些酸楚。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站在周家祠堂的门前。那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也是一个初夏,脸上还是红扑扑的我忽然就站在这绍兴城的周家祠堂前。记忆中的我,迈进新台门的脚步是雀跃的,寻找百草园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品尝咸亨酒店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在周家祠堂后门外的小运河上,一艘旧旧的乌篷船载着我们三个年轻人,穿过一座座木的、石的小拱桥,驶向了鲁迅儿时的外婆家。将近三十年过去,一路的风雨沧桑,当年的小辫姑娘早已无法雀跃,周家祠堂早已不再是从前那般轻松游览的胜地。这些年中,我几乎“怕”谈到鲁迅,甚至怕写下“鲁迅”这两个字,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在中国,谁能说不知道鲁迅呢?只是觉得所谓的“狂人”和“阿Q”,“闰土”和“祥林嫂”却都已走远,鲁迅的声音只属于他的那个历史。其实,鲁迅的笔又何曾离开过我们?他所揭露的“国民性”依旧在今天的“看客”身上显现,他所抨击的“精神胜利法”无处不在发酵,今天的闰土还会叫一声“老爷”,执著的“读书狂人”还会呐喊着“救救孩子”!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又见三味书屋。轻轻地,我不敢惊醒鲁迅当年上学的小桌,那上面有他亲手刻着的一个“早”字,桌面上有他那小小少年一丝不苟的眼睛。书屋的后面是百草园,当年的草木竟然被换成了一方玉米的青苗,只有那一截矮矮的土墙,还告诉我那里曾留存过少年鲁迅的手印。我不禁仰望苍天,正看见屋檐上密密的野草,它正在风里独自垂看着我等人间“过客”。出了周家的大门,前方一拐就是咸亨酒店。远远地看见一条街上忽然突兀地立着一个孔乙己的雕像。这个在鲁迅笔下一点儿尊严都没有的人,如今是真的找回了“尊严”。哑然之际立定再想,总不能立个“阿Q”或“祥林嫂”吧。说起来,绍兴的大梦里应该还有王羲之那青山绿水的兰亭,虽说梦里已千回,但是兰亭的古韵清雅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借着山影,走过吊桥和凉亭,身边正是“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与友人对坐在“曲水流觞”的石头上,天地静阔,等那千年的酒杯。我想象着当年“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情景,脑海里翻卷着羲之先生的笔墨豪情,品咂起他发出的那种“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对生命价值的深沉思考和感慨,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怀想公元前2198年,夏禹大会诸侯于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朝代“夏”。走过历史的漫漫烽烟,古老的绍兴,你无论经历多少痛苦,却从未减损过高昂尊贵的容颜,因为你从未忘记,自己是华夏的第一圣部。(11)春夜里,漫步在护城湖畔,浓浓的思绪交织在一起。感觉自己也从那千年的大梦中走来。在这大梦里,曾浸透着秋瑾的血,飘游着鲁迅的魂,弥漫着王羲之的气脉。其实啊,在绍兴的怀抱里,还有多少古今英灵,深藏着他们尚未完成的春秋大梦!(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13期,有删改。)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 作者叙写了绍兴的人文景观,并加以联想、想象,描绘出一幅幅内涵厚重的图画,情感浓烈,充满着对圣贤志士的敬仰之情。B作者面对秋瑾的男装照片,心灵震动,不禁为秋瑾出生官宦人家、后嫁给豪门富商、最终却抛去性命的人生历程而深深惋惜。C文章没有重点叙写如今的绍兴,一是因为绍兴的人文历史深深打动了作者,二是因为如今的绍兴已全无往日厚重的文化内涵。D作者面对“鲁迅头像”“百草园”“咸亨酒店”,睹物思人,生发出些许感慨,其中主要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无限伤感之情。E“那是一种何等高贵的文缘和情缘”中的“文缘”“情缘”指王羲之与“群贤”饮酒赏景、“畅叙幽情”、书写美文,思考人生的缘分。18文章第段,作者插叙第一次游览周家祠堂的经历,有何作用?(4分)19文章第段,“鲁迅的身影,从上世纪走来,他还将走进下个世纪去”一句在文中有何深刻含义?(4分)20从全文看,“绍兴的大梦”有哪些具体内容?请分条概述。(6分)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1.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10分)当今中学里各种社团深受学生欢迎。新学年伊始,各种学生社团就纷纷开展“招新”活动,从高一新生中招纳社团新成员。假如你是文学社社长,请你拟一份文学社“招新”启事。不少于200字。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回忆“东方时空”二十年演播历程时曾深有感触地说,“东方时空”可能就干了一件事平视:用“东方之子”平视人,不仰视、不俯视;用“生活空间”平视生活,不涂抹、不上色;用“焦点时刻”平视社会,不谄媚、不闪躲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丰台区2013年2014年高三年级期末统一练习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每小题3分。1.【答案】A。【解析】B咬文嚼(jio)字 锱铢必较 C纷纭 隽(jun)永D叱咤(zh)风云。2.【答案】D。【解析】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虫类蜕皮,比喻腐化堕落。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小,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积非成是:错误的东西流传久了,也会被认为是正确的。珍惜:珍重爱惜;珍视:珍惜重视。3.【答案】D。【解析】A搭配不当,“提供的”不能与“精神”“磨砺”搭配;语序不当,结合语境,应先说“物质层面”,再说“精神层面”。B句式杂糅,“长江为中国人提供的”与后面“它还赋予了中国人那百折不回的精神,磨砺了中国人的意志”杂糅。C“赋予”与“磨砺”搭配不当。4.【答案】B。5.【答案】C。【解析】A为乔迁联,B为喜联,D为寿联。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7分。6(3分)【答案】C 。【解析】逮:等到。7(3分)【答案】C 。【解析】先生少则教之于家塾,长则挈之游江湖。译文:竹轩先生在弟弟小的时候就在家塾里教他,在弟弟长大后又带他到各地游历。8(3分)【答案】B。【解析】原文“先生每先意承志,解衣推食,惟恐弗及”,是针对母亲“而于外家诸孤弟妹,怜爱甚切至”,“外家诸弟妹”是母亲娘家的弟弟、妹妹而不是竹轩先生自己的弟弟妹妹;原文“而于妻孥之寒馁,弗遑恤焉”,是说竹轩先生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的饥寒却来不及照顾。9【答案】与人交际和乐之气蔼然可掬而对门人弟子则矩范严肃凛乎不可犯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评分标准】4分,共8处;每错1处扣0.5分,扣完为止。画/处可断可不断。10【答案】竹轩先生在“业”(学业)方面的成就有:学问很深,成为名师,例如“甫冠,浙东西大家争延聘为子弟师。凡及门经指授者,德业率多可观”;诗文水平高,有传世之作,例如:“为文章好简古而厌浮靡,赋诗援笔立就,若不介意,而亦未尝逸于法律之外”或“所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藏于家”。【评分标准】每点2分,概括说明1分,举例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1【评分标准】共10分。阐明自己观点2分,联系文本说明2分,联系实际说明4分,语言表达2分。【参考示例一】传递正能量,改善社会风气。文章中的竹轩先生孝顺母亲,关爱母亲娘家的弟弟妹妹,对自己的弟弟更是照顾得无微不至,他这种孝敬老人、友爱兄弟的高尚品德感化了当地骨肉相争的兄弟,使他们变得亲善和睦起来。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虽然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案件中的“碰瓷事件”使得不少人再也不敢扶起摔倒的老人,释放善心,但是许多中学生却以实际行动弘扬着正气,传递着友爱,改善着社会风气。2012年1月,南京4名高一女生将骑车摔倒的88岁老人护送回家,2013年1月安徽郎溪3名高中学生也将摔倒的八旬老太扶起并护送回家,2013年12月,陕西宝鸡高中生刘强将摔倒的老人扶起并送进医院正是许多这样的青少年,弘扬着中华美德,传递着友爱的正能量,教育着、改变着许许多多顾虑重重而不敢行动的“看客”,创建着和谐美丽的中国。【参考示例二】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竹轩先生孝敬母亲、关爱弟弟的高尚品德,感动了乡里人,致使那些骨肉相争的人也大多悔改,变得亲善和睦了。我认为,今天要弘扬好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传统美德。当下,兄弟争利而不赡养父母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恰恰是传统美德丢失的后果!而孝女孟佩杰,侍奉养母十二年,带着瘫痪养母上大学,用赤诚的良心,撑起了温暖的家;哥哥洪战辉在父母去世以后,用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重担,一边上大学,一边打工,抚养妹妹,直至将妹妹送进大学深造。他们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弘扬中华美德,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建设和谐社会!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8分。12(10分)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离骚 陶渊明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评分标准】每句1分,句中有错字、多字、漏字该句均不得分。回答超出4小题者,只判前4小题。13.(1)七言绝句(七绝、绝句)。(1分)(2)D。【解析】“觉”解为“醒来”,选项中“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理解不正确。(3分)(3)参考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出了对夏日美景的喜爱。共1分,意思对即可。不同点:高诗更多的是体现出作者赏景时的闲适、惬意(1分);苏诗隐含着作者罢职后内心的伤感、凄凉、寂寞(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14 B. C 【解析】B. “不能影响其物种性状”概括有误。C.“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上占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概括有误。共4分,每项2分。15.(1)分析转基因食品中营养、毒性物质等成分的种类含量。(2)然后与传统食品比较。(3)确认无明显差异者实质等同;有差异者排查分析,确保安全。【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超字扣1分,意思对即可。16. 答案示例一:一味抵制转基因食品不足取。1.转基因种植已成全球的发展趋势,转基因作物种植技术必将逐渐完善,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性具有很大的意义。2.(1)有些转基因食品的食用成分中不含转基因。(2)有些转基因食品如黄金大米中的转基因不能滋生超级野草,也就避免了剧毒农药的污染。(3)目前国际国内食品检测手段(如实质等同原则)也在逐渐完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能得到较大程度的保障。答案示例二:食用转基因食品要慎重。1.虽然转基因种植已成全球的发展趋势,转基因作物种植技术必将逐渐完善,但是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并无定论。2.(1)转基因在人体内没有相应受体,无法被吸收,可能会产生毒性。(2)转基因作物有基因逃逸现象,导致“超级野草”普遍存在于转基因作物农田,迫使人们不停追加除草成本,甚至包括使用比以前更高毒性的农药。(3)目前国际国内食品检测手段(如等同实质原则)也在逐渐完善,但是这些检测手段是否科学,是否能充分保障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评分标准】观点1分;联系链接材料说明1分;联系文本说及1点1分,说及2点即给3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7共4分。选A,2分;选E,2分;选C,1分;选B、D不得分。【解析】B“深深惋惜” 概括有误。C“全无往日厚重的文化内涵” 分析有误。D“睹物思人”“主要表达了对鲁迅先生逝去的无限伤感之情” 概括有误。18插叙的文字与下文形成对比(或为下文做铺垫)(1分)。第一次到周家祠堂,作为年轻姑娘,“脚步是雀跃的”“眼睛是欢喜顾盼的”“酒是香甜醉人的”,周家祠堂仅仅是轻松游览的胜地(1分);这一次到周家祠堂,作者已经历三十年的风雨沧桑,走进周家祠堂,深深感受到了鲁迅的思想价值,联系社会现实,内心深处充满了无限的感伤(酸楚)。通过对比,凸显鲁迅大梦的价值与现实意义(2分)。【评分标准】总述作用1分, “轻松”1分,“感受到鲁迅的思想价值”“对现实社会的感伤”2分。意思对即可。19(1)鲁迅在上世纪以毕生精力致力于揭露并改造“国民性”的事业,其理想与精神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凝聚成民族文化的精魂;(2)当下以至未来鲁迅所痛心的“国民性”以不同的形式依然存在着,鲁迅的“大梦”还没有完全实现,中华民族仍然需要鲁迅精神。【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0(1)以秋瑾为代表的志士仁人的救国救民之梦;(2)以鲁迅为代表的思想家揭露“国民性”,力求改造人的灵魂的“立人”之梦;(3)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群贤”,沉浸在青山绿水之中,“畅叙幽情”,追寻生命价值之梦。【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1【解析】内容要点:(1)文学社的性质及招新的意义;(2)招募对象、人数及条件;(3)报名时间及方式;(4)启事的格式;(5)语言表达:说明为主,简明、连贯、得体(具有鼓动意味等)。【评分标准】共10分。上述要点各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30个字减1分。【参考示例】 文学社招新启事我校学生文学社是学校团委领导下的社团组织。文学社以“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为宗旨,以“扩展知识视野,提高读写能力,培育文学新苗”为目的,是每个有志文学的同学成长的沃土。目前由于高三毕业班同学的退出,面向高一年级、高二年级招募新一届文学社成员。一、职位、人数及条件:1副社长2名;要求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组织能力,能热心为社员服务。2文字编辑3名;要求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及编辑能力。3美术编辑1名;要求有较好的绘画基础。4普通社员30名;要求对写作有兴趣,并有一定的写作基础。二、报名时间与方式请愿意加盟的同学于2013年9月10日前,写一份报名申请书(写清姓名、班级、加入文学社的理由、承担职务意向及联系方式等),发至文学社邮箱wenxueshe2013163.com。其他相关事宜可到文学社活动室(教学楼3层)咨询。通过面试考核被录用者,可以得到全套文学社杂志礼包哟!文学社期待你的加入!XX文学社2013年9月1日22作文(50分)(略)依据高考评分标准评分。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5042分)紧扣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46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46分以上。二类卷(4232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3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37分以上。三类卷(3222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2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内容单薄、语病较多的文章只能在27分以下。四类卷(220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附文言文译文】王先生名伦,字天叙,以字行于世(世人多仅称呼他的“字”,而不熟悉他的“名”)。先生天性爱竹,所居房屋周围种满了竹,他每天在竹林中歌咏。先生对繁华富丽、权势财利,淡泊得很。有客人拜访他竹中居所,他就指着竹林告诉客人说:“这就是我正直、诚信、见多识广的朋友,怎么能一天离开它呢?”学者因此称他为“竹轩先生”。竹轩先生早年秉承先父槐里先生教诲,德行与学业很早就有所成。刚刚成年,就被浙东浙西的世家望族聘请为教育子弟的老师。凡是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学生,经他指导传授,德行与学业大多能达到较高的程度。他父亲槐里先生去世得早,家中空无所有,极其贫困,所遗留下来的只有几箱经史典籍。竹轩先生每次打开书箱,就禁不住流泪说道:“这是我家先辈积累的学问,我作为后人如果不再加以增进,(家学)就将没落了。”于是毕生朗诵思考,博览群书,而尤其喜欢读仪礼左氏传司马迁史。平时喜爱弹琴,每到风清月朗之夜,就焚香弹琴数曲。弹完琴后,又即兴创作诗词,并让子弟一起和诗。了解竹轩先生的人都认为他超逸洒脱,与陶潜、林逋相比,没有比不上的。竹轩先生,家里很贫穷,就亲自授徒(赚取酬金)来奉养母亲。母亲性格一向严肃稳重,而对娘家的几个成为孤儿的弟弟妹妹,非常同情关爱。竹轩先生每次都是不等母亲开口就能顺着母亲的心意去做,慷慨赠给他们衣食,热情关怀,惟恐照顾不周。而对于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却来不及顾及。弟弟王粲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成为孤儿,母亲十分地疼爱他。竹轩先生在弟弟小的时候就在家塾里教他学习,在弟弟长大后又带他到各地游历,财物的有无,心情的忧乐,没有什么不与弟弟同甘共苦的。等到自己的儿子王华仕官翰林时,(王华)向朝廷请求,分出俸禄来作为父亲竹轩先生的奉养。竹轩先生又把其中一半分出来赡养弟弟。乡里骨肉相争的兄弟,听说竹轩先生的高尚品德后,大多惭愧懊悔,变得亲善和睦了。竹轩先生相貌奇伟,细目美须。与人交往,平和快乐,和蔼可亲。而对门人弟子,则树立典范,极其严格,严肃得(让人)不可冒犯。他撰写文章,喜爱简练古朴的文风而厌弃浮艳绮靡,写诗提笔就能立刻写成,好像没有刻意去写,但却也不曾脱离诗词格律。他著有竹轩稿及江湖杂稿若干卷,都收藏在家里。竹轩先生与先父菊庄翁一同缔盟“吟社”,两人意气相投,是莫逆之交。我魏瀚自从退官归家后,每月初一也能有机会陪竹轩老先生散步。而且我与竹轩先生的二儿子龙山学士相识相知。龙山学士的儿子王守仁,又与我的儿子在乡里一同被举荐到朝廷。两家是世代交好,了解竹轩先生的,绝没有像我这样了解之深的了。因而选取竹轩先生品行方面大的事情写下此文,以备史官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