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9581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非封禅莫属。封禅是古代君王祭祀天地的典礼,是宣示天地认可帝王执政合法性的仪式。秦汉时期,在封禅的理论中,都是以泰山作为封禅地点的。在泰山上筑坛祭天叫作封,辟场祀地叫作禅。泰山成为封禅的圣地,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高度,更主要的是因为它的文化高度。 封禅泰山的原因或许非常复杂,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东方关于封禅泰山的理论和文化,不管是语焉不详的传说还是相互矛盾的故事,都在证明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的存在。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泰山只能接受鲁国国君和周天子的祭拜。即使很多细节都无法证明,即使所有礼仪都无法施行,但是,要封禅就只能到泰山。面对传统,不可一世的帝王也只能低头妥协。 秦始皇封禅之时,距离传说中的封禅已相去太久,封禅之礼,几乎无人能知。学者认为,秦始皇封禅泰山之前,只有封禅理论而没有封禅实践,也是很有道理的。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但是,他们都还是请来众多儒生,认真讨论,直到最后讨论没有结果。主张封禅者,多来自东方,不仅有鲁国的儒生,也有滨海的方士。这种讨论虽然没有结果,但起码可以证明: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追求仙人和长生必然无果而终,但是封禅泰山却可以是成功的。泰山封禅,终于走出了传说的迷雾,变成了帝王心目中的神圣所在。何止是帝王,封禅大典,几乎就是一种历史创造。因为封禅不能随时进行,封禅的条件常常难以具备,所以古代帝王无数,而真正能够封禅成功者寥寥无几。 泰山封禅,可以看做是儒家思想礼制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孔子的成功,最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孔子在周公的礼制中提炼出精神,把礼乐化为一种思想,并建筑了儒家的思想体系。经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大交融,孔子的思想体系由精神光芒的闪耀向可以操作的礼制转化。 在儒家思想的传播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帝王先接受了封禅理论,然后才接受了儒家,最后儒家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秦始皇封禅泰山,汉高祖祭祀孔子,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这个思想传播的过程,其方向是一致的。以封禅泰山为代表的儒家礼制思想,因为与天地祭祀有关,与帝王的合法性证明有关,所以最先受到最高统治当局的青睐,而这正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的开始。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礼典,封禅终于成为事实,而泰山几乎永久地独占了这个荣耀。可以说,自从秦皇汉武封禅泰山以后,泰山的五岳独尊地位才真正确立下来。泰山地位的提升,与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同步进行,泰山于是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与符号。中国文化,如果用一个人来代言,那就是孔子;如果用一座山来代表,那就是泰山。 (泰山的祭祀与封禅)1下列与“封禅”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封禅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神圣的典礼,是筑坛祭天、辟场祀地,向世人宣告帝王执政得到了天地认可的盛大仪式。 B传说中的泰山封禅礼仪不详,一些学者认为,从秦始皇起才有了泰山封禅的实践,而汉武帝封禅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 C封禅泰山,与泰山的地理位置、自然高度有关,更与它的文化高度有关,它代表了一种强大的思想文化传统。 D秦始皇和汉武帝泰山封禅,昭示一个事实,即来自西方的征服者和统治者,都为东方文化所折服、所吸引,沉迷不返。2下列对“儒家思想”与“封禅泰山”二者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并未明确可以操作的封禅礼制,因此封禅泰山直到秦始皇时代才真正成为了事实。 B封禅代表了儒家礼制思想,暗合帝王心思,在帝王心目中地位神圣,因此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 C儒家思想能够获得独尊地位并最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与封禅泰山的思想首先受到封建帝王的青睐是分不开的。 D儒家思想因为泰山封禅理论而成为了一种国家意识形态,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如果说建筑了儒家思想体系的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那么几乎永久地独占封禅荣耀的泰山,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B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泰山封禅之前,都曾请来诸多儒生,试图商讨出封禅大典可操作的礼制,但讨论均无果而终。 C作为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典礼的封禅终于在秦汉时期成为事实,是当时儒家思想已转化为可操作的礼制的必然。D孔子创立了泰山封禅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鲁国国君和周天子才能到泰山祭拜,从而确立了帝王祭拜泰山的传统。来源:www.shulihua.net数理化网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47题。(19分)郑交泰,字协德。平岚乡人。少读书强记,屡试不售,由例贡生就铨,拣发广西,补苍梧县知县。丁内艰,起复,知安徽望江、阜阳县。迁亳州、六安州知州,擢嘉兴府知府,授浙江督粮道。交泰性其敏,善听断,能以片词折疑狱,当其平反,虽大吏盛气临之不能夺。南陵知县陈科联者,潮州人也。以赃钱六十千被论。时交泰署怀宁县,抚军雅闻其能,檄审之。得其胥役及家人作奸情弊,陈坐失察。以稿入复,抚军声色俱厉责曰:“而为同乡徇邪?”且掷其稿于地。交泰俯拾其稿,徐对曰:“按牍载,勒赈者五人。今五人欠缴谷六百余石,陈令果贪,岂索钱六十千而止。况陈令首捐米二百石,纵贪六十千之钱,何不少捐三十石之米,而作此周折乎?且察其事,与官无涉,何用徇为?大人原籍浙江,今隶属下者不下十余员,平居未尝异视,今乃以徇同乡罪审者,何也?”抚军默然。旅见者六人,莫不咋舌,而交泰进退如度。明日案定,从交泰议。知亳州时,滁州有高永威者,与其党八人横劫。旋获二人于定远县,据词,当五人论斩,二人遣配,一人枷杖发落而已。有司锻练周内之,以论斩七人题达。寻获四人,其词与前二人如出一口。抚军檄交泰至鞫之,执五人论斩之议,提刑怒,欲中以罪。交泰抗言曰:“狱贵得情耳,以二命易一官,亦无所恨?”长揖而出。后抚军廉其实,以交泰为然,提刑亦悔谢。当是时,交泰治声闻于江南北,凡疑狱积年不能决,交泰一再鞫,必得其情。性勤敏,尝以旬日断释积囚四百余人,民免拖累苦,囹圄几空。去后百姓皆思之,所至无不以争得好官为快。初,谒阳春谢仲玩,谢故湖南循吏,语之曰:“谳狱而用刑,何以得情?惟平心静气,以情动之,以理折之,彼即倔强狡猾,第徐与之言,言多必有破败,从其破败追求之,则其情露矣。既毕言其情,令少休,且饮食之,复问。越日,又问。如此,则为真情无疑。君其慎之。”交泰用其言,故历官州县二十年,而招解罪人,未尝翻一词云。(选自香山县志,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读书强记,屡试不售 售:考中B抚军雅闻其能,檄审之 雅:平时C交泰一再鞫,必得其情 情:感情D当五人论斩,二人遣配 当:判决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郑交泰善于断案的一组是(3分)( )得其胥役厦家人作奸情弊且察其事,与官无涉,何用徇为今乃以徇同乡罪审者,何也以二命易一官,亦无所恨尝以旬日断释积囚四百余人从其破败追求之,则其情露矣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交泰最初以“例贡生”的身份接受选拔,被选中调往广西,担任了苍梧县知县,后来遇到母亲去世,服满丧期之后才又复出做官。B郑交泰曾经谒见过阳春县的谢仲玩,他接受了劝告,在审理诉讼时平心静气,用感情、道理去打动和说服罪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郑交泰天性勤奋敏捷,曾经在十天内判决释放四百多名久押狱中的囚犯,他离开之后,百姓都很思念他,所到之处也颇受人们爱戴。D郑交泰担任怀宁县知县的时候,曾经审理过陈科联的案件,并为之洗脱了所有的罪名,因而导致抚军的极度不满,指责他徇私舞弊。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交泰性其敏,善听断,能以片词折疑狱,当其平反,虽大吏盛气临之不能夺。(6分)译文:(2)抚军檄交泰至鞫之,执五人论斩之议,提刑怒,被中以罪。(4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金陵怀古王珪注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8. 颈联中有两个字运用传神,请分别作简要赏析。(6分)答: 9. 综观全诗,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1) ,访风景于崇阿;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2)画图省识春风面, 。 (杜甫 咏怀古迹)(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李煜 相见欢)(4)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 游山西村)(5)子曰:“ ,则远怨矣。” (论语)乙 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 阅读下面的文宁,完成(1)(4)题。当玫瑰开花的时候智利佩德罗普拉多老园丁培育出了许多许多品种优良的玫瑰花。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去,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就这样,他培育出了很多新品种。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也引起了那些不肯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的人的妒羡。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因为这一点,他落得了一个自私、讨人厌的名声。有一位美貌的夫人曾来拜访过他。当这位夫人离开的时候,同样也是两手空空没有带走一朵花,只是嘴里重复嘟囔着园丁对她说的话。从那时起,人们除了说他自私、讨人厌之外,又把他看成了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了。“夫人,您真美呀!”园丁对那位美貌的夫人说,“我真乐意把我花园里的花全部都奉献给您呀!但是,尽管我年岁已这么大了,我依旧不知道怎样采摘,才能采下一朵算是完整而有生命的玫瑰花。您在笑我吧?哦!您不要笑话我,我请求您不要笑话我。”老园丁把这位漂亮的夫人带到了玫瑰花园里,那里盛开着一种奇妙的玫瑰花,艳红的花朵,好像是一颗鲜红的心被抛弃在蒺藜之中。“夫人,您看,”园丁一边用他那熟练的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花朵,一边说,“我一直观察着玫瑰开花的全部过程。那些红色的花瓣从花萼里长出来,仿佛是一堆小小的篝火喷吐出的红彤彤的火苗。难道把火苗从篝火中取出来还能继续保持着它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吗?花萼细嫩,慢慢地从长长的花茎上长了出来,而花朵则出落在花枝上。谁也无法确切地把它们截然分开。长到何时为止算是花萼,又从何时开始算作花朵。我还观察到,当玫瑰树根往下伸展开来的时候,枝干就慢慢地变成白色,而它的根因地下渗出的水的作用,又同泥土紧紧地结合起来了。”“如果我连一朵玫瑰花该从那儿开始算起都不知道,那我怎么能把它摘下来送给他人?要是硬行把它摘下来赠送给别人,那么,夫人,您知道吗?一种断残的东西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每年到了十月,那含苞待放的玫瑰花蕾绽开了。我竭力想知道玫瑰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开花的。我从来也不敢说:我的玫瑰树开花了。而我总是这样欢呼着:大地开花了,妙极啦!”“在年轻的时候,我很有钱,身体壮实,人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为人忠厚。那时曾有四个女人爱我。”“第一个女人爱我的钱财。在那个放荡女人的手里,我的财产很快地被挥霍完了。”“第二个女人爱我的健壮的体格,她要我同我的那些情敌去搏斗,去战胜他们。可是不久,我的精力就随着她的爱情一起枯竭了。”“第三个女人爱我的英俊的容貌,她无休止地吻我,对我倾吐了许许多多情意缠绵的奉承话。我英俊的容貌随着我的青春一起消逝了,那个女人对我的爱情也就完结了。”“第四个女人爱我的忠厚善良。她利用我这一点来为她自己谋取利益,最后我终于看出了她的虚伪,就把她抛弃了。”“在那个时候,夫人,我就像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如此这般地一旦被人摘下,也就永远地凋零了。”“至此以后,从来没有人在我的花园里拿走过一朵采摘的花。我对所有到我这花园来的人说:你什么时候才能不热衷于那些被分割开来的、残缺不全的东西呢?假如你真能把每件事物的底细明确地分清楚,假如你真能弄清玫瑰长到何处算作花萼,又从何处开始算作花朵的话,那么,你就到那玫瑰开花的地方去采摘吧!”(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构思奇特,简要地交代之后就转入对故事的叙述,讲述一个老人专心饲养玫瑰花的故事,用玫瑰花来寄托自己失败的人生。B“我就像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四个女人,每人摘去了一朵。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我那几朵可怜的玫瑰花,就是如此这般地一旦被人摘下,也就永远地凋零了。”这是老园丁对年轻“夫人”的心灵告白,也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C四个女人就是四朵玫瑰花,他们代表着老人身上的各种缺点,老人是个能够自我批评的谦虚的人。D本文被称为小小说的经典之作,对老人这个人物的塑造,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E老园丁对玫瑰花的热爱超出了通常的表现,他因此招来自私讨人厌的名声,可他对于这些满不在乎,因为,这些玫瑰花的生命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他愿意为呵护这些生命付出一切代价。(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园丁”这个人物形象。(分)(3)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分)(4)联系全文,谈谈你如何理解小说的最后一段话。(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最近出版的历史的“暗室”:周海婴早期摄影集呈现了意味丰富的画面意象。周海婴之子周令飞说,在父亲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用艺术批评家朱其的话说,周海婴也拍摄了一些空镜头的景观。有些是非常冷僻的角落,比如音乐堂的门口一个人也没有,或者一个院子的边缘,或者一些水泥墩子叠在一起。他关注人们密集视线的盲区,并且“在大风景和大场景中,角落里通常会有一个人”。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大半生都扮演着一个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角色,也因此在公众的眼中成为伟大父亲的影子。他似生活在一种家族荣誉的心理负重中。他曾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与我父亲联系在一起的。”这固然是荣光的、炫目的、名垂青史的,但也是多么沉重的一件事。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鲁迅为之取名“海婴”,意即“上海出生的孩子”。1936年鲁迅逝世时,周海婴7岁,实际上对父亲没有什么深刻记忆。他大多数时候是从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认识父亲的。他当然也得到了父爱。许广平著的鲁迅回忆录中提到一个细节:在上海,他们家雇了一个善良纯朴的老女工,鲁迅要孩子叫她姆妈,不许直呼其名。每逢吃饭,她都来到鲁迅书房做清洁或者带小孩玩耍。“有一次,她和海婴在三楼阳台上一页页吹纸片,说是放鸢。孩子看到纸片上下飞舞,高兴极了。我们不看犹可,一看,却是鲁迅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因为她是文盲,不懂得鲁迅嗜书如命的脾气,只图博得小孩子欢喜但鲁迅并没有责备。”周海婴自己也表示,他从父亲的遗物如信件,那里面提到他中感受到父亲对他的喜爱。特殊的家庭背景,终使他待人处事如履薄冰。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过去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他一直被公众期待“应该怎样怎样”,他的生活牢牢地“被人场控制着”。他有时候会冷不丁自嘲“我就是个道具”。或者摄影本身是他心灵的梦游。其实他的公共角色背后有一个巨大的精神暗室。周海婴说自己出生100天便被父亲抱去照相馆照相。“自儿时起我对照相并不陌生,甚至有莫名的新奇和亲切感。在镜头前我收敛调皮变成乖乖儿。我10岁便拿起相机记录人生。”“1936年秋末,父亲过世。母亲身体状况不好。一位姓蔡的阿姨建议母亲去杭州休养。蔡阿姨有一只黑色小型相机。很快,她看出我对相机的好奇,经不住我左缠右磨,允许我按了几次快门。这一年算是我摄影的开端。”此后70年,周海婴热衷于是。但他对这件自己热爱的事总是半信半疑。他一直没有自信将照片示于公众,也不能确认这是艺术。陈丹青说他“斯文谦和,老牌的上海文人脾气,随口说几句自贬的玩笑”,确是活画。隐在摄影作品背后的他,却是活泼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的,透着对上海市民阶层的广大的亲切感。在他的镜头里,可以看见上世纪50年代上海殷实人家的私家车库、坐在房顶上反叛的青春女孩、吹哨子的儿童、熟食小贩、修鞋修锁的匠人、街角游荡的乞丐以及1949年上海私人诊所里打针的旗袍女孩。他的视野中,有新式婚礼、点心铺子,有商人、淑女、缝纫的邻人、游黄浦江的活力青年。1950年以后,他所拍摄的画面基本与国家建设、社会风尚相关。如,抖空竹的人、举重的青年、里弄里肌肉结实的健美明星、街头的宣传标语等。他的人像摄影多风格沉郁。他透露了自己:机智而活泼的,敏锐的,对自己多少有些犹疑和不确定,但在自谦中也有明确和肯定。他拍摄的动因显然不只是技术原因,他对人的生命感觉很有反应。又有谁的艺术动因是源于技术呢?如同文学、建筑与舞蹈一样,它们的好处全在于对生命状态的自觉。如果没有一个形而上的存在时刻观照,那些艺术堆积就是负担或者垃圾。有人质疑这些照片的价值。我们狂奔的路上,那路边的树又有什么价值呢?对每一个疾驰在生命路途中的人来说,这个世界就是路边那些一晃而过的树。平庸的树会成为被速度拉直的横线条,好的树会留下印记。 (摘编自2011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虽然鲁迅先生很爱儿子,但他去世时儿子周海婴很小,所以周海婴对伟大父亲的记忆都是从父亲的遗物和一个民族的宏大传说中得来的。B鲁迅先生有嗜书如命的脾气,但因为疼爱自己的儿子以及出于对文盲女工的尊重,所以他对女工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喜而和海婴在阳台上撕书玩未加责备。C在周海婴拍摄的两万余张照片中,90的画面都是有人物的,这表明他内心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理解。D文章很少正面描写周海婴成年之后的生活,而主要是透过他的摄影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来表现他的性格特点,揭示他真实的内心世界。E本文通过记述鲁迅先生的儿子周海婴对父亲鲁迅的深情回忆和深切思念,以及他充满心理负重的沉重生活,交代了他刻苦学习摄影从而取得的突出成就。(2)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3)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6分)(4)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8分)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部正确的项是 ( )(3分)A粜卖(d) 一溜烟(li) 文过饰非 舐犊情深 针砭时弊B巨擘(p) 揣着书(chui) 旁征博引 改弦更张 指手划脚C名媛淑女(yun) 晕车(yn) 欢呼雀跃 铤而走险 圆凿方枘D圭臬(ni) 硬着陆(zhu) 得鱼忘筌 额首称庆 寅吃卯粮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A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8月底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庄农户,他和百姓们胼手胝足,促膝谈心,好像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鼓励百姓搞好农业生产。B晋国的乐师师旷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有一次,师旷弹了一曲清徵,一会儿,有数十只玄鹤从南方飞来,舒展双翼,随琴声而舞。平公大喜,认为他能够胶柱鼓瑟,对他颇为赏识。C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他们在择业问题上一直存在这样的分歧:是先屈身低就以图发展,还是居高不下待价而沾。其实只要调整好就业心态,大学生找到与自我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应该不难。D我国是一个新能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在全国已得到了普遍利用,海洋能、地热能、风能的开发利用虽未形成气候,但正呈现方兴未艾的局面。1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A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B美国前总统布什称本拉丹被击毙是“重大成就”。前总统克林顿也说,本拉丹的死对全世界渴望和平、自由和合作的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时刻。C2011年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对于校车资金的来源、质量标准的设定、校车安全的监管、驾驶人具备的资格等社会各方关心的焦点问题上,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详细规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D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验。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 , , 。 , , 。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而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 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 而是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 教育很难独醒 A B C D17.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2012年8月26日凌晨2点40分许,陕西省包茂高速公路安塞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从呼和浩特开往西安的卧铺客车,在安塞服务区外与一辆刚驶出服务区的运送危险化学品甲醇的货运车发生追尾,两车相撞后货运车上装的甲醇泄漏并导致两车起火,目前已造成36人遇难,3人受伤。事故原因很多,客车司机疲劳驾驶、车速过快等等。事后,幸存者魏雪梅说,在逃生时,客车司机推了她一把,要不是司机,她都爬不出来。幸存者王咸泽从客车逃出后,筋疲力尽,几个年轻人抬着他,穿过服务区,上了一辆私家车。私家车主将王咸泽送到了榆林市靖京中心医院后,没留下姓名就离开了。另外,王咸泽说:“还好我平时喜欢看救生、逃生的新闻、影视剧,这些学到的求生技能,救了我一命。”对这段材料,你是怎样认识的?请写一段话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得体、连贯,感情真挚,并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18阅读下面这幅华君武先生的漫画,然后说明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4分)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画面内容: 画面寓意: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棍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现代文阅读1.【答案】B【解析】“基本照搬了他的模式”表述不对,文中说“汉武帝封禅,情形几乎雷同”,是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都不知“封禅之礼”。2.【答案】C【解析】A项,封禅直到秦始皇时代才成为事实,这与孔子未明确封禅礼制没有因果关系。B项,“历代帝王登基后首先进行封禅”不对,“历代帝王”不对,属于以偏概全;“首先进行封禅”,无中生有。D项,“泰山因为儒家思想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独尊地位”不对,这种概括性表述不确切,它们不是因果关系;见文章最后一段。3【答案】D【解析】孔子是泰山封禅理论的“支持者”而非“创立者”。文言文阅读4【解析】答案为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核。C项应为“实情”、“隐情”。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锈察,必以情。6【解析】答案为D,本题“归纳内容要点”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核。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答案。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D项中“洗脱了所有的罪名”,不准确。原文是“得其胥役及家人作奸情弊,陈坐失察”。7.(1)关键词语:听断:听取诉讼,加以裁决。以:介词,凭借。折:判决。虽:连词,即使。夺:改变主张或看法。郑交泰才智卓越,天性勇毅,善于听取诉讼而加以裁决,能够凭借片言只语判决疑难案件,在他把判错的案件改正过来的时候,即使是官位很高的人盛气凌人地对待他,也不能让他改变主张。(2)关键词语:檄:下文书。鞫:审理。执:坚持。中:中伤,陷害。抚军下文书让郑交泰审理这个案子,郑交泰坚持五个人处以死刑的意见,提刑非常愤怒,想用其他的罪名中伤他。古代诗歌阅读8.答:“惊”、 “压”。“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字化静为动, “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9.答:首联写登上江边古城时怀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中间二联集中写景营造出寥落清冷的意境,表现作者对国势日衰的悲愁。尾联归结全诗表现出怀古伤今,故国凄凉之感。10.名句默写略11.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答案】BE(5分对一个给3分)【解析】A,借玫瑰花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而不是寄托自己失败的人生。C,老人年轻的时候就像一株玫瑰树上的四朵玫瑰花,拥有钱财,健康、容貌、和忠厚善良,并不是四个女人就是四朵玫瑰花。D没有外貌描写。(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园丁”这个人物形象。(分) 【答案】曾是一个富有、健壮、英俊、忠厚的年轻人,如今是辛勤劳动,做事认真细心、爱花如命却又孑然一身的养花老人。辛勤劳动,做事细心,“他像蜜蜂似地把花粉从这朵花送到那朵花去,在各个不同种类的玫瑰花中进行人工授粉。”他谈起玫瑰花细致入微,了解她的每一部分。(从种花角度回答)热爱美好的事物,他从来没有摘过一朵花送人。但是,如果说一株玫瑰树可以迎送一百个春天的话,那么一朵玫瑰花却只能有一个春天。(从爱花角度回答)他愿意为呵护这些生命付出一切代价,这些新品种成了他心爱的宝贝,不送给任何人玫瑰花,不采任何一朵玫瑰花。(从护花角度回答)(3)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当玫瑰开花的时候”?(分)【答案】从结构的角度思考:全文围绕着玫瑰花来写,可以说标题也是线索。从主题的角度思考:玫瑰花的开放隐喻人生的美好的完美存在,人们应该象喜爱玫瑰花一样,呵护我们的人生。从人物塑造的角度思考:玫瑰花也是老人的化身,美好,喜爱美好,又经不起有意无意的伤害。(每点2分)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4)联系全文,谈谈你如何理解小说的最后一段话。(分) 【答案】世界上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为了维护生命而付出代价的人的高贵的灵魂。热烈奔放的玫瑰花是生命的体现和昭示,也是老人生命与灵魂的载体。(2分)正因如此,尽管有不少辛勤劳动的人为之嫉妒,也有不少爱花者风闻而来以期求得一朵两朵以满足自己的愿望与喜好,可他从未摘过一朵送人,即使地位显赫的美貌夫人,因而他招来许多自私、讨人厌的名声,可他对于这些满不在乎,对别人“把他看成疯子谁也不再去理睬他”的窘状也不放在心上。(4分)对生命的讴歌和对对生命呵护的美好心灵的赞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珍爱生命,用心体会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的时刻,通过努力,让生命更加完美,并为追求美好的事物尽心尽力。(4分)言之成理即可。12.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2)文章题目中的“历史暗室”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指周海婴早期摄影集,他用相机记录中国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生活;指他被父亲的伟大形象遮蔽的大半生,他是公众眼中伟大父亲的影子,是被人场“控制着”的道具,大半生都扮演着民族精神旗手之子的公共角色;指他鲜为人知的精神世界和真实自我。(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考点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传记人物思想性格特点分析,要联系全文人物的生活背景作答。(3)周海婴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如此喜欢摄影?请简要分析。(6分) 来源:www.shulihua.netwww.shulihua.net(4)从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全文重在写周海婴,而文章最后一段画线部分却在评价什么才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样写有必要吗?请结合全文简述理由。(8分)【答案】观点一:有必要。画线部分用巧妙的比喻肯定了周海婴摄影集的价值,而摄影是周海婴真实自我得以表现的重要途径,写摄影集,就是在写周海婴。含蓄地表达了对周海婴自身价值的肯定,他大半生背负着家族荣誉的沉重负担,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规定之中,但他也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价值,他终于借助自己的摄影透露了自己,这与标题“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相吻合。画线部分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人们只关注周海婴头上笼罩着的炫目的荣光,而忽视了他作为个人真实的价值,而结尾告诉我们,不能用太过功利的眼光去看待一切,“好的树会留下印记”,美好的东西自有其价值。观点二:没必要。文章主要内容是写周海婴其人及其摄影集,但画线部分却撇开这些内容泛泛地讨论什么有价值什么没价值,游离于主要内容之外。文章的标题是“走出历史暗室的周海婴”,写其摄影集重在突出他走出精神暗室,表现真实自我的艰难,而结尾的评价却更侧重于对其摄影作品的价值判断,偏离文章的主题。前文的相关内容已经肯定了摄影对于周海婴个人的价值,以及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画线部分再用比喻不痛不痒地肯定他作品的价值,显得画蛇添足。(8分;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此题为文本终点难点和主题探究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写作手法的评价,并引导考生多角度解读人物,评价人物的思想性格,推断文章的思想主题。考生可以从“必要”或者“没必要”谈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结合文章的标题、思想主题和人物特点具体分析,并能自圆其说。13.C14.C.15. D【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考查常见的搭配不当、不合逻辑、语序不当和句式杂糅等,主要要求考生能熟练地掌握病句的类型并作出正确的判断。A项成分残缺,“通讯不畅”后加“的局面”。B项“本拉丹的死都是重要时刻”,为搭配不当,可去掉“的时刻”。 C. 句式杂糅,去掉“在”“上”。16.C17.略18. 内容(2分):画中的人全身缠裹着,腰间捆着带子,只露出一张脸。(1分)画面上写有画中人的独白:“永不走路,永不摔跤,永处襁褓。” (1分) 寓意(2分):该画面讽刺了那种因惧怕失败、磨难和犯错误而自我保护起来,不再敢去进取和奋斗的人,批判了现实生活中逃避主义和“不作为”行为。19、作文(60分)材料解析:“铁棍”撬不开“大锁”,费了好大的力气夜白费,“钥匙”最了解“大锁”的心,这是材料的最关键所在,自然界中的现象是如此,人类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立意参考:(1)从“铁棍”的角度,解决问题不能靠蛮力,要运用技巧。(2)从“钥匙”的角度,贴心的关爱是,对心灵的了解是打开心结的最好方法。(3)从“大锁”的角度,生活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关心。另外,关键句“我最了解他的心”,“他”指的含义很多,“他”可以是人,学生也可以写自己对于古今中外名人心灵的解读。附文言文参考译文:郑交泰,字协德。平岚乡人。少年时读书记忆力很强,但是多次考试都没有考中,以例贡生(清代由“援倒捐纳”取得贡生资格)的身份接受选拔,被选中调往广西,担任苍梧县知县。遇到母亲去世,服满丧期之后复出做官,担任安徽望江、阜阳县知县。升任亳州、六安知州,擢升为嘉兴府知府,担任浙江督粮道。郑交泰才智卓越,天性勇毅,善于听取诉讼而加以裁决,能够凭借片言只语判决疑难案件,在他把判错的案件改正过来的时候,即使是官位很高的人盛气凌人地对待他,也不能让他改变主张。南陵知县陈科联是潮州人,因为收取六十千的赃款而被判罪。当时郑交泰担任怀宁县知县,抚军平时就听说过他的才能,下文书让他审理这个案子。郑交泰发现了陈科联下属和家人作奸犯科的欺诈行为,陈科联被依照没有“在监督检查上有疏忽”的罪名定罪。郑交泰拿着判决的文稿去回复抚军,抚军声色俱厉地责备他说:“你要替你的同乡徇私舞弊吗?”并且把他的文稿扔在了地上。郑交泰俯下身予拾起那份文稿,慢慢地回答说:“按照公文上的记载,陈科联勒索了五个赈灾的人。现在五个人总共欠下了六百余石应该缴纳的谷物,陈科联县令果真贪婪的话,难道会仅仅索贿六十千就罢手吗?况且陈县令首先捐出了二百石米,假使他要贪图这六十千的钱,为什么不少捐三十石米,而要费这么大的周折呢?况且我看这件事情,与他的官职没有关系,何必要去徇私舞弊呢?大人原籍浙江,现在隶属于您手下的浙江人不下十多人,平常也不曾对他们另眼相看。现在您竟然用对同乡徇私舞弊的罪名来责备审案的人,为什么呢?”抚军沉默不语。当时一同进见的人有六个人,都害怕得说不出话来,但是郑交泰进退自如,不失法度。第二天抚军定案,听从了郑交泰的建议。郑交泰担任亳州知州的时候,滁州有一个叫高永威的人,与他的八个同伙拦路抢劫。不久就在定远县抓获了两个人,根据供词,判决五个人处以死刑,二个人处以流放,一个人以披枷杖责来处置而已。有关官员罗织罪名,陷人于罪,以判决七个人死刑向上级汇报。不久又抓获了四个人,他们的供词与前面两个人完全相同。抚军下文书让郑交泰审理这个案子,郑交泰坚持五个人处以死刑的意见,提刑非常愤怒,想用其他的罪名中伤他。郑交秦高声直言,说:“审理案件贵在了解其中实情罢了,用两个人的性命来换取我这个官职,我又有什么遗憾呢?”拱手高举,行了一个礼,就出去了。后来抚军查访到了其中的实情,认为郑交泰是对的,提刑也有所悔恨,向他道歉。在这个时候,郑交泰善于治理的名声传颂于大江南北。凡是多年不能判决的疑难案件,郑交泰经过一两次的审理,必定能够找出其中实情。郑交泰天性勤奋敏捷,曾经在十天内判决释放四百多名久押狱中的囚犯,老百姓得以免除拖累之苦,监狱几乎为之一空。郑交泰离开之后,百姓都很思念他,所到之处都争着把得到这样的好官当作一件乐事。当初,郑交泰谒见适阳春县的谢伸玩,谢仲玩原本是湖南的一个循法守理的管理,就对郑交泰说:“审理诉讼却要动用刑罚,怎么能得到其中实情呢?只有平心静气,用感情去打动他,用道理去说服他。那个人即使非常倔强和狡猾,如果慢慢地与他交谈,说得多了就必定会露出破绽,从这塑破绽A手去追问,那么其中的隐情就会暴露。已经让他把其中的隐情全都说了出来,就让他稍微休息一下,并且让他吃些东西,喝些东西,然后再去询问。隔天,再问。像这样交代出来的案情,必定就是实情无疑了,你对这件事千万要慎重啊!”郑交泰采纳了他的建议,因此在州县历任二十年的官职,把已招供的罪犯解送上官复审,不曾有人推翻过自己所供认的话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