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源于有效感悟.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9014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源于有效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源于有效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活力课堂源于有效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活力课堂源于有效感悟 小学生课堂阅读体验感悟教学有效性研究 永康市人民小学 程艳盈【摘要】有效阅读归根到底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但当前也有许多教师认为这种感悟是虚化的、非理性的、可操作性不强。本文尝试通过介绍体验感悟的几种教学策略:诵读涵泳、链接生活、设身处地、情境想象、点拨促悟、多元解读等来试析体验感悟的生成规律,使其成为在体验感悟中建构有效阅读机制的有力保证。【关键词】阅读教学 体验 感悟 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1。作为新课改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建议,我们已耳熟能详,认可在心了。语文课程标准除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体验感悟外,另有18处用了“体验”一词,2处用了“感悟”一词,与体验感悟意义相近、相关的“感受”“体会”“体味”则比比皆是,遍布教学目标等各个部分,但我们对体验感悟的理解、思考和实践都才刚刚开始,面对真实的课堂,有许多教师认为这种体验感悟是虚化的、非理性的、可操作性不强,甚至有人认为体验和感悟太费时、偶然性强,教师的可控性底:“他们能悟多少就是多少吧,悟这种东西很玄的,怎么能讲清楚呢!”这就使这一教学理念的具体实施显得浮光掠影、范化混沌,使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无法得到系统的锻炼和培养。但我们知道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才是课堂生成的最亮点;才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增长点。体验是在对事物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感悟,是领会的意思,明白了某种东西存在的意义,也就是会意。体验是感悟的基础,感悟是体验的升华,在阅读过程中是不可分离、彼此交融的。我们认为具体落实到阅读,体验感悟是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内心需要出发,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动眼,动口,动手,动心,诵读,联想,想象,凭借直观直觉设身处地、入情入境地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切身感受,仔细体味,深入揣摩,全身心投入文本之中,走进作品的生命,亲历阅读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有效呢?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可实施以下策略:一、诵读涵泳 生发体验与感悟所谓涵泳,就是沉浸其中,细细体味。涵泳的基本种类主要包括朗读、浏览、略读、精读、猜读、诵读等。诵读涵泳是学生感知教材和获得审美享受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无视觉形象的文字化为有声的听觉语言,把符号载体还原成一种真情实感。诵读过程中通过口、眼、心、耳等各种感官全身心地进入文本,由读生感,感中得悟,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志。例:我校一教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诵读涵泳指导统计粗表策略类型次数内 容效 果浏览1次从结局入手,并速读全文教师:“卖火柴小女孩的结局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让学生从结局出发有目的地寻读课文,快速切入主要矛盾的揭示。略读1次学生速读全文,同时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她美好的幻想?她擦燃几次火柴?出现过哪些美好的幻景?把速读引入课堂教学,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迅速抓住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精读7次1学生默读第1至4自然段,并把表现小女孩冷的句子划出来。听范读、分析讨论、齐读第五段。2指名朗读第6至第8自然段;其他学生3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幻景?4回过去再读一读第1至4自然段,把表现小女孩饥饿、没有欢乐的句子划出来。5讨论第9自然段。6当她在光亮中看到奶奶时,是怎么说的?指读第10自然段,读后师生评议。7请大家轻声读第11自然段,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用精读的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阅读指导,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体验课文语言的魅力,正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个性化阅读目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现实教学中,诵读涵泳通常表现为充分保证学生直接接触文本的时间和质量,从而使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得到基本的保障,从根本上杜绝教师的满堂讲现象。二、链接生活 激活体验与感悟所谓链接生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和感悟文本,加深理解。基本种类有回忆链接法、体验链接法等。在具体阅读教学中主要表现为:(一)回忆生活链接法 即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册酸的与甜的课例:出示句子:“小猴子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请生朗读。师:同学们,在平时你遇到什么情况会迫不及待呢生1:过生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妈妈送我的礼物盒!生2:到了公园,我迫不及待地在草地上打滚!生3:路过肯得鸡店,我迫不及待地冲了进去!教师的提问使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被激活了,精彩的发言接二连三,还需要教师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解释什么叫迫不及待吗?根本不需要!他们的理解已经很到位了,他们甚至已经在准确地运用这个词了。回到文本他们对于小猴子迫不及待地样子和心情的理解也就水道渠成了!(二)体验生活链接法 即有时文本反映的生活学生不曾经历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亲历类似于文本反映的生活,以加强体验,促进感悟。小学语文人教版9册温暖我一生的冰灯课例: 师: 请用手紧紧地握住冰块。说说你的感受吧!生1:冷。生2:手很麻。生3;手要冻僵了!生4:有点全身发抖的感觉。生5:手抽筋了!师:刚才同学们都用手握了冰块,感受了那种冰冷刺骨的滋味。现在请你快速地读读7-16段,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划下来。师1:父亲正在用他的体温融化那块冰呢!师2: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北方,父亲打磨着冰块、做着冰灯,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啊!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北方,打磨着冰块、做着冰灯。这种体验是南方学生不太可能拥有的。教师在此运用了体验生活链接法,让学生亲历类似于文本反映的生活,以加强体验。在体验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拉近了,与“父亲”的距离拉近了,对文本的感悟加深了。于是,父亲的鲜活形象和父爱的鲜明意蕴就这样温暖着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了。“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 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这句话便是链接生活策略的原则和作用所在。三、设身处地 换位体验与感悟所谓设身处地换位体验与感悟,就是让学生暂时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转换角色,设身处地,与作品的表现对象同喜怒、共哀乐,借助角色效应,缩短与对象的距离,增强情感体验和领悟。盛新凤老师执教小学语文人教版第7册去年的树教学片段师: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这样吧,你们来做一回小鸟。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你们的好朋友,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明白吗?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两组同学分角色一起进行。)师:可怜的小鸟找不到朋友大树,你的心情怎样?你说生:我的心情非常焦急。师:你焦急。你呢?生:非常紧张。师:你紧张,为它担心。生:我为小鸟而感到悲伤。生:我感到伤心!师:你伤心,你们是不是在心里呼唤着自己的朋友大树。你们怎么呼唤的?生:大树你在哪儿呀?生:大树呀大树,你到底在什么地方啊?生:大树你去哪里了啊?生:大树你快回来吧,小鸟正在等着你呢。生:大树,难道你忘记了咱俩的约定吗?我还要给你唱歌呢。师:真好,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情。这种设身处地的换位角色体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换位成了一只只小鸟,通过移情,他们深刻体验到了小鸟心中的焦虑、担心、害怕、执著于是,小鸟想什么、说什么,就通过孩子的心、孩子的嘴表达出来了。设身处地换位体验与感悟的妙处就在:不仅有利于学生领悟对象的言行所内蕴的情感,还有利于学生领悟描写对象言行的语言形式。所谓“文若己出、通融一体、身临其境、神会其中”说的就是这境界了。四、呈现情境 交流体验与感悟单凭再造想象有时还原作品形象可能有困难,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言语描摹、画面再现、媒体演播、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现文本的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感受体验,交流互动,从而获得更多感悟,这就是呈现情境,交流体验与感悟。在执教现代小学语文第2册问银河这首诗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让一位学生带上头饰、穿上银袍,扮演银河中一颗智慧小星星,聆听全体同学的问银河朗读。如果同学们问得好奇、问得急切,就请这颗智慧小星星回答其中有所了解的问题。这是怎样的一个学生呢?为什么单单指名让他来演智慧小星星呢?该生是班里一位小天文迷,但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够浪漫的倔小子”!他总是以科学的眼光来审视文学的问题,他可以就“天涯海角”这个词语,和老师、和同学争论得面红耳赤,因为他认为:天没有涯,海没有角,所以古人的这个词语绝对是造错了!为了让“这个不够浪漫的小倔头”充分感受到问银河这首诗中所蕴涵的神奇的美,教师就让他来扮演这颗智慧小星星。用心去聆听、去感受诗中透露出的这份神秘与好奇,并试着和“好奇”对话,试着去解答这份好奇!结果全体同学在“这颗智慧小星星”的引领下问出了好奇、问出了急切:“银河里可有长胡子的小虾银河里可有横着走的螃蟹?” 同时在这份浓浓的好奇熏染之下,“这个不够浪漫的倔小子”又是怎样诠释“问银河”的呢?我们来听听:“银河中当然有长胡子的小虾、有横着走的螃蟹、有摇头摆尾的小鲤鱼,还有白白的羊、金色的牛他们是由许多星星组成的,他们的名字就叫巨蟹座、双鱼座、白羊座、金牛座”文学的火花与科学的火花就这样在情境呈现中碰撞出了多么浪漫的智慧之光!情境呈现就这样把儿童带入情境,激发动机,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向的感受,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一步一步深入引导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文本,体验文本,进而创造文本!五、点拨引领,生成体验与感悟体验感悟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但教师的点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早已是人们的共识,有其合理性,但单纯的自我诵读涵泳,是一种渐悟的过程,参悟所得也有效益不高之虞。笔者在执教去年的树时:师:同学们小鸟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这一句话时心情是怎样的呢?生1:小鸟很着急!师:为什么呀?生1:因为小鸟听到山谷中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教师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生发点,于是请全班同学找到这段,并请他们和发言的学生一起配合读读。)生1:鸟儿向山谷里飞去。山谷里有个工厂。锯木头的声音众生:沙沙地响着。师:沙沙这是什么声音?众S:锯木头的声音!师:这锯子与其说是锯到了木头上,还不如说是锯到了(学生猛然领悟)生2:锯到了小鸟的心坎儿上生3:小鸟心都痛了!生4:是心急如焚了!(再让学生读读小鸟问大门的话时,那种心急如焚的感觉也就充满了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心头。)阅读中的感悟常常是在特定情境、特定因素促发下产生的,古人称之为 “机缘”。这些“机缘”有些被学习主体把握住了,但大量的却在不经意间擦肩而过。因此,教师的导悟、促悟必不可少。实践也证明,这种引导、点拨常常会让学生产生茅舍顿开、豁然开朗的顿悟,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正是教师的引导点拨,促进了学生的顿悟,使学生对人物的领悟提升到了单凭自悟所难以企及的高度。六、多元解读,立体体验与感悟阅读是与文本的对话,这种对话建立在阅读主体的知识背景之上,学生往往带着自我的色彩去体验文本中作者创造的人生世界。由于每个读者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文化背景、审美情趣千差万别,所以阅读的体验、感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解读”6。语文文本的多义性为多元解读提供了客观条件,而阅读主体的个性差异正是多元解读所能实现的主体条件。因此,我们采取多元解读策略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立体体验与感悟。在教学给予树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为小女孩制作给予卡的环节,在写作之前,老师引导学生:这一张祝福卡片的落款可以写上谁的名字?。这个落款不限给了学生多元感悟的极大空间。给予卡制作完毕,学生的署名真是五花八门:有署圣诞老人的、有署金吉娅的、有署全世界儿童的、有暑本名的学生以圣诞老人的角色赠送给予卡,我们感悟到了他的浪漫情怀;学生以金吉娅的角色赠送给予卡,我们感悟到了他阅读的忘我投入;学生以全世界儿童的角色赠送给予卡,我们感悟到了他的大气与合作精神,学生以自己的真实身份赠送给予卡,我们感悟到了他的行为效仿在课的最后,老师还请学生想一想,你认为当大家明白了金吉亚的做法之后,谁会给他最甜蜜的笑容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孩子们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感受,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妈妈会给金吉娅最甜蜜的笑容,因为妈妈为有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儿而骄傲;哥哥姐姐会给出甜蜜的笑容,因为他们为自己误会了妹妹感到抱歉,更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仁爱的妹妹而高兴;我们每一个读者也会给金吉娅最甜蜜的笑容,因为我们喜欢她,喜欢他的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同一个文本,在全班学生的共同研读下,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样所得的体验与感悟无疑是立体的丰富的。许多年来,我们对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接受者这一层面,其实,学生是教学的宝贵资源。他们的积极探究,多元解读可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动力之源、能量之库,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比预设强加的要鲜活得多,当然课堂也因学生的深入、多元的感悟而更精彩了。总之,阅读教学应充分注重学生的体验感悟,给足学生学习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明其内涵,采用得当的教学策略:诵读涵泳、链接生活、设身处地、情境想象、点拨促悟、多元解读等方法,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释放学生禁锢的情愫,使其成为学生课堂个性化阅读的有效保证。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人格素养的积淀。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鲜活与生动”,透射出生命的活力的。【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李洪君.“悟性”新说J.理论探讨,2000(2),35.3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4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5 张明仁古今名人读书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606 陈向明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