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期中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8061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期中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期中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期中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上)期中试卷语 文考号_ 班级 _ 姓名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二)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9分)1. 书写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功,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诗句,体现你的风采。(2分)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滑稽(j ) 乳臭未干(xi ) 寂寥(lio) 虐杀(nu) 不辍(chu)B.戏谑(xu ) 猝不及防(c ) 优劣(li) 工尺(ch ) 环谒(y)C.伶仃(lng) 津津有味(jng) 瑟缩(s) 炫耀(xun) 论语(ln)D.穹隆(qng) 苦心孤诣(y ) 冗长(rng) 黯淡(n) 寂寞(mu)3.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笑柄 舒活筋骨 俗不可耐 愿天尤人 任劳任怨B.朦胧 汗马功劳 趋之如归 学而不厌 为富不人C.笸箩 不堪忍受 无病而呻 宽厚仁慈 人情世故D.山麓 幕色苍茫 萍水相逢 敏而好学 不能自已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B.我们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虽然工作很繁重,但看起来精神矍铄。C.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D.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在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下,使我迅速地成长起来了。 B.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 C.我并没有否认他这次发言没有教育意义。 D.几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A.什么是故乡?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B.气质的形成包括“实”和“虚”两个方面。C.保尔的一生形象地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把这瓶家乡的水土带在行李箱里,”妈妈说:“它能保佑你一路平安。”7.仿照句子画线部分,再仿写两个句子。要生动地阐明本体,句子要与画线句子相同,并构成排比。(2分) 人生离不开学习,就像婴儿需要乳汁,花草需要雨露,_,_。8.请选择四个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话,并说明你这样选择的理由。(3分)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赶车的),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村里有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_”,裁缝说:“_”,赶车的接过话茬:“_”,船夫最后说:“_”。 A.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B.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 C.咱们到那儿见风使舵,看情况办,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D.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得去才行。我认为,厨师的话是_、裁缝是_、车把式是_、船夫是_。我的理由是:_。9.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 。(2分)10.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2分)A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B默而识之 不耻下问C忽啼求之 温故而知新 D歆辄难之 尊君在不11古诗文默写。(6分)(1)六则中孔子阐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_, _。”(2) 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妻子团聚的句子是“_,_。”(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用典表现诗人无限怅惘心怀的诗句是_,_。(4) 当你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你可以用古诗词中的两句来勉励他“_ ,_。”(5)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_ ,_。”(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道出惜别之意和宽慰之意的诗句是_,_。12. 口语交际:根据语境回答问题 (2分)小明想到邮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记得该往哪边走。这时正好遇见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_。”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16分)江南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便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子路深入到竹海里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了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陪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他是以竹林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13.作者是从三个观景点描绘了不同的竹林景物,试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1)远处所见:(2)深入竹林所见:(3)登临竹坞所见:14.第段“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句中“铺”字能否换成“长”字?为什么? (2分)15.“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16.第段“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句中的“海底隧道”该如何理解?(2分)17.“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一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能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2分)18. 第段中,画家和护林员面对竹海有什么不同的观点?为什么?(3分)19.文段中用大量篇幅描写竹海,写竹坞中无边无际、深不可测、密不见底的竹林,用意何在?(2分)(二)阅读诚实是灯,回答文后问题。(12分)那是一个艰难的日子,家里能够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可离下个月购粮的时间还有四五天。母亲用焦虑的神情对我说:“家里已揭不开锅了,我想到外面去借点粮,你去后山坡上采点野菜回来,凑合着过几天吧!”我听话地点点头,挎着小篮子离家了。当时正值夏季,天气闷热难耐,我在后山坡上转来转去,也没有采到可吃的野菜,只好从另一条小路往回赶。走着走着,迎面看到一片南瓜地,虽说南瓜藤已被太阳烤蔫了,但还能采到一些瓜叶。我看田里无人,慌忙采了一些瓜叶和两个拳头大的小南瓜,藏在篮子底下,上面用野菜盖住,匆匆地赶回家。傍晚,母亲借粮回来了,我把洗好的瓜叶和小南瓜端到母亲面前,满以为会得到她的夸奖。没想到她脸色一沉:“叫你采野菜,你却去偷人家的瓜。”我一看母亲的神色,心里一阵发虚,脱口撒谎说:“这瓜不是偷的,是人家送的。”母亲自然不信,用眼光直视着我。我似乎感到母亲的眼光里有一种特别的穿透力,她能够看清我内心的一切秘密,于是我只好如实“招供”了。母亲见我终于承认了错误,就没再责怪,而是循循善诱地说:“拿人家的东西是一错,明天去向人家道个歉去。说谎又是一错,以后可不能说谎。人从小染上说谎的习惯,长大就很难做个诚实的人。”母亲的话从此在我的心里,亮起了诚实这盏心灯,不管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也不管身处顺境还是偶遇逆境,我都精心擦拭心灯,让它熠熠生辉,永不蒙尘。那年在部队新训结束时打靶,管发子弹的文书多给我一发子弹,并悄悄耳语:这次打靶成绩非同小可,关系到能否评上先进,多一发子弹就多一分优秀的把握。我想这不是作假吗?当即把那一发子弹退给他。结果打靶时果真跑了一发,与“优秀”_。心里虽有遗憾,但却十分坦然,因为这个成绩是没有掺假的。还有一次一家新闻单位评优秀通讯员,上线篇数是用稿30篇,可统计下来我只有29篇,就如实填写上报。没想到在报社通联处工作的一位朋友大笔一挥,给我加了一篇,于是我的名字上了通讯员光荣榜。当我知道事情经过后,立即向编辑部写信说明情况,还请求撤下了光荣榜。这样做,也得罪过一些人。那位多给我一发子弹的文书,在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里不和我说话,怪我不给他“面子”。直到他退伍时,他才托人送给我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让诚实的灯光照亮自己心灵的人,永远是可敬的。”那位编辑朋友开始也不理解,后来终为我的行动所感动,还专门撰文赞赏。啊,诚实一盏不熄的心灯! 20.联系文意,在第四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应填()(2分) A失之交臂B擦肩而过 C相差甚远D相差毫厘21.联系全文,体会第一段中画线语句的作用。 (2分)22.联系全文,分析第四段开头语句“母亲的话永不蒙尘”在结构上和内容表达上的作用。(2分) 结构上: 内容表达上:23.联系全文思考:文章写作第五段,尤其是强调“我”的行动终于得到别人的理解、赞赏,这有什么作用? (2分)24.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举一则“诚实做人”的事例,并说明结果;或举一则“未诚实做人”的事例,并说明结果。(2分)25.品读文章结尾段,从个人的感想这一角度自拟出一道题目,并作出解答。(2分)三、文言文阅读(13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_A_,则是无信;_ B_,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_ C_。”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 D _ 。”【注】令誉:好的名声。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敕:皇帝召见。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26.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日中不至”“对子骂父”句填入文中A、B、C、D四处。 (2分)A B.C D.27.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2)相委而去 去:(3)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少:(4)卿何以不汗 汗:28.翻译下列句子。(2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29.用甲文原文填空(3分)客人发怒的原因是 。客人不守信的原因是 。表明客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句子是_。30.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2分)(二)诗歌简析(2分)31.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这首诗虽然只有28字,却如同一篇小记叙文,有人有事,有情有景,有时间有地点。诗中最能表现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感的一个字是_。 (2)仿照下面给出的“具体时间”,写出作品中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具体时间:春天的一个傍晚 具体地点:_ 四、作文(50分)下列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1.题目:我迷上了_要求: 补全题目,如“看书”、“踢足球”、“电脑”等;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不仅是丰富多彩的,它还是我们的良师。在参加升旗仪式时,我们学会了尊严;在与困难的斗争中,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学会了选择;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处理相互关系上,我们学会了谦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追求。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学会了成长。要求: 以上述任何一点为中心,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编写故事,也可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60000七年级语文(上)期中测试参考答案1.略 2.B 3.C 4.A 5.B 6.B( A项中尽管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却不是疑问语气,两处问号都应用逗号。C项“告诉”的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道理,而不是这本书,所以不应用书名号,应用引号。D项前后都有引文,中间是人物,说后面不能用冒号,应用逗号。) 7.生命需要衣食,万物生长需要阳光。8. BDAC “三句话不离本行”,他们说的话都跟他们的职业有关。9. 关羽 单刀赴会等 10.C 11.(1)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2.略13.(1)竹林如海,平地、山麓、山顶“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2)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有时看到前面的竹丛,好像“屏风”。(3)“除了竹子,还是竹子”。14.“铺”字写出了竹林绵延不绝、无边无际的势态,富有表现力,换成“长”字就显得平淡。15. 用“竹海”“暗浪”来形容竹林无边无际,轻风吹拂,竹林一齐向一个方向轻摇的情景,形象贴切,既写出了竹林的茂密宽广,又写出了竹海的博大“深沉”。 再用“推”、“涌” 这两个动词,渲染了“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充分表现了竹海的“深沉”。16. “海底隧道”是用来比喻被两边茂密高大的竹林夹在中间的林荫小路,既形象又贴切。17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了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18. 画家认为竹林茂密,找不出一点层次,如果要绘画竹林景色,实在束手无策。护林员认为竹林旺盛,意味着竹林和竹笋丰收,正是名副其实的竹乡,值得高兴。画家是从绘画的角度认识事物,护林员是从竹林的经济角度认识事物。19.意在具体描绘竹子丰收的景象,表现江南竹乡的美丽、富饶,为后文写人家、写“欢笑声”作铺垫,而且也与文题中的“深处”二字切合。20.A (提示:B、D项含义不错,但不及A项通俗、圆润。)21强调家庭贫寒、缺吃缺喝的现实,说明偷南瓜事出有因,而在此环境下受到母亲的诚实教育,则显得更有意义,更能让人接受。文章的主题也显得更突出。22结构上:承上启下 内容表达上:总结上文内容,点明写作中心,照应标题。23点明生活中的真实情况,说明具有诚实美德的人终究会得到人们的尊重,使主题更突出(诚实是灯,灯会照亮别人)。24提示:尽量举真实事例,不编造虚构;产生的结果要讲清楚。 25略26.A日中不至 B.对子骂父 C.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D.战战栗栗,汗不敢出27.(1)约定 (2)离开 (3)小时候 (4)出汗28.(1)陈太丘的友人感到十分惭愧,下车拉元方的手(表示道歉),元方朝家门走去,连头也不回一下。(2)钟毓、钟会13岁时,魏文帝听到了他们的名声,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您的儿子一齐到大殿上来。”29(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 (3)友人惭,下车引之30.陈元方小小年纪对友人的批评十分中肯;兄弟二人在大殿上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且语言风趣诙谐。(意对即可)31.(1)愁 (2)扬子江头的(某个)离亭14.作者对竹子的描写很有特点,按下列要求从文段中找出同竹子相关的句子。(3分)(1)从色彩上找:(2)从声音上找:(3)从气味上找:(1)A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绿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B、在竹钨里面对着辽阔的竹的海洋,看到整个世界都是绿色。C、在路边,在空地上和晒着黄色带着斑点的竹若。D、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仿佛周围都是一片柔和、宁静的青绿。(2)A除了近处的竹叶在微风中摆动发出沙沙的响声,再也听不到别的吵声。B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C我们正要离去声音却愈来愈近。(3)A又用山泉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新的新竹的气息。B每当我回忆起竹林深处的情景,好象立刻就闻到了竹子散发出来的清香。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