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8031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2014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2014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制卷人: 审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2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A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3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A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B淡化了“国”与“家”的结合C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D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点4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对这一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其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B可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C其核心是长子继承制D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5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地域关系 B血缘关系C信仰关系 D财产关系6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自称“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在通常情况下,一切行政、军事、立法、司法、财政、文教大权,无不由皇帝掌握运用。这表明皇帝制度的首创()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皇帝不必遵循一定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逾越秦朝实行郡国并行制A B C D7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8商代盛行“人牲”“殉葬”的史实,反映了当时A经济高度发达 B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C被统治阶级处境十分悲惨 D阶级矛盾十分尖锐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A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B世袭制度确立C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中央集权制度建立10秦汉之制,郡守于每年秋冬向中央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或郡即在这时各对其下属进行考核,有功者可受奖赏或升迁,有过者轻则贬秩,重则免官、服刑。这一措施的实行最突出的作用是()A强干弱枝 B分割相权C经济发展 D结束分裂11商纣王有个同母的哥哥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认为生微子启时母亲为妾,生纣王时母亲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后来纣成为商王。这说明商朝时期A神权观念十分浓厚 B分封制度有待完善C宗法制度影响很大 D内部权力争斗激烈12以下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御史台都察院刺史三省六部A BC D13从商代的以神为本到周代的神本观念的淡化的根本原因是A.周朝平民的反抗 B.保民思想的产生C.周朝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D.民本思想的出现14认为夏朝的建立是我国奴隶制国家出现的理由是 A 国家机器的建立 B 财富分配不均 C . “天下为家”局面出现 D 奴隶主剥削奴隶 15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是个神权色彩重的王朝 B.商朝统治者的思想观念是以神为主C.商朝人对鬼神的怀疑 D.说明了神在商朝地位的至高无尚16汉武帝时期,为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制度指()A军功爵制度 B察举制C征辟制 D科举制17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大致经过“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三个阶段。隋唐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与秦汉时期相比,其最大特点是()A选拔官员受到世家大族的影响B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C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选拔官员D以品德素养为标准选拔官员18. 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诸侯国实力超过周王室 B.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C.春秋时井田制已瓦解 D.西周的宗法制度遭到破坏19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机构依次是 A、中央郡县乡里 B、中央县郡乡里C、中央郡 县里乡 D、中央郡乡县里20秦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这是因为这一制度 A、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B、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2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22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23下列各项制度,属于汉朝在秦朝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A.刺史制、封国制 B.三省制、封国制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一省制、刺史制24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察举制 B.设置刺史C.取消封国 D.创设御史大夫25汉光武帝改革中央政治制度,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是 A、外朝 B、丞相府C、御史大夫府 D、尚书台26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27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由此可知秦()A废除贵族特权 B加强君主专制C加强中央集权 D设置三公九卿28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主要措施是A.设立中朝 B.设立外朝C.广招贤才 D.扩大御史大夫权限29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管理30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讥人”。其中“海内皆臣”一句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B国家一统,集权于皇帝 C水陆交通发达,便利统治 D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第卷(非选择题 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6分,第33题8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摘自左传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者则削其地,三不朝者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聘(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请回答:(1)材料二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根据材料一所说的,这种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1分)(2)据材料概括诸侯有何义务?(3分)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3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2分)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后来的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32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史记 请回答:(1)材料1中王绾的主张是什么? (2分)(2) 材料2中李斯反对的理由是什么?(2分)“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 (2分)(3) 秦始皇最终肯定并采纳谁的建议?对后世有何影响? (6分)33.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2分)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2分)(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2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分)(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