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宁夏市银川二中2012届高三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7226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宁夏市银川二中2012届高三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甘肃省宁夏市银川二中2012届高三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甘肃省宁夏市银川二中2012届高三模拟试题(一)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早期文字中,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就有玉字出现。玉字是象形字,“像三玉之连,其贯也”,就是说“玉”字像三块玉石,穿在了一根绳子上。三玉之连,代表着天、地、人三通,汉代学者董仲舒在解释“玉”字时曾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玉。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可见“玉”字在使用之初,与“王”字相通,说文解字中,玉被认为是“天下所归往也”,寓指“帝王”。后来,人们为了便于区别“玉”与“王”字,才在“王”字右侧加点。帝王是国家建立的产物,国家则是建立在暴力基础之上,通过血腥战争完成的,手持玉戈、率领部落,在激烈厮杀的战争中不断打败其他部落,并不断取得胜利的人被称为王。史记殷本纪就这样记载:“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商汤攻打夏桀,手持玉钺,号令三军。商朝末年,周武王率诸侯之师,同样手持黄玉钺,历数商纣王的罪行后,牧野一仗把商纣王打败。由于玉是巫术操作的重要法器,玉器也就成为赢得天命认定、赢得神灵支持的象征,成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这样便可以理解历史上,一件玉璧竟然价值连城,秦王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的故事。 占卜使用的法器,玉是重要材质之一。因此玉的使用被编入国家法典,通过玉器的使用,以区别和稳定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周天子曾号令诸侯定时朝觐。春天朝见为朝,秋天朝见为觐,含有朝拜的意思。为表示身份等级的高低,周天子赐予每人一件玉圭。周礼春官 大宗伯 云:“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将王、公、侯、伯、子、男所执之玉作了等级上的划分,而谷以养人,蒲以安卧,分别又作为璧的纹饰。在玉圭中,还有琬圭、琰圭、谷圭之分,它们都是国王赐予使节行使命令的信物:琬圭用于国王结好诸侯,赞扬他们的美德善行;琰圭用于国王征伐诸侯,惩罚他们的违逆恶行;谷圭用于国王议和或下聘。这样,玉成为王命的象征,人们望着被国王奉为神性的玉器,就像在仰望辉煌的权力。玉之器形最能代表权力的则是帝王玺印,譬如秦国的传国玺:上面镌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它是天命的象征,谁得到了它,谁才是真命天子,才能获得天下的承认。汉书记载:“初,高祖入咸阳,得秦玺,乃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传国玺。”虽然这件传国玉玺后因战乱而失传,但具有征信作用的玉玺一直代表国家和皇权,是最高权力的标志。 (选自玉器、玉文化及民间藏玉)1、下列关于“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玉”字是象形字,“像三玉之连,其贯也”, 在早期文字中,甲骨文、钟鼎文都有玉字出现。B、说文解字认为玉是“天下所归往也”,寓指“帝王”,因此,“玉”字在使用之初,与“王“字相通。C、从“三玉之连,代表着天、地人三通”和董仲舒对“玉”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玉”字在使用之初,与“王”字相通的原因。D、因为玉是巫术操作的重要法器,玉器也就成了象征天命认定、神灵支持的王权的象征。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汤伐桀,武伐纣,都手持玉钺号令三军,这说明玉从巫术操作的重要法器已演变成王权的象征。B、周天子时期,为区别和稳定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只有通过赐予玉圭才能作等级上的划分。C、玉作为王命的象征,体现在国王赐予使节行使命令的信物玉圭中,不同的玉圭代表了不同的意义。D、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了秦王愿意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国玉璧的故事,说明该玉璧在当时价值连城。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董仲舒的解说和说文解字对“玉”字的解释,说明了“玉”和“王”两字的关系,在他们之后,人们才在“王”字右侧加点来区别两字。B、秦国的传国玉玺上铸刻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解释了在那个时代玉玺作为天命象征、王权合法性的意义。C、玉的使用被编入国家法典,周天子曾号令诸侯定时朝觐,用赐予不同的玉圭来表示身份等级的高低。D、刘邦能够登上天子之位,与他当初首先攻入咸阳得到秦王朝传国玉玺有很大关系,至少汉书是这样认为的。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比家居,尝从诸佃仆耕莳,击鼓歌唱。诸子孙更迭举觞上寿。天顺六年卒,年八十四。赠太保,谥文端。 (摘自 明史列传第五十七)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 悉:全部B、陛下但宜固封疆 固:坚守C、 直为人方面修髯,仪观甚伟 方:正直D、必令具所属贤否以备选擢 具:陈述5、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王直“才干出色”的一组是(3分) ( )俾属草,寻授修撰 直处之若素习者朝臣议屡上,皆直为首 稽古代言编纂纪注之事,多出其手 及与人交,恂恂如也 考绩至部,文选郎欲留侍直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皇帝亲征也先。王直从敌我形势、自然条件等方面阐述了充分的理由,极力劝谏,但皇帝不听,结果兵败土木,事变仓猝,国家动荡倾危。B、 国难当头,王直带头为国家做了许多事,却总是推举于谦出头,甘居人下,默默地恪尽职守。面对严重的忧患,他心思沉重,不随便谈笑。C、王直任吏部长官,更加廉洁谨慎。他对奔走钻营跑官要官的乱象严加打击,对以备选拔的地方官员严格审查,其选人的做法颇受人们称赞。D、 王直晚年幸福美满。离职回乡后,他常随同佃户仆从们一起在田间劳作,打鼓唱歌,其乐融融;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最后高寿而终。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谋臣猛将,坚甲利兵,随处充满,且耕且守,是以久安。译文: (2)直为尚书十四年,年益高,名德日益重。帝优礼之,免其常朝。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闲官”。量移: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 9、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醉里挑灯看剑, 。 ,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2)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荡兮, 。(屈原离骚)(3)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乙 选考题请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 爱无灵犀 朱 砂国庆节,因为要接待几个俄罗斯客户,他打电话回老家,跟母亲说自己6号才能回去。公司越做越大,越来越忙,回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他知道,母亲想他,每时每刻。事实上,俄罗斯客人4号就走了,5号一大早,收拾停当,他开车带了妻儿踏上了回家的路。他撒了谎,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回家,母亲一定会到村口去接的。这些天北方下了雨,虽然天已放晴,可山里的气温低,加上雾气正浓,一早一晚很是阴冷,母亲已经78岁了,腿脚又不好,总在风口里站着,身体哪受得了?然而,他还是失算了,车还没下公路,他便远远地看到了站在村口的母亲。母亲站在那棵几乎落光了叶子的槐树下,不时踮起脚儿,向公路的方向张望。一头萎散的灰白头发在风中摇曳,整个身子像一株深秋被摘去了果实的玉米秸,干瘪的躯干没有一丝水分,看上去单薄而脆弱,仿佛稍有风吹草动,随时都可能零落成泥。母亲的左眼去年查出了白内障。在县医院看的,医生说老太太岁数大了,这会儿不适合开刀,再说也不敢给她开刀,怕老太太的身体吃不消。母亲自己也不肯再治疗了,说好歹还有一只眼,将就着行了,况且,这辈子该看的都看过了,临死再挨一刀,不值得。他知道,母亲是疼钱,母亲总说他们挣钱不容易,不要大手大脚乱花。很早以前他想了,等再过一段时间,母亲的眼睛适合手术了,自己就带她去市里做了。他告诉母亲,手术的几个钱对自己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说这话时,母亲笑了,笑得很灿烂。儿子出息了,做母亲一辈子盼的,不就是这个么?村口离公路还有二三百米的距离,这么远,母亲昏花的老眼根本看不清,可母亲依旧固执地抻长了脖子,不时地向这边张望。秋风中母亲那颤巍巍翘首期盼的身影,让他的心,刹那间,一片濡湿。(摘自语文世界 略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有灵犀”的说法,来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和“他”的妻子,以及年迈的母亲都相信爱是有灵犀的。B、在治疗母亲左眼患白内障的问题上,母子俩各有各的想法:母亲不愿做手术,是害怕临死再挨一刀,不值得;儿子“他”迟迟没带母亲去市里做手术,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C、在“他”回家日期的问题上,母子俩都撒了谎。“他”撒谎,目的是想给母亲意外的惊喜;母亲撒谎,目的是不想让儿子知道自己天天都去村口等儿子,不想让儿子为自己操心。D、这篇以“母爱”为题材的小说,除了表现母子之间的深情外,还表现了兄弟之间、祖孙之间、妯娌之间、夫妻之间平淡而真挚的亲情,亲人之间情感融洽,家庭生活美满和谐。E、小说结局部分将“母爱”升华到了较高的境界,哥哥揭开了事实真相,使弟弟推翻了“爱有灵犀”的说法,认识到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没有灵犀的,而是母亲固执的牵挂与守候。(2)根据文意,说说“灵犀”是什么意思?哪些细节说明主人公“他”相信爱有“灵犀”?(6分) (3)第五自然段的景物和人物描写有何作用?请分条写出。(6分) (4)古人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说,但这篇小说写的却是“爱无灵犀”。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方面选择其一,立足全文,说说你的看法并适当做点分析。(8分)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25分) 张大千的绘画之路 中国传统的文人习画的途径不外乎三条:一是读万卷书,二是临万轴画,三是行万里路。张大千正是沿袭旧传统的道路从根基做起,循序渐进而最终超越。习画之初,张大千常常手不释卷,持之以恒地读万卷之书,直至晚年,依然经史子集无所不读,从其题画诗文中可见其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为了实践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格言,张大千从27岁又正式开始了他“行万里路”的艺术历程,邀游天下名山大川。先后上黄山、登峨眉、凌泰岱、越剑阁、下巫峡足迹遍天下,借山川之灵滋养其艺术。他认为:“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地观察得来,不能只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心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游历不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并且可以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所以行万里路是必须的。”(见于画说)可见,“养心胸”、“汇资料”是张大千非常自觉的意识,因此他的游历始终是与严格意义的“写生”结合在一起的。从一九二七年直至一九四八年的二十余年中,张大千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搜集了大量来自生活中真情实景的第一手素材,同时,也正是这一时期的饱看饫游,为他晚年的“大千狂涂”的创格,从“造境”、“结构”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在他所创的泼墨泼彩这一惊世之举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7年5月,张大千与二哥张善子第一次上黄山游玩。当时黄山尚未开发,他们出资请十余工人在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走走停停,在山中居留数月方归,作了不少写生画稿与诗词。此次黄山之行,张大千获益匪浅。他认为,“黄山好在一个奇字”!先生体会到:“要领略山川灵气,不是说游历到那儿就算完事了,实在是要深入其间,栖息其间,朝夕孕育,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所谓胸中自有丘壑之后,才能绘出传神之画。”并举例说:“譬如画山,要了解南北气候的不同,土质的各异,于是所生的树木,也就迥然不同。因此种种关系,山石的形成,树木的出枝发叶,各自成就它的形态。如花卉,有向阳者,有喜阴者,向阳者必定有挺拔的姿态,喜阴者必定有荏弱的意态”,“因而必先体会自然,才能表现自然”。从黄山归来,张氏兄弟分别或合作绘出了很多幅黄山的山水画。 1931年夏天,张大千及兄善子等第二次入黄山,游览了天都峰、莲花峰、莲蕊峰、始信峰、妙笔生花、清凉台、人字瀑、慈光寺、文殊院等名胜古迹,穷前后海之胜,经月乃归。黄山的天都峰、始信峰、光明顶、莲花峰等名胜,在张大千兄弟的笔下,皆烟云缥缈,变幻万千,大受文艺界人士及观众赞赏,日本画人并推张氏兄弟为“现代黄山画派始祖”。张大千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就,更加刻苦钻研古画,他不惜花重金购买古画,只为学习和临摹。从23岁直到50岁前后,是他与古人古画共寝食的时期,所临摹的对象从石涛、八大山人到梅清、石溪、白阳、唐寅、沈周、倪瓒、赵孟頫、马远、李公麟、郭熙、范宽、巨然、董源等。他曾说:“不可学一人,功夫越深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笔路越宽越好。”对于传统如此广泛的涉猎,在当代中国画坛可谓独大千一人而已。从清、明、元的笔墨情韵到宋、唐、晋的气象意境,上下千年,张大千都以已化之,融会贯通而自成风格。而且他对于“临摹”的要求也与一般的“师其意不在迹象间或“师心不蹈迹”有所不同,既师其意其心,也师其迹其象。1974年,画名已是如日中天的张大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强调临摹的重要性,他说:“绘画必须从临摹入手,有如念书一样,临摹就如念三字经临摹有了深厚的根基,才能谈到创作。”张大千的仿古之作有时使人感觉比真迹更加灵妙、古雅。徐悲鸿对张大千的绘画技艺极为赞赏,常语人曰:“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矣!” (摘编自邵菁菁、刘静张大千画传)注: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中国传统的习画途径是多读书、多临画和多游历名胜。张大千严格地遵循这三条,他先勤读书,再广游历,最后又悉心临摹古画,循序渐进,终成代名画家。 B、张大千早年的绘画之路是从 “读万卷书”开始的,但在已成大家的晚年却说“绘画必须从临摹入手”这表明他此时已认识到临摹才是习画的最重要的途径。 C、张大千常常手不释卷,直到晚年,依然经史子集无所不读,这样持之以恒地读了一万卷书;青年时期就开始遨游天下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行程不下万里,努力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 D、一生游历了无数名山大川,特别是两次黄山之行,张大千不但实践了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格言,作了不少写生画稿,完成了“汇资料”的任务,也深刻体悟到了“养心胸”和“先体会自然,才能表现自然”的真谛。E、四年之间,张大千兄弟俩上黄山,花费了许多人力、财物、时间和大量精力,创作了批描绘黄山胜景的优秀画作,终被世人推为“现代黄山画派始祖”。(2)张大千19271948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践行了“行万里路”的古训。张大千对“行万里路”有自己深刻的认识,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说“张大千的仿古之作有时使人感觉比真迹更加灵妙、古雅”,根据文意,张大千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张大千坚持走过数十年的绘画之路,从沿袭旧传统开始,最终以卓有成就的艺术创新而享誉海内外,被徐悲鸿赞为“五百年来第一人”!请就“传统”、“创新”、“坚持”三个方面其中任一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曹操墓究竟在什么地方,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但专家断言,在曹氏有关人物遗存的文献资料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B、继南勇等人锒铛入狱之后,谢亚龙等三人又东窗事发,中国足球界高层管理官员因腐败问题纷纷落马,广大球迷无不拍手称快。C、 菲律宾官方表示,对马尼拉人质惨剧深表歉意,但不会向遇难者家属提供赔偿。这样的表态遭到了国际社会强烈的求全责备。D、“鲁迅作品大撤退”是一个网友未经核实而随意发的一条微博,但亿万网民竟捕风捉影,发起了一场莫名其妙的鲁迅作品保卫战。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原形,塑造出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B、日本贸易企业官员称,从21日开始,中国已经停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这对生产超导体、计算机、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高科技产品是非常重要的。C、经罗氏公司总部和上海药品鉴定机构分别鉴定,确定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造成大量眼疾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事件的药物为假药。D、从学术打假到今天的打架,从抄论文到今天的抄起家伙,学术不端的问题,已经完全演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早在明朝嘉靖年间,钓鱼岛和黄尾屿就被确认不属于琉球,清初我国地图就刊载钓鱼诸岛。这里是我国东海靖鱼场。 , , 。 , , 。在这个海峡港湾中,还盛产飞花鱼,台湾省基隆、苏澳两地渔民,常靠此渔区生存。带来了大批鱼群所以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进场到这一带捕鱼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风平浪静,成为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太平洋黒潮流经这里有一条宽达1000多米的“蛇岛海峡”A、 B、 C、 D、16、 从以下12个词中选取最恰当的5个,分别填入答题空相应的位置上。选词不得重复。不止 不可逆性 积累 间接 严重 经过 积淀 传染性 由于 不只 直接 可逆性 重金属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土壤中的污染物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危害人类健康,或是通过影响水体和大气环境质量 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重金属污染通常会在人体中 一段时间才导致发病,一开始往往不会得到应有的重视。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病变大多具有 ,一旦发病便难以医治,以致对个人健康造成巨大的打击。像痛风病、水俣病等, 危害患者健康,还影响患者生活的尊严,让患者在痛苦中去世。答: 17、 仿照下列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你看那船,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高扬风帆在狂风暴雨中奋斗搏击;你看那鹰,不是畏惧困难,而是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研究的南京财经大学胡连生教授说,现在少数学生中存在的迷恋网络、虚度光阴、不求上进等现象,从根本上讲,都是责任感缺失的外在表现。一个连对自己和父母都不负责的学生,怎么会承担对集体、国家和事业的责任。 中国青年报上生活在低处,灵魂在高处一文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才会真正把实现自我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2006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季羡林老人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