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章基础练习及真题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69851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第一章基础练习及真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基础练习及真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物理第一章基础练习及真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参考答案 11 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间和位移。一、填空题答案1、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的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的点,这样的点2、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3、定量地4、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及随时间的变化,总是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的。5、(1) 船舶 (2) 山二、选择题答案1、D . 解:根据质点的概念: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突出“物体具有的质量”这个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物质的点。正确答案 D2、AC.解:根据参考系的概念:观察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作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故正确答案AC3、C解:假相对于乙是静止的,随意甲乙的运动情况相同,而甲相对于丙又是运动的所以甲丙的运动情况不同,课用等效替代法,把甲换成乙,所以乙相对于丙一定是运动的。故正确答案C4、A.解:根据图像可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都是2m/s但是方向相反,这与我们选的正方向有关。,甲乙速度方向不一样,所以B选项错;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行驶的路程相同,位移的大小一样但方向相反,所以C错;甲乙可以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而行,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小,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A5、A.解:根据路程与位移的区别不难得出A为正确答案6、C解: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是矢量,路程、时间、质量是标量7、C解:根据参照物的概念,甲乙若从同一地同时同向出发甲观察乙是5m/s速度远离;若甲乙从同地同时反向出发,甲观察乙是以15m/s速度远离,故正确答案C8、B.解:根据图像分析在第1s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为正,且没有改变方向,故A错.第3s末质点在负向位移的最大值处,C选项说位移为0错误,故C错;第3s末和第5s末质点分别在负向最大位移处和正向位移最大处,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B三简答题答案1.(1)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运动,丙车静止(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都向南运动(4)以比三车更快向北行驶的物体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2.解析:(1)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但不是同时出发,兔子出发的时间晚。(2)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2次。(4)乌龟12运动快慢的描述,1-3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一填空题答案1. (1) 1/3.6 15m/s (2) 3.6 18km/h2. 相对静止3. 3000m/s 833.3km/h 9104m 解:v=s/t=180103/1060=3000m/s; 3000 m/s=30001/3.6=833.3km/h ;s=vt=300030= 9104m 4. 26.7解析:由图可看出在50min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80km的路程,所以平均速度为v26.7m/s.5. (1)503(2)132(3)37(4)0解析:(1)由图表可知x853km350km503km(2)1km/h132km/h(3)2m/s37m/s(4)由图表可知T108次列车在9时30分停在聊城站二单项选择题答案1B 解析:由速度和及速度的关系 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加 。有可能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这是速度减小,所以A错 ,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加速度必有变化,物体可能做加速度不变的加速运动,所以C错,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一定为零,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D错。故正确答案B2C 解析:由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课选出正确答案为 C3C 解析:由及速度的定义不难判断正确答案为C4A 解析:由图像判断出甲对的曲线长度大于乙对,所以s甲s乙5A 解析:百米赛跑中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即甲跑完100m与乙跑完90m所用时间相同,则有,得v甲v乙让甲远离起跑点10m而乙仍在起跑点,则甲跑110m到达终点的时间t甲,而乙跑到终点的时间t乙t甲,所以甲先跑到终点6C 解析:参考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和公式,将初末两点用直线连接,此图为曲线,在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线的上方,所以平均速度应大于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故选C 7B 解析: (1)v、v、a的物理意义和决定因素. (2)v、v、a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析:速度是否增大仅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有关,与加速度大小变化无关,A错误.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B正确C错误.加速度的定义式是矢量式,即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变化,仍然具有加速度.故正确答案为B三多项选择题答案8 BD 解析:雨滴下落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正确答案为BD9 AD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大说明加速度大,故选AD10BD 解析:据加速度的概念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叫加速度,不难判断BD正确四简答题答案1、(1)百米赛跑的路程为100m,位移也为100m。(2)800米跑比赛中,不同跑道的运动员跑完全程的路程相同,因为避三是在相同的路程比谁用的时间短;跑完全程的位移也相同,因为都是从同一起点到达同一终点2、 (1)略(2)2.5m/s25m/s25m/s2解析:(1)质点在0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810s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12s内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2)由a得:04s内的加速度a1m/s22.5m/s2810s内的加速度a2m/s25m/s21012s内的加速度a3m/s25m/s2.五实验题答案解析 (1)数据表(单位:cm) s2s1s3 s2s4 s3s5 s4s6 s5s 1.601.551.621.531.611.58由数据表分析可知: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在误差范围内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近似相等,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该打点计时器所接的电源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纸带上的计数点每隔4个点取一个,即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5段相等时间间隔,所以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150 s=0.1 s.(3)用逐差法来计算加速度.a1=(s4-s1)/3t2,a2=(s5-s2)/3t2,a3=(s6-s3)/3t2,取平均值: =(a1 + a2 + a3) /3=(s4+s5+s6)-(s1+s2+s3) /9t2.将数据代入上式即得加速度的值.a=(7.57+9.10+10.71)-(2.80+4.40+5.95) 10-2 /90.12m/s2=1.58 m/s2.(4)由于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B计数点物体的速度等于AC段平均速度v=(x2+x3)/2t=(4.40+5.95)10-2 /20.1m/s=0.517 5 m/s.也可以用OD间距离来计算v=(s1+s2+s3+s4)/4t.(5)分别计算出A、B、C、D、E点的速度,在图中描点,然后画一条斜线,使尽量多的点落在线上,如图所示.由以上数据计算得:vA=36.00 cm/s,vB=51.75 cm/s,vC=67.60 cm/s,vD=83.35 cm/s,vE=99.05 cm/s.又根据加速度定义a=v/t,可以求出该斜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即a=1.576 m/s21.58 m/s2六计算1. 解:(1)24m/s 汽车的速度v=s/t=(150+90)/10=24m/s (2)50s 由v=s/t得t= s/v=(150+1050)/24=50s2解:设子弹飞行的方向为正方向,有 方向与子弹飞行的方向相反本章感悟升华参考答案一 填空题1. 0.2m;12 m/s 2 . 425m解析:测量员先后听到两次回声分别是前(离他较近的墙)后两墙对声波的反射所造成的。设测量员离较近的前墙壁的距离为x,则他到后墙壁的距离为 。所以有 解得两墙壁间的距离s425m。3. (1)相等匀加速 (2)乙 1.10 m/s2二单项选择题1. 答案B 解析:设模型山崖高5m自由落体时间为1s扩大播放时山崖高516m80m为获得自由落体的逼真效果播放时间应为4s可得单位时间内拍摄的胶片张数与放映的胶片张数之比为4:12. 答案:D 解析:物体向南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是负方向(向南),所以加速度a是正方向(向北),06 s图象为一条直线,斜率不变,所以D正确3. 答案B 解析:电梯匀速上升电梯中上抛一个小球小球相对电梯做竖直上抛运动相对电梯的初速度为gtB正确地面上的人看到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为v+gtA错误地面上的人看到小球上升的时间为因此地面上的人看到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2g(t+v/g)2CD错4. 答案:C 解析: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从静止开始在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x1x2x3xn135(2n1),由此知选项C正确5.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心脏每跳动一次,纸带向前移动大约是4个小方格的距离,约2.0 cm,则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T0.80 s;此人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为n75次,故本题只有选项A正确6. 答案:C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煤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匀加速,但相对传送带是向左运动且速度变小,故选项C正确二 多项选择题7. 答案:B D 解析:A选项t1时刻的斜率应该比虚线的斜率大,即加速度大,A错。B选项0-t1时间虚线围成的面积比实际围成的面积大,可以知道位移大,得平均速度大,B对。C选项t1-t2时间内,虚线围成的面积比实际围成的面积小,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小,C错。D选项t3-t4时间内,虚线是平行时间轴的直线,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D对8. 答案:AC 解析:从题图可知,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弹起的最大高度为横轴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即为0.45 m.9. 答案:BC 解析:由图象知,v甲2 m/s,故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02 s内沿正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6 s内沿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的不是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C对在2 s末,甲物体的位移x甲22 m4 m,乙物体的位移x乙(24) m4 m,故两物体在2 s末相遇在6 s末,甲物体的位移x甲26 m12 m,乙物体的位移x乙(64) m12 m,故两物体在6 s末相遇,B正确在06 s内,甲、乙两物体始终沿规定的正方向运动,D错10答案CD 解析:速度图象并不表示运动的轨迹,A错误;由速度图象的斜率可知,加速度越来越小,B错误;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不断减小,C正确;由于速度图象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所以平均速度v,D正确四简答题答案:相撞解析:B车减速至vA10 m/s时的时间t s80 s,此段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xAvAt1080 m800 m,aB0.25 m/s2.B车的位移为:xBvBtaBt2 m1 600 m因为xB1 600 mxAx800 m700 m1 500 m,所以A、B两车在速度相同之前已经相撞五实验题答案:0.18(m/s) 0.30(m/s) 0.42(m/s) 0.30 m/s解析:读取数据时应注意计数点位置之差即为0.1 s内的位移,读数时要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若x为恒量,则研究对象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由a和vn求得加速度和瞬时速度从纸带读出数值如下表所示:区间OAABBCCD距离(cm)1.202.403.604.80x1.20 cm(恒定)a m/s21.20 (m/s2)vA m/s0.18(m/s),vB m/s0.30(m/s)vC m/s0.42(m/s) m/s0.30 m/s六计算题1. 答案:45 km/h解析:设甲丙两地距离为2l,汽车通过甲乙两地时间为t1,通过乙丙两地的时间为t2.甲到乙是匀加速运动,由lt1得t1hh从乙到丙也是匀加速运动,由lt2得t2hh所以甲丙km/h45 km/h.2答案:2 m/s解析:工件从A处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上以后,将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因为,这表明工件从A到B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设工件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加速的时间为t1,相对地面通过的位移为x,则有vat1,x,xv(tt1)l. 数值代入得a1 m/s2.要使工件从A到B的时间最短,须使它始终做匀加速运动,至B点时速度为运送时间最短所对应的皮带运行的最小速度由v22al得v2 m/s.3. 答案:(1)307.5 m(2)9.86 s解析:(1)由v12v022ah2解出v060.4 m/s.又因为v022gh1解出h1182.5 m.所以hh1h2307.5 m.(2)又因为t16.04 s,t23.82 s,所以tt1t29.86 s,4. 答案:(1)75 m(2)12 s解析:(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t1 s4 s,x货(5.54)10 m95 m,x警at2.542 m20 m,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xx货x警75 m.(2)v090 km/h25 m/s,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t2 s10 sx货(5.510)10 m155 m,x警at2.5102 m125 m因为x货x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且此时两车距离xx货x警30 m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t时间追赶上货车,则t2 s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t2t12 s才能追上货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