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5897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一中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一2016届语文期末试题 一、一般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并兴,二者是互为影响的。古文运动解放了文体,使着意好奇的传奇家,得到更自由的表现形式,因而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传奇小说的题材和表现方法,也给古文家以借鉴,因而也有利于古文运动的推广和成功。韩愈、沈亚之都是把二者统一起来的。他们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第2页 共8页但是,从晚唐五代到北宋初,古文运动实际趋向衰落,骈文恢复了统治地位。原来古文运动,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但是骈散文之间并无绝对严格的分界线。韩柳古文并未废除骈词俪句固不必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以为“文之异在气体之高下,思致之深浅,不在磔裂章句,隳废声韵”(寄李翱书),就是说,文章重在思想内容,不在骈散的形式。完全从形式着眼来反对骈文,意义是不大的。裴度还批评韩愈“恃其绝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为戏”,就是从韩愈古文的内容来批评的。古文运动当时所以发生广泛的影响,是和韩柳文内容的深广有密切的关系的。韩柳以后,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不仅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无法挽回,而且爆发了农民大起义,道统的宣传既无补于统治阶级的没落和崩溃,士大夫振作有为的希望,也渐趋破灭,后起的古文家乃不得不把古文引上狭小、琐细的道路,古文便成为少数隐者之流的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这些古文虽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内容,但毕竟不够深广,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也就自然地不为人所注意了。这样,形式主义的骈文就轻易地恢复了统治地位。北宋初期,柳开、王禹偁、姚铉、穆修等,都标榜韩柳古文,反对晚唐五代的浮靡文风;到了中叶,在新的现实条件下,以欧阳修为首,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由于欧、曾、王、苏诸古文大家在创作上的努力和成功,从此韩柳古文遂成为新的传统。明代唐顺之、归有光等的古文和清代“桐城派”的古文,都是以韩柳为首的唐宋古文新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这个古文新传统,支配中国文坛一千多年,直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才被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语体散文所代替。 (节选自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小题1】下面各项不属于“韩愈、柳宗元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作家”的理由的一项是A 他们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B 他们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C 他们开创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随着语言自然音节、自由抒写的文风。D 他们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小题2】文中说“在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俗下文字的当时,裴度就持反对的意见”,下列对这种说法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提倡古文,就形式说,是对骈文的革新运动。他认为文章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惟陈言之务去”,努力摆脱陈言俗套。B 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的做法,裴度是反对的,他认为应该提倡“俗下文字”。C 裴度的反对意见也包括对韩愈的古文的内容的批评。D 裴度之所以对韩愈反对“俗下文字”持反对意见,关键是他认为韩愈不应该只从形式上加以变革,而更应该在思想内容上加以革新。【小题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文运动获成功,不仅由于韩愈在理论上的贡献,更重要的,是由于韩、柳写出了许多富于个性、才力和创造性的佳作。B 中唐时代,传奇小说和古文彼此促进,共同繁荣,韩愈、沈亚之既提倡古文,也写作传奇小说,并注意把二者统一起来。C 韩、柳之后,古文成为少数作家抒写生活情趣的工具。由于这些古文没有反映一定的社会内容,不足以振奋人心,因而渐趋没落。D 宋代以欧阳修为首的一批作家再一次掀起的古文运动与唐代韩、柳提倡的古文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王宪,字维纲,东平人。弘治三年进士。历知阜平、滑二县。正德初,擢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进右副都御史,巡抚辽东。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迁户部右侍郎,改抚陕西。入为兵部右侍郎。近畿盗起,偕太监张忠、都督朱泰捕之。武宗南征,命率户、兵、工三部郎各一人督理军储。驾旋,以中旨代王琼为兵部尚书。世宗即位,为给事中史道劾罢。嘉靖四年,廷推邓璋及宪为三边总制,言官持不可,帝竟用宪。部将王宰、史经连败寇,玺书褒谕。吉囊数万骑渡河从石臼墩深入,宪督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等分据要害击之,都指挥卜云断其归路。寇至青羊岭,大败去。五日四捷,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帝大喜,加宪太子太保。中官织花绒于陕,宪请罢之。又因九庙成,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张璁、桂萼欲用王琼为总制,乃改宪南京兵部尚书。已,入为左都御史。朔州告急,廷推宪总督宣、大。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劾宪托疾避难,复罢归。未几,帝追念宪,召为兵部尚书。小王子入寇,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又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规避营操。帝皆嘉纳。旧制,军功论叙,有生擒、斩首、当先、殿后、奇功、头功诸等,其后滥冒日多。宪定军功袭替格,自永乐至正德,酌其轻重大小之差,胪析以上。诏著之会典为成式。寻兼督团营。西番诸国来贡,称王号者百余人。宪与礼臣夏言等请如成化、弘治间例,答敕止国王一人,仍限贡期、人数。议乃定。大同兵变,宪初言首乱当诛,余宜散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宪乃不敢坚前议。源清攻城不能下,北寇又内侵,请别遣大臣御北寇,己得专攻城。宪亦议从其奏,论者多尤宪。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源清竟得罪去。居数年,宪引年归,卒。赠少保,谥康毅。(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廷推宪总督宣、大 推:举荐B帝竟用宪 竟:竟然C诸将不得藉内府供事 藉:凭借D论者多尤宪 尤:责备【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宪军事才能突出的一组是( D )(3分)以应州御寇功,荫锦衣 请释还议礼得罪者,颇为士大夫所称 斩首三百余级,获马驼器仗无算 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 条上平戎及诸边防御事宜 宪乃不敢坚前议A B C D【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A王宪多次受到皇帝褒奖。随武宗南征,回来后升兵部尚书;大败吉囊的军队后被武宗封太子少保;再任兵部尚书,建议多被采纳,受到嘉许。B王宪也屡受贬斥、仕途不顺。第一次做兵部尚书,因言官的弹劾被罢免回乡;任左都御史时,夏言、赵廷瑞弹劾他托疾避难,王宪又被罢免。C王宪也有不足之处。朔州告急,朝廷需要他时,他推托;大同发生兵变,当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极力主张用兵时,王宪不敢坚持己见。D王宪在任上做出了许多功绩。人右佥都御史时清理甘肃屯田;偕同张忠、朱泰在近畿抓捕盗贼;与夏言等确定针对西番的外交礼数,被采纳。【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宪不肯行,曰:“我甫入中台,何见驱亟也?”(5分)(2)会帝悟大同重镇,不宜破坏,乃寝其事,乱亦旋定。(5分) “何”做疑问代词,“为什么”之意;“见”表被动,即“被”;“亟”是“急迫”之意。第(2)句中的“会”是“恰好碰上”之意;“宜”是“适宜、应该”之意;“乃”表承接,相当于“就”;“旋”做时间副词,表极短时间,如“不久”等。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沉浮。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注】沉浮:遗失。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小题1】颔联写“雨”却不着 “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3)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4) ,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5)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 。(苏轼赤壁赋)【答案】(1)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2)发尽上指冠 (3)泣涕涟涟 (4)屈心而抑志兮 固前圣之所厚 (5)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解析】试题分析;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不要添减文字。本题的重点字如:遒、冠、涕、屈、抑、抱等。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对话 李培俊 副所长是岳所长要来的。岳所长之所以竭力要个副所长,是为宋史研究所长远着想,岳所长59岁了,年底到届,手续一办,没个接手的人能行?人来了,是个年轻人,30多岁,原是外省一所高校的教授。老岳有些担心,这么年轻,能担起这副千斤重担?可既然让他来,就一定有让他来的理由。报到那天,岳所长一问,副所长竟姓秦,不但姓秦,籍贯竟是南京。岳所长不禁一声暗笑,说,秦所长姓秦?秦副所长何等聪明,哪里听不出来其间意思,笑了笑,反问说,所长姓岳?岳所长点点头说,不但姓岳,而且是岳飞正儿八经的后人,不是冤家不聚头啊。秦副所长也说,800年前那桩公案不会影响咱俩合作吧?岳所长说,哪里会。岳所长这人肚子里有货,虽主攻宋史,可三皇五帝,夏商周,都在脑子里装着。上任不久,秦副所长上门拜访,岳所长把他延至一室,沙发、茶几、陶壶、杯具,空空荡荡,别无他物。秦副所长问道,这间房是做什么的?岳所长说,书房。秦副所长又问,怎么没书呀?岳所长说,猜猜。秦说,过目不忘?诵罢即烧?一切都在脑子里装着?岳所长不置可否,转了话题,说起了所里的事。秦副所长家在外地,常到岳家蹭饭,两个清素小菜,一壶烫热的小酒,吱吱地喝上一阵。饭后,两人坐进书房,品着茶谈天论地。既然搞宋史研究,自然绕不开风波亭那段公案,这一绕,便把两人的关系绕得有些微妙。终于有一天,围绕岳飞的死因打了一次口水仗。话头是老岳挑起来的,老岳说,世间的事真是妙不可言,你呢,秦桧后人,我呢是岳飞嫡传,可咱俩却坐在一起喝茶,放到800年前,非把老祖宗气死不可。小秦也感慨一声,说,其实呢,岳帅之死应该是高宗所为,秦桧不过是当了一回替罪羊而已。老岳说,小秦,历史定案的事,咱就别翻烧饼了,否则,怎么会有“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那副对联呀。小秦当然知道,此联是乾隆状元秦大士所作。小秦说,那是秦大士为讨好天下人的应时之作,或者说,是个表态。你老岳想想,岳帅时任高官,又是抗金主帅,没有赵构指使,秦桧能杀得了岳飞?你注意那个细节了吗?就是岳帅死前夜,赵构亲往监牢探望?老岳说,注意到了,可毒酒却是秦桧所赐。小秦说,咱先把这个问题放下,讨论一下满江红,写下这首词时岳飞33岁,已当上节度使,30岁当上节度使,显非常人,皇帝忌这个。那首词可谓激怀壮烈,成为千古绝唱,可岳帅根本没想赵构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假若不是徽、钦二宗被擒,九五之尊哪有他的份?如若岳帅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宗呢?赵构还有什么理由再坐龙椅?所以说,是一曲满江红杀了岳飞,换句话说,是岳飞自己杀了自己。秦桧不过是替人承担了骂名而已。老岳摆摆手制止小秦,小秦却不管不顾,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岳飞不好酒,不好色,不贪钱,不要官,人过于完美,容易被人误解,赵构不禁要想:那他要什么呢?老岳竟有些无言以对,隔了许久,老岳说,该吃饭了,在这喝两杯?老岳是第一次这么让小秦,以前都是:中午在这吃啊,不容小秦推托的。小秦知道这是虚让了,人家巧让客,怎好当个热粘皮?便笑笑,说,算了,答应了朋友的饭局,就不在这儿吃了。不久,老岳递了辞呈,请求辞去宋史研究所所长职务,在辞呈最后,他建议由小秦接替所长职务,提前到位。走那天,小秦抱着老岳哭了,说,岳所长,多来啊,好多事离不开你呀。老岳拍拍小秦肩膀,什么也没说,眼睛湿湿的,提了一个请求:能给我弄一套宋史吗?小秦说,你不是读过了吗?老岳说,我想再读读,再说,我家书房里也该有一部书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文构思精巧,首尾呼应。详细叙述了从岳所长要副所长到秦副所长提前到位接替正所长的职务交接过程。B秦岳二人围绕岳飞的死因打了一次口水仗,秦副所长有理有据地为自己的老祖宗秦桧进行了辩解,终得岳所长的认可。C本文运用正衬的艺术手法,通过写岳所长肚子里有货,过目不忘,诵罢即烧,一切都在脑子里装着来衬托秦副所长的形象。D这篇小说语言凝练,选材典型,叙述详略得当。通过典型事例塑造了岳所长和秦副所长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E本文按照情节发展展开叙述,先写老岳对小秦的担心,又写两人的交往,再写两人的争论,最后以岳提前让贤于秦结尾,情节既顺理成章又颇有波折。【小题2】小说中有一个细节描写:前面写老岳书房没有书,后面又写老岳要求弄一套宋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小题3】上级给老岳派了一个年轻人做副所长,老岳有点担心。但是又想:可既然让他来,就一定有让他来的理由。结合全文,请你为小秦找几个可以来做副所长的理由。(6分)【小题4】秦岳二人围绕岳飞的死因打了一次口水仗,如果你是旁观者,你会站在哪一方?为什么?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7分)害死岳飞这一事实,说“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2分)。所以秦桧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阐明观点1分,分析每点2分,无论赞成哪一方,只需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1分)1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B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C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胸怀,但真正做到恕己及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D网络语言被党报应用一次,便遍地开花,只见到处都是“给力”,一股庸俗之风刮起来没个完,若是勤政廉洁之风也能这样上行下效就好了。【答案】C1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D )(3分)A面对错综复杂的海洋主权纷争,除了卓越的外交智慧和高超的维权谋略外,高技术装备已成为有效捍卫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B“辽宁舰”指挥员的“起飞手势”成为亮点,经过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的报道与转载,受到了国人的热情追捧,被争相模仿。C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D单从反腐机构来讲,可能没有哪个国家有中国这样多的反腐部门。在党内,有纪检;在政府,有监察和审计;在司法,有检察。这三家反腐主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有序开展反腐工作。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B )(3分)古人常说一句话,那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_。_。_。_。_。_。也就是说,商纣王时期,古人就已开始烧铅作粉,用于妇女美容化妆了。这种搽粉的习惯至少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据墨子记载,粉是大禹时期就发现的 曹植在洛神赋中有: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这里的“容”,就是化妆、美容的意思 博物志记:纣烧铅作粉 这里的“铅华”,是古代妇女搽在脸上用于增白的一种粉A BC D【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对答案进行比较,接在所给语句后面要比更贴切,因为句中的“容”就是对“女为悦己者容”中的“容”的解释,故排除C、D两项。中“这里的铅华”照应中“铅华”,故在前,排除A项。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使人遗赵王书 C况修短随化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9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例:俯察品类之盛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而今安在哉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0仿照下面划线部分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理想背后,是毅力和洒脱,谈到毅力,很大程度是要战胜自己。当我们需要勇气时,先要战胜自己的怯懦; , ; , ;当我们需要公正时,先要战胜自己的偏私战胜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很大的勇气。【答案】当我们需要勤奋时,先要战胜自己的懒惰;当我们需要宽容时,先要战胜自己的狭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仿写题,可先弄清示例的句式和内容特点。此题中,示例就是画线句子,其句式特点为:“当我们需要时,先要战胜自己的”,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句子中填入适当的词语。值得注意的是,填入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有相反关系。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习作例文】刚柔相济战狂风面对司马迁,我肃然起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