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一语文期末试卷.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5551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高一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2015高一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2015高一语文期末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源二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命题人:林玲 审核人:潘劲秋(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2本试卷备有答题卡,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姓”的历史要比“氏”更古老。“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自母系,那么“氏”就是自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汉代以后,通称为姓,自此姓氏彻底合一。现在人们所说的名字是指一个人的名,与古代所说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中国的这种名、字双轨制早在周代就已经形成。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士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古代婴儿出生满两个月就要命名。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这是因为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开始取字。女子十五岁结发加笄(束发的簪子),作为成年的标志,可以取字。一个人成年后,由长辈原先为其取的名已不便在社交场合中被人指名道姓地径直称呼,应另外换一个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否则被视为无礼。因此,以字相称,表示尊敬。 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也有名与字互为补充,可以连义推想的,如岳飞字鹏举,“鹏举”取大鹏振翅高飞之意,与“飞”互为补充。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 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还有号。虽然春秋时期已有称号的现象,但宋代才是号的大普及时代。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特盛。清末民初以后,字与号逐渐被笔名、艺名所取代。 (选自北京日报20140219)1下列关于“中国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中国姓氏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关永礼先生认为中国姓氏远远早于欧美国家,更早于亚洲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B中国最初的姓源于母系,而氏源自男性,而且汉代以前氏是贵族特有的标志,汉以后姓氏就完全合一,统称“姓”。C中国古姓的字形大多带有女字偏旁,这种造字结构蕴藏着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大多古姓与母系血统有着密切的关系。D中国人称氏最初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士和平民地位逐渐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A在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由长辈为其所取的称呼,而字,则是他成年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B中国名与字的双轨制自周代形成,延续了几千年,清末民初以后,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笔名、艺名。C古代男子年龄到了二十岁才加冠取字,有“字”之后,“字”就在社交场合被广泛应用,而“名”则退出了社交场合。D古人的“名”与“字”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或字义相近,相互注释,或连义推想,互相补充,或反义相对,对比鲜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有些古人会取号,号出现于春秋时期,但到了宋代,号才进入了大普及时代,而到了明清时期,士人取号之风非常盛行。B中国古代的氏与分封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封制彻底废除后,氏只剩下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已没有了贵贱之分。C古人称自己通常称自己的名,称别人通常称他的字,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诸葛亮自称“亮”,鲁肃则称他“孔明”。D到14世纪左右,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才普及兴盛,日本则更晚,而且多由中国传入,由此他们的姓氏和母系血统关系密切。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克戬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谥忠确。(选自宋史,有删节)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姓怙势持官府 依仗 B克戬一裁以法 完全C敌惧引去 领兵退却 D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 乞求5. 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3分)克戬一裁以法 奸猾屏气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 皆泣不能仰视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自引决 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担任吴县县令期间,张克戬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B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来攻打汾州,张克戬竭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城里内应,再出奇兵扰乱敌人,敌人畏惧而退。C太原被围、汾州危急,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D汾州城将被攻破,张克戬给朝廷上了表,给家人留下遗书;自杀后,金人很佩服他,为他立庙,拜祭致礼。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5分)(2)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兵持抵京师。(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移家别湖上亭【唐】戎 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8. 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9. 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6分)(三)10.名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3),以望复关。不见复关,。(诗经氓)(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荆轲刺秦王)(5)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乙 选考题(任选其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篱笆青青 (宋长征)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在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摩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只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散文20lO年第4期)(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中的篱笆,既有实的意思,又有虚的含意。作者借助实的篱笆抒发自己真挚的情感;借助虚的篱笆,向自己,也向读者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B全文共12段,文字诗意、本真、纯净。文章第2段到第7段,分三个层次,写了三种篱笆,每一种篱笆都各有侧重,体现了作者精心的构思和清晰的思路。C这篇文章物象丰富,精美如画,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作者不仅写不同时间篱笆美景,还从不同种类的篱笆之美去描写。D作者像一个孩子,行吟在厚土民间,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全景式的团园诗画,其间有担待、叩问、温情,也有疼痛和苦难,都很纯粹,没有掺杂过多的烟火和功利。E泥土是有芳香的,亦如作者华丽的辞藻;村庄是有情韵的,又亦如作者多情的心灵。当所有的泥土、村庄与情感结缘,就形成了一篇优美的散文。(2)散文第10段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文本进行赏析。(6分) (3)第11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4)有人说,这篇散文表面上写的是乡村优美的景色,实际上是一首乡民优秀品质的赞美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章进行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个了不起的怪老头:辜鸿铭20世纪初,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是一个标准的东西南北人。他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凭三寸不烂之舌,向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辜鸿铭博通西欧诸种语言、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他给祖先叩头,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香了吗?”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鸿铭。毛姆的朋友就给辜鸿铭写了一封信,请他来,可是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其前来。毛姆没办法,自己找到了他的小院。一进屋,辜鸿铭就不客气地说:“你的同胞以为,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只要一招手,我们就非来不可。”一句话,让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毛姆立时极为尴尬,不知所对。同时,作为东方文化的捍卫者,辜鸿铭的声誉也逐渐显赫起来。辜鸿铭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公开对学生们说:“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良敦厚的品德,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在那个时候,他还称西方为“四夷之邦”。为此,许多人仅仅把他当成一个笑料的制造者,却忽略了他内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忽略了他对这片土地命运的深切关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坚定而绝望的挣扎。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须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在笔记张文襄幕府纪闻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自尊与忧患的深层叹息。辜鸿铭狂放的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他以狂放来保护强烈自尊的方式。当时西方人见到中国街市当中遍挂“童叟无欺”四字,常对他说:“于此四字,可见中国人心欺诈之一斑。”辜鸿铭顿时语塞,无以自遣。实际上,因为眼界比同时代的人要开阔许多,那种不幸辜鸿铭比任何人都体会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辜鸿铭一生主张皇权,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头。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袁世凯死,全国举哀三天,辜鸿铭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里大开堂会,热闹了三天。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辜鸿铭既是一个博学多才、言辞敏捷、具有强烈民族自尊的、了不起的人,也是一个顽固守旧、行为狂放的怪老头。B.文中多处引用辜鸿铭的语言来表现他的性格和思想,第4自然段中他在北京大学的讲话,蕴含着对东方文化的积极思考。C.面对西方人的嘲笑与无礼,辜鸿铭总是针锋相对,坚决反击,毫不留情,这令西方人对辜鸿铭很反感。D.文章第5段承上启下,既揭示了上文人物言行反映的深刻思想,也阐明了下文人物狂放态度的根源,使文章内容收放自如。E.辜鸿铭努力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受到世界各国学者文人的尊敬,却在国内屡遭自己同胞和学生的嘲笑误解。(2)从文章后5段看,辜鸿铭的“了不起”、“怪”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结尾一段中辜鸿铭的话“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有什么妙处?(6分) (4)文中有“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之句,辜鸿铭生活的时代对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是什么?(8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他擅长画鸟,鸟儿在他的笔下,眼睛炯炯有神,羽毛蓬松, 。我很难接受今天发生的一切,并且感到非常失望。与丧失的人命相比,比赛根本 。类似的事件让你知道人们对于自己的国家、球队以及和平是多么的在乎,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在这些大病面前,现有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患者而言只是 。一方面资金微薄;另一方面,救助范围有限,医疗救助主要针对城乡贫困人口,而大病压垮的不仅于此,普通农民、城镇居民甚至职工都有可能“因病返贫”。A惟妙惟肖 一文不名 九牛一毛B栩栩如生 一文不值 杯水车薪C栩栩如生 一文不值 九牛一毛D惟妙惟肖 一文不名 杯水车薪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专家们认为,高校应当编写通识类教材,聘请校外高水平教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并考虑采取设置研究小组为中心进行授课。B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了大量的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C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的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D在“钱学森之问”的鞭策下,我国一流高校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新路,且不断强调各自的办学特色,以吸引与学校气质相契合的优秀学生。16.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补写两句话。(6分) 今天的少年真够不幸的。父辈把祖先的文学遗产交其手上,却没法把诞生那些佳句的空间和现场一并予之,当孩子动情地吟哦时,还能找到多少相配的物境和诗意?一边是秃山童岭、雀兽绝迹,一边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媚春光; ,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学区房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不超过32个字。(5分)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访调查时发现,很多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周边区域的学区房价格持续上涨。在北京的一所重点小学附近,300万元只能买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蜗居”。天价学区房的出现令人深思。一些家长千方百计地想把孩子送进好学校,“递条子”、“拼爹”、“拼房”,只为让孩子能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人们总是想当然地认定,考试能考高分就是好孩子,只要进了好学校就能造就好孩子。现在很多家长都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当成座右铭,但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起跑线固然重要,最终却还得靠孩子本身的努力和奋斗。日前,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北京等19个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在2015年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这项政策看似堵住了“递条子”“送票子”,却衍生出更加疯狂的“拼房子”。“从今年初至现在来看,25-29岁年龄段占比也逐渐增加,随着这部分人群子女进入入学年龄段,未来学区房需求量还会持续增长。”某中介的经纪人告诉记者。加上八十年代后出生的家长普遍都是独生子女,政策规定双方是独生子女时可以生第二胎,而也正是如此,大部分购房者认为,学区房价格会保持持续上涨的趋势。六、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瞥,意思就是飞快地看一眼。 金代元好问在其诗作知曹子凶问为作诗中写道:“一瞥风花才过眼,半生歌笑几伸眉。”这“一瞥”表达了对青春年华、美好人生转瞬即逝的委婉感伤;巴金在长篇小说春写道:“她投了一瞥忧郁的眼光在琴的脸上。” 这“一瞥”生动地刻画出了反抗不幸命运最终获得新生的女性形象淑英;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用温柔深情的笔触写道“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这“一瞥”让我们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请以“一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表现生活场景,或描写人生际遇,或抒发哲思感悟,要求言之有物,有感而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