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教解材说.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52623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解材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解材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解材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http:/wenku.baidu.com/view/40ed7b946bec0975f465e2b4.html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概念阐述】1土地私有制确立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土地的开垦;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土地私有制被确立起来。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肯定了土地的私人占有。基本构成: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少量的土地,由于地主阶层的土地兼并,农民少量的土地也往往因此而丧失,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特点:允许土地买卖,是古代中国社会基本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2小农经济含义: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特点:分散性(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影响: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中占据统治和主导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3官营手工业含义:官营手工业是古代手工业三大经营形态之一,专门负责官府专用和皇家私用物品的制造。夏商周时期即出现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也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其经营对民间市场没有影响,是朝廷财政的大支出;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工官”工场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但是技术工艺的传承也具有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4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含义:民营手工业即由民间私人经营,生产目的是为市场服务,产品主要是民间消费品;家庭手工业是以纺织为主,一般为农户的副业,其产品主要用来缴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买卖。地位: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这两种经营形态,自给自足性质的家庭手工业长期存在;民营手工业也有杰出的技艺贡献,而且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出自民营手工业。5古代中国的瓷器制瓷历程:早期的瓷器不过是釉陶,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唐代的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种类:青瓷、白瓷和粉彩瓷;名窑:定窑、钧窑、龙泉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等。6“市”的形成与发展“市”的含义:一般是指都市里的商品买卖和货物集散的场所,还有一种是乡村的民间集市(草市),此外,唐代以后还有所谓的“夜市”。发展历程:宋代以前的“市”基本是集中在一起的,它们被限定在规定的墙垣之内,与民居分开。宋代以后突破了原先的时空限制,商业活动也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价值:“市”的变迁反映了古代商业的不断进步和商品经济的繁荣。7重农抑商政策含义:是古代中国历代王朝采用重视农业而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经济思想与政策,最早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以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作用:对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安定人心,进而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重农抑商”虽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它强化了自然经济,压抑了社会经济活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8明清的“海禁”政策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这种禁止主要是针对民间贸易,但官方贸易仍然限禁严格。史实表现:明王朝维持“朝贡”贸易体制,严加禁阻民间的海外贸易;清顺治年间颁布了“海禁令”;明王朝执行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前夕。实质:维护专制统治的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史料解读】1沉重的赋税和力役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杜甫:石壕吏资料显示:(1)战争频繁、过度征发徭役,使人口大大减少,成年男子不够,连妇女也被征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作者同情劳动人民,忧虑统治危机。问题设计:(1)从诗歌反映的现实来看,统治者征发徭役的对象有哪些?(2)诗歌中反映出统治者通过哪种方式对人民进行统治和剥削?容易导致什么后果?问题解析:(1)成年男子、妇女,甚至“老妪”。(2)徭役。过度地征发徭役,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导致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敝的直接原因。2农耕社会的水利兴修材料一 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西汉司马迁:史记河渠书材料二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五省区市出现严重旱情。其中云南、广西部分地区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秋冬连旱,出现百年一遇重旱。根据水利部的数据,大陆一半多的耕地缺乏灌溉系统,指靠好天气才能获得丰收。其他那些有灌溉系统的,一半多的水在接触到庄稼前就被浪费了。香港南华早报2010年4月1日资料显示:(1)李冰,战国时期水利家,秦昭王时任蜀郡守。他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工程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由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2)农业生产是离不开兴修水利的,缺少水利设施,自然灾害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问题设计:(1)材料一中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什么?由谁主持修建?(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中国农业生产中的什么问题?(3)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水利的兴修对农业有何重要意义?问题解析:(1)都江堰,李冰。(2)缺少灌溉系统,灌溉系统年久失修,功效不能发挥。(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通过农田水利调节控制水资源是实现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对于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唐代诗人李绅作古风二首(又名悯农二首)。其一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资料显示:(1)土地是农民生存之本。(2)农耕生活非常辛苦。(3)古代社会存在土地兼并的现象。问题设计:(1)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意义何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2)材料反映古代的生产力状况如何?(3)结合材料,你会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问题解析:(1)土地是农民生存之本;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占有土地较少,还往往因为地主官僚的土地兼并而失去土地。(2)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3)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非常辛苦。4官营手工业和丝织业材料一 锦绣纂组,绮罗绫榖,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材料二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唐孟郊:织妇辞裁此百日功,唯将一朝舞。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唐韦应物:杂体材料三 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顶点。古罗马普林尼:自然史资料显示:(1)服饰也有等级性,丝织品主要是供给帝王、贵族,而不是平民。(2)官营手工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帝王、贵族。(3)在官营手工作坊里服役的织工非常辛苦。(4)实行工官制度的丝织业技艺水平很高,受到罗马统治者的青睐。(5)丝绸之路在古罗马人的著作里也有所体现。问题设计:(1)材料反映了官营手工业里的丝织业状况,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2)从材料来看,官营作坊里的丝织品的主要用途是什么?(3)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宋代、元代匠户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社会地位。(4)查阅学校的相关图片资料,以简图形式概括“丝绸之路”途经的路线。问题解析:(1)工官制度下的官营手工业产品质量高,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产品不是商品,增加政府开支;服务对象主要是帝王、贵族,是等级社会的体现。(2)满足帝王、贵族的需要,出口远销欧洲。(3)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定期服役的制度;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且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匠户没有人身自由,社会地位低下。(4)当时中外商人从长安出发,西出玉门关、阳关,经楼兰过葱岭,往西可到大月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从安息向西,又可到条支(今伊拉克)、大秦(古代罗马帝国)。5先进的冶金技术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宋苏轼:石炭并引资料显示:北宋时期的苏轼石炭并引已经有了彭城(今徐州)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问题设计:(1)东汉和南北朝时期冶铁技术的成就是什么?(2)材料反映的冶铁技术是什么?出现于何时?(3)材料反映的冶铁技术有何进步意义?问题解析:(1)东汉用“水排”鼓风冶铁,南北朝出现了灌钢法。(2)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3)提高炉温度,加速了冶炼进程,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6唐代的商业状况材料一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主蜀经蛮远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络眠独迟。唐张籍:贾客乐材料二 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洗,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元稹:估客乐材料三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资料显示:(1)唐诗作为史料,也是唐代社会风貌的写照。(2)材料一描写的是蜀中客商的生活场景,材料二描写了商贾为利而来、为利而往周流天下的情景。(3)晚唐时期,夜市已经很是繁荣。(4)三则材料显示了唐朝商品经济的繁荣,水路商运的发达,商人经商的艰辛和利润的可观。问题设计:(1)据三则材料概述古代商人的生活状况。(2)据三则材料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市”的哪一种新类型?你还能得出哪些历史信息?(4)概述唐朝的商业面貌。问题解析:(1)商人远行贩运,活动范围广、经营种类多;为追逐利润而不辞辛苦、往来奔波;财富是商人群体中地位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商人虽然辛苦,但凭借其财富,生活也很奢靡。(2)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促进了社会商品的流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夜市。唐朝时客舍、邸店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娱乐场所日益完善,生意非常兴隆。(4)商运活跃、交通发达,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商品经济发达。7重农抑商政策与传统中国社会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吕氏春秋上农材料二 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爱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资料显示:(1)吕氏春秋提出了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抑商原则,特别强调其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方面,还可以安定人心。(2)颜氏家训具体翔实地叙述了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农经济。(3)两则材料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经济特征:重农抑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问题设计:(1)材料一提出了一项为历代统治者所遵循的经济政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名称,说明推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2)材料一以为“事末”的害处有哪些?你认为“抑末”的害处在哪里?(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一种经济形态?摘引其中最能说明的一句话予以佐证。(4)综合两则材料,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经济特征。问题解析:(1)重农抑商政策。安定人心,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因而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2)“事末”的害处:民众轻易迁徙,人心不稳,“好智多诈”,不能实行愚民政治,不利于巩固统治。“抑末”的害处: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得不到正常发育。(3)“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4)重农抑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8“海禁”政策材料一 清顺治十三年(1656)颁布“海禁令”,宣布:“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将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交易者,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其该管地方文武各官不行盘缉,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行举首,皆处死。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海,一贼登岸。”材料二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清黄遵宪:番客篇资料显示:(1)清廷颁布了严格的“海禁令”。(2)清廷当年颁布“海禁令”的直接目的是切断台湾郑氏集团与大陆的联系,清除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3)“海禁”连累无辜,在黄遵宪看来,实在是大错。问题设计:(1)说明清廷推行海禁政策时的国内外背景。(2)概述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消极影响。(3)清廷当年颁布“海禁令”的直接目的是什么?针对今日台湾问题,我们能否再次运用“海禁”这一手段?为什么?问题解析:(1)清王朝入关以后,统治尚未稳固,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没有停止;世界贸易活跃,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的形势。(2)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称为“海禁”。“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3)直接目的:切断台湾郑氏集团与大陆的联系,清除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不能。历史证明“海禁”政策切断了中国和海外的联系,使中国故步自封,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社会的发展、进步。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9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纺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百为群,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资料显示:(1)明代中后期,苏州一带纺织业兴盛。(2)苏州纺织业形成了“机房”出资经营、“机匠”计日受值的生产形式。(3)有些机户除“自行设机督造”外,还“雇匠织造”。(4)随着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雇佣劳动的经济现象首先在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问题设计:(1)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于何时何地?(2)材料中的“工匠”和“主”分别指什么人?“计日受值”是一种什么关系?(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有别于传统社会经济,我们称为什么?问题解析:(1)明朝中后期,苏州。(2)工匠是织工,主是作坊主,也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计日受值,就是按天结算工资,是一种雇佣关系。(3)江南地区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难点辨析】1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耕作方式来看,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从经营方式来看,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总体来说生产力水平较低,这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从土地所有制的演变来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另一个基本特点。总之,古代中国是农耕文明发达的国家,许多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也最终走向农耕。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文明都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2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多种经营模式(1)春秋战国以前,“工商食官”,手工业由官府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开始出现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的格局。(2)男耕女织是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式,作为农户的副业,家庭手工业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手工业产品主要是用于家庭消费和缴纳赋税。(3)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行业多、分工细、组织形式严密,并且以“工官制度”的制度形式体现出来,同时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4)官营手工业一直在限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民间需求旺盛,私营手工业快速发展,丝织业中出现了雇佣劳动,甚至开始采用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所谓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 3古代中国手工业经济成就 项目朝代主要部门部门发展情况代表性成就 汉代 纺织业丝织品远销海外素纱衣 冶铁业铁业官营制度水力鼓风:水排 瓷器业制瓷技术趋于成熟青瓷 南北朝冶铁业出现灌钢法 唐代 纺织业私营纺织作坊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首创釉下彩绘,越青邢白 宋代 纺织业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地区 冶铁业已经用煤作燃料 制瓷业瓷窑遍布,有定、钧、景德镇等窑 明代纺织业出现雇工、自由劳动力市场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代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清代制瓷业粉彩瓷器工艺 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起源较早,商业的产生和发展与农业、手工业密切相关。(2)由于中国的农民家庭需要以部分农产品去交换自己无法生产的东西,特别是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因此,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较发达,但各个时期的发展并不平衡。(3)古代中国传统的市场模式始终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也很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4)城市的政治属性和官府贸易的政治目的都大于商业经济本身。(5)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发展进程艰难而曲折。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即使是大商人也必须同封建势力相结合,因此,最有势力的商业资本往往都是享有特权的官商,商人、官僚、地主三位一体成为常见的现象。【图说历史】图片1:农业灌溉工具翻车内容解读: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提水机具,三国时期马钧创制,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翻车可用手摇、脚踏、牛转、水转或风转驱动。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利用齿轮原理,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历史价值:我国古代链传动的最早应用就是在翻车上,说明生产工具的革新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也可以说明农耕社会对水利的依赖性。图片2:司母戊大方鼎内容解读: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9厘米、重约875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历史价值:司母戊鼎是商代青铜冶铸工艺达到高峰的标志,是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重要资料。就工艺而言,它体现了古代冶炼技术的先进性。图片3: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内容解读:康熙南巡图绢本,重设色,共12卷,绘于17世纪末,是以康熙数次南巡为题材的大型画卷。每卷画中均有康熙的形象,画面都是以皇帝为中心逐步展开的。作者在描绘时,将皇帝南巡所经过的地方和情景如实地表现出来,大量地反映了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地方风貌以及经济文化景象。课本所选是局部图。历史价值:图中舟船密集,真实地反映了清康熙年间商业贸易的发达状况;此画吸取了清明上河图等优秀作品的精华,继承了我国长卷风俗画历史的传统。图片4:清乾隆十九年江浙盐运使司发给黟县商人汪岫云的运销执照内容解读:宋代以后历代政府印制颁发的支取及运销食盐的凭证,亦为政府以及盐商垄断食盐产销的依据。清代时,由户部宝泉局用铜版统一印制,由各地盐务官员或转运使赴部领取,再发引收课于盐商,盐商领引纳课,运输途中盐卡凭引盘查收税,盐商按盐引之指定引地(又称引岸,及专卖地)行销,引盐销完后,将残引上缴官府,查验注销。历史价值:一方面体现了盐业官营,另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工商业的严格管理,也可据此了解清朝商品经济的一些情况。【习题荟萃】(一)选择题1(2008广东)符合右图所示农业生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 ( )A西周 B西汉 C晋 D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空间概念的把握能力。图中所示地区是江浙、两湖和四川一带,宏观上讲,与古代南方经济的开发这一知识相关,由此可以推断出正确答案。【答案】D 2(2008山东)下图为北宋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A B C D【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片情境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要求学生认真审阅图片,结合所学的关于“市”的概念的理解来进行辨识。【答案】D 3(2008广东)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理解性的史料情境题,考查学生的材料理解和史论结合能力,它不仅仅要求把握宏观的历史阶段特征,还要求有细致的思维品质。材料本身仅仅表达了重视农业则国富兵强的意思,因此,它与结论之间的相互印证性不强,材料不充分。【答案】C4(2009海南)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取代了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 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C. 资本主义的萌芽 D. 商业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涉及对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概念的理解。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供宫廷和贵族需要,与市场联系不密切。而私营手工业主要生产日用品用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能够满足城乡市场迅速增长的需要,其地位日益重要,在许多行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答案】D 5(2009江苏)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解析】此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材料描述的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之一,即生铁陷入法,这个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C6(2008宁夏)在甘肃灵台出土的一把剑的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解析】以我国冶铁的开始时间为考点,要求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识记和鉴别。其有效信息是“剑身铁质”,说明它是铁制品,由此推断准确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7.(2008广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数量备 注 收入粮 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赋 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 役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食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 衣2732同上 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问题设计:(1)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2)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3)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4)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试题解析】本题并没有考查具体的教材所学知识,它依托课程标准提及的自然经济和古代商业的特点这一整体框架,设计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解释能力,考查学生对自然经济体系下对“耕”、“织”与商业三者关系的理解及其对资本主义萌芽特征的把握。因此,本题有相当的难度,本题的难度还在于要将前一问的答案作为解决后一问的问题的起点和条件,数学逻辑是很明显的。解题的关键是合理地计算和历史地解释商业繁荣的原因。第(1)问在计算西汉农民家庭年收支情况时应留意备注中关于役的注析,分为亲身服役和以钱代役两种情况,因此计算方式也分为两种方式:以钱代役时的计算和亲身服役时的计算。第(2)问要运用计算结果,解读出“无论哪一种计算方式,农民都入不敷出”的结果,然后解释原因。第(3)、第(4)问要从“以钱代役”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入手来回答。【答案要点】(1)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283+406+2300+4918+2732+300)=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2)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时从事纺织。 (3)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4)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8.(2008全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试题解析】本题以18世纪晚期中英交往史为材料依据,考查这一时期两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要求学生能够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扣住“两国关系的陈述”来进行合理的解读和表述,也要求学生能够将这样一种关系置于材料提示的18世纪晚期这一历史背景里进行阐释。第(1)问关键是抓住材料一中引号标注出来的文字信息,找出其中的不同内涵。第(2)问的关键是能够联系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来作答。【答案要点】(1)不同之处: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概念阐述】1.洋务运动背景:在内忧外患的政治背景和师夷长技的思想引导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学习和利用西方先进科技以维护清朝统治的“洋务派”,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内容:在“自强”“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掀起了19世纪6090年代的一场近代化运动,史称“洋务运动”。其中,洋务工业主要是官办工业,也有一定的私人资本(例如民用企业里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影响: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经济结构。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产生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主要原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产生及其分布: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然经济瓦解较早和开埠通商较早的沿海地区,出现了近代民族工业。方举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源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都是比较著名的企业。内涵:机器生产、私人资本和民营性质,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内涵,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影响:进一步冲击自然经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社会的政治变革提供阶级基础;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始终是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民族工业的发展发展表现:(1)民国初期到一战结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到抗战前夕,是又一个发展阶段,工商业产值的增速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发展条件:(1)辛亥革命推翻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群众性地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运动。定位: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轻工业方面;相对于外资和官僚资本,近代民族工业的规模主要是中小工业;从生产关系来说,民族工业往往也视同为民族资本主义。4.官僚资本含义:官僚资本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事实:19世纪洋务派开办的近代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20世纪30年代的“币制改革”以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中以四大家族的企业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急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没收全部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影响:一方面官僚资本是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是大工业;另一方面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极力压迫民族工业。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成因:中国经济在自然经济瓦解和逐步卷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形成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构成: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 在近代工业曲折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超过了中国的资本,具备控制权。评价:它终究体现了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它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密切相连;它实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结构。6.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命运的概述: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一方面它在夹缝中求生存,另一方面,它在斗争中求发展;近代发展资本主义的种种努力终以失败而告终。基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始终没有摆脱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的物质条件的限制。【史料解读】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一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乏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材料二 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二卷资料显示:(1)由于各类洋货输入中国,传统手工业趋于破产。(2)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夺利甚巨,不少中国土货滞销。(3)在洋货的冲击下,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问题设计:(1)材料一总结了各类洋货进入中国的现象,洋货大量输入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作者总结这些现象时,最早应当在什么时期?(2)洋货为什么能够“夺我之利”?它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3)综合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问题解析: (1)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晚期。(2)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3)自然经济不断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材料一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竟胜争存的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孙中山:工业建设会趣旨材料二 真正使我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民国时期“火柴大王”刘鸿生资料显示:(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提出了革命成功后必须致力于经济建设的思想。(2)20世纪初期的爱国运动是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3)共和政体的确立和提倡国货运动是民国初期出现实业潮的两个主要因素。问题设计:(1)孙中山为什么会认为“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2)刘鸿生认为当时推动他的事业走向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试举例说明。(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民国初期出现实业潮的两个主要因素。问题解析:(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在民族资产阶级看来,发展工商业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对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2)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五四运动。(3)共和政体的确立和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3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材料一 后方中小工厂联合会所属军布、制革、炼油、煤矿、机器、印刷等行业的1110个加工厂,尚未正式停业,而实际停业者已逾80%。后方工业尚能幸存者,仅限于基础比较雄厚的大纱厂,以及并无外货竞争的小手工业而已。朱斯煌主编:民国经济史材料二 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解放日报1946年7月8日资料显示:(1)抗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内迁,由于战争的形势及其国民政府强化经济的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2)内战爆发以后,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了美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3)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及其官僚资本膨胀,使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问题设计:(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现象?(3)材料二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为什么会出现?(4)对抗战时期的企业经营情况,“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表明这一时期他受到的排挤和打击来自哪些因素?(5)综合上述信息,说出导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因素有哪些?问题解析:(1)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2)抗战胜利后的内战时期,美国商品在中国泛滥。(3)日本投降后美国在意识形态上反苏反共,经济上欲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奉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蒋介石出于内战需要,为获得美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一系列新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了美国独占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4)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榨。(5)列强的侵略,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膨胀和对民族工业的压制。4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传统因素 材料一 (同治以后)卡若栉比一局多卡,一卡多人。只鸡尺布,并计起捐,碎物零星,任意扣罚。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征榷考材料二 1922年华洋义赈会所做的调查,那个调查包含河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五省里面的240个村庄,共有7079个家庭,内含37191人。调查的结果在中国东部村庄里面农家之17.6%,在中国北部村庄里面农家之62.2%,其每年收入不及50元。 英R.H.Tawney著,陶振誉编译:中国之农业与工业资料显示:(1)清代同治以后,关卡林立,苛捐杂税繁重。(2)农民收入极其微薄,农民极其贫困。(3)农村经济的落后与政府的沉重盘剥,这些传统因素也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问题设计:(1)材料一包含了怎样的信息?(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农村经济怎样的状况?(3)在破败的旧中国,能实现工业化吗?(4)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来看,根据上述事实你能得出什么认识?问题解析:(1)清代同治以后,关卡林立,苛捐杂税繁重。(2)农民收入极其微薄,农民极其贫困。(3)不能。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与摧残,使得农村的经济长期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农民生活困苦。而衰败的农业、破落的农村和贫困的农民又对工业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原材料以及劳动力。(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民族工业在遭到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剥削的同时,仍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的沉重压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艰难。【难点辨析】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特点(1)历史条件: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小农经济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也沉重地打击了城市手工业,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2)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土壤中,从一开始就受到双重压迫,在其夹缝中艰难生存。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它既有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对抗的一面,又有与之相依赖的一面。“先天不足”与“后天畸形”。“先天不足”表现在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表现在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且地区分布不合理。2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1)民国初年至一战结束(19121919),民族资本主义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但是传统经济形式仍然占绝对优势。(2)一战之后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191927),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民国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以及军阀混战等因素,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3)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又出现了新的发展,工业的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官僚资本加强了对民族工业的控制,使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一定的限制。(4)抗战开始以后到南京的民国政府退出大陆(19371949),由于战争及其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也由于官僚资本的膨胀以及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因此,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而艰难。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在近代经济结构中,民族资本主义一直没有占据统治地位。结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中国的政治和思想都朝着近代化的进程向前推进了,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情况简表 变动情况时间现象或表现影响 自然经济解体19世纪四五十年代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外国商品的输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条件,也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代工业起步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机器生产的出现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轻工业获得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中国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进程 官僚资本主义的出现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官僚资本积聚巨额财富维护了蒋介石的国民党独裁统治,抑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前期(19531956)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图说历史】图片1:张謇和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内容解读: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近代立宪派,中国近代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二十多个企业,三百七十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大生纱厂是张謇创办的私营棉纺织企业,厂址设在南通,1899年开车生产,至1921年发展成第一、第二、第三纺织公司。此后,由于天灾、军阀混战和经营规模过大出现亏损,第二公司倒闭,第一、第三公司在1952年公私合营。历史价值:张謇及其创办的企业是研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潮的重要载体。图片2:申新纺织公司内容解读:申新纺织公司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民国四年(1915)创办于上海,荣氏兄弟占股60%。后公司不断发展,从一家扩大到九家。但后来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压榨,至新中国成立前已濒临瘫痪。新中国成立后得以恢复发展,1955年,荣毅仁出任董事长,并且加入公私合营行列,成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典型。历史价值:图片反映了一战期间,申新纺织公司迅速发展的恢弘景象,折射了近代民族工业获得短暂春天的历史特征。申新纺织公司的发展史基本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缩影。图片3: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内容解读:中国近代由华侨资本经营的最大的一家卷烟企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始于香港,后在上海设分厂,创办人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为广东南海人。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公司发展迅速,营销机构遍布全国以及东南亚各地。1927年以后,在帝国主义与官僚资本双重压迫下,公司营业额衰退,1937年日寇侵华,官僚资本乘人之危,以低价收买该公司股票,并取得半数股权,由宋子文任董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各厂于1951年公私合营。历史价值: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被宋子文收购,是官僚资本公开吞噬民族企业的代表性例证,体现了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的艰难,说明了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的历史命运。【习题荟萃】(一)选择题1(2008海南)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