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形成性评价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49196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256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形成性评价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6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形成性评价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6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1-4单元形成性评价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1-4单元形成性评价检测试题学校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我的耳朵最灵,会把听到的词语上打“”。(4分)淋雨( ) 棉花( ) 邻里( ) 莲花( ) 声音( ) 花生( )森林( ) 发生( )二、我会读拼音写词语(8分) l co lin mn pn you m qn ( ) ( ) ( ) ( )n jn yu lin hun y fn xn ( ) ( ) ( ) ( ) 三、按要求填空我最会(8分)“忙”共有( )笔,第3笔是();组词( )( )“秀”共有()笔,第6笔是( );组词( )( )四、我的眼睛最明亮。(6分)蜻蜓 蝴蝶 蚯蚓 蜘蛛 蚂蚁真的不掉线吗?、?我发现:_我还会写带“艹”的字(三个):_五、 我会认,我会读,我还会归类(填序号)(8分)真的不掉线吗?、?耍 村 另 关 潮 擦 霜 感后鼻音的字有:_ 前鼻音的字有:_平舌音的字有:_ 翘舌音的字有:_六、比一比再组词(8分)关() 认( ) 早() 生() 美() 队( ) 找() 声() 七、 选词填空(9分)头只个 朵 位 把一()白云 一()山羊一()老牛一()老人 一()骑手一()小刀八、在( )里添上合适的词语。(6分)( )的小路 ( )的桃花 闷热的( )( )的小朋友( )的歌曲 漂亮的( )九、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连起来。(8分)雪白的 杨树 真的不掉线吗?、? 朝霞 水秀快乐的 节目 和风 蓝天绿色的 头发 碧水 晚霞高高的 叶子 山清 细雨十、选词填空。(4分)呀吗吧 呢、你吃饭了()?、下雨了,你快回家()!、今天,你怎么有空出来()?、妈妈正忙着做饭()!十一、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10分)牧()骑()( ),歌( )振( ) 樾。小荷才露尖尖( ),( )( )蜻蜓( )( )头。十二、动动你的小脑瓜,做完后把句子悄悄地读一读,好吗?(10分)1、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线。(4分)(1)在音乐(yu l)课上,同学们过得很快乐(yu l)。(2)今天天气真暖和(huo h),我和(huo h)同学一起去公园玩。2、擦亮眼睛去寻宝。找出句中的反义词并划上横线。(6分)(1)长颈鹿的个子很高,猫的个子很矮。(2)牛的力气很大,蚂蚁的身体很小。(3)小白兔的尾巴很短,大象的鼻子很长。十三、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时钟花 小白兔没有钟,不知道时间,它请小山羊帮忙想办法。小山羊送给它三盆花。 太阳出来了,牵牛花开了,张开了小喇叭。中午,午时花开了,张开了笑脸。天黑了,夜来香开了,张开了小嘴轻轻地唱歌。 1、这篇短文有( )段话。 (2分)2、读一读,想一想。(3分)张开嘴巴 一张画 张贴东张西望 张爷爷 开张我发现:_3、小山羊送给小白兔什么花,请在括号里打? (3分)牵牛花( ) 水仙花( ) 午时花( ) 夜来香( )4、小白兔会小山羊对说:“_。”(3分)(一年级集备组:黄韶红 张润柳 黄春兰编写) 2010年4月17日 真的不掉线吗?、?第二部分 专题六 第三讲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 题组一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常以身翼蔽沛公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都门帐饮无绪解析:C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则群聚而笑之B吾得兄事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解析:A项中的“群”、B项中的“兄”及C项中的“日”都属名词作状语,只有D项中的“渔樵”为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可译为“打鱼砍柴”。答案:D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凌万顷之茫然A知不可乎骤得B渺渺兮予怀C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解析:例句是定语后置句,为倒装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A、C、D三项都是正常语序。答案:B4.指出以下特殊句式的类型。石之铿然有声者()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古之人不余欺也()答案: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真的不掉线吗?、?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不能喻之于怀解析:C项是被动句。A、B、D三项均是介宾短语后置句。答案:C6.下列句子没有介宾短语后置的一项是 ()A.忠义暴于朝廷 B.师不必贤于弟子C.足下何以待之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C项为宾语前置句。答案:C7.下列各句中没有成分省略的一项是 ()A.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C.遂相与一抱而别D.所以敢先汝而死解析:A项,“请命”后省略介词“于”;C项,省略主语;D项,省略主语。答案:B题组二断句8(2009江苏高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观 足 下 所 为 文 百 余 篇 实 先 意 气 而 后 辞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义者 苟 为 之 不 已 资 以 学 问 则 古 作 者 不 为 难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解析:解答本题,可借助“苟”“则”的作用先断开两处,再依据结构,确定“篇”“辞句”“不已”后,“古者”前应断开。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9(2009广东高考)用“/”给下列文段断句。李 迪 贤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献 临 朝 颇 挟 其 才 将 有 专 制 之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习 不 敢 窥 觎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献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谓 社 稷 臣 于 斯 见 之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能力。断句时要注意标志词,如本题当中的“也”“而”。还要从内容上加以区分,相对完整的内容可作为断句的重要依据。答案真的不掉线吗?、?: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10(2008北京高考)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恶 者 贵 美 者 贱 杨 子 问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恶 者 自 恶 吾 不知 其 恶 也 杨 子 谓 弟 子 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解析:断句时应整体理解句意,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如句中的“曰”“也”。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11(2008浙江高考)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政 姊 荣 闻 人 有 刺 杀 韩 相 者 贼 不 得 国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尸 而 县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与 嗟 乎 严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韩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史记刺客列传)解析:给文言小段断句:第一要悟大意,这是基础;第二要抓标志,有对话要抓“曰”字,有语气词的要考虑在它的前后断开;第三要抓关联词,如“而死者果政也”的“而”;第四要抓动词,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答案: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12.(2007浙江高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颜氏家训勉学)解析:正确断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作为标志词的句首,句尾词,如文中的“纵”;二是句式的对仗,如“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当然,正确的文言断句,其根本是能弄通文意。答案: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13(2007北京高考)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直线的部分断句。真的不掉线吗?、?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 始 寤 向 者 辨 之 未 精 也。朕 以弓 矢 定 四 方 , 识 之 犹 未 能 尽,况 天 下 之 务,其 能 遍 知 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解析:本文段通过唐太宗向太子少师萧瑀叙述自己以弓矢定四方,但不完全了解弓的故事,说明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并不能尽识天下之务的道理。给文言小段断句:第一要悟大意,这是基础。第二要抓标志,有对话的文段要先抓住标志“曰”字,有语气词要考虑在它的前后断开(因为既有句末语气词又有句首语气词)。第三要抓关联词,如“则脉理皆邪”。第四要抓动词,动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文句多是围绕谓语组合而成。如“朕少好弓矢”的“好”。“近以示弓工”的“示”。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说明:双斜线 (/)处,可断可不断。14.(2006北京高考)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赵围于秦)齐 人、楚 人 救 赵。赵 人 乏 食,请 粟 于 齐,齐 王 弗 许。周 子 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解析:根据文意和句末虚词“也”“矣”进行断句。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题组三翻译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太子,访诸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爱, 黜乃乱也。楚国之举,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弗听。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商臣闻之而未察,告其师潘崇曰:“若之何 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芈而勿敬也。”从之。江芈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汝而立职也。”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诸乎?”曰:“不能。”“能行乎?”曰:“不能。”曰:“能行大事乎?”曰:“能。”真的不掉线吗?、?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选自左传)(1)且是人也,蜂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译文:_(2)若之何而察之?译文:_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准确理解重点实词的含义。如(1)题中的“是”“忍”,(2)题中的“察”。注意句式上的特点。如(1)题中“忍人也”是判断句,(2)题中“若之何”是固定句式,可译为“怎样才能呢?”答案:(1)况且(商臣)这个人,眼睛(突出)像胡蜂,声音(尖厉)像豺狼,是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2)怎样才能详查证明这件事呢?参考译文:早年,楚成王准备立商臣为太子,就此事征询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说:“君王的年纪还不大,而且有很多内宠,(如果立了商臣)一旦再加以废黜,就是祸乱(之源)。楚国立太子的传统习惯,通常是挑选年轻的。况且(商臣)这个人,眼睛(突出)像胡蜂,声音(尖厉)像豺狼,是个残忍的人,不能立为太子。”楚成王不听劝告。立了不久,又想改立王子职,而废黜太子商臣。商臣听说这个消息但还不很清楚,告诉他老师潘崇说:“怎样才能详查证明这件事呢?”潘崇说:“宴请(你姑母)江芈却故意表示不恭敬。”商臣采纳了这个办法。江芈很气愤,说:“呸!贱东西!难怪君王想杀掉你要立职为太子呢!”商臣告诉潘崇说:“事情确实了。”潘崇说:“你能侍奉王子职吗?”商臣说:“不能。”潘崇说:“能逃亡他国吗?”商臣说:“不能。”潘崇说:“你敢采取一项非常行动吗?”商臣说:“能。”冬季十月,商臣带领宫中的禁卫军包围成王。成王要求吃了熊掌以后去死,商臣不答应。丁未日,成王悬梁自尽。赠封他谥号为“灵”,他不能瞑目;谥号为“成”,才闭上了眼睛。16.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蕃)仲举言为士则,行为士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君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真的不掉线吗?、?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1)言为士则,行为士范。译文: (2)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译文: 解析:关键词语:“士”,读书人;“则”“范”,同义词,榜样;“式商容之闾”,“式”通“轼”,名词,指车上的扶手板,“商容”,殷代的贤人,“闾”,里巷的大门,在此指商容住的地方;“席不暇暖”比喻特别忙碌;“礼”,名词活用为动词,“礼遇,礼敬”。答案:(1)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2)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参考译文:陈仲举的言语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读书人的模范。他一开始做官,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一到任,就询问徐孺子居住的地方,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众人希望太守先进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经过商容居住的里巷,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我礼敬贤者,有什么不可以呢?”17.将下面的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译文: 答案: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谏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进谏。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真的不掉线吗?、?呢?”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 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注镃基:锄头。置邮:驿站。译文:_答案:齐国有俗谚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夏后、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方圆没有超过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这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参考译文:齐国有俗谚说:“虽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农时。”现在(要称王天下)却是很容易的。夏后、殷、周三朝兴盛时,土地方圆没有超过一千里的,而现在齐国有这么大的地方了;鸡鸣狗叫互相听到,一直传到四周的国境,齐国已经有那么多的百姓了。土地不必再扩大,百姓不必再招聚,施行仁政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挡得了。况且,仁德的君王不出现的时间,没有比现在隔得更长的了;百姓受暴政折磨的痛苦,没有比现在更厉害的了。饥饿的人什么都吃而不挑拣,干渴的人什么都喝而不挑拣,孔子说:“德政的流行,比驿站传递政令还要快。”当今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施行仁政,百姓对此感到喜悦,就像在倒悬着时被解救下来一样。所以,事情只要做到古人的一半,功效必定是古人的一倍,这只有现在这个时候才能办到。1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真的不掉线吗?、?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 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公负杰特有为之才,所至官,多著声绩,而为妒媢者所不容。然至今朝廷论人才有用者,必推公。公殆未能以忘于世,而公之所以自忘者如此。(选自明归有光悠然亭记)译文:_ _ _ _ _ _ _ _ 答案:淀山公依凭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数显有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起有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 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参考译文:回忆起我小时候常常在外祖父家,大概离县城三十里,远远地遥望马鞍山坍塌如一堆堆积的土灰一样,云雾缭绕,似有似无。现在淀山公对这座山一天比一天喜欢,在山上建了高大的楼阁,弯曲的栏杆,桌子、坐席、门窗到处都有。又在房子的后面建了一座小花园,在园子中建了一座亭子,取陶渊明诗中的“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为亭子的名字。陶渊明的诗不像晋代、宋代那些刻意修饰文字的人所做的一样。而恬淡自然的韵味,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一时的适意。而看到天地间的万物,心中无阻塞之处,到了哪里能不悠然自得呢?我常常认为悠然自得的人确实能够和天道成为一体。说陶渊明先生不知道天道,是不行的啊。淀山公依凭杰出有为的才能,所做官职,多数显有声名和功绩,因而不被嫉妒他的人容纳。然而到现在朝廷谈论起有用的人才,还一定推崇淀山公。大概淀山公没有被世人忘怀,然而他自己却忘怀到这种地步。20.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飧得士二人。” (选自战国策)译文: 真的不掉线吗?、? 答案: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参考译文:中山国的国君宴请都城里的士大夫,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座。 由于羊羹不够,司马子期没能吃上,他一怒之下,跑到楚国去,并煽动楚王攻打中山国,中山君逃走。这时,有两个人提着武器,尾随在他的后面,中山君回过头来问这两人说:“你们为什么跟着我?”两人回答说:“在我们的父亲曾经快要饿死的时候,(多亏)您给了他饭吃,他才没有死。父亲在临死的时候叮嘱我们说:一旦中山君有急难,你们俩一定要冒死去保护。所以,我们是来保护您,愿为您效死力的。”中山君听罢,仰天长叹:“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题组四整体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2125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建安初,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郑度说璋曰:“左将军注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真的不掉线吗?、?(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有删改)注左将军:刘备曾被授予左将军之职。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 善:良好B.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 内:进入C.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 胜:击败D.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 乘:趁着解析:A项,交好;C项,超过;D项,登上。答案:B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B.C. D.解析:B项,“却”,连词,表转折关系。A项,“对”,介词/“被”,介词,表被动;C项,“向”,介词/“在”,介词;D项,“凭借”,介词/“把”,介词。答案:B2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溯江而西,与璋会(于)涪B.(郑度)终不能用,无可忧也C.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渊、郃)D.此盖天以(时)与我,时不可失也解析:法正判断“不能用”的主语是刘璋,不是郑度。答案:B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法正与张松觉得自己得不到刘璋的重用,很不得意;在对曹操、刘备进行比较权衡后,决定投靠刘备,并暗中进行谋划。B.法正在初次见到刘备之后,就向刘备献计说,可以趁着刘牧软弱无能,与张松里应外合,夺取益州,然后图谋大业。C.郑度认为刘备孤军深入,兵力单薄,未得民心,钱粮匮乏,不能持久作战,只要刘璋坚壁清野,就能击退并擒获刘备。D.法正判断夏侯渊、张郃的能力不如蜀国的将领,认为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真的不掉线吗?、?战胜他们,刘备很认同他的计策。解析:A项,文中只说“正入蜀依刘璋,不任用,志意不得”,并未提及张松不被重用;B项,法正向刘备献策是在第二次见刘备时;D项,法正并没有认为“刘备带上黄忠出战,就一定能战胜他们”。答案:C25.断句和翻译。(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2)翻译下面的句子。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译文: 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译文: 答案:(1)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2)这以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借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刘备听说后非常忌讳(担心)此事,去向法正询问对策。参考译文:法正字孝直,是扶风郿人。建安初年,法正到蜀郡投靠刘璋,不受重用,很不得志。益州别驾张松和法正交情甚好,他们揣度着,觉得不值得与刘璋共图大业,常常暗自叹息。张松到荆州拜见曹操后返回益州,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去结交刘备。刘璋问:“谁可以当使者?”张松就推荐了法正,法正推辞,但在刘璋的坚持下,他不得已去了。法正回来后,对张松说刘备有雄才大略,他们秘密谋划,想一起拥戴侍奉刘备,却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因刘璋听说曹操要派遣将领征伐张鲁而心中害怕,张松就乘机劝说刘璋应当迎请刘备,让刘备去征讨张鲁。于是刘璋再次让法正领命出使。法正向刘备转达了刘璋的意图后,便暗地里向刘备献计说:“凭将军您的英雄才略,趁着现在刘牧懦弱无能;张松是州中的重要官员,可在内部接应;然后依仗益州的丰富资源,凭借天府的险要地形,用这成就帝王大业,就像翻一下手掌那么容易了。”刘备认为他说的很对,就逆长江西上,和刘璋在涪地相会。刘备向北到葭萌去讨伐张鲁,后来回军向南攻打刘璋。郑度劝刘璋说:“左将军刘备孤军深入来袭击我们,部下士兵不到一万人,军民还没有归附他,他只能用田野中的庄稼作为军粮,军队缺少必要的物资。对付他的最好办法,是把巴西和梓潼的百姓全部驱赶到涪水以西,将仓库中的粮食和田野的庄稼全都烧掉,增高壁垒,深挖战壕,按兵不动,等待他们到来。他们到这里,熬不过一百天,就一定会自行逃离。这时我们追击,就一定能抓获刘备。”刘备听说后很担心此事,去向法正询问对策。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采纳郑度的计策,你不必忧虑。”刘璋果然像法正所说的那样,罢免了郑度,不采用他的计谋。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出兵就降服了张鲁,平定了汉中,没有趁着这个形势夺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如今估量夏侯渊、张郃的才智谋略,比不上我们的将领,发兵前往征讨,就一定能战胜他们。在战胜他们之时,我们就发展农业,积蓄粮食,寻找时机,上可以消灭敌寇,尊崇、鼓励王室,中可以逐步占取雍州、凉州,拓展疆域,下可以坚守险要之地,作长久的打算。这大概是上天把良机赐给我们,时机不能错过啊。”刘备认同他的计策,就率领众将领进军汉中,法正也随同前往。刘备从阳平关向南渡过沔水,沿着山势逐渐向前推进,在定军山一带扎营。夏侯渊率兵来争夺此地。法正说:“可以攻击他了。”刘备命令黄忠率兵登上高处擂鼓呐喊进攻,大败夏侯渊的军队,夏侯渊等人被杀。曹操西征,听说了法正的计策,说:“我本来就知道刘玄德不具备这样的谋略,一定是被人教授的。”真的不掉线吗?、?四 年 级 上 册 期 中 练 习 卷班级: 姓名: 一、填写。 1、万级的数位有( ),由9个亿,1个百万,7个十组成的数是( ),读作( ) 2、十四亿零九万五千写作( )。其中4表示( ),5表示( )。 3、一个长方形长是65厘米,宽是35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周长是( )。4、把下面各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 499001( )万19909876543( )亿 5、经过一点可画( )直线。 6、7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所组成的角是( )角,( )度。 7、两个因数的积是14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两位,那么他们的积是( )。 8、某店标价牌上标着本店所有物品一律8元/件, 表示( )。9、在计算器中,用来清除数据的键是( )10、用一副三角板可以拼出的钝角有( )11、125080,积的末尾一共有( )个0。 : 二、判断 1、329810330万,中最小只能填5。() 2、一条直线长6万米。() 3、五位数一定比六位数小。 () 5、一个三位数乘9,积一定是四位数。 () 二、计算1、列式计算(1)360加上306乘40的积,和是多少?真的不掉线吗?、?(2)45乘35与305的各,积是多少?2、竖式计算。 46118= 10357= 35016= 估算69848 3、操作题。 (1)用量角量画出120的角。 (2)画一个平角(3)量一量,1和2各是多少度?2 11=( ) 2=( ) 三、应用题 1、 张叔叔每天可做127个零件,按照这样的速度,张叔叔今年二月份共做了多少个零件? 2、401班共有24人,校服每件上衣要110元,每条裤子要45元,一共有3000元钱够吗? 3、已知:苹果4千克6元,桔子5千克11元,王叔叔买16千克苹果和20千克桔子,共应付多少钱?4、兴华制衣厂加工一批衣服,每天加工380件,一共加工了25天,还剩1260件没做,求兴华制衣厂一共要加工多少件衣服?四、综合应用 1、用三个“8”和四个“0”组数。真的不掉线吗?、?(1)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七位数是。(2)只读一个0的七位数是。 (3)读两个0的七位数是 。(4)最大的七位数是( ),最小的七位数是( )。2、已知DT=150 求(D4)T=( ) D(T3)=( ) (D6) (T3)=( )(D2) (T4)=( ) : 真的不掉线吗?、?新编日语教程3.4册译文及答案第1課春休一緒復習。【课文翻译】王小华的日记 日语学校的教科书每年要变。虽然学习日语已是第二年了,但还是不好。想起去年刚来日本的时候,偶然碰到丹尼尔。我的日语比起当时的丹尼尔来真是相形见绌。所以为了复习日语春假也没去玩。陈敏说:“用不着那么特别认真。”不过我想至少要完整地复习。随着课程的深入,日语变得难了。从3月中旬到4月初日本是放春假的。在这个相当长的期间,复习是绝好的机会。田中老师给我的建议是“从我的角度来说,最好是解题”。我对陈敏说:“春假让我们一起复习吧。”【会话】在王小华的宿舍:王小华,陈敏陈:小王,今天也闷在家里,闭门不出啊。王:我可并不是感冒啊。陈:这我知道的,又是在学习吧。王:日语教科书每年都要变。因为从3月中旬到4月初学校放春假,所以在这个期间我必须先要复习去年的东西。陈:用不着那么特别认真。因为小王你是有名的优等生啊。王:不,我想起去年的这个时候,进入这个学校时丹尼尔跟我说话的事来。陈:是那个回英国的丹尼尔吗?王:我现在的水平和当时的丹尼尔比起来,真是相形见绌。虽然来日本是第二年了,可不知道的事还是太多了。陈:偶尔一起去玩吧。王:不,现在哪里谈得上玩啊。至少我想把全部单词复习之后,来面临新学期。陈:从我来看,小王你能把日语说的很流利,真是让人羡慕啊。王:新学期以后随着课程的深入,日语会越来越难的。来吧。让我们在春假一起好好复习吧。陈:哎,好吧。【阅读】“三学期制”好还是“二学期制”好以前在初级教科书里向大家介绍过,和中国不同的“二学期制”在日本采用的是4月开学到3月结业的“三学期制”。不过,实际上这“三学期制”现在在日本动摇了。那么在这里我把日本学校的近况向大家介绍一下吧。2004年维持“三学期制”的中学大幅减少,采用“二学期制”的中学急增。在提出“宽裕教育”新教育课程的开始当初,对于实行“二学期制”全国都是一片消极的气象。但是到了2004年,通过学校独特的判断,采用“二学期制”的倾向增加了。好象“二学期制”普及的背景是在完全实施一周休息2天和非相对评价的导入给予很大的影响。还有“宽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全体上课时间减少,三学期使评定期间过短这样的问题严重化了。也就是说,如果消除从一月份第2周开始到3月中旬只有2个月左右的3学期把开学仪式和结业仪式各减一次就能增加授课数。还有以前举行三次期末考试也减为二次,成绩表也交给真的不掉线吗?、?考二次的学生就行了。这样对老师来说就减轻了工作的负担。但是,反对“二学期制”的呼声也不少,“因为考试的次数减少了,每一回出题范围就增加,恐怕让孩子失去学习的热情”这样的保护者的指出也有。在中国黑龙江大学,听说相反地从2002年开始把“二学期制”改为“三学期制”。听说是为了“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开发能力,把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材的思想弄得更加活泼,提高行动力和竞争力。”“二学期制”和“三学期制”到底哪个好呢?练习题:問題:問1:1. 2. 3. 4. 5. 6.問2:1. 2. 3. 4.問題:1. 2. 3.問題:問1:1. 2. 3. 4.問2:1. 2. 3.問題:1. 2.問題:1. 2. 3. 4. 5. 6. 7. 8. 9. 10.第2課桜花咲気長待。【课文翻译】王小华的日记 马上新学期就要开始了。不过,今年的樱花还没开。直到这个时期还看不到樱花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最近在东京一直不断地刮偏北风,所以好象造成樱花一点都不开。 去年刚来日本时,我心里着实很不安。樱花却以她那美丽的姿态来欢迎我。对于我来说在春天开学仪式时盛开樱花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大学一起约好去赏花也延期了。因为我们是那样地期待,真是太遗憾了。不过田中老师和我们约定,因为赏花延期了,所以没赏完花就不考试。 现在,我期待能和樱花再次相会。我决定耐心地等待樱花开放的那一天。会话文:在学生食堂里:王小华,小金,陈敏,木村,松岛,美香,田中老师金:好了,全齐了。那么我们商量关于后天的赏花。陈:真的是后天去吗?金:当然是。松:不过,好像樱花一点都没开啊。王:哎,是真的吗?可马上第一学期就要开始了啊。木:小王,你没看天气预报吗?最近不是一直在刮北风吗。王:啊,怪不得这么冷啊。美:所以樱花的开放就迟了啊。陈:真是没想到即使开学了也看不到樱花啊。真的不掉线吗?、?金:好不容易决定好的预定,所以我们去赏花吧。陈:不过,如果没有樱花不就没什么意思了吗。对于你的傻劲儿,真是令人惊讶。金:你怎么又那样说啊。美:樱花对我们日本人来说是特别的花。没有樱花的赏花的话松:太冷清了木:我们是那么地期待,真是失望啊。王:只能错开赏花的时期了。让我们耐心地等待樱花开放的那一天吧。金:不过,从下周开始要开学了。陈:这么说来,不就马上有考试了吗。王:向田中老师请求一下看看,就说:“没赏完花就不考试。”陈:有那么好吗田:是要说“没赏完花就不考试”吗。王:老师您听见了啊。田:对于今年毕业回国的人来说,这是最后一次赏花了。所以考试在看完樱花之后再考怎么样。金:太好了。王:真不愧是老师啊。阅读:樱花是代表日本人精神的花 在日本3月是毕业的月份,4月是入学的月份。而且在这季节里盛开的就是樱花。也就是说,日本人碰到人也好,和别人分别也好,在那个时候总是有樱花。从这样的习惯出发,即使不跟老师和父母学,我们也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樱花是代表日本的花”。 当然,日本皇室也采用菊花作为徽章。因此,有时菊花也被认为代表日本的花。但是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是樱花。 樱花在日本古代神话里也出现过。还有在日本,作为俳句和短歌等等的“季语”经常作为花的词语使用,这时候“花”就是表示“樱花”的意思。樱花和日本关联的历史由来以久。特别是12世纪以后,成为了武士们的天下。樱花的凋谢方式成为武士的人生观,被认作是“纯洁”。“一朵一朵的樱花虽然颜色淡薄而且很小,但是作为一棵树它们簇拥在一起的时候,樱花的美是令人倾倒的”,正因为如此,即使在现在,樱花作为重视团结一致的日本社会的比喻被经常说起。 樱花的确是代表日本人精神的花,这并不言过其实。练习题:問題:問1:1. 2. 3. 4. 5. 問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