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914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梅州市2014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关于儒学的起源,淮南子要略说:“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认为儒学是由继承文武周公的王道政治传统而产生的。周公的王道政治主要是指A王位世袭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与礼乐制 D郡县制13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高原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据材料可知A唐朝后期黄河流域经济衰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江浙地区B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环境相关C黄河流域环境的恶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小农经济模式不利于保护环境14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 B C D【解析】15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A B C D16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式服装在中国还只是少数猎奇者和洋务买办们的穿着,但到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开始广为流行,不仅一些大城市中的学生制服日渐洋化,就连一些穷乡僻壤也不能免俗。20世纪初期西式服装在中国广为流行的原因不包括A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B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C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革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及社会的进步17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D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8“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展出的35部优秀电影中,大部分是1959年拍摄的,这是新中国电影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191933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压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年)和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这些举措A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困境和不满B加强了美国垄断组织的统治地位C通过增加政府财政开支来增加就业D整顿了金融秩序为新政的推行奠定基础【解析】20近现代史上,科技发展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产生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火车司机 网络作家 空姐 汽车维修员A B C D21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在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提出:“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障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这表明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改革B萨哈罗夫认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改革C萨哈罗夫这一观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提供指导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22某国际性组织的章程: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这一组织是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世界贸易组织 D欧盟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禹治水为农耕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桀骜不驯的黄河和漠北游牧民族的袭扰,迫使平原地区各部落联合互助,由此铸就华夏国家雏形,确定大一统专制政体。开明专制,辅以王道仁政思想,世代延续,形成“以民为本”的中国特色。而共和制最早起源于雅典城邦制度,启蒙运动后更以法国大革命为型范,突然引进到中国所造成的岂止是水土不服?当我们为武昌起义欢呼时,最容易看到的是清延腐败政治的终结,最不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特有政治文化顽固坚韧的历史惯性。告别帝制,无疑代表着民族的进步与觉醒,但千年制度解构所必须缴付的代价,也是革命党人根本来不及思考而又必须面对的最大难题。郑曦原共和十年(19111912)政治篇问题:(1)请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对近代西方国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2)近代中国“千年帝制解构”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作了哪些努力?(6分)(3)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哪些理想政体?而美国又是怎样实践的?(8分)(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解析】为本;民主取代专制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民主化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政治革命等。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世界各民族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各种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交流、碰撞,有时表现为激烈的状态,有时表现为平和的状态。早在明朝以前,中外文化就有了交流、碰撞。材料二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到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材料三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国家的对外政策往往决定着文化的交流广度与深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中国的长期孤立、封锁,造成了中国文化与世隔绝。直到中国重新融入主流世界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中西交流的桥梁。问题:(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所翻译书籍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4分)(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10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或阻碍)中外文化交流的因素。(4分)政治制度。(6分)【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