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三课时作业.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347158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三课时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三课时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选修三课时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48生态工程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我国桑基鱼塘模式,遵循的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利用此原理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从而达到功能改善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答案:A2下列关于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比较,正确的是()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以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我国的生态工程则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应用范围比我国小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A BC D解析:解答本题时注意理解掌握我国生态工程与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区别及各自的优缺点。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西方国家的生态工程除了治理环境污染的目标外,主要是通过介于工程和依靠自然恢复力的一种中间途径,集中于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我国的生态工程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不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注重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结合。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的应用范围比我国小,也不那么强调经济效益,不过,目前我国的生态工程难以像西方那样,设计出标准化、易操作的生态工程样板。答案:D3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A大力发展“石油农业”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解析: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使经济发展符合生态学规律,走生态经济之路。生态经济主要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答案:B4下列措施中,最可能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相符合的是()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用的无机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解析:C答案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输入的氮元素,所以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C5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答案:C6下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解析:由图可知,该图突出了“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做到了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分级利用,因此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C7造成野生动植物资源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物种退化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将生物的进化与环境的适应紧密联系。自然选择只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并且要经历漫长年代。物种退化也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没有证据表明物种退化能在短期内导致大量生物濒危和灭绝。生物的濒危和灭绝并不是人类对其资源正确开发和利用的结果,而是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以及对动植物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的结果。答案:D8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下述原因中,最重要的是()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C食物不足 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解析:天敌、水和食物都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但是,事实上这些年野生动物的天敌并没有增多,而缺水、缺少食物也都是由于生态环境的被破坏造成的。所以,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当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只是题中未列出这两条。答案:D9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解析:污染物的积累是由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途径发生了障碍,生产模式没有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D10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B实现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减轻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解析: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B错。生态农业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故A对。合理设计食物链,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被分层次利用,使生产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成为另一产品的投入,使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故A、C、D对。答案:B11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下列有关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业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过程中能实现自给自足B农业生态系统遵循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农业生态系统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D生物技术在生态农业中无用武之地解析:自然生态系统生产的有机物基本上都保持在系统内部,许多矿质元素的循环在系统内保持动态平衡,基本上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农业生态系统生产的农产品,往往被大量地输出到农业生态系统以外,因此必须输入大量的物质,如肥料、种子等,才能使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正常运行。答案:A12“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1)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2)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与整体性原理解析:树种的生态适应性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B二、简答题(共40分)13(16分)(2011济南市高三4月)下图是我国南方开始尝试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作物养猪、养鸭,用秸秆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肥田。请据图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该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_,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_营养级。(2)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调查该生态系统中稗草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3)一般来说,农田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低,原因是_。(4)在生态系统中,基本组成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_。(5)下图a是某段时间内沼气池中产甲烷杆菌的种群增长率曲线,请在下图b中画出这段时间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是较易题。(1)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也就是最初来源,都是农田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光能,因此生产者是最主要的成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蘑菇)充当分解者;(2)对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种群常用标志重捕法,植物种群常用样方法;(3)农田生态系统因为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弱;(4)因为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所以要补充和添加;(5)据图a可以知道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说明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J型,图略。答案:(1)太阳光能生产者(水稻和杂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蘑菇)二、三(2)标志重捕法样方法(3)抵抗力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4)氮素不断通过产品输出该生态系统(5)14(9分)下图为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流域图,请据图回答:(1)该恢复工程中,分别指_措施。(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解析:考查矿区废弃地恢复工程的相关知识。(1)由于矿区废弃地水分状况很差,养分贫瘠,因此在植树、种草以前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主要借助工程机械。(2)矿区废弃地土壤条件太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生长。(3)该生态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生物适应性问题即协调与平衡原理,还要考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等相结合,即整体性原理。答案:(1)工程机械、制造表土、压实(2)矿区废弃地土壤条件恶劣,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3)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15(15分)洗洁精是家庭中普遍使用的洗涤剂,它随着生活污水进入自然水域后会造成水域污染,对草履虫、变形虫等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下面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探究课题:观察不同浓度的洗洁精对草履虫生存的影响。实验器材:某一品牌的洗洁精、已培养若干天的草履虫、清洁的河水、培养皿、解剖镜、计数器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取6个培养皿,分别标记为16号。第二步:用清洁的河水分别配制稀释倍数为2倍、10倍、20倍、50倍、100倍的洗洁精溶液。第三步:_。第四步:_。以下是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得到的实验结果:培养皿编号123456洗洁精稀释倍数2102050100清洁河水草履虫存活数057111720(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是:_。(2)对于水域污染问题,请你提出两条防治措施:_;_。解析:据题意知,探究课题中的自变量为洗洁精的浓度,因变量为原生动物的存活量。实验结论可为人类活动提供修正的依据。答案:第三步:将等量的上述洗洁精溶液分别加入到15号培养皿内,6号内加入等量的清洁河水第四步:在6个培养皿中各加入20个生活状态良好的草履虫,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解剖镜观察,记录存活的草履虫数量(1)洗洁精浓度越大,对草履虫生存的危害越大(2)控制污染源(如减少洗洁精的使用量)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加大对水域污染治理的执法力度加强环境道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答出两条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