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2014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47142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县2014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崇明县2014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市崇明县2014届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崇明县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河路争桥詹克明“河”行东西,“路”穿南北,会于中土,立地成桥。“桥”直插河底,纵接于路。当属河耶路耶?一时引得河路相争。河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水就不会有桥,可见桥当归“水”所有。路曰:大都市的“立交桥”都没有水,它们也是桥。况且,许多高架路实际上就是绵延在空中的“高架桥”。可见桥路(a)。河:“小桥流水人家”多么富有诗意!可见“桥”与“水”乃天作地设之(b)。路:陆务观有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驿”乃是古代大路上的交通站,这不仅是“路”,还是交通干道。所系之“桥”虽是断桥,但自古以来便与“驿路”(c)。河:“兰州黄河第一桥”,“郑州黄河大铁桥”,“武汉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这些桥都与河名相连,当属于谁,在老百姓的口碑中就已见分晓。怎么从来没见在上面镌有路牌呢?路:没有路标牌号不一定就不重要。天安门坐落在北京“十里长安道”的正中央。天安门以东是“东长安街”,以西是“西长安街”,各自编制门牌号数。请问“天安门”在长安街上门牌几号?此乃“中华第一门”,同样没有路名牌号。河:最原始的桥当是浅水中的几块小石矶,人兽都可以踩着过河。这些石头原本就是河床的一部分,作为桥的雏形,自打老祖宗起这“桥”就是完完全全属于河的。一句曾经风靡全国的金科玉律“摸着石头过河”,无意中也流露出对它的某种原始回归情结。路:按照现代技术我可以建造一座斜拉桥,用斜缆将梁身悬吊。不仅河中不见一个桥墩,更无须在岸边建造桥堍,整座桥高悬于河流上方,与河水、河床、河岸全不搭界,它又怎么会属于河呢?河:河道运输本是农耕文明的产物。特别是江南水乡,河网密布,为便于大型木船通航,所建之桥多为桥洞高阔之拱桥。这些为水运而建之桥显然当附属于水。路:首先,河流本身并不需要桥;其次,桥在方向上与路完全一致,却与河的流向交叉;第三,桥在高度上也与路完全相同,却与水面背离;第四,桥天然地与路连在一起,路之不存,桥将焉附。河:非也!桥与路并非存在必然联系。天安门前金水河上并排着五座金水桥,前后并无五条路,它们所连接的却是整整一座大广场。你能把“广场”称为“五条路”吗?路:从形制上看,路是“干”,河是“湿”,桥亦是“干”,与路“同质”,自然被路引为同类。河:不一定!古罗马时代的“渡槽”都是拱形桥结构,由一连串拱形桥洞连成,渡槽里面流的是“水”,与“河”(d)!路:河流乃自然地理之产物,而路则完全是人类文明产物。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桥同样是人类文明成果,当然要与路归为一类。河:自从有了人类,河流就已不再是完完全全的自然之物了。除了天然河流还有人工运河。中国的自然水系多为东西流向,故南北交通和运输较为困难。京杭大运河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不仅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还连接了黄河、长江两大文明区,使中华文明得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条大运河不仅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堪称“世界级”的人类文明成果!路:桥两边所连接的都是完全等同的路。倘若一座大桥修建得十分平直,不仅使用了与公路完全相同的水泥材质,而且桥面宽度也与公路等宽,人从桥上驱车而过,他根本感受不到下面有桥的存在。桥面与路面如此浑然一体,感官上都无从分辨,这样的桥还能不属于路吗?河路争桥如此旗鼓相当,难分伯仲,欲请“桥”来评判一番,给双方分个高下。桥静听多时,自认为:吾桥原本非路非河,独成一类,焉能归属其他异类?故“桥属河还是属路”是一个“伪命题”。权且扬汤止沸,略抒己见:客观上看,桥断路必断,而河尚可通。由是观之,桥更为路之所需。但若仅仅为着路通而建,填石拦河,夯土筑路似更为简便。但如此堵水,更像筑“坝”,绝非架桥。“坝”:繁体字为“壩”,只顾“自通”,阻断河通,虽是土物难掩霸气。而“桥”既确保路通,又不碍河通,可见,桥乃是。二位以为如何?河路齐声称:“善!”(原载文汇报,有删改)1文中a、b、c、d四处括号内,依次填入最恰当词语的一项是( )。(3分)A同质 相通 联姻 同宗 B同宗 联姻 同质 相通C同宗 联姻 相通 同质 D同质 同宗 联姻 相通2下面三个回合中的实例,是为了反驳对方怎样的观点而列举的?(3分)回合河古罗马“渡槽”路立交桥、高架桥天安门3河路相争的8个回合中,这些画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回合中,河路分别用古诗证明“桥”的归属,有理有趣。B俗话“摸着石头过河”中,“石头”其实也可看作最原始的“桥”。C第回合对京杭大运河的详细介绍,是突出这项工程的伟大。D桥既确保路通,又不碍河通,原本非路非河,自当独成一类。5文章最后方框处是“桥”的一段总结语,请根据上下文正确填写(不超过35字)。(3分)6作为一篇科普小品,本文有何特色,请作简要评析。(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夜雨扬州千年梦叶延滨对扬州最深的印象,是梦中的扬州雨,雨中的扬州梦。主人说,到了老扬州了,不要住酒店宾馆,走老街,进老院子,住住老房子。果真是青砖青瓦的老街,窄窄的小巷从戴望舒的诗行里铺过来,高高的门牌坊,上书“长乐客栈”四个大字。灯火朦胧,花影摇曳,空气中透出一种古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陈年的普洱,浓浓的夜色中浸润着岁月的墨香。立在土里的青砖砌成小道,夜色藏去花园的七色花彩,草木沁人的清香显出一派宁静。池塘不大,足够灯火闪烁,电灯放在旧式的灯笼里,也就放低了身段,像烛火悄然为人指路。我和散文家王巨才先生住一个小院,一进三间的青砖大屋,中间的堂屋是共用的客厅,我们分别住进两侧厢房。进了卧室,全部摆设都是清式家具,让人想到当年的富商之家,只是比当年多了全套的电灯、电话、电视、互联网和崭新的卫浴。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闪亮的城市名片,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到其他城市观光也好采风也好,夜里就是睡觉。而在扬州,比观光比采风更有要紧的是做个好梦,梦中还会有另一个千年扬州。扬州一梦,真不知醒着的更美,还是梦里的更真?梦中的瘦西湖和眼前的竟如此相像,我问自己,来过吗?什么时候?前世还是今生?瘦西湖真是个婀娜美女,苗条身段,随风摆动,绿水罗裙,碧波姿影,风韵万千。只是,说的是这瘦瘦的窄小湖泊如果换一个地方,也就是一条不宽的河,和那些流过许多普通村落的河流没有多少差别。瘦西湖美名远播,头一条是沾了扬州的光,瘦西湖是出自名门的大家闺秀。扬州是文化名城,千年的风流百年的富贵,不能像今天的官二代说“我爸是李刚”,那是纨绔的轻狂,也不能像时下的富二代开着宝马去撒野,那是败家的浅薄。富甲天下的扬州偏说瘦了才美。藏富于民的扬州不夸家产说风景,瘦西湖因瘦而美,借“西湖”而知其名,添一个“瘦”字而藏精巧、精美、精妙,让天下人去猜去向往!正是如此,瘦西湖成了扬州万千风情的娇宠,徐园、闵园、贺园、罗园、熊园富甲天下的商贾,想沾上瘦西湖的美景,沿湖买地建园子,平日里能借观赏瘦西湖的骚人墨客扬名于世,皇帝南巡游湖时又可以邀宠。富商们就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园子,依湖而建,瘦瘦的湖水像一条曲折回旋的绿丝带,将一个个珍珠翡翠般的园林串起来,这些园子就像瘦西湖的首饰衣装,将瘦西湖打扮得如同天仙。如果只是如此,瘦西湖还缺点什么。缺什么?诗人们都知道,于是有了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佳句之后,扬州和瘦西湖以及挂在瘦西湖头上的月亮都成了诗人们歌咏的主题:“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不就是在这样的诗行里,一次又一次走近瘦西湖,一次又一次梦中走进扬州月色中?梦让这急匆匆的雨脚踢醒了。这是扬州初夏的夜雨。雨的那一头是高邮,高邮是扬州所辖的一个县级市,因保有最早的邮递驿站而得名。比邮驿更让高邮声名远播的是高邮的双黄鸭蛋,大概水乡丰饶,鸭子能下双黄蛋,后来经过精心筛选培育,让双黄鸭蛋成了高邮的形象代表。此行高邮,见到高邮另一个“双黄蛋”,文胆双杰!高邮有个著名的风景区叫文游台,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原为东岳行宫,因苏轼、孙觉、秦观、王巩等文人会集于此故得名。文游台是筑在土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禾田湖天,水乡景色,尽收眼底。最引人注意的是汪曾祺文学馆。文游台一进大门,有一尊秦观的塑像,汪曾祺的纪念馆在塑像右侧。从秦观像到汪曾祺纪念馆不过百步之遥,岁月却走过了千年。秦观以诗传天下,而当代的汪曾祺以文名扬四海,一诗一文,千年之约?我最早是看了样板戏沙家浜,知道这满台男女的词,都出自汪曾祺笔下。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先生以受戒等一批小说声震文坛,也就知道了先生是扬州高邮人,是秦观的同乡。更有幸在1986年与先生一起参加“中国作家访问团”,在团长邵燕祥带领下,在滇西高原转了半个月。此次云南之行,汪曾祺十分高兴,他在抗战时期曾就读于昆明的西南联大。故地重游,感慨万千。那时候滇西没有机场,也没有高等级公路,我们的滇西之旅,大都是坐在中巴车在沙石路上颠簸。好在一路上汪先生谈兴十足,忆旧话当年,山水说典故,让此行成了一次汪曾祺导游之行。我曾用九个字记下了此行对汪先生的印象:讲故事,喝烈酒,写好字。在汪曾祺纪念馆里看到林斤澜先生为汪曾祺写的对联:“我行我素小葱拌豆腐;若即若离下笔如有神”,我就想到那次旅行结束时,汪先生送我的一幅字: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呜呼,眼前见字如见人,先生人却驾鹤而去!从秦少游到汪曾祺,扬州高邮一股文脉,是怎样的在人心里穿越千年雨声越来越大。密密的雨脚在瓦屋的顶上敲击,如小鼓棰在鼓面上舞蹈。雨水顺瓦檐倾泻如注,一排瓦檐就成了一面小瀑布,让雨水在小院里放纵喧哗。我有多久没有这样亲近过雨了?住进城市水泥森林的楼房,我们已经忘记了雨打芭蕉的声音,忘记雨点敲击屋顶的韵味,更忘记雨檐流瀑的景象,我早已习惯在电视天气预报的节目里“听雨”扬州初夏的雨将我唤醒,我醒在一场千年扬州梦里。(2011年度优秀散文)7第段加点的“浸润”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2分)8第段中为什么说“长乐客栈无疑是名片中的点睛之笔”?(3分)9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10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始以“戴望舒的诗行”巧妙地暗扣下文的“扬州雨”。B扬州瘦西湖之所以美名传播,是因为借杭州西湖而知其名。C作者特别介绍高邮特产双黄蛋,其目的为了引出“文胆双杰”。D统观全文,“雨”和“梦”是贯穿这篇散文的两个主要意象。11第段写到文游台及汪曾祺的旧事,对作者“寻梦”有何作用?(4分)12文章结尾耐人寻味,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赏析。(5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倩何人, ,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3)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4)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5)今之众人, ,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柳宗元小石潭记)(7)桃李不言, 。(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8)落霞与孤鹜齐飞,_。(王勃滕王阁序)(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飕飗:风凛冽貌。 拳毛:卷曲的毛发。14与诗题中“秋”字直接照应的意象有“黄菊”和“ ”。(1分)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是一首悲秋之作,表现了由此生发的人生易老之感。B首联别出心裁地创造了一个有情有意的“秋风”形象。C颔联是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正面点出“始闻秋风”。D尾联中的“天地肃清堪四望”表现出跌宕雄健的风格。16赏析“马思边草拳毛动”中“动”字的表达效果。(4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晁错传晁错者,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史记,有删改)注公:汉时君称臣,父称子,平辈互称,皆为公。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天下无治尚书者 (2)太子善错计策(3)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4)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2)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19第段划线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20概括晁错的主要性格特点。(2分)21根据文章内容,简析晁错被杀的原因?(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养兰说(明)陶望龄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衒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22 史载:明万历历时48年(公元1573-1620年)。今年(2014年)也是农历甲午,试问:“万历甲午”为公元 年。(1分)23 第段“且告以闻”中的“闻”具体指 。(用文中话回答)(2分)24分析文中之“客”讲述“捕龟者”一段文字的作用。(2分)25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还是认为兰花难养,却不料它轻易改变了。B我还是担心兰花难养,因此不想很快改变它。C我原本认为兰花难养,因此不想轻易改变它。D我原本担心兰花难养,却不料它很快改变了。26联系实际,说说本文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4分)二、写作(70分)27作文有这样一道数学题:。它告诉我们:即使各个环节都是较完美的90%,可在5个环节之后的结果就不是90%,而是59%了。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结论说明什么问题?你对这个等式又是怎样理解和思考的?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参考答案1(3分)C2(3分)有水就有桥;桥与河相连,而无路牌;路、桥都是“干”的。3(2分)用反问句,以增强辩驳的气势。4(3分)C5(3分)应河路纵横交会而生,属双方共同成就之物,无法厘清为哪一方所独特。6(4分)形式新颖,让河路以拟人的手法进行“辩论”,很自然地介绍了“桥”的历史、文化、形制、特征等内容;语言活泼,又诙谐生动,(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略)。7(2分)老街古木泥土的气息弥漫夜色之中。8(3分)因为历史街区是古城扬州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而长乐客栈的布置、营造的氛围非常自然和贴切地流露出古扬州城的特色,可以说是古扬州城的一个典范(或最具有代表性事物)。9(3分)内容上,用选择性的疑问句表达扬州在梦里梦外的一样的美丽。结构上,这段起过渡作用,由上文对现实中扬州美丽的描写过渡到下文对扬州历史的美好回忆。10(3分)B11(4分)本文前半部分主要写扬州的自然景观,这是“寻梦”的一大内容;第段转入人文景观,“文游台”是历史上文人会集之处,“汪曾祺旧事”表现其独特的人文气质,使对“扬州梦”的追寻升华到精神层次。12(5分)本文结尾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整篇文章更为严谨。内容上看,是扬州初夏的雨“唤醒”了一个习惯于身处城市水泥森林中的现代人对扬州自然美的视而不见,消除了对千年扬州传统文化的情韵隔绝,突出了本文标题所揭示的写作主旨。13(6分)(1)唤取红巾翠袖 (2)别有幽愁暗恨生 (3)发愤忘食 (4)梧桐更兼细雨(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参差披拂(7)下自成蹊 (8)秋水共长天一色14(1分)玄蝉15(3分)A16(4分)骏马因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着拳曲的毛。这里骏马的“动”应和着内在的“思”,透过骏马的形象有力地从侧面渲染了秋风秋色的魅力。表达了诗人十分坎坷人生经历和远大政治抱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17(4分)(1)研究 (2)认为好 (3) 痛恨 (4)闭 18(1)(3分)(晁错)学成归来,就征引尚书上书陈说对国家有利的治国方略。(“主语”省略、“便宜事”、“称说”各1分)(2)(2分)等到窦婴、袁盎进谏陈说,景帝下令让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把他斩了。(“进”、句式各1分)19(2分)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20(2分)耿直聪慧 远见卓识21(3分)权势超过九卿,引来嫉妒;试图削藩,引来诸侯嫉恨,成为诸侯反叛的借口,引火上身;成为帝王镇压反叛的替罪羔羊。22(1分)1594年23(2分)“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24(2分)用类比的方法,阐明动物不吃东西,就像草木不喜泥土粪水一样,都是胡说。25(3分)D26(4分)人们眼中有贵贱之分的植物,其实都是需要粪水的浇灌,才能长得茂盛。就像人一样,不管富贵贫贱,都得吃喝拉撒,都得经过生老病死的过程,都得遵循规律。译文: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小姐,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像草树的清香,不像兰花的气味,清洁没有茶的气味,大概是这样。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死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死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方法没有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