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管理概述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834603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966.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卫生管理概述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公共卫生管理概述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公共卫生管理概述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卫生管理概述与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主要内容 公共卫生概述管理与卫生管理的基本概念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学校传染病的管理 略 一 公共卫生概述 1 基本概念公共卫生是整个社会全体成员预防疾病 增进健康的事业 迄今为止它一直被人们理解为医学科学的分枝之一将之与预防医学等同 但公共卫生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已超出了医学科学的范畴 而具有极重要的社会学意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人类大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健康发展 这就是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寿命的不断延长 而这主要是通过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来体现和衡量的 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 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 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 预防医学只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公共卫生的指标直接标志着人类的生存状况 公共卫生危机就是人类的生存危机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有赖于医学科学的发展 更有赖于社会的政治 经济 文化的发展 2 公共卫生发展简史 个体预防 16世纪中叶 以个体为对象进行疾病预防称为卫生学群体预防 19世纪末 从人类战胜天花等传染病发展而来 将卫生学发展为公共卫生全球预防 1948年WHO的成立 目标是使所有的人都尽可能地达到最高的健康水平 3 公共卫生的特点 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研究重点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采取的对策更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更注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 4 公共卫生的主要内容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环境与健康人类健康的研究方法社区医学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5 公共卫生的基本措施 预防性卫生服务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卫生管理 6 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 三早 预防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7 中国公共卫生现状 传染病 目前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最为关注的传染病是艾滋病 结核病 疟疾 非传染性疾病 与传染性疾病并驾齐驱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环境卫生 我国目前的问题凸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空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等 劳动卫生与职业病 劳动卫生监察力度弱化 个体私营企业职业危害严重 职业危害的祸水被引向农村和农民 营养与食品卫生 目前还存在许多严重违反食品卫生的事件 学校卫生状况 8 中国公共卫生的发展与未来 建立一套传染病监测体系 要有一支精干的队伍 实验室要提供对疾病诊断 治疗的支持 流行病学研究应该帮助公共健康部门在防治和控制疫情的时候科学决策 加强人医和兽医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健康体系 包括相应的基础设施 制度安排 支持 训练和装备公共健康工作人员 加强对公众的普及和宣传等 要有一个高效的危机处理小组 在防治和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 要保证物资 人力和资金的调度畅通无阻 有效的公共沟通和公共关系策略 和国内外媒体 国际组织 各国政府 相关的利益集团和非政府组织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应该对危机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做出科学评判 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 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对可能在未来出现的问题 如病毒对抗生素的抗药性 生态系统的破坏 食品和药品安全 公共卫生的国际合作等进行前瞻性 多学科的研究 提供有关的预案措施 二 管理与卫生管理的基本概念 1 管理和决策管理 management 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通过计划 组织 协调 控制等手段开展活动的过程 管理可看成是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 决策 decisionmaking 是对不同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过程 2 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 healthmanagement 是应用管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研究卫生事业活动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合理分配卫生资源 提供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卫生服务 达到预期卫生目标 3 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 healthservice 是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预防 保健 治疗和康复服务的过程 卫生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居民的状况及其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 卫生服务的需求与供应之间 需求与利用之间 供应与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 卫生政策与卫生保健体制等 4 卫生资源 卫生资源 healthresources 是投入到卫生服务的人力 物力 财力以及技术 信息 时间等的总称 5 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 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责任增加政府投入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开展国际卫生交流与合作 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决于 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医学科技水平卫生事业管理水平 三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香港小学 幼儿园停课两周引发 据香港媒体报到 最近香港多间学校暴发流感疫情 截至3月13日已有4名儿童感染流感死亡 香港特区政府于3月13日宣布小学 幼儿园停课两周 省教育厅积极应对 一 3月13日发出预警通知 即 关于学校 托幼机构预防流感 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警通知 粤教发 2008 13号 通知提醒各地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以下工作 一 建立健全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督促检查二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指引和教育学生做到6条要求 三 要主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并在其指导下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要教育学生做到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 勤洗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 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 如打喷嚏后 应立即洗手 3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 以免传染他人 4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充足休息 避免过度疲劳 5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学校教室 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每天应开窗通风 6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尽量不到人多拥挤 空气污浊的场所 不得已必须去时 最好戴口罩 省教育厅积极应对 二 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我省密切关注此动向 加强防疫工作 防止流感蔓延 15日上午 省委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分析疫情 研究对策 并就下一步如何做好流感防控 严防流感疫情蔓延作出部署 15日当天 省教育厅以内部明电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 粤教发 2008 14号 紧急部署教育系统防流感工作 省教育厅积极应对 三 通知要求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各地和学校要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对学校和托幼机构流感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的领导 健全机制 加强监测 建立晨检制度 加强信息报告工作 经医院诊断为流感的学生 教职员工 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启动每天报告制度 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工作 积极做好宣传教育 教育和引导师生正确认识当前疫情 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开展疫苗接种 进行科学预防 省教育厅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 省教育厅卫生防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 罗伟其 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教育厅厅长 副组长 谭泽中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教育厅党组副书记 李学明 省教育厅副厅长 成员 叶小山 张幼铎 黄向群 胡振敏 莫宝光 王祖益 袁本新疫情应急处置办公室成员名单主任 莫宝光副主任 何志强成员 沈彬 倪熙 魏莉莉 梅毅 李春会 联系电话 37627013 37627960 传真 37626352 37628026 联系人 魏莉莉 负责普通高校和省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37627979 倪熙 负责各地市 37627746 学校师生健康情况每日报告表 学校校名 地址 报告日期 年月日学校负责人 电话 报告人 电话 一 基本情况全校班级数 学生总人数 教职员工人数 二 师生健康情况 一 今日缺勤人数人 其中教师 人 学生 人 二 缺勤人员中发热病例人 其中今日新增人 三 出勤人员中发热病例人 其中今日新增人 同时出现例 3人以上 发热病人的教学班 四 确诊为流行性感冒或被列为疑似病例的人数 什么是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 主要临床表现为 起病急 畏寒高热 显著乏力 咽痛 头痛及全身酸痛 多无鼻塞流涕 发热38 以上 流感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空气飞沫传播 流感潜伏期为数小时至4天 我省流感监测显示 3 6月是流感多发季节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以发生在中小学校为主 春季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 截止3月20日 2008年我省学校共发生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12起 300多人感染 以B型为主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一 流行性性感冒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体为甲 乙 丙三型流行性感冒病毒 甲型极容易变异 常导致暴发流行 临床表现突然高热 乏力 全身肌内酸痛 易併发肺炎 心肌炎 有一定的死亡率 病人及携带病毒者是流感的传染源 由空气飞沫传播 二 普通感冒是感受了风寒 出现鼻塞 流涕 打喷嚏 咳嗽 头痛 畏寒发热 全身不适等症状 又称为 伤风 一年四季皆可发生 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年龄 性别之间发病无明显差异 有时可呈一定范围的流行 区别 1 流感传染性强 传播快 短时间出现大量病人 沿交通线迅速蔓延 普通感冒也有一定的传染性 多限于家庭内或有密切接触的集体机构内的传播 2 流感病情重 常诱发许多合併症 危害比普通感冒大 普通感冒可以自愈 一般容易治愈 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流感工作指引 一 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及时清运校内垃圾和废弃物 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二 加强课室 实验室 午休室 办公室和宿舍等室内活动场所等的通风换气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尽量不使用空调 如确要使用应定期开窗换气 三 注意个人卫生 一 勤洗手 不随地吐痰 打喷嚏要主动捂住口鼻 不要让飞沫溅到别人 二 注意劳逸结合 保证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三 多参加户外体育运动 增强体质 提高身体抵抗力 四 平时要根据天气的冷暖变化勤添减衣服 五 注意饮食营养卫生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六 个人生活用品要专用 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或交换使用毛巾 牙刷 口杯等个人专用物品 七 不到医院探视患传染病的病人 八 患上感冒或流感时应戴口罩 与他人分餐进食 四 学校在校园内应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 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 在流感流行期间 集体性活动尽量在室外进行 避免全校性的室内集会 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以免学生过度疲劳 劝告学生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 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活动 学校和托幼机构防控流感工作指引 五 加强健康教育 利用墙报 校内广播 讲座 健康教育课和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 让学生了解流感的预防知识 提高师生防病意识 六 落实晨检制度 校医 卫生保健教师 或班主任每天早上应逐一检查每位学生的健康状况 对有发热的学生 劝其及时就医 不得带病上学 做到早发现 早隔离 早治疗 七 做好门诊日志和传染病报告等传染病管理工作 校医 卫生保健教师 要了解各班学生 教职员工缺勤情况及原因 作好记录和统计 若发现学校内发热病人突然增多 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八 在流感流行期间要定期对校区进行消毒 学校每周末对全校各类室内场所 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1次消毒 托幼机构每天对全园 所 各类室内场所 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1次消毒 也可以定期在课室内进行熏醋消毒 九 经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定为流感暴发流行的学校要按有关规定 对患病学生 教职员工进行隔离治疗 并做好校内环境和空气的消毒 十 可根据气候和流感的流行情况煎煮中草药方剂服用 也可服用板兰根冲剂等 经济条件许可的学生可自愿到计划免疫门诊注射流感疫苗 什么是流感样病例 根据省卫生厅2005年组织制定的 广东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工作指引 试行 流感样病例 指体温发病 38 有咳嗽和 或咽喉疼痛等症状的急性呼道感染患者 所谓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是指 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 如一所中小学校一周内出现15例以上 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 基本概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在学校及其周围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种类 校内与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 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食物中毒与非食源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食物中毒2 非食源性的公共卫生事件A 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导致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B 有毒有害因素污染环境造成的学生群体性中毒C 自然灾害造成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D 不明原因引起的师生群体性发病或死亡按严重程度区分为 特别重大 级 重大 级 较大 级 和一般 级 共四级 详见应急处置 1 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在学校内师生中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2 学校所在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是指在学校周围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食物中毒与非食源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食物中毒2 非食源性的公共卫生事件A 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导致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 B 有毒有害因素污染环境造成的学生群体性中毒 C 自然灾害造成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如 洪水过后 饮用水源被污染 引起师生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D 不明原因引起的师生群体性发病或死亡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 突发性 它在发生前经常是无任何先兆或者先兆不明 令师生猝不及防 传染性 学校人员密集 交往频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染病可在师生中相互传播 使更多师生的健康受到损害 群发性 在短时间内 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相同或相似临床表现的病人 且人数和范围不断增大 低龄性 中小学生人数众多 是低龄化的群体 免疫力和抵抗力均不如成人 常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 损害的程度也会更重一些 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引发公共危机的预防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健全机制加强预防控制 严格学校管理加强监督 严格责任追究加大投入 切实改善学校卫生设施与条件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机构及其主要职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措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保障措施要从上述五个方面制订应急预案 有关要求详见教材第三节 学校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事发地的县级 地市级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 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 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 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 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 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信息报告与发布 2006年2月26日颁布实施的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 也有权向上级政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 单位及个人 一 责任报告单位与报告人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卫生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检验检疫机构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 环境保护监测机构 教育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 准确地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置情况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 个体开业医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 教育系统的责任报告单位与个人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教育系统的责任报告单位 是各级各类学校 托幼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责任报告人 是各级各类学校 托幼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信息报送人员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程序 见下图 二 报告的类型 根据报告的内容和进展不同 分为初次报告 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 其中 初次报告 各级各类学校 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 应在第一时间 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 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接到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立即赴现场核实后 并在2小时内向上一级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报告 特别重大 级 或者重大 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 省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事发2小时内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 事发 3小时内报告教育部应急处置工作组 进程报告 数小时或每天1次 结案报告 结案后1周内 三 报告的主要内容 初次报告 事件发生时间 地点 造成伤害的人数 必报内容 事件初步性质 发生的可能原因 选报内容 进程报告 可根据事态发展多次报告 事件控制情况 丢失的有害物查找情况 患病 中毒 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 造成事故的原因 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结案报告 事件处理结果 整改情况 责任追究情况等 三 报告的主要内容 有关报告的具体内容 详见 广东省学校卫生调查报告软件 中的 广东省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报告卡 和 广东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卡 利用 广东省学校卫生调查报告软件 填报 广东省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报告卡 和 广东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卡 便于教育行政部门统计汇总 请看软件的演示 软件演示过程 请看 请从省教育厅主页Http 本厅信息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栏目中下载 广东省学校卫生调查报告软件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 根据 传染病防治法 我国需报告的法定传染病有37种甲类传染病2种 鼠疫 霍乱 乙类传染病25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 流行性出血热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登革热 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肺结核 伤寒和副伤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百日咳 白喉 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 布鲁氏菌病 淋病 梅毒 钩端螺旋体病 血吸虫病 疟疾 丙类传染病10种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风疹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黑热病 包虫病 丝虫病 感染性腹泻病 除霍乱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 此外 类似水痘病一样有传染性的疾病 虽然不是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但鉴于其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中易于传播 因此 也要求学校和托幼机构及时报告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 四 信息发布 根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 即卫生部发布 省 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即经授权的省级卫生厅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但学校和托幼机构在其学校范围内 可向学生及其家长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消除其疑虑 以取得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共同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 应急反应 等级确认与划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 危害程度 涉及范围 结合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 从高至低划分为 特别重大 级 重大 级 较大 级 和一般 级 共四级 为便于说明各等级的应急反应的措施不同 下面先介绍 级 最后介绍 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 边处理 边抢救 边核实的方式 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未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 要及时部署和落实当地学校预防控制措施 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区域内学校发生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原则方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 级 一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1 学校的应急反应 各级均相同 第一步 1 报告 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要在规定时间内 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卫生疾控部门报告 第二步 2 学校在报告的同时 应当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学校应急措施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1 联系卫生部门 医院 组织抢救 2 追回已经售出 发出 的中毒食品或物品 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停止使用可疑中毒物品 3 停止出售或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 4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学校应急措施的基本步骤 第二步1 向中毒或患病人员的家长 家属通报情况 2 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封锁或保护事发现场 对中毒食品或物品等取样留验 排查致病因素 对现场进行消毒和处理 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 3 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 开展侦破工作 学校应急措施的基本步骤 第三步1 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 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2 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帮助 3 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 稳定师生员工情绪 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发生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和有关人员接到学校报告后 应立即赶赴事发学校 了解情况并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1 协助学校做好中毒或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 2 对学校必须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进行检查核实 3 协调和帮助学校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困难 4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 发展变化情况 及时指导学校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2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5 按照报告要求 向同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6 协助学校做好家长思想工作 稳定家长及学校员工情绪等 7 协助卫生等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8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查处 注 当级别为较大 级时 前5条为地级市教育部门的应急反应 当级别为重大 级时 此为省级教育部门的应急反应 3 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地级市教育行政部门接到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报告后 应立即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包括事件的进展情况及处理结果 1 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供支持 2 协助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 必要时派专家赶赴现场指导工作 4 及时向有关县 区 教育行政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并督促各县 区 认真开展防控工作等 注 当级别为较大 级时 此为省级教育部门的应急反应 4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报告后 应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教育部 包括事件的进展情况及处理结果 5 教育部应急工作组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供支持 级 较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1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 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 组织实施应急措施以外 有死亡人员的应协助学校做好死亡人员的家属接待与安抚工作 还应按照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 落实其他相应的应急措施 2 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1 协助学校做好中毒或患病人员的救治工作 或到医院看望中毒或患病人员 2 对学校必须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进行检查核实 3 协调和帮助学校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和困难 4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 发展变化情况 及时指导学校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 5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要求 向同级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报告 3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应急反应 1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供支持 2 协助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 必要时派专家赶赴现场指导应急工作 4 及时向有关地 市 教育行政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并督促各地认真开展防控工作等 4 教育部的应急反应 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提供支持 级 重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省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应急反应 除按照 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 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 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 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 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级 特别重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省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应急反应 与 级应急反应相似 除按照 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要求 组织实施相应的应急措施外 应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 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 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信息报告人每天应按照要求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进程报告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终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 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 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 报国务院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 特别重大以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 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 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善后与恢复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和终止后 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秩序 主要包括 1 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 必须对教室 阅览室 食堂 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 方能复课 2 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 必须在恢复健康 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 3 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 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 方可重新启用 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